提起「撤銷協和四接環評處分」訴願。(圖/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提供)
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5.7.22
今年2月26日,協和電廠四接通過環評。但這次、跟1月17日專案小組審查,都爆發環評未實質審查爭議。包括:台電隱匿協和電廠土壤污染、儲槽距營區過近的國安疑慮、四接對基隆港營運影響、珊瑚鑑定錯誤等等。對此,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7月16日向行政院提起「撤銷協和四接環評處分」訴願。
協和四接是行政院「希望」通過的案子,訴願成功機會不高。但行政院希望通過四接,跟環評有沒有盡責審查,是兩回事。未來,四接環評將進入行政訴訟,環評審查是否有以上應撤銷事證,將在這裏被嚴格檢視。
環評書未詳實記載土污,涉隱匿資訊
環評審查最基本要做的,是確認環評書每一個字都正確,也因此《環評法》有許多「務必依環評書切實執行」的內容。協和四接的環評書,則出現幾個明顯錯誤或隱匿,然而當環保團體在會中舉發時,環評委員並未要求補正再審,反而這2場審查都在會後通過,有很明顯的審查瑕疵。
其中之一,是訴願人、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指控「環評書件隱匿廠區土壤污染,卻謊稱符合標準。」
這件事發生在2月26日的環評大會,當天環團提出一份協和電廠「土壤污染調查報告」,多個樣本的總石油碳氫化合物TPH超標,最高達54倍。另外有3個樣本多氯聯苯(PCBs)超標,最高達管制標準1.3倍。
但環評書卻寫:「依範疇界定指引表,2019年12月於協和電廠,廠區內油槽區至發電機組間,選取一處進行土壤調查。結果顯示,場內土壤重金屬含量,總石油碳氫化合物濃度,『皆低於』土壤污染監測及管制標準。」
雖然台電說,發現污染超標的檢測點,並不是範疇界定要求檢測的那一處,沒有寫不算隱匿。但這樣講有邏輯謬誤,實務上土壤採樣不會只採一點,而是多處、多點,即使範疇界定指定的測點沒有超標,但其他測點,的確發現超標,應該照實寫進環評書。但卻以那個沒超標的點,推論「全場」TPH、PCBs「皆低於」土壤污染監測及管制標準。這點就算不是隱匿,也的確記載不實。
然而,環評委員並未追究這件事,反而在閉門審查時說:「土污法跟環評法是2個不同法案,可以併行。」意思是,環評法跟土污法不必連結在一起,環評審環評的,土污後續就依土污法處理就好。
環評要審查什麼?就是要審查開發案對環境的影響,土壤汙染是環境的一環,當然是必審項目。正常的審查,至少要求台電說明、補件再審,在沒有整治完成、或交代後續可靠的處置方法前,環評當然不應該通過。
環評書中珊瑚鑑定錯誤,環評照樣通過
第二個,是訴願代理人陳憲政指出「環評書的珊瑚鑑定錯誤百出」。這件事發生在1月17日環評專案小組。環團推薦的生態專家、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以預錄影片指出,「環評書的珊瑚鑑定錯誤百出,大西洋的珊瑚科,竟然出現在外木山海域。如果是真的,那是世界大新聞。」
這點連台電推薦的專家戴昌鳳都同意,台電也承認錯誤,並解釋是因為在秋冬調查,能見度低,造成鑑定困難。依照這個說法,台電是明知在鑑定困難的情況下得到了錯誤資訊,卻還是寫進環評書裏,這就涉及隱瞞了。
當環團要求,環評大會前,應該再舉行一次海洋生態專家會議時,環評委員沒有理會,反而在當天就通過專案小組審查。
漫不經心的環評審查,日後將訴訟不斷
第三個訴願理由,是協和四接緊鄰基隆軍港威海營區,當地民眾擔心,天然氣接收站可能成為攻擊目標。關於這點,環評委員採納國防部代表的意見,「針對儲槽位置,就法規而言,未涉及威海營區及內木山營區管制範圍。」
國防部是行政院下屬,不可能說出反對四接的意見。但環評委員是獨立審查,卻只聽信國防部片面說法,何況當場還有人抗議「國防部失職」。其他爭議還包括空污、碳排的計算方法,四接對基隆港未來營運影響等等。
王醒之說:「四接環評已經淪為公然打假球的國家級騙局!」如今環評審查,一年不如一年。很不幸,如此漫不經心的審查,卻擁有開發准駁的尚方寶劍。即使訴訟成功,也於事無補,或許,最該討論的,是環評的存廢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