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土壤汙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土壤汙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12月15日 星期二

整治好的農地拿去種電?環保署土基會打算關門了嗎?

花大錢整治好的農地拿去種電?這個政府還能做出什麼更蠢的事情。(/風傳媒)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0.12.15
 
今年10月,環保署熱鬧舉行「土壤及地下水汙染整治基金會」(簡稱土基會)20周年成果展,宣布列管的1186公頃汙染農地,其中977公頃已整治,其餘也預計明年完成。不料一個月後就傳出,環保署打算把這些整治好的農地,交給行政院種太陽光電,這不但違反土基會的成立目的,也形同整治浪費。
 
 
整治汙染農地的目的只有一個:恢復農用
 
回顧20年前環保署之所以成立土基會,是想要比照美國的超級基金,向汙染業者收費、成立基金,專款專用於調查、整治被汙染的土地。汙染土地有很多種,農地之所以成為最優先調查的對象,是因為農作物涉及食安風險。而台灣農工混雜、灌溉水汙染嚴重、加上灌排不分離,到現在依然時常遭受重金屬汙染。

2018年12月4日 星期二

經濟部要對造成中石化安順廠汙染道歉

中石化安順廠,一個被汙染的土地,透著不幸的氣息。(/風傳媒)

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 2018.12.4

台灣最知名的戴奧辛汙染事件台南中石化安順廠,居民對經濟部及中石化公司提起國賠及侵權損害賠償,在纏訟10年後,最高法院1128日三審判決中石化應賠償400多位居民共1.8億元,但駁回對經濟部的請求。判決出來後,最早揭發中石化汙染的學者黃煥彰表示:「這是一個沒有公理真相的判決」。

黃煥彰會這麼說,是因為經濟部才是中石化實質的汙染行為人,雖然中石化在合併原台鹼公司後,依公司法須概括承受台鹼公司的權利義務,但這指的是產權移轉,不能抹滅經濟部才是汙染行為人這件事。最高法院判經濟部免國賠存在相當大的爭議,還有待日後釋憲,但無論如何經濟部還欠居民一個道歉。

1942年日本在台南興建鹼氯工廠,國民政府接收後改名為台鹼安順廠,1964年增設五氯酚廠。產權方面,1946~1966年由經濟部及省政府擁有,1967~1982年由經濟部國營事業中油公司擁有。1982年台鹼關廠,1983年台鹼併入同屬經濟部國營事業的中石化公司,1994年中石化公司民營化。

也就是說,在台鹼公司併入中石化之前,工廠營運者都是經濟部,因為製造而產生的土壤及地下水汙染,責任當然是經濟部。而中石化併入台鹼後雖然沒有生產行為,但也要負善良管理人的責任,因此兩者理當共負賠償之責。

2016年1月19日 星期二

城市採礦還是汙染之島

環保署長魏國彥(右二)推的「城市採礦」,會不會反而讓台灣變成電子廢棄物之島?
(圖/環保署提供) 

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 2016.1.19

上周行政院「內閣踹共」請環保署長魏國彥談「城市採礦」,他說的主要是回收廢家電手機、光電零組件及下腳料等電子廢棄物,可提煉貴金屬,還打算跟國際接軌進口廢五金到國內處理。他說這是垃圾變黃金,聽起來好像不錯。

但他沒說的是,廢五金提煉重金屬的比例約千分之一到萬分之一,以最高效率來說,1千噸廢五金可提煉1噸重金屬,那其他999噸提煉過後不要的廢五金要送到哪裏?

其實這個「城市採礦」並不是新政策,兩年前環保署前署長沈世宏就曾提出修訂「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將廢電線電纜、電鍍金屬塑膠、廢印刷電路板等12大項原本列為「有害事業廢棄物」的廢五金,改列「一般事業廢棄物」。

有害變一般的差別是,依法就可以進口廢五金到國內處理。現在魏國彥所說的城市採礦,不論說法、內容都差不多,看起來用意就是要開放廢五金進口。


龐大的五金廢料汙染該如何處理?

然而所謂廢五金不只是手機、廢電腦家電這種東西,還包括廢電線電纜、電鍍金屬廢塑膠、廢光電零組件下腳料、含金屬的印刷電路板廢料及粉屑

台灣不是沒有從廢五金處理得到過教訓,1970年代初期在二仁溪下游灣里地區,長達20年露天燃燒廢五金造成二仁溪及空氣汙染。一位住在灣裡的女士,前年在環保署的公聽會中提到,小時候住在二仁溪旁,睡覺一定要關門窗以減緩臭味。

汙染一發不可收拾,事後環保署協調將廢五金處理廠移到高雄大發工業區集中管理,但還是弊端連連,業者將提煉後不要的廢棄物推置不處理,或夾帶、偷運、亂倒。為了根絕後患,就將廢五金列為有害事業廢棄物禁止輸入。隨後廠商因料源不足不斷要求開放,直到2006年只剩下14項還列有害事業廢棄物。聽到環保署又打算開放廢五金進口,不只環保團體,連環保署內許多官員都嚇一跳。

處理電子廢棄物的危害,一如台南社大理事長黃煥彰說的,這不是合法非法的問題,而是電子廢棄物含有汞、六價鉻、鎘、鉛等有毒物質。處理過程會產生廢酸、廢水、廢污泥,沒有回收價值的則拿去掩埋或焚化、甚至亂倒,對環境造成嚴重負擔。

或許環保署會說,不能以過去之非否定一切,且強調現在我國廢電子電器回收管道做的非常好,也透過嚴格執法確保廢棄物不會被亂丟。

這個只說了一半,因為環保署公告回收的廢電子電器物只有30多種,且都是民眾排出的電器;但廢五金卻有上百種,而且來源都是工廠,根本是兩回事。至於嚴格執法就更有問題了,現在環保署連要求業者提報「廢棄物清理計畫書」都難以落實,要如何相信網路申報可有效控管廢棄物流向?


開放廢五金應先做「剩餘廢棄物處理環境評估」

而事業廢棄物再利用早就出現問題。依現行規定,只要製程中產生的副產品,認定還有再利用價值的,可依經濟部工業局所定相關法規登記為產品、或申請再利用。但這卻幫廢棄物開了一個大門,業者把原本要丟掉的東西登記為產品,就可以擺脫廢清法規範非法棄置。例如爐碴,有業者將「產品」賣給業者每噸5元,卻補貼每噸2百多元處理費,這不是在處理廢棄物是什麼?

開放廢五金如果再跟其他政策連結,想起來就很可怕,經濟部一再開放農地上的非法工廠合法化,環保署去年還提出修訂「土壤污染管制標準」,要放寬工業區的重金屬管制標準。農委會調查台灣地區耕種中的農地約58萬公頃,其中15千公頃已達到污染或危害等級,以彰化地區最嚴重。這些農地再經過細部調查後,超過管制標準需整治的面積將相當龐大,未來整治經費將難以負擔。

所以,如果環保署要開放廢五金進口處理,首先要先告訴大家幾件事:一、國家需要多少稀有物資、一噸廢五金可提煉多少稀有物資、有多少產值、需要進口多少廢五金。二、國內的廢棄物都處理不了,廠商也抱怨連連,未來如果再進口電子廢棄物,打算如何處理,是否應該先做一個「剩餘廢棄物處理環境評估」?三、最重要的是要說明,這個政策跟傳說中的貨貿開放廢五金進口有沒有關係呢?

