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掩埋場爭議--永揚掩埋場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掩埋場爭議--永揚掩埋場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6月17日 星期二

永揚掩埋場變土資場,黃偉哲不要留下污染水源罵名

 
 台南東山嶺南里「永揚掩埋場」舊址,2011年被撤銷環評,目前有業者申請蓋土資場。
但這裏有斷層、地下水,並非合適場址。(/監督施政聯盟提供)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5.6.17
 
原計畫在台南東山嶺南里設置的「永揚掩埋場」,因偽造環評書,20114月被台南市政府撤銷環評,終止開發。13年後,聚全營造公司提出,在原址設「東原土石方堆置場」,日前現勘道路時,遭到居民抗議反對。
 
雖然業者有權申請開發,但這個場址,當年已在環保署的專家會議,經過17個月調查,證實北勢坑斷層通過場址右方,同時存在斷層破碎帶、地下水。場址又位在村民灌溉用水龜重溪上游,距離烏山頭水庫也很近,不論設置掩埋場、或性質相同的土石方堆置場,都可能污染水源,並非合適地點。

2017年2月11日 星期六

台北國際書展講座:捍衛正義,從水資源談起



文‧朱淑娟 2017.2.11

2017年台北國際書展於28~13日在台北世貿展館舉行,受巨流出版社之邀,我在211 18:30~19:30於書展的「黃沙龍區」有一場講座,題目是:《捍衛正義,從保護水資源談起》。這個講題起源於我的一本書「捍衛正義烏山頭保衛戰」(2014.7巨流出版),書中記錄了近年來台灣公民運動中最成功的一場典範,對未來公民運動相當具有啟示作用。

故事主角是台南市東山區嶺南里,這是一個遠離城鎮、人煙稀少的小村落,數百年來村民以種植龍眼、柳丁為生。在村民不知情下,2001年,前台南縣政府通過環評審查,要在村裏蓋一座永揚垃圾掩埋場。為了保護家鄉,村民展開長達10年的抗爭行動。不但保護了自己的家鄉不受汙染,而且保護了廣大民眾使用的水源。

從主客觀條件來看,這是一場沒什麼勝算的戰役。不只環評過了、也快蓋好,沒有民代支持、媒體幾乎沒有報導,外界很難理解並聲援。

但村民意志堅定,四處求援,感動台南環盟前理事長陳椒華,隨後包括學者、律師、檢察官等人也以各自專業投入搶救行動。經過10年,台南市政府終於撤銷掩理場環評結論,為台灣社會留下一個典範故事。



公民必須捍衛自己的權益

這件事之所以能成功,最重要的是兩個字是「無私」,因為無私,會想要為下一代留下好的環境。因為無私,會為了公益、而不是私益站出來捍衛真理。不但做了正確的事、而且堅持不動搖,因此得到許多助力,這應了一句電影台詞的真理,那就是:「人必須竭盡所能,然後等待命運揭曉。」

而在政治與財團利益緊緊相連的現在,公民運動光有理想還不夠,還要有方法、行動力、證據力,永揚之戰的成功就含有這些元素。當業者的環說書指掩埋場址四周沒有地下水、也沒有斷層時,陳椒華看遍各種文書、買航照圖找地下水跟斷層證據,還自力鑿井,在環保署舉辦的專家會議中提出證據,終於證實場址有斷層、有地下水,打了一場不可能的勝仗。

在這場講座中,我也提到現今台灣面對許多環境的挑戰,包括水資源、空氣、土地,但環境議題又有多重複雜性,包括氣候改變、還有產業的糾葛、政治的複雜、財團的角力、以及國土利用的衝突。

加上環境問題又具有政治可操作性,你會發現只要是既定政策,政府都會告訴你風險可接受。另一方面,環境風險具有很高的專業性,民眾難以接近,即便風險評估是科學的,但在做決策時卻不是依據科學,而是會被許多因素所左右,這包括總統的政見、地方政府的開發承諾等等。

很多人會說,只要選一個好的總統、市長、立委、議員,他們就會幫我們守護家園,但事實上在許多複雜的糾葛下,政治利益永遠大於人民利益,唯有公民自覺,監督政府及民代,才能捍衛自己的權益。

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台南東山嶺南的龍眼上市了!


