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土地徵收--鳳山鐵路重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土地徵收--鳳山鐵路重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7月23日 星期二

鳳山火車站重劃悲劇,陳家抗爭8年面臨強拆

 
鳳山火車站市地重劃最後抗爭戶陳家,抗爭8年後,716日收到高雄市政府強拆令。
他們的命運是典型市地重劃的悲劇。
 
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4.7.23 
 
抗爭八年,鳳山車站市地重劃最後抗爭戶陳家,高雄市政府將在七月底強拆。以開發為名的市地重劃,已成為政府、財團驅逐住戶的手段,被圈進重劃區的住戶不能拒絕,有配地的蓋不起,沒配地的只能離開。像陳家這樣努力抗爭、還打贏官的,最後家還是保不住。他們的命運,見證台灣市地重劃的獨裁與悲劇。
 
「鳳山85期市地重劃」是高雄市政府在鳳山鐵路地下化後,為了開發舊火車站以及周邊7.9公頃土地推動的公辦市地重劃。舊火車站拆除謄空後,完整的長方型土地已劃為商業區,拍賣後市府與台鐵兩蒙其利。舊火車站對面蓋一座新鳳山車站,上方的十層樓商場714日已完工,但招商失敗。

2024年3月19日 星期二

政府笑百姓哭,高雄鳳山重劃配地變荒地

 鳳山85期重劃區唯一還堅持原地保留的陳家,期待高雄市政府在官司敗訴後
,能提出一個原地保留陳家的方案。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4.3.19
 
2021430日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撤銷「高雄鳳山85期市地重劃」、並在隔年駁回市府上訴。提起這起訴訟、也是目前重劃區內唯一未拆遷的陳文華、詹雅琴一家,原本開心得以原屋保留,不料市府不檢討官司敗訴,最近反而迫遷動作頻頻。如今市府該做的是提出補救措施,原地保留陳家是最起碼的司法尊重。
 
鳳山85期市地重劃是一起典型「政府笑、百姓哭」的開發案。高雄市政府在鳳山鐵路地下化後變更都市計畫,舊火車站拆除後變成待價而估的抵費地。對面新蓋的車站上方要蓋10層號稱空中鳳城商場。為了新、舊站開發的廣場及道路,市地重劃周邊7.9公頃土地,原本這裏的100多戶就變成犧牲者。

2023年3月21日 星期二

高雄85期重劃被法院撤銷,恣意圈地的寫照

 最高行政法院撤銷「高雄85期市地重劃案」,勝訴的陳文華家周日
設席答謝眾人,並向高雄市政府喊話,請讓他們一家好好生活。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3.3.21
 
2021430高雄高等行政法院,以「高雄85期市地重劃」違反《平均地權條例》為由撤銷,今年223日最高行政法院駁回高雄市政府上訴。這個判決創下一個政府恣意圈地的案例,未來都市計畫都應有所節制。
 
而如今這個重劃區內原本的100多戶,都因為重劃被迫遷離世居三、四代的老宅。其中一位土地所有人陳文華為追討公義提起行政訴訟,最後不但證實高雄市重劃違法,同時也幫其他房子已拆的住戶討回公道。依照判決意旨,高雄市政府不只應原地保留陳家,也要對其他住戶提出合理補償。

2022年8月30日 星期二

守護家園的決心,高雄85期重劃應重新檢討

 
鳳山85期市地重劃,最後未拆除戶地主詹雅琴,為守護家園四處陳情
,去年4月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高雄市政府敗訴。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2.8.30
 
高雄市85期市地重劃案,去年四月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市府敗訴,原因是違法將不具鄰里特性的站前廣場用地,由重劃地主負擔。這個重劃案是典型政府透過鐵路建設掠奪土地的案例,中央先推動鐵路高架或地下化,地方政府再以「配合」之名變更都市計畫,重劃或徵收附近土地,不但人民受害,過程中也違法百出。交通建設應以保障居住權為前提,不是成為掠奪土地的手段。
 
201310月高雄市公告「擬定鳳山市車站專用區計畫」,以市地重劃方式開發車站周遭約8公頃土地,範圍內一百多戶,多數是世居三、四代的小坪數老宅。其中向高雄市政府提告的陳文華、詹雅琴夫婦,祖父輩從1943年就居住在此,如今依然是11人、三代同堂安身立命唯一的家。

2019年9月10日 星期二

多少鳳山車站居民 在重劃大刀下流離失所

被劃進鳳山車站市地重劃範圍的居民陳文華一家人,
6日前往監察院,要求調查高雄市政府在此案的不合法情事。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 2019.9.10

宣稱可以讓地主獲利的市地重劃,實質已變成驅逐都市中弱勢居民的工具,其中高雄鳳山車站市地重劃案(高雄市第85)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原本世居車站附近的上百戶居民,在不知情下被劃進重劃區內,如今已遷離四散。還在抵抗惡法的陳文華一家上周五到監察院陳情,揭發了一段不正義的市地重劃史。

鳳山車站專用區市地重劃案的由來,始自民國93年鳳山都市計畫變更,同年內政部審查通過,要求都市計畫實施5年內完成細部計畫,並以市地重劃方式辦理。之後市府擬的細部計畫將鳳山車站周圍8公頃納入重劃範圍,區內111戶私有住宅,多數是已落戶三、四代的小坪數老舊房屋。陳文華家從民國32年、他阿公那一代起就居住在此,如今依然是三代同堂的安身立命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