環境污染要防範於事前,而不是前頭都不把關,縱容非法棄置,然後再把空氣、水質、土壤的污染留到末端來處理,不但成本高、問題是根本處理不了。為了極少量的貴金屬,讓台灣變成國際電子廢棄物之島,又是孰輕孰重?  


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頂新越南進口飼料油,戴奧辛疑雲待解

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朱淑娟2014.10.14

頂新公司從越南進口飼料油、卻以食用豬油混騙報關入台;旗下的正義公司也涉嫌以飼料油混充食用油,再度爆發油品安全風爆。歷次食用油事件中頂新都榜上有名,這次把民眾惹怒了,抵制頂新、味全商品成為全民運動。

而這次最讓人擔心的是,依衛福部食藥署統計,頂新光這三年就從越南進口3千多噸飼料用油。而當年美軍在越戰期間大量使用橘劑(落葉劑),導致國內土壤大面積被污染。橘劑含有戴奧辛,容易累積在動物脂肪,透過食物鏈進入體內且不易分解,導致神經毒性、肝毒性、內分泌受損,還會禍延下一代。

頂新從越南進口的油脂是否含戴奧辛?

但目前食藥署食用油脂檢測項目只有重金屬、抗氧化劑、黃麴毒素等三項,而且今年食藥署檢測頂新進口的油脂,這三項全部合格,可見光以檢測技術來看並無法分辨食用或飼料用油。而不在檢測項目中的戴奧辛則根本連測都測不到。

其實民眾擔心越南油脂含戴奧辛並非沒有道理,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黃煥彰舉例,不只油脂,台灣每年從國外進口3萬噸茶葉,其中7成來自越南,之前學者曾驗出越南紅茶戴奧辛含量達4皮克。而茶葉、咖啡都生長在森林之下或邊緣,正是當年橘劑主要使用的地方。

另外的例子是,2009年環保署曾檢測市售蚊香,發現含有高濃度戴奧辛的產品一半以上來自越南,含量甚至高達34百皮克。污染的樹木所做成的蚊香都如此,對於來自越南的農牧產品,難道不該以更謹慎的態度面對?

食藥署代署長姜郁美強調,檢驗戴奧辛非常複雜,且檢驗時間長,尤其要在邊境檢驗並不符合實際,不能當做正常的檢驗項目。但既然民間有此疑慮,而且食藥署也已查扣頂新部分飼料用油,至少這部份可先做檢測給民眾釋疑。

應重視環境污染的檢測項目

此外,如果目前油脂的檢測項目無法達到保障食物安全,那就要檢討現行的檢測項目、方式是不是有問題。目前食藥署的檢測項目多半只針對物品的品質本身,而不是針對外來污染物,然而環境污染已是造成食品污染的重大因素,例如國內三不五時就會爆發的戴奧辛鴨事件,就是因為受到鄰近電廠、鋼鐵廠的污染。

因此,隨著新興污染物的更替,檢測項目也應該與時俱進,例如2006年發生戴奧辛鴨之後,環保署才體認到鋼鐵業產生的集塵灰危害大,之後才訂定了集塵灰的戴奧辛管制標準。以油脂來說,台大公衛所教授吳焜裕建議應該增加多氯聯苯、戴奧辛、多環芳香烴等易溶於油脂的檢測項目。

而政府每年花許多錢委託學者做市售食品戴奧辛抽樣檢測,這種末端抽驗法就像大海撈針,成效有限。如果已經知道油脂易累積戴奧辛、越南又是污染的高風險地區,除了增加檢測項目,還應該從源頭管控做起。如果認為用區域別訂檢驗項目有困難,但只要有疑慮,也可以先做檢驗,再決定有無必要增訂標準。

此外,姜郁美昨天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強調,未來將要求食品業者登錄、追蹤、檢驗、申報。但所謂業者自主申報根本不可信,環保署的廢水、廢棄物申報制度實施多年,根本是一本爛帳,完美申報的背後,廢水、廢棄物照樣偷排、偷倒。倒不如針對食品大廠訂定一套嚴密的管控機制還比較實際一點。

當然,食品安全涉及的領域太廣,不會只有食藥署的事,反而是行政院應負起最大的責任。吳焜裕建議,日本在狂牛症之後成立「食品安全評估委員會」,我國也應該成立類似的委員會,主動找出風險高的食品,針對這些食品訂定應檢測的項目、稽核方式,並由行政院長統合各相關部會落實執行,才能逐漸讓食安回到正軌。

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混合五金廢料該不該解禁 汙染問題待討論

混合五金廢料該不該解禁,台南社大理事長黃煥彰
要求應評估汙染成本、以及國內真正的需求 

‧朱淑娟 2014.1.22

環保署去年十月預告修訂「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將12項在「處理階段(含再利用)」、「輸出入境」管制中列為「有害事業廢棄物」的混合五金廢料,改列「一般事業廢棄物」,未來就可以輸出入並處理再利用。因環保體擔心一旦解禁恐衍生更多汙染問題,立委田委堇要求環保署應擴大徵求民間意見,環保署於今天舉行公聽會。

過去混合五金廢料可以進口,但1993年發生二仁溪汙染事件後,公告禁止輸出入,並將處理廠商移到大發工業區集中管理。隨後廠商因料源不足不斷要求開放,環保署也陸續開放,直到2006年只剩下14項還列有害事業廢棄物。多年來回收業者一直希望能再開放以增加料源,環保署初步同意開放其中12項,包括電線電纜、廢電壓器、廢電腦、廢家電、廢印刷電路板及其廢料等。

環保署支持開放的理由是可扶植資源再生產業,並認為國內廢電子產品回收率高、處理技術好、且廢五金進出口還需個案審查、處理過程的廢棄物也已要求網路申報及追蹤,從進口到最終處置都有完善管控,不會有汙染問題。

但環保團體擔心,電子廢棄物含有汞、六價鉻、鎘、鉛、溴化阻燃劑、聚氯乙烯等有毒物質。處理過程會產生廢酸、廢水、廢汙泥,沒有回收價值的會拿去掩埋或焚化,對環境將造成嚴重負擔。環保團體舉證,1970年代二仁溪下游灣里地區長達20年廢五金回收,二仁溪水質及河畔土壤也嚴重汙染。

台南社大研究發展學會理事長黃煥彰在公聽會中表示,12項廢五金改一般事業廢棄物後,運輸車輛就不用GPS管制,而且只要地方政府核准就可進出口,環保署要如何控管?他要求這種大規模開放事件應做政策環評。

他提出幾個未來應進一步討論的爭點如下:

一、請環保署正面表列全球目前哪些國家把手機、筆電當成一般事業廢棄物。
二、美國處理一噸事業廢棄物多少錢。
三、兩周前聯合國研究報告指出,90%電子廢棄物都跑到中國等落後國家,為什麼我國要引進國內生產,是否做過成本分析。廢五金燃燒會產生戴奧辛,其中許多有毒物質會跑到農地造成河川、土地汙染如何防治,如何評估成本。

四、五卡車的電子廢棄物會產生一卡車終極垃圾,要如何處理
五、評估一旦開放可以創造多少就業。
六、台灣每年用多稀土元素,那些廠商可以提煉,每噸價格多少。

台灣區資源再生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林宏端強調,環保署只要汙染管理做好一點 ,就不會有廢棄物亂丟的問題。資源性的產品只要不會造成太大汙染問題應同意進口,讓台灣真正需要的料源進來,就不必去提煉浪費資源。

弘馳公司總經理室特別助理郭永勝表示,希望可以輔導合格廠商生存,至於黃煥彰指稀土的價格並不好,購買並不需要太多支出,何必自己進口廢五金。他表示,稀土元素拿不到就是不到,跟價格沒有關係,進口廢五金自己提煉是比較好的做法。  

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環境汙染如何解 鋼鐵工業還要再成長

許多農地旁都可看到爐碴堆置,有些還混雜集塵灰,
無力處理卻還要再擴張鋼鐵業,這是誰的共業?