文‧朱淑娟 2015.8.24

台南東山嶺南里的龍眼上市了。2011農民經過十年反永揚掩埋場抗爭,千辛萬苦保留住家鄉不被汙染,之後每年八月這裏才能繼續生產無毒又好吃的龍眼。農民至今保留傳統手工土窯古法製作龍眼乾、龍眼肉,今年在「樂心田合作社」協助下成功開發出龍眼醋、龍眼蜜兩項加工品。

「樂心田合作社」邱春華是台南水資源保育聯盟的志工,一路協助農民反掩埋場抗爭行動。在反掩埋場過程中她就想到,既然反掩埋場是為了環境生態,那這個地區就應該發展無毒的農產品,並讓龍眼成為農民永續的產業。因為自己有做醋的專長,她首先想到是否可用龍眼來做醋。

邱春華說,一般市面上的醋多使用檸檬、鳳梨發酵,很少看到用龍眼做材料,經過2年研發後成功開發出龍眼醋。每一瓶醋都要經過整整一年釀製,20斤龍眼乾撥殼、發酵,最後只能製作17瓶,數量有限更顯珍貴。

手工龍眼乾製作,粒粒都是用心

過去採收龍眼用長竹竿,現在已改成長鋁剪,採收的龍眼直接載到土窯長方型分隔欄放入,每個土窯下方都有一個灶,用一公斤2元高價買回的龍眼木,慢火點燃後,煙緩慢往上飄,透過分隔木頭,一顆顆龍眼慢慢烘熟。唯有吸收龍眼木燃燒的煙,龍眼才不會變黑,也才會透著香氣。每四到五小時要加柴火,農忙的晚上也不敢睡熟,因為至少要起來加一到二次柴火。

為了讓龍眼烘焙均勻,每24小時要翻一次,總計翻4次,在煙薰的空氣中做翻焙真是一件辛苦的事,先把長灶分成四區,第一區先全部裝籃,接著站在空著的地方,用一根長木頭當界限,雙手奮力往自己的方向將第二區撥向第一區、第三區再撥向第二區、再把剛才裝籃的第一區龍眼倒入第四區。

烘培好的龍眼倒入大的圓竹籃中,家家戶戶圍坐在四周用小器具把殼剝開。嶺南里的小孩從小就得幫忙,有時到鄰家幫忙剝賺點零用錢,剝一斤工錢5元,一個晚上三、四小時可以剝20斤,賺100元。

龍眼剝開香氣就散開來,擔心蒼蠅來分食,在剝龍眼乾的區域外架一個大型的網,剝好的龍眼乾放入水中讓碴碴浮上來後用網子撈掉,再快速把龍眼撈起放入竹蔞。只能洗一次、也不能泡太久,否則甜分會流失。

撥殼後的龍眼曬乾後再剝龍眼肉,三斤龍眼乾可剝一斤龍眼肉,龍眼已經太甜了,所以當然沒加糖,直接裝盒。

龍眼乾、龍眼肉、龍眼醋、龍眼蜜已開始網路訂購,相關訂購資訊請參考

「幸福ㄟ滋味~東山龍眼乾」網站
聯絡人邱春華小姐,電話0972-032208
Emailcchana7@gmail.com

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不斷搶勝,翻轉雞蛋與石頭的戰役

攝影/廖家瑞

‧朱淑娟 2014.10.4

104日周六,是台灣生態學會的年會,會後繼續舉行《捍衛正義烏山頭水庫保衛戰》台中場簽書會。台灣生態學會是台灣環境運動重要的一枝,如今枝葉繁茂,師傳陳玉峰老師的廖本全(台北大學副教授)、蔡嘉陽(彰化環盟理事長)、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等人,在台灣各個環境運動戰役中,依然是撐起半邊天的重要支柱。於是今天簽書會可說是眾星雲集。

所謂捍衛正義,就是去捍衛一個價值、信念。之所以可貴,因為這些涉及的是公益、並非私益。而捍衛正義之所以艱難,因為在正義當前永遠有一堵巨大的牆,在牆的另一邊守護另一種價值、信念的人,擁有社會巨大的資源,例如鋪天蓋地的政府機器、還有足以影響行政力的財力、勢力、影響力。

一場資源不對等的戰役,貼切的比喻就是「雞蛋碰石頭」,可想而知社會運動遇到的阻力有多大,正確說是失敗永遠比成功多、挫折永遠多於歡笑。付出看不到結果是很寂寞的,在看不到結果的情況下,又願意繼續付出,只有心懷大愛才能做到。陳玉峰說,「幸虧台灣有這樣的人」。

