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馬頭山設掩埋場,居民組自救會抗議已2年。
文‧朱淑娟
2017.3.21
高雄市內門、旗山是一個地景豐富的地區,兩區交界的馬頭山是當地信仰中心,鄰近有著名景點田寮月世界,也是二仁溪的水源頭。得知業者要在這裏蓋一處面積達28.7公頃的廢棄物掩埋場,居民組成自救會,自力鑿井調查,發現掩埋場址有地下水、有透水性佳的砂質泥岩、也有斷層帶,掩埋場的廢水容易隨著斷層剪裂帶進入水源區,污染整個高雄市民的飲用水。
此案在前高雄縣長楊秋興在任時曾經提出,但被認定對環境影響過大否決開發,前兩年業者又送件到高雄市環保局,並已經過2次專案小組審查。
業者的環說書中有關地下水及斷層的內容,與居民調查的資料出入極大,業者富駿公司表示,場址預定地無活動斷層帶穿越,基地主要是泥岩,不是砂質土地層、也無順向坡、地質鑽探結果地下30公尺沒有地下水。
3月9日第二次環評審查時,專案小組委員無法釐清兩造誰的調查屬實,召集人、成大環工系教授吳義林綜合委員意見決議:「12位委員,9位建議送大會,3位建議補件再審。而在送大會的方案裡,進二階環評審查、不予開發的意見都有,委員會只有建議權,此案要到環評大會做最後決定。」
環評審查分為小組、大會兩階段,一般來說,小組如果能釐清爭議,就會做出初步決議(通過、有條件通過、進二階、不予開發),再送到大會確認即完成環評程序。但如涉及特定專業小組委員無法處理時,就會不做決議直接送大會討論,這並不表示小組審查已通過。到了大會也可能決議另組專家會議審查特定議題,或委由第三公正單位重新調查斷層及地下水。
在自救會已提出這麼明確的證據後,未來高雄市環評大會將做出什麼決議,也將被公開檢視。高雄市環保局首開先例,將此案環評審查過程錄影公開在網站上,未來這個案例也將成為高雄市的環評代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