‧朱淑娟/2012.9.24

環保署今天第四度審查經濟部工業局所提「鋼鐵工業政策環評」,由於煉鋼產生的集塵灰、爐碴等環境問題無力解決,再加上製鋼業的高汙染、高排放特性,直到今天各界對台灣是否要繼續擴張鋼鐵產業多所保留。

然而在質疑很多、但討論很少的情況下,環保署今天結束鋼鐵工業政策環評小組審查,主席、環保署副署長葉欣誠請工業局配合環保署爐碴填海造島政策,並在1036月前清理完暫存集塵灰、提升排放效率,修正意見後送環評大會確認,然後就可能通過了。

工業局所擬的「鋼鐵工業政策」,主要以國內「粗鋼」供需為主,提出高、中、低成長三個政策方案(都是成長方案),並建議採「中成長方案」,預估到2025年,台灣粗鋼需求量每年3175萬噸,還缺少515萬噸

粗鋼自給率的爭議

由於鋼鐵產業高汙染特性,政府對鋼鐵發展的定調是:「以自給為主」,不過這個所謂的「粗鋼自給率」類似去年國光石化環評時「乙烯自給率」的辯論,因為這3000多萬噸粗鋼雖是供給國內做金屬製品,但約三分之一製品外銷,這樣能不能稱為「粗鋼自給率」?還有很大的爭議(跟乙烯一樣應該是不行的)。

而鋼鐵業的能源使用、水資源需求、二氧化碳排放相當可觀,又會產生集塵灰、爐碴等廢棄物,並排放戴奧辛、多種重金屬,對環境、健康風險衝擊大。工業局預估鋼鐵產值每年約2600億元,外部成本就高達670億(還可能低估)。

台大大氣系教授徐光蓉今天到場反對鋼鐵業再擴廠,甚至還應該逐年下降。她表示,台灣目前人均用鋼量784.4公斤,全球第二,僅次於韓國 1156.6公斤,工業局說鋼鐵業是經濟力的指標,台灣的經濟有全球第二名嗎?而鋼鐵是能源密集產業,為何要增加產量?

鋼鐵業環境代價何其大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也認為台灣鋼鐵業應以「零成長、汙染減半」為目標。首先應回顧台灣過去發展鋼鐵業造成的代價,光是粒狀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揮發性有機物,鋼鐵業一年就排放27000多噸,佔高雄前20大汙染源的32%,且尚未算戴奧辛。
 
另外鋼鐵業廢棄物數量龐大,爐碴、集塵灰未妥善處理,堆置農地附近影響農漁業安全,揚塵也更加巨空汙問題。王敏玲強調:「只有在空汙改善前提下,才能談鋼鐵發展。」

環保署土基會:應提出爐碴、集塵灰解決方案

環保署土基會組長楊鎧行也認為,希望政策說明書中能針對過去鋼鐵業發展對台灣環境影響找到解決對策,但始終沒看到具體承諾或解答。環保行政機關早已疲於奔命應付爐碴、爐石的汙染案,甚至爐碴再利用暫存場址造成的空汙事件也演變成政治問題,但始終沒看到解決方案。

他強調,土基會只希望知道未來還有多少爐碴、集塵灰會留在國內、用途為何,不是只說「妥善處理」就好了,事實上目前很多案件都是在妥善理後、但卻違法用於環境中,究竟市場在哪、去處在哪?如果能在政策說明書中提出具體的量化說明,確定這些去處沒問題,自然會解答大家的疑慮。

清大化學系教授凌永健表示,鋼鐵業過去追求經濟發展有許多環境問題,談發展前應考量環境、經濟、社會、永續,但針對這些說明書還是輕描淡寫。

工業局回應,集塵灰是有害廢棄物,爐碴是一般廢棄物,爐碴有問題是因為過去集塵灰沒有處理設施,與集塵灰混在一起才會有問題,但這些都是以前發生的。 目前集設施已輔導台灣鋼聯成立設施,現每年可處理2728萬噸,產生量22萬公頓,已超過產生量,預估105年可將暫存部份處理完。

爐碴、爐石將推動填海造島?

針對爐碴無法妥善處理的問題,環保署今天結論之一是請工業局配合環保署的「填海造島」政策,但並未進一步討論目前五項爐碴(脫硫碴、高爐石、轉爐石、氧化碴、還原碴)那些適合造島、那些不適合,在那裏造島、用量是多少?

此外包括粗鋼自給率計算、廢棄物汙染問題、空汙等排放如何減量、以及鋼鐵發展定位並未進一步討論,相當可惜。鋼鐵政策牽動台灣是否要再繼續賺這種汙染錢,爐碴堆置汙染作物,如果沒有能力處理,有什麼資格談發展。另一方面,如果不要這種產業,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填補經濟空缺。這些都應該好好討論,而不是就這樣草草通過。

各種爐碴年產生量(353萬公噸)
名稱
年產生數量(萬公噸)
脫硫碴
         37
高爐石
         15
爐石
          150
氧化碴
                               108
還原碴
                                 43



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底碴再利用開放「非直接農用」農地 爆糧食安全爭議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副教授黃煥彰抗議 底碴再利用應排除所有農地

‧ 朱淑娟/2012.2.15

過去環保署的「焚化廠底碴再利用方式」並未規定底碴不得用於農地,結果爆發多起底碴回填農地、危及作物事件卻無法可管,環保署擬修訂再利用辦法納入農地規範,但卻開了後門,只規定不得用於「直接農用」、但可用於「非直接農用,一個立意良好的修法卻因為把農地一分為二,引發更大爭議。

13日的公聽會遭環保團體抗議後,廢管處長吳天基承諾將舉行第二次公聽會。建議環保署如果真為了保護農地、也不想日後因修法不周給自己找麻煩,就不用區分什麼直接農用、非直接農用,直接禁止用於農地,而一切的考量仍應以施政簡單、容易執行、環境保護為前提

垃圾中含各種重金屬,焚化後這些重金屬也多少殘留在底碴中,台灣一年產生100萬噸底碴,約一半掩埋、另一半就要找出路,於是環保署開放再利用。

直接農用、非直接農用如何區分

依現行規定,只規定「不得位於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飲用水取水口一定距離之地區、水庫集水區及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內。」

環保署日前提出修正草案,雖把農地納入規範,但又區分不能用於「直接農用」、但可用於「非直接農用」,但請問直接、非直接該如何區分?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副教授黃煥彰在公聽會中質疑這種區分「漏洞百出」。

環保署目前的想像是,只要是「正在」耕作、畜牧、養殖的就是「直接農用」;而農舍、農路等就是「非直接農用」。但試著問下去:農舍可以蓋在田中嗎?還是田邊?立委田秋堇也質疑農水路緊貼農地,汙染不會波及隔壁農地?