陳玉峰提到,歷來能實踐這種無私大愛精神的多是女性,因為女性承受過生產的巨痛、又以巨大的母愛去苛護這個帶給她巨痛的小孩,從絕對的痛楚到絕對的母愛,陳椒華對環境運動所做的,就是在實踐這個精神。一步一腳印,完完全全犧牲奉獻,從來沒有期待得到。他形容「地藏王菩薩就是這樣」。

但另一方面,即便是雞蛋與石頭的戰役,還有可能勝出,不然不可能繼續加持某些人願意源源不絕付出的動機。而憑什麼勝出?陳玉峰說,很多事真的要卯起來幹,否則絕不可能平反。 「捍衛正義烏山頭水庫保衛戰」這本書中記載的種種,是台灣環境幾十年來「不可能的任務」,他創造一個典範,等於是台灣環境的強心劑、葉克膜,而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

陳玉峰最後講了一段話,我心中沒有環保這兩個字, 我只知道在良知上、在做為一個人的基礎上、在整個普世價值的人性之上,我們以及許多願意捍衛正義的人,是足以自豪的。因而,我們願意過去戰鬥、現在戰鬥、將來戰鬥、甚至在死後繼續戰鬥,在志業還沒完成前,人是不死的。

他說的是一種守護價值 、信念的傳承,會在某些地方長出枝芽,源遠流長。於是就像廖本全說的,在黑暗裏看到光明,並在覺醒後堅持到底的行動。於是翻轉雞蛋與石頭的戰役,不斷搶勝,繼續守護價值與信念。 


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促進公民行動 需要更多記錄者


 ‧朱淑娟 2014.9.19

彰化縣醫療界聯盟於816日在彰化為我的新書「捍衛正義--烏山頭水庫保衛戰」辦了一場簽書會,當天吳晟老師大駕光臨,民進黨彰化縣議員參選人林世賢醫師、彰化秀傳醫院外科主治醫師蔡志宏、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科部部長錢建文、彰化環盟總幹事施月英、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吳麗慧等人都來了。在彰醫盟張淑芬的精心安排下,大家因書而相聚,共享了美好的午后。

過了一個月才把那天的總總寫下來,但記憶依然如新。吳晟老師有感而發,提到一年前在台北忠孝東路、基隆路口跟我的偶然相遇,人生果然處處是緣份。記得那天我站在路口本來沒注意到他,因為我正在張望不遠處原本我上班的聯合報大樓四樓,過往宛如昨日,只是那棟大樓已經消失了。

吳晟老師接著談到記錄者的重要,如果沒有記錄者,抗爭就不容易透過報導引起廣泛注意。而要成為好的記錄者,必須專業、認真、有清晰的思考邏輯、還要有文采,能夠把專業知識轉化為精彩、易讀的文章。

一生忠於文學創作的吳晟老師提到自己的心情,他說最近對文學有點不耐,面對即將被毀去的美好環境,他無法像一些文人只是寫紓發心情的文學。他說:「需要記錄的事很多,但寫的人太少,我算是會寫的。所以明年起我也要變成一個記錄者。真正維護美好環境的精神才值得去書寫。」

錢建文說,每一個兒科醫師都應該是環境運動者,因為不好的環境對兒童健康影響最大。如果小孩從小就在汙染的環境中成長,未來發生問題的機會就很大。他呼籲,大家把環境弄好一點,減少毒素,否則一旦發生環境影響健康事件,事後很難舉證。

施月英提到,自己從參與中科四期、國光石化運動中,累積了許多專業能力,深深覺得環境運動一定要打專業的仗。

提到專業,吳麗慧特別推崇陳椒華老師(捍衛正義這本書最主要的人物),她佩服陳椒華功夫下得深,地質、地下水、法律,涉獵很廣,已經是很多領域的專家。

林世賢提到參與環境運動過程中,經歷過兩次黑道事件,但自己行得正、也得到許多助力,最後化險為夷。他說,從事公益活動有時會遇到暴力威脅,但不只靠蠻力,要借力使力,而且一定要有朋友幫忙。

許多人不辭辛勞捍衛正義為了什麼?吳晟老師說,我們沒有贏,只是把它擋下來、暫時沒輸而已。但如果不去拼就全輸了,最後連同下一代也都輸掉了。

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

公民參與的SOP:專業、認真、堅持、信仰

 左起:何宗勳、朱淑娟、許立民(攝影/謝明海)