而一定要「正在耕作」的才是直接農用,那休耕中的農地暫時廢棄的漁池就是非直接農用,然而休耕農地可能復耕、廢棄漁池可能復養,這樣的農地可以回填含有重金屬的底碴嗎?這種分法恐怕連農委會都不會同意吧。

中央法規不明確 地方自行認定將有落差

而針對這些容許底碴再利用的非直接農用地,環保署雖然訂了一些規範,例如要求有隔離措施、而且要經地方主管機關核可。但什麼是隔離設施?隨便做個圍籬可不可以?律師詹順貴就質疑隔離設施要有具體規範。

另外交由地方政府許可也讓人很不放心。環保署或許是藉此讓地方政府負起責任,但中央訂的法留了太多模糊空間,交給各地方政府自行認定的後果就會出現縣市落差,到頭來出事帳還是會算到環保署頭上。

如作為水泥添加物 什麼地點都可以用底碴

除了直接、非直接農用的爭議,草案還開了另一個後門,就是新增可用於水泥生料添加料而且什麼地點都可以用。黃煥彰強烈反對,並表示底碴含有戴奧辛, 如果開放請業者標示戴奧辛濃度。他也要求,荷蘭農地戴奧辛標準只有1皮克,如要開放底碴用於農地,請環保署修訂農地標準到10皮克。

此外環保署還開放可用於施工便道、填海造島,環保團體對此也不敢苟同。

什麼地方不能用 為何非農地不可

底碴必須有去處,這點多數人都可以接受,而就是因為底碴含有重金屬對民眾及環境存在風險,否則也不必訂一堆使用規範。而規定一定要謹慎、合理、避免不必要的風險。農地關係飲食風險,有什麼必要非開放農地使用不可呢?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又有底碴回填農地 誰為作物安全把關?

綠油油的農地上有一大塊用垃圾焚化爐底碴填起的平地,而且
還築高,不只景觀突兀,四周的農田都不會被汙染嗎?

‧ 朱淑娟/2011.11.18 立法院報導

原本應盡量減少汙染的農地,卻一再被發現用垃圾焚化爐底碴填起平地,今天立委黃淑英與環保團體舉發台中市龍井區台61線159.8公里的這處農地,被填的底碴達2萬公噸以上、且是一座突起的平地。環保署指業者合法申請,但農委會指業者非法用於農地,突顯底碴再利用管制的不足。

環保署表示這批底碴是由潤隆建設公司合法申請再利用,依規定用於第二類用途(基地及路堤填築)。依「垃圾焚化廠焚化底渣再利用管理方式」,使用地點應符合下列規定:「不得位於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區、飲用水取水口一定距離之地區、水庫集水區及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內。」

依此再利用規定,並未違反環保署的再利用規範,但農委會企畫處農地利用科科長王玉真指出,這個事件已違反都市計畫法的土地使用管制,農委會也不允許回填砂土、土石方、工業廢棄物。而且現場堆置已違反農地使用,「這件事對安全農業推動影響非常大」。

委黃淑英認為由於環保署的規範並未明確指出不得回填於農地,才讓業者有漏洞可鑽,應立即修正。環保署廢管處簡任技正劉瑞祥回應,環保署會檢討加嚴再利用管制,例如納入農地使用應有適當隔離設施。

農地能不能變成垃圾掩埋場?

對於業者明顯的違法,包括環保署、農委會都只表示會重視、且檢調已在調查,但黃淑英認為司法是司法、行政是行政,相關事件已多次揭發,但相關部會卻不動如山。環保署強調,底碴再利用是資源利用的方式,但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黃煥彰反問:「農地能不能變成垃圾掩埋場?」

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表示,全球都在談農地多功能,但台灣卻有一套另類的、被扭曲的農地多功能,興建豪宅、徵收農地作為都市發展及工業、現在又變成底碴的掩埋場。他要請問內政部,這樣的土地利用是否符合土地分區、編定、使用嗎?「如果不符合,為什麼還可以這樣?」

廖本全也要問農委會,這樣的農地使用叫做農業使用嗎?要提高糧食自給率不是保有農地就好了,而是要保有乾淨的農地。而面對底碴堆置農地的問題,他認為農委會、環保署應該主動提出積極的作法。

底碴填農地 作物安全誰把關?

另外,底碴含多種重金屬,對農作物已造成威脅,依台南社區大學檢測,這處底碴平台檢測出包括砷、鎘、鉻、銅、鎳、鉛、鋅等多種重金屬,多項已超過土壤管制標準、或食用作物農地管制標準(註)

(註)單位:毫克/每公斤
鎘:9.23 /土壤管制標準 20/食用作物農地管制值5
銅:2500 /土壤管制標準400/食用作物農地管制值200
鎳:223 /土壤管制標準200
鉛:651 /土壤管制標準2000/食用作物農地管制值500
鋅:3550 /土壤管制標準2000/食用作物農地管制值600

雖然環保署指環保團體的全量檢測法(底碴實際含的量)不能代表溶出值(釋放出來的量),所有的底碴製成再利用成品時都需符合重金屬檢測標準,但台中生態學會秘書長蔡智豪強調,溶出值不高並不代表不會汙染。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黃煥彰表示,這個地點的底碴檢測出的戴奧辛60皮克,遠低於台灣土壤戴奧辛管制標準1000皮克。但他強調,這個管制值是不合理的,98年11月高雄市大寮區爆發爐碴鴨事件,鴨場爐碴檢測只有88皮克,但養出來的鴨子體內戴奧辛達11.2皮克,顯示管制值太寬鬆。

事實上,環保署開放許多事業廢棄物再利用,最初的原因是為了讓這些物質有處可去,否則事業廢棄物處理就會出問題,但無論如何有些事業廢棄物就是有汙染,否則也不必訂定再利用成品標準、或規範使用方式、地點。環保團體只是指出幾個點,但事實上實際的情況恐怕百倍都不只。

事業廢棄物在嚴格的安全控管下再利用,多數人都可以接受,但如果不法事件一再被發現,而且還是被環保團體舉發,再利用的合理性就很難不受到質疑。

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非法棄置猖獗 公權力最大挑戰

現有石業公司棄土場位於沙鹿交流道南端的東側坡面
溪谷上緣,高度近八層樓。(吳仁邦攝)

‧朱淑娟/2011.7.20

環保署今天公布,陸昌化工公司涉嫌委託非法土石業者「現有石業公司」收受處理有害事業廢棄物,而現有公司是土資業者,並沒有事業廢棄物清除處理執照,民國94年就因被查獲無照收取事業廢棄物而被撤銷土資場執照。沒想到愈撤愈旺,不但繼續收取事業廢棄物,還在光天化日下任意棄置達八層樓高。