 ‧朱淑娟 2014.8.9

89日夜晚,父親節隔天、次日就是中元普渡,在兩個重要節日之間,許多朋友還到台北復興南路的後門咖啡參加「捍衛正義烏山頭水庫保衛戰」簽書會,原本預計2個小時,因討論非常熱烈直到10點多才結束。今天令大家感觸最深的是:公民參與的SOP就是:「專業、認真、堅持、信仰」

關懷生命協會執行長何宗勳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治醫師許立民,分享他們參與這場戰役的種種,我也以「永揚案的證據力」談公民運動專業參與的重要,一個所有條件都不利於環保團體及嶺南村民的戰役, 經過十年能夠成功,其間最重要的就是環保團體所展現證據力的力量。

後龍灣寶農民洪箱、竹南大埔彭秀春及柯智傳、反台南鐵路東移自救會陳文瑾、反桃園航空城陳秋華、草山文史聯盟文海珍,還有多位公民記者謝明海、朱水文、好奇寶寶等,以及多位支持環境運動及獨立記者的公務員參與這場難得的聚會。

唯有專業化,才有成功機會

何宗勳在永揚案過程中一度擔任台灣環保聯盟秘書長,而當時的環盟總會會長是陳椒華,她是永揚案這場公民行動最後能成功的關鍵人物,永揚案成功後她體認到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於是成立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持續關注。

何宗勳談到,台南一直都是民進黨執政的縣市,民進黨與環境運動又有較深的淵源,當時的對抗對象是民進黨的明日之星蘇煥智,連反核教父張國龍,居民給他下跪時都說:「你們不要玩這套」,可想而知這場戰役有多困難。

何宗勳說,民進黨很清楚社運界在玩什麼,現在連國民黨也很清楚。他從太陽花運動看到公民運動的瓶頸,傳統那套抗爭方式如今口味愈來愈重,但無效很有限,如果沒有專業在後面支撐,還是一個很虛的東西。

唯有專業化,把真相揭露出來,才能逼對方妥協。而在這這過程中要有很多專業者協助。另外他觀察,台灣公民運動會成功都有很瘋狂跟執著的人,例如陳椒華之於永揚案、洪箱之於後龍灣寶案、洪輝祥之於阿塱壹古道。另外要尋求媒體的協助,媒體願意報導,就會有更多機會。

不專業
就無法參與

許立民在永揚案過程中在台南任職,因緣際會參與永揚案,是其中關鍵人物之一。他認為,永揚案的成功讓社會看到另一種抗爭方式。

他提到專業參與的重要,而所謂「專業」不是侷限在你懂什麼、不懂什麼,例如唸大學,除了知識以外, 最重要是去學如何解決未知的問題。

他提到自己的經驗,他是一個醫生,對斷層、地下水、環評法、行政訴訟這些知識完全不懂,一本又一本環評書及差異分析,每個字都認識,但就是看不懂,一看到斷層滲透係數就卡住,不知道 地下水K值是怎麼算出來,什麼是裂帶、為什麼下雨地下水會上來完全看不懂。

但如果你參與運動連這些都看不懂,去環評大會就被電假的。業者有錢請專業的顧問公司,他在環評會中會說 「K10-3很小,不會滲漏,你們不要擔心」,但你如果懂就知道,K值如果是10-3表示已經很嚴重了。

為了打這場仗,許立民才一點一點去學這些知識,找老師上課,跑法院,環評法從第一條開始看, 慢慢可以在會中挑戰顧問公司。

讓公務員變成你的助力

何宗勳強調,大家不要把政府當敵人,其實有很多公務員願意幫忙,但你要感動他,他會告訴你竅門。未來環境運動的分工要更細,而且要360度全方位監督,而當你要求自己專業參與,對方也會尊重你。

許立民也說,不是所有政府都是壞人,不是每個公務員都拿錢、沒良心,相反旳,大部份的人就跟我們一樣,他們可能偶爾跟廠商吃個飯,那真的不會怎樣,不要輕易把貪贓、枉法就扣到公務員頭上。

面對公務機關,公民這邊要找到很強的理由讓公務員去駁回,如果你證據都很齊全,像永揚案,我們把斷層、地下水、偽造道路等證據都準備很齊全,包括 行政程序中關於偽造文書沒有不受信賴保護都提出,行政官員就很難躲。

除了專業,還要認真、堅持、相信自己

為什麼要堅持?許立民說,因為在過程中你會遇到很多困難。他回想當年村民一千小時靜坐、全縣31鄉鎮苦行,天氣很冷又下雨,很苦但還要繼續做下去。「那種感覺就像你走在一個很長的隧道 ,非常暗、看不到遠方、一再撞到牆, 你不知道你能不能走出來、不知道要走到什麼時候。」

所以:「找得到明星幫你當然很好,但相信他、不如相信自己,別人要不要幫忙在於他,我們要不要幫我們自己在於我們自己。」

何宗勳說,那個年代沒有臉書、部落格才剛開始,要做社運相當困難。嶺南村又很偏不受重視,只好頻出奇招引起注意,例如趁阿扁總統每年除夕到家鄉官田發紅包時,也假裝要去領紅包當面跟總統陳情。

何宗勳認為,公民一定覺醒,因為很多議題到最後都會跟你的家鄉有關。就像嶺南村的老農到了七、八十歲還在學做公民抗爭。而所謂公民就是所有議題都要關注,如果公民行動不能內化成生活的一部分,未來類似永揚事件還會層出不窮,而事實上大家看到許多類似的個案一直在發生。

為家鄉努力而站出來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粘麗玉回國後,發現家鄉要蓋變電所站出來反對,因此認識陳椒華並參與後期永揚運動。

打仗要知己知彼,她於是上網搜尋顧問公司負責人資料,無意中看到這個人的文章不斷謝謝上帝,知道這人是基督徒,連他在那個教會都找出來。

當然不知道這些能做什麼,但在最後一場永揚專家會議時,對方一直說模擬的水不會往南汙染,她臨機一動向對方說:「請你摸著良心對上帝說,你的模擬是真的還是假的?」對方才說:「對這複雜只能做為參考」,她接著向會議主席提出,要求不能將模擬做為正式記錄。

草山文史聯盟文海珍說,很多女性在關心環境運動,像她們一群媽媽關心陽明山的非法山坡地開發,從2001年跟台北市打仗,一群完全不懂的媽媽們把市府搞死了 ,很多案子最後都擋下來。

她說,公民要抬頭,不是為個人,是為社區,如果在地的人不為家鄉 、不為自己土地努力,靠誰都沒有用。

陳文瑾說,台南鐵路東移案的爭議是,公共建設應先用公有地先用,不夠才用私有地,但現是用私有地做鐵軌,公有地卻自己先留下來。這案子現只剩台南市政府最後一次都委會,通過後就要送內政部,請大家多給她們協助。


洪箱分享,土地本來就是我們的東西,但到政府眼中卻變成抗爭 只要是愛台灣這塊土地,關心台灣的未來跟環境,對的事大家都要站出來。

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在不可能中找到可能,在失望中找到希望


 ‧朱淑娟 2014.7.23

成大法律系副教授王毓正,日前在「捍衛正義烏山頭水庫保衛戰」這本書的發表會中說:「從事公益要在不可能中找到可能,在失望中找到希望。正確的路只要堅持下去,幫助的力量就會出現」。他認為「捍衛正義」這本書所記錄的台南市東山區嶺南里十年反掩埋場行動,就是這兩句話的最佳實踐。

嶺南里是一個遠離城鎮、人煙稀少的小村落,數百年來村民以種植龍眼、柳丁為生。在村民不知情下,2001年,前台南縣政府通過環評審查,要在村裏蓋一座永揚垃圾掩埋場。為了保護家鄉,村民展開長達10年的抗爭行動。

從主客觀條件來看,這是一場沒什麼勝算的戰役。不只環評過了、也快蓋好,沒有民代支持、媒體幾乎沒有報導,外界很難理解並聲援。

但村民意志堅定,四處求援,感動台南環盟前理事長陳椒華,隨後包括學者、律師、檢察官等人也以各自專業投入搶救行動。經過10年,台南市政府終於在2011412日撤銷掩理場環評結論。

選擇一個正確的路,然後堅持下去

一個最不可能成功的案子,最後憑什麼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王毓正所說的:「選擇一個正確的路,然後堅持下去」。但並不是堅持就能保證成功,因為挑戰都是真實且無情的,唯一有可能贏的機會,就是你無論如何不能放棄。