是誰縱容業者如此無法無天?是誰對這八層樓高的事業廢棄物視而不見?還可能汙染土壤及地下水。而這些事業廢棄物清除、土水汙染有可能最後還要人民納稅錢善後,這不只是非法棄置的問題,而是典型的環境不正義。

警政署環保警察隊隊長許肇寬表示,去年起懷疑現有石業非法收取事業廢棄物,12月報請台中地檢署檢察官指揮辦案,今年6月8日破獲台中市沙鹿區現有石業,將20到30萬噸的廢棄物堆置在台中市國道三號沙鹿交流道附近,堆了近八層樓高。另查獲少部分棄置在台中沙鹿,已稽押8名嫌犯。

對於環保警察查獲這起非法棄置案給予高度肯定,但這起案件同時也暴露出公權力的不彰、以及可能的共犯結構。依廢清法第46條第一項第一款:「任意棄置有害事業廢棄物」或第四款:「未領有廢棄物清除、處理許可文件,從事廢棄物清除處理」,可處一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此民國94年當業者無照收取事業廢棄物時,除了被撤銷土石執照,事實上已違反廢清法第46條第一項第一、四款規定,如果公權力發揮力量,怎麼可能讓廢棄物的源頭陸昌公司、土石業者現有公司,持續棄置廢棄物至今?

環保署督察總隊長陳咸亨表示,陸昌公司這些年來的申報都合法,顯示有合法掩護非法的情形(就是先把廢棄物委託合法清除業者,再委託給現有公司),他表示陸昌公司也可能涉及不法申報,依廢清法第48條規定,可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而這也突顯廢棄物處理申報出了問題。

有害事業廢棄物清除價格相當高,每噸清除費約一萬元,此案如果依法清除,業者需支付20到30億元,非法棄置這些清除費都省了。即使現在查獲了,如果不及時採取債權保全,未來的清除、整治費可能要由人民代墊。

陳咸亨表示,後續處理將調查棄置場址是否有土壤及地下水汙染,如果超過標準可能進一步公告為控制場址、整治場址,最快一年後才可能開始清除。

非法棄置涉及龐大利益,導致非法棄置源源不絕,業者賺走了非法利益,把汙染留給全民承受。人民應鼓勵檢調單位、環保警察多鎖定調查不法。而稽查不法汙染更是環保單位的天職,不只是「呼籲」業者不應貪圖暴利而非法棄置,更需要公權力的申張。

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廢鋁渣非法棄置3年 環團要求業者善後

 環保團體多人進入永安倉庫現勘,沒想到廢鋁渣惡臭讓人受不了,
沒準備口罩只好用手或手帕掩住口鼻。(圖/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朱淑娟/2011.7.14

民國97年,高雄、屏東、台南22家煉鋁業者,以低於市價1/10、約每公噸800元的價格,委託非法犯罪集團清運廢鋁渣和鋁集塵灰,棄置於高雄縣鳥松、仁武、大社、燕巢、永安等地共6家倉庫。其中位於鳥松恆山社區的倉庫,已證實遭受銅、鎘等重金屬污染,被劃為土壤污染控制場址。

地球公民基金會、台南社大今天舉行記者會,指自97年案情曝光至今,業者不願善後,導致 5000多個廢鋁渣太空包仍原封不動滯留倉庫。業者意圖拖延,讓社會承擔他們的爛攤子,環團呼籲社會予以譴責,司法儘速仲裁。
燕巢倉庫堆滿廢鋁渣(圖/台南社大提供)

環保團體指出,六處倉庫不乏建築不夠堅固、甚至遭犯罪集團惡意破壞者,每逢下雨,雨水滲入就產生阿摩尼亞刺鼻惡臭味。環團表示,現勘時遠遠就聞到惡臭撲鼻,一進入倉庫,更被熏得淚水直流、噁心想吐。附近居民也抱怨,縱使家中門窗緊閉也抵擋不住沖天臭氣,實在苦不堪言。

地球公民基金會表示,去年業者曾提起行政訴願,但遭駁回,必須擔負清除責任。今年業者再提行政訴訟,明顯一再拖延,罔顧環境安危與社會公平。

5000多包廢鋁渣,總計約5782公噸,已超出98年度全國85家列管煉鋁業者事業廢棄物年均產量一半以上。環團呼籲勿讓無良業者持續毒害土地。

環團聯合呼籲:
1.業者儘速清除廢棄物,恢復土地健康,並痛改前非,切勿再以身試法。

2.高雄市環保局拿出魄力,儘速處理本案,杜絕不法業者的僥倖心態。

3.環保署檢討改進廢棄物申報管理辦法:廢鋁渣及鋁集塵灰遭不法業者亂棄、偷倒的情況遍及全台,顯示煉鋁業的廢棄物申報管理制度有嚴重瑕疵,環保署應從根本檢討,以免替不肖業者大開方便之門。

4.司法儘速開庭審理,追究不法業者刑責,還給社會公道。

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被汙染的土地】 3-1:追尋環境正義


公視13頻道「我們的島」,5月10日周一晚間10點播出

<被汙染的土地>

採訪/撰稿 朱淑娟
攝影/剪輯 葉鎮中


94年7月,行政院基於人道關懷,補償台南市中石化安順廠受害居民5年13億元。時光飛逝,五年期限將於6月底到期,經濟部已表明不再補償,居民人心惶惶。

一家工廠汙染土壤,最後演變成公害事件,安順廠已關廠近30年,居民的苦難卻遙遙無期。中石化是台灣土壤汙染事件的縮影,一旦土地被汙染,人民無以為家。相較於居民所受的苦,13億又能還給他們多少環境正義…

汙染擴及全廠36公頃

日據時代的台鹼公司位於台南市安南區,北鄰鹿耳門溪,金碧輝煌的鹿耳門天后宮見證安南區的繁華。

國民政府接收工廠後成立「台鹼公司安順廠」,72年關廠併入中國石油化學開發公司(中石化公司,中油擁有100%股權)。91年環保署調查發現中石化安順廠已遭受嚴重的戴奧辛、以及汞汙染。

中石化的汙染擴及全廠36公頃,包括海水貯水池、鹼氯工廠、五氯酚工廠、植被區、草叢區、二等九號道路,戴奧辛濃度最高每公斤50萬奈克。

寂靜無聲的工廠門禁森嚴,門口處一塊工程招牌寫著「安順土壤汙染場址整治工程」,提醒路人這是汙染管制區。廠內處處有「禁止進入」的告示牌,受戴奧辛汙染的土壤挖起後用黑布覆蓋,暫時放在隔離區。

環保署土汙基管會執行秘書蔡鴻德表示,中石化做了五氯酚工廠,他的不純物就包括戴奧辛。當初工廠只當這些戴奧辛是不純物。「他都算0.5%、0.1%,但對我們來說那是很重要的」。戴奧辛汙染水池,附近魚塭也受到汙染,民眾吃魚,導致體內戴奧辛濃度偏高。

民眾在不知情下受害

一家工廠土壤汙染,為什麼最後會釀成無法禰補的傷害?原因是工廠用來處理廢水的海水貯水池,魚蝦貝類豐富。廢水含戴奧辛汙染底泥,池中魚蝦也受到汙染。民眾吃了被汙染的魚,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受到毒害。

海水貯水池,佔地14公頃,受工廠排放廢水汙染,底泥汞濃度每公斤1400毫克,戴奧辛濃度每公斤6500皮克。海水池的魚體檢驗,也遠遠超過管制標準。

如果不是四周立起「禁止捕魚」的告示牌,在四月舒爽的天氣站在池邊,覺得海水池真的很美麗。

64歲的林走安是顯宮里居民,從小到大在海水池捕魚。他的血液戴奧辛濃度200多皮克,是村民平均濃度58皮克的四倍。早年養殖魚塭,10多歲時左腳就不明原因變型。太太以及兩個兒子血液戴奧辛濃度都超過64皮克。一家兩代都飽受戴奧辛毒害之苦。

居民:那家沒抓魚回來吃?