因為堅持,所以不辭辛勞。南北奔波、四處陳情,就像一位阿嬤說的:「哪裏有希望就往哪裡走。」有會議就去參加,打聽到首長行程就直奔現場陳情,忍受風寒連續40天、1000小時靜坐,在烈日下連續12天、台南縣31鄉鎮苦行。

因為堅持,所以無私。例如老農盧文杞,他的地被永揚占用做為還聯外道路,因為他堅持不賣地,讓聯外道路蓋不成。但這個老農很富有嗎,沒有。

記得201110我到嶺南村,到他家去看他裝椪柑,聽到他跟鄰居阿嬤的一段對話,他抱怨肥料漲、工資漲、只有椪柑的價格跌,感嘆農人已經無法生存。鄰居阿嬤笑著說:「你那塊地賣垃圾場吃利息你就不用剪椪柑啦。」

盧文杞說:「我那塊地如果給他做垃圾場,他就穩過了,開五千萬都給你買。不過這樣害到別人啊,我有利、別人就不利,整個村子都不能住人了啊,這款代誌甘湯做?」類似的精神在多位村民身上都可以看到。

正確的路只要堅持下去,幫助的力量就會出現

因為堅持,所以感動別人,幫助的力量就會出現。其中,村民最堅實的助力是陳椒華,她在得知永揚案之前,沒到過嶺南村,不認識任何一位村民,20041220日只到現場一次,不忍村子被汙染,隨即發起搶救行動,投入幾乎所有的時間,出錢、出力,忍受煎熬找證據,甚至遭受暴力攻擊都不改其志。

因為堅持,所以鎖定目標,不達目的絕不罷手。這個目標是:阻止前台南縣政政府發出最後一張試運轉許可證、並撤銷永揚環評結論。

目標明確,接下來就是提出證據力,她看遍各種文書、買航照圖找地下水跟斷層證據,野外調查地下水、斷層、偽造聯外道路。同時委託學者調查、還自費鑿井。因為有證據力,所以能在會議中挑戰業者委託的報告、甚至審查委員。

樹立專業參與的典範

有證據力,還要有理性思辯的態度。另一位這場戰役的主要的人物,台大創傷醫學部主治醫師許立民,他說:「我也很想知道這裏有沒有斷層、地下水,如果沒有,大家都不要吵了,誰都知道掩埋場要蓋在人煙稀少的地方。」

在現今專業犯罪的年代,具有專業知識的教授、顧問公司在幫忙造假報告,唯有拿出專業對抗,否則很難憾動產官學結盟的共犯結構。在過程中,他們對於追尋證據力的努力,也樹立了專業參與的典範。

公民社會 需要每位公民的努力

包括村民、還有以陳椒華為主的環保團體展現的堅持、大愛,進一步吸引更多人願意站出來支持,這其中包括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協助斷層調查、立委田秋堇協助與官方的聯繫。甚至公部門也提供不少助力,例如前環保署長沈世宏願意主動成立專家會議,開出另外一個專業論戰的平台。

而前台南縣長蘇煥智,雖然沒有在任內撤銷永揚,不過他也信守承諾,直到卸任前都未發出最後一張試運轉許可證。台南市長賴清德在當選後,也實踐了他選前的承諾,很明快地撤銷永揚環評結論,終結這10年的紛擾。

這些都說明,一個社會的進步不是靠少數人的犧牲奉獻,而是任何背景、專業的公民都可以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為社會進步做出貢獻。

一如苗栗後龍灣寶農民洪箱在發表會上分享的:「我們留下土地後,覺得欠這個社會很多人情,有機會就站出來。我們沒什麼專業,可能只是路人甲、路人乙,但我看到台灣的希望,需要大家支持台灣走下去。」

敬天愛土

抗爭是一件辛苦的事,尤其對未來的成敗,心中總是茫然無助。要懷抱敬天愛土的心,努力自己的,把成敗交給上天。

20101130日官司宣判前,陳椒華寫了一封信給大家:「大家都說「小蝦米對抗大鯨魚」,就是原本我們都只是浮游生物,有各位護持,我們可聲稱是小蝦米了,如今情況好轉,要感謝天地和各位!」

官司勝訴後,許立民發出一封信:「永揚案的過程其實是台灣環境運動一個很好的啟示,一步一腳印,步步是歷史。寒夜中,隨手寫下一些給大家參考。我忽然發現,這一路以來的峰迴路轉是神明的保佑。因為大家都很努力,神明終於撥雲見日,開出一條路讓我們走。」