「我們以前去抓都只用一條毛巾包,也沒穿褲子,上衣也都脫掉。以前會社放紅水出來把魚毒死,大家都搶著抓,那有誰說沒撿回去吃的。」問他如今知道魚有毒會不會害怕?林走安無奈地說,「驚嘛驚過了,也不知道消到那裏去了,殘留是殘留在身體而已。」

同樣住在顯宮里的居民林美芳,小時候家住在安順廠附近,今年70多歲的母親謝昭容說,「住那裏聞那個味道都無法吃飯,一打開窗戶都臭到無法呼吸白衣服都變黃衣,要去市場買菜都要戴口罩,都很臭。」

工廠飄出來的灰落到地面積成厚厚一塊凸起的地,變成小朋友的棒球場。後來實在受不了,謝昭容才帶著全家搬到離中石化較遠的地方居住。

50多歲的林美芳外號「黑美人」,是8個孫子的阿嬤。她原本賣魚為生,但中石化汙染爆發後,人家質疑她賣的魚有毒。魚不賣了,搭起「黑美人水果攤」的招牌改賣水果。「好可憐喔,我去別村賣魚,人家都說你們這個魚還能賣,我就很生氣,我媽賣水果就變給我賣。」土地汙染,導致她中年被迫轉業。

荒廢的中石化舊員工宿舍

車子開進中石化舊員工宿舍,雖然日造屋子已破損不堪,但寬廣、整齊的道路,還是看得出來早年的風華。鹿耳里里長蕭平和回憶起小時候,「這裏有圖書館、福利社、理髮店、每周末還放電影,是台南市最好的地區。」

43歲的彭其財、跟小他2歲的妹妹、母親住在這裏,父親生前是中石化舊員工。打開門,客廳桌上除了剛從醫院拿回來的藥包,一無所有。家裏的開銷都靠智力受損的母親撿拾資源回收品維持。

彭其財原本做木工,3年前得到咽喉癌第三期,做了氣切,喉嚨一個大洞,紅腫一片。大腿因割肉補喉嚨四周的傷口而留下一條條黑色痕跡。無法進食,做了胃造口,靠流質食物維生。除了每周1次到成大醫院,生活中唯一還能做的事,就是在住家附近散散步。



54歲的黃秋銘在這裏出生,當兵回來後到中石化工作直到關廠,前幾年罹患咽喉癌後失業在家。回想當年,很多人羨慕他能到中石化上班,沒想到卻因此受到傷害。「我們那時在做鹽酸,也沒跟我們說要戴口罩,還是什麼防護措施,連主管也沒跟我們說。我爸爸說鐵飯碗啦,不知道一去就倒了。」
依規定,居民血液戴奧辛濃度低於64皮克,每月只能領1814元補償金。超過64皮克才享有較高補償。黃秋銘、彭其財這些重症病患都因低於標準,無法得到較好的照顧,居民質疑,這樣的補償方式並不公平。

林美芳說,5年後很多居民都死了,「很痛心的是政府把我們的生命不如土」,她認為政府以64皮克做為補償標準,並未照顧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因為每個人體質不同,有些高過64皮克的人反而很健康。

經濟部:不再補償

五年前,中油公司依行政院指示支付13億元補償金。最高行政法院在96年11月判中石化公司為汙染行為人。經濟部認為後續求償對象應是中石化公司。日前發文環保署,表明今年6月到期後不再繼續補償。

環保署土汙基管會執行秘書蔡鴻德指出,當初會要中油出,是因為中油負有一些責任,中油掌握中石化的股權百分之百,本來就是最大的股東。「以我們現土汙法規定,他是有責任。」

環保署:繼續爭取

蔡鴻德說,基於環境正義,有必要繼續補償中石化受害居民,並承諾向行政院爭取。不過錢從那裏來、如何補助,到今天為止還沒有著落。

蔡鴻德說,五年13億到今年6月底為止,健康照護第一階段已經完了,順應當地居民以及台南市政府要求,召開專案會議,包括經濟部、農委會,原則決定開始啟動第二階段5年計畫,剛好跟中石化第一階段整治時間表一致。

土汙補償不應全民埋單

另外,行政院五年前以「人道關懷」補償中石化居民已引發爭議。各界認為,土壤汙染不應全民埋單,未來應建立土壤汙染補償制度,才能讓汙染者負起應有的責任。

中石化在關廠20年後才被發現汙染,當傷害已造成,再多的補償也於事無補。台灣還有10萬家廢棄工廠,每年調查都發現新的汙染案例。不及早預防,類似中石化安順廠的汙染事件還可能繼續爆發。

【被汙染的土地】 3-2:農地汙染何時了


朱淑娟/2010.5.6

工廠管理不善汙染土壤,連農地也無法倖免。全國有多達2000多處農田遭受工廠廢水汙染,問題就出在重金屬工廠緊鄰農地,導致灌溉水質受到工廠廢水汙染。只要工廠不遠離農地,鎘米事件永遠都無法斷絕。

雲林縣北港鎮溝皂里是一個典型的農村,但走進農村沒有稻穀香甜的味道,反而一股濃濃的刺鼻味迎面而來。走進一處空地,發現皮革廢棄物、廢液空桶堆置成一座座小山。綠油油的稻田延伸過去不是農舍,是三層樓高的廠房。

台南社大自然與環境學程經理晁瑞光,再度回到溝皂里採樣,他走過一個農舍,空氣中有一股刺鼻的味道,「我們剛從這邊走過來非常嗆。我們的疑問是這是農舍,工廠卻可以要做什麼就做什麼,東西可以這樣堆置。」

稻田邊的水圳已乾枯,推滿各種廢棄物,水圳原本水位的地方現出暗紅色的汙漬。農民正引地下水灌溉稻田,最接近出水口附近的稻梗已呈現黃色。    

晁瑞光說,一家皮革廠之前放了很多處理液在灌溉水的水圳上,環保局之前要求皮革廠把處理液拿走,但他看到當時放處理液的水圳下還有許多汙泥。

梨園無端受鉻汙染

37歲的蔡招欽,曾跟著父親在梨山種梨11年,回到溝皂里獨自經營5分地的梨園,梨園後方是皮革廠的廢水排水路,去年大雨來時廢水淹過梨園,後來發現果樹枯萎,檢驗後證實已遭受皮革廢水的鉻汙染。