這一路走來,不論嶺南村民、陳椒華老師、協助的專業人士及志工,就是懷抱敬天愛土的心,盡最大努力去捍衛正義,把成敗交給天地。最後老天真的看到大家的努力,留給台灣社會一個卓越的公民故事。

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

《捍衛正義》台南場簽書會:共同建立一個公民社會


 ‧朱淑娟2014.7.9

經過十年征戰,台南市政府於2011412日撤銷「永揚掩埋場」環評結論案,台南市東山區嶺南里農民成功捍衛故鄉不被汙染,在這段過程中許多人基於捍衛公義站出來協助,最後留給台灣一個卓越的公民運動。

我將這段過程寫成《捍衛正義烏山頭水庫保衛戰》一書,並於201479日在台南市政大書城舉辦首場新書發表簽名會。這是發生在台南市的卓越公民行動,在台南舉行首場簽書會,是要向台南的人民表達最深的敬意。

許多陪同走過這段歷程的人聚在一起,回顧這段血淚交織的過往,遠從苗栗後龍灣寶趕來的農民洪箱帶著剛採收的地瓜,台北林口A7自救會會長徐玉紅、台南反鐵路東移自救會陳文瑾,都到場分享反不當土地徵收的過程。近百位朋友在現場隨著眾人走過這十年的點點滴滴。


一個最不可能成功的事,為什麼成功?

永揚案全名是:「永揚環保事業有限公司第一類乙級廢棄物處理場」,位在台南市東山區前大埔段,屬山坡地保育區林業用地,天然凹地形,基地總面積9.2659公頃,預計掩埋一般事業廢棄物或一般廢棄物,每天最大處理量1千公噸。

而嶺南里在東山區最南邊,與六甲鄉以一七四縣道為界,過了一七四縣道就是六甲鄉。永揚場址距離村子最近民房只有610公尺,幾乎是拐個彎走十多分就到了。後來陳椒華持續調查又發現,掩埋場距離烏山頭水庫水源區相當近。

前台南縣環保局經2000516日、2001212日兩次環評專案小組審查,200159日環評大會決議有條件通過,2001925日公告。接下來業者再陸續通過「同意設置許可」、「水土保持計畫」,掩埋場也接近完工,最後只要再拿到「試運轉許可證」,垃圾就可以進場掩埋了。

因此,阻止前台南縣政府發出這最後一張「試運轉許可證」、並進而「撤銷永揚環評通過結論」,成為永揚十年征戰的主要目標。

對我個人來說,這本書終於能寫出來並順利出版,我覺得很高興、也很榮幸。永揚案是我15年記者生涯中遇過最不可思議的事件,在公民行動的光譜中,我認為永揚案是其中最重要、難度最高、最具啟發性的公民行動。

這雖然是一個偏遠小村的反掩埋場革命,但其間經過的種種,已經不只是屬於小村而已,而是擴及國土規畫、環評制度、水資源管理等國家永續政策的失序。同時也涉及政治人物的誠信、學術良心的考驗。永揚案是綜合以上所有問題的縮影,追討永揚案的正義、也是追討所有問題的正義。

最可貴的是,永揚案創下許多環境運動的第一,包括:第一件因偽造環境影響說明書被判有罪、第一件已經蓋好而且幾乎拿到所有證照的掩埋場還能翻案成功、也是第一件由原來審查通過的行政單位撤銷環評結論的案例。同時這場戰役體現公民社會追求正義、無私的精神,創下公民運動中史無前例的成就。

但我要很誠實地講,一直到2011412日台南市環保局舉辦環評大會討論永揚案那天,我都不覺得永揚案最後會成功,但它卻成功了。做為一個記者,永揚案的成功也讓我重新評價台灣社會公民的力量。另一方面,探討一個不可能成功的事件,最後憑什麼成功?我覺得有責任把它紀錄下來,做為其他公民行動的借鏡。

這就是為什麼,公民運動的議題這麼多,我卻覺得,如果要從這麼多議題中只寫一本書,我會選擇寫永揚案的原因。


陳椒華:成功除了專業、還要一直拼

這場公民行動最重要的靈魂人物是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發言人陳椒華,她今天說:「有人問我,永揚環評通過、也蓋好了,為什麼你還要去反對?」她回答:「當時我也不太清楚是不是快蓋好了,只知道垃圾快進場了,就傻傻的一直拼。」