「我們隔壁是皮工廠,剛開始量還滿少,影響不至於看得清楚,後來奇怪為什麼靠皮工廠那邊乾掉,請毒物所來,說有鉻。」

蔡招欽說,還沒驗出來之前他的生意就大受影響,「全北港都知道我們在種梨,大家風聲,你們的梨是喝皮仔水長大的,所以很難賣。」


農地上的工廠 汙染農田還製造空氣汙染

工廠除了汙染農田,空氣汙染也讓居民苦不堪言。溝皂里的東榮國小隔壁就是皮革工廠,帶著強烈酸腐味的白色皮革曝露在室外。到學校接孫女下課的蔡格忍不住抱怨起來。

「臭味很重,皮啊工廠我們這算算幾十間,附近這三四間最嚴重。」蔡格說,
空氣不好導致他經常咳嗽,不時要吃藥,而且因皮革工廠飄出的物質酸性很重,家中的冰箱、電視、冷氣機,很快壞,每個月都要修理。「他只想要賺錢,沒在顧附近住戶的生死,臭的臭、汙染的汙染。」

黃昏時,在村民趕路回家的必經路口,一說到臭味,大家都有吐不完的苦水。

蔡榮章說,「在上下班那個做化學的飄過來,晚上放臭氣下來,臭喔,你們來就知道,不是人在住的。」

洪游淑萍表示,「工廠流出來的水很髒,也都臭到受不了要打電話,放出來五點多就有覺得聞了很想吐。」

工廠廢水排放標準應提高

工廠廢水標準比灌溉用水寬鬆,把不符合灌溉水質的廢水排入渠道,是造成農田汙染的主要原因。環保署如果不能禁止工廠排放,就應該提高工廠廢水排放標準。

蔡鴻德說,未來農田水利應負起更積極的責任,要核准業者搭排前要去檢測,只要超過標準,立刻斷管,業者就拿不到水汙染排放許可證。

土汙法修正後增列「土地關係人」,土地關係人需盡到善良義務管理人的責任,才能免除相關整治責任。另外如果農田水利會同意搭排而造成汙染,就要負「潛在汙染責任人」的責任。

近年來爆發多起高科技廢水汙染灌溉水質事件,但高科技使用技術及原料日新月異,這些新興汙染物尚未納入管理,形同無法可管。

蔡鴻德說,未來關於新興汙染物,在未訂定管制標準前先依健康風險評估管制,再逐步訂定管制標準。例如,過去銦、鉬並未管制,霄裡溪汙染後,發現友達、華映廢水中含有這兩種物質,去年飲用水標準已納管。

工廠應遠離農地

環保團體認為,要根本解決農地汙染,唯有逐漸讓工廠遠離農地。不過上周立法院三讀通過「工廠管理輔導法修正案」,讓非法工廠有機會就地合法。未來如何管控農田汙染,恐怕將面臨更嚴苛的挑戰。

從中石化、溝皂里的案例可以看出,土壤一旦被汙染就無法恢復原狀,連帶影響廣大民眾飲食安全。包括加油站、地下油槽、垃圾場、非法棄置場、高科技工廠,都是造成土壤汙染的主要來源。

預防土壤汙染不能只停留在「事後整治」,應該從源頭管理做起,才能將汙染減到最低。

【被汙染的土地】 3-3:爐碴何處去


朱淑娟/2010.5.6

台灣一年因電弧爐煉鋼產生150萬噸爐碴廢棄物,爐碴含有鉛、鋅、銅、鎳等重金屬,環保署認為爐碴重金屬不易溶出,因此開放可再利用做為道路級配、水泥原料。

問題是,重金屬是否真的不易溶出還有待舉證。而且有業者將爐碴非法棄置,還有的將爐碴混入重金屬含量高、且含有戴奧辛的集塵灰,導致最近接二連三爆發爐碴與集塵灰非法棄置、或不當再利用事件。

廢棄物管控不善,最後汙染都回歸土壤。爐碴混合集塵灰汙染土壤的事件像未爆彈,不積極管控,類似戴奧辛鴨、重金屬稻米等公害事件,隨時都可能引爆....


台南縣七股鄉鹽埕村,是一個典型的海邊小鎮,七股潟湖風光明媚,村民依海為生。沒有化工廠汙染,這裏的牡蠣特別肥美香甜。平靜的小鎮,最近因不遠處台61線被發現路基滿佈爐碴,成為全國矚目的焦點。

中華醫事大學護理系副教授黃煥彰拿竹子敲打爐碴土堤,「這是61號公路的級配,把爐碴拿來當級配,現變成魚塭的土堤,像這一顆應該就是集塵灰。還是有發現集塵灰,戴奧辛含量一定超過土壤管制標準,集塵灰是有毒廢棄物,怎麼會有集塵灰在公共工程裏面?」

爐碴是煉鋼時爐床底部產生的廢棄物,重金屬含量高,依台南社大今年四月採樣,包括鉛、鋅、銅、鎳都超過土壤管制標準。

爐碴重金屬不易溶出?

但環保署認為爐碴性質穩定、且重金屬不易溶出可再利用。環保團體卻質疑,爐碴經長期風吹日曬雨淋,難保不會溶出或風化成微細顆粒,進入食物鏈,基於保障民眾健康,爐碴再利用應避開土壤、水源等敏感用途。

在台61線發現各式各樣的爐碴,許多未經破碎也未經過篩選,「你看這些石頭表面就有銅綠,可能因海邊風很強,這些爐碴風化後就變小顆粒,變灰塵,或沉降在魚塭裏。」黃煥彰說,「風險更大的是這些含重金屬的爐碴,泡在水裏,會慢慢溶出,八八水災前這河道都養牡蠣,這會不會造成重金屬含量偏高?」

公共工程應建立爐碴再利用工程規範

從曾文溪堤岸彎進台61線公路,一路往北,是一望無際的七股潟湖。走進台61線路基,發現佈滿各種型狀的爐碴,有的已變成粉末與土壤混合無法分辨。生鏽的鋼筋冒出頭,鏽蝕已擴散染紅土壤。有的則明顯看出銅綠。

黃煥彰認為,路基臨近水源,且是魚塭共用的水域,「如果可以用來做道路,變成一個河道的土堤,對河道安全影響重大的。」他呼籲公共工程應建立嚴格的施工標準及規範,否則將帶給當地居民很大災難。

鹽埕村民李銀治說,台61線在興建時,有包商把還有餘溫的廢鐵爐碴直接倒在路基,不符合再利用程序。他曾經被聘當臨時工從爐碴堆中撿拾鐵片。他並不知道那就是爐碴,否則一定反對到底。

「我們是傻百姓,不知毒素是什麼。」李銀治說,政府做公共設施之前,不論包商用的是土方還是爐碴,應該跟百姓說明是否安全。

無辜漁民恐慌 爆衝突

七股潟湖是重要的牡蠣養殖區,一傳出爐碴汙染事件,漁民生意立刻受到影響。七股龍山村漁民表示,當天牡蠣完全賣不出去,都是因為鹽埕村民揭發爐碴事件,隔天一早相約到鹽埕村抗議。

消息曝光後龍山村民來兩部卡車,到鹽埕村抗議,鹽埕村民不甘示弱,全身包得只剩露出兩個眼睛、正在挑牡蠣的婦女也跑來助陣。

「我們龍山村全都靠蚵仔生活,這邊田也種不起來,都是鹹水,全村人都靠養蚵仔。」龍山村漁民陳祥麟說,汙染消息曝光消費者對七股的蚵仔沒信心,現在正是蚵仔最肥的時候,「番仔叫我們延後等澄清時再來跟我們拿。」

政府未防範汙染在前,事後又未即時處置,讓無辜的漁民產生衝突。為了避免爐碴再利用引發疑慮,學者建議爐碴不應只開放、不管理,應訂定更嚴格的管理規範。

爐碴再利用應避開土壤、易淹水地區

黃煥彰指出,歐盟在2004年就訂出一些規範,爐碴第一不能在易淹水地區,第二不能跟水接觸,「我們現在不但在易淹水地區,又直接在河道邊,這樣的工程簡直在毒害台灣人民。」

事後環保署也正面回應,修正爐碴再利用規範,不得與土壤接觸、不得用於農業用地、或自來水保護區。

環保署土汙基管會執行秘書蔡鴻德表示,已要求工業局修訂爐碴再利用規範,希望爐碴不要跟土壤接觸、不要影響到農地,因為農地要種植、養殖、畜牧。另外也不能影響到水源區,「這是一貫堅持的原則」。至於其他管道如何再利用,他認為只要有法令管制,應該就沒有問題。

不過,如何監督業者合法再利用、並舉證爐碴再利用的確沒有危害、同時避免爐碴被非法棄置,環保署有必要提出更嚴謹的規範,才能說服民眾,減輕對爐碴的疑慮。

爐碴堆置農地已半年 至今未清除

距離鹽埕村1小時車程外的台南縣後壁鄉,去年底也發生爐碴堆置汙染農田事件,環保署檢測總計有5筆農地鉻濃度超過土壤管制標準。在農地上堆置爐碴已違反區域計畫法,但事件至今已半年,爐碴依然尚未清除。

後壁鄉農民陳信璋的稻田去年被驗出鉻濃度超過標準,環保署要求汙染行為人超翔公司整治,但田間的爐碴並未清除乾淨,農水路上明顯殘留許多爐碴。重新種植的稻穀已長出稻穗,令人擔心這批稻米能否通過重金屬檢驗。 

蔡鴻德說,已確定超翔是汙染行為人,而汙染到農地就要負責鏟除、銷毀、整治,然後才還給農民。這些農地已經環保局驗證後才讓農民種植。

稀釋法整治農田 總汙染量並未減少

環保團體則質疑,農地汙染後多半採「稀釋法」整治,並立即恢復耕作。但稀釋法只是暫時讓汙染不要超過標準,汙染物濃度並未減少。過去環保署用稀釋法整治的農地,後來證實,再度受到重金屬汙染的比例相當高。

黃煥彰表示,根據農民描述,業者來上下翻土後檢測沒有問題,他質疑用稀釋法並未減少存留在農田裏的鉻總量,未來種植的作物還是有可能再受汙染。

不過,環保署認為,稀釋法是一種最不會傷害土壤的整治方法,針對已汙染的農地,可改種其他較不易吸收重金屬的作物,以減輕民眾飲食安全的疑慮。但無論如何這只是治標、無法治本,如何防範農地遭受汙染,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為何爐碴再利用工廠可位於農地?

距離爐碴堆置場不遠處,是一家爐碴再利用的製磚工廠,完工的磚塊、一堆堆五顏六色的爐碴原料堆置在農地,怪手正在搬運材料,不時揚起灰塵。

附近居民反映只要開窗戶,灰就會飄進屋裏。而居民最想問的是,為什麼有重金屬汙染疑慮的工廠可以設在農地?

黃煥彰表示,台灣過去喊出「客廳即工廠」造成很多工廠下放到農村裏,可能帶來水汙染、空氣、爐碴汙染,他認為應該重新畫定農業保護區。

蔡鴻德則說,工廠靠近農地要看是什麼樣的工廠,如果會產生重金屬的工廠就不好,因為會造成農地汙染。但這部分並非土汙法可介入,希望區域計畫法、都市計畫法等相關法令從源頭把關,後面就會比較好做。

駱駝山 廢棄物的天堂

高雄縣大坪頂駱駝山,是另一處混合爐碴、集塵灰、以及事業廢棄物的非法棄置場址,去年底經環保署檢驗,發現土壤中的鋅、鉛都超過管制標準。至今已經過半年,現場的汙染物不但未清除,還發現被丟棄新的廢棄物。

入口處就看到一大片爐碴,還滲雜一粒粒的集塵灰,大雨來時如果把戴奧辛直接沖刷到水溝,風險很高。黃煥彰說,環保署應優先清除駱駝山的集塵灰。

再往山裏走,大大小小的集塵灰混在爐碴中,道路兩旁原本被樹葉覆蓋的山林已開挖,曝露出更多爐碴與集塵灰。

發現大量集塵灰夾雜爐碴丟棄 

集塵灰,是煉鋼時集塵袋內所收集的煙塵,含有高濃度的鉛、鋅、戴奧辛,嚴禁再利用。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集塵灰被亂丟?因為國內處理容量不足,估計還有50萬噸無法處理,不肖業者趁機惡意棄置汙染土壤。

黃煥彰說,「這是控管出了問題」,電壺爐碴可以再利用,最擔心工廠夾雜集塵灰丟出來,集塵灰戴奧辛含量可能達上千、甚至上萬個ppm,「像這樣讓我們非常擔心。」

再往山裏走,發現滿坑滿谷的事業廢棄物,泡棉、營建廢棄物、雜草、磚頭,看起來才剛被丟棄不久。整座山灰濛濛一片,空氣中一股濃濃的腐臭味。除了偶爾出現的流浪狗,完全沒有人煙,整座山死氣沉沉。

台南社大自然與環境學程經理晁瑞光擔心,一旦下雨,這些廢棄物會往山谷衝下去,「各式各樣的汙泥就汙染我們的土地。」

汙染管制區竟有工廠租地工作
晁瑞光隨身帶著黑色小提袋,袋內裝有採土器、塑膠袋、標記用的水性筆、衛星定位系統,只要看到可疑的土壤,隨時採樣。去年底台南社大檢舉高雄縣大坪頂多個爐碴棄置場,半年後重返現場,發現處理速度相當緩慢。

高雄市植物園對面的爐碴棄置場址,鳳梨園已經鏟除,入口處還掛著「非法棄置場址,請勿擅自進入」的牌子,但空地上卻有人租地工作。場址下方埋的事業廢棄物還沒清除,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爐碴散置在現場。

黃煥彰質疑,這裏違反廢清法,地主應把廢棄物清除掉,但地主不但沒有把廢棄物清掉,反而出租當工地,「環保署或環保局好像監督不周。」

非法棄置場址有300多處

全台類似的非法棄置場址有300多處,除了風險較高的21處甲級場址已處理外,其餘還謹止於調查階段。土地一旦被汙染,還波及民眾飲食安全。爐碴、集塵灰只是非法棄置的縮影,唯有嚴格把關,才能讓我們的土壤免於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