陳椒華說,這個案子能成功,除了專業、還要一直拼,嶺南村民也很團結,大家撐住不放棄才能走到最後。這本書詳細記錄了這段努力的過程。她希望每位公民都能看看這本書,遇到問題時可以當成行動指引跟範本。

陳椒華表示:「我們不是當地人,但我們很願意幫忙,只要大家團結起來,社會就不會再遇到不公不義的事情。」

永揚案撤銷後,2011513日嶺南里辦桌謝神,那天陳椒華的先生鄭醫師也到場,我問他:「陳老師的人格特質中那一點最能驗證他能打贏這場仗?」我記得他舉起右手握拳只說了兩個字:「堅持」。

黃煥彰:要對台灣及下一代有信心,大家要一起努力

因為堅持,所以不想輸,甚至在遇到暴力時還能繼續下去。台南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黃安調2010622日在住家附近被三名歹徒用木劍、球棒毆打,頭破血流,衣服染滿鮮血,送到醫院後頭部就縫了25針。左、右肩頸、腳都受傷,之後一個月腿腫到連褲管都拉不上來。

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只要正常人遇到這種事大概都不會再管了,但他沒有,反而更堅持捍衛他認為對的事情。在這個專業犯罪的年代,他為了精進自己的專業能力,2013年以超過60歲的年紀還考上台南大學環境生態研究所。公民無私的精神令人動容。


台南社大理事長黃煥彰提到,嶺南村民的付出讓他很感動,看到阿公阿嬤相牽出來抗爭、遊行,都是為了下一代人的水資源而努力。

他說,這一年來頭髮白佷多,因為看到許多環境政策很不放心,廢五金要進口,土壤標準要放寬、爐碴亂丟沒人管。很多政府單位不願意面對問題,只想卸責,但人民不能失望,只要努力做就有希望,要對台灣及下一代有信心,台灣需要大家共同打拼。


王毓正:從事公益要在不可能當中找到可能
 、在失望當中找到希望

成大法律系副教授王毓正今天分享兩句寶貴的話 :「正確的路堅持下去,幫助的力量就會出現;從事公益要在不可能中去找到可能、在失望中找到希望。」他認為永揚案走過十年,就是在驗證這兩句話。

他回想,自己追隨陳椒華打這場仗,一路走來都不相信會贏,但為什麼還要一直走下去? 就是相信這兩句話。「如果我相信這是一個正確的事,而我是一個幫助的力量,我都不投注進去,你如何期待還有什麼幫助的力量會出現?」

但選擇一個正確的路不只是一個想法而已,而且是一個重大的挑戰,因為沒有人走在你前面,即使你知道那是正確的路,在做那個決定時並不知道會走到哪裏,或成或敗。人人都想打有勝算的仗,面對一個可能沒有勝算的仗,「如果你就這樣放掉,你就輸了,你不放棄你就有機會贏,因為你贏在沒有馬上輸。」

對他來說,這十年也是一個學習之旅, 他從沒想到自己的法律專業除了教學、 寫文章,還可以奉獻給社會。他說,如果連法律都可以幫得上忙,人人都要思考,你的專業能不能替社會提供解決方案?

他說,永揚案不只是環境運動,更是一個公民運動,看到社會背後的不公不義, 如果你不站出來挑戰,讓政府說清楚、講明白,他隨時可能有縫就鑽,在社會力量比較弱的地方去做不公不義的事。人民要隨時保持警覺,讓政府隨時緊張。

王毓正說,永揚案對社會是一個重大的啟發,要喚起更多人站出來,身體力行、付出行動,共同來建立一個公民社會。



購書方式:

一、義賣: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

本數
折扣
價錢
運費
總價
1
 0
350
30
380
2
 0
700
30
730
3
 0
350x3
0
1050
4
 0
350x4
0
1400
5
 9
315x5
0
1575
6
 9
315x6
0
1890
7
 9
315x7
0
2205
8
 9
315x8
0
2520
9
 9
315x9
0
2835
10
 8.5
297x10
0
2970
20
 8
280x20
0
5600
30
 7.5
262x30
0
7860
50
 7
245x50
0
12250

1. ATM轉帳          
銀行:聯邦銀行富強分行
銀行代碼:803
帳號:070 10 8500099
戶名: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
轉帳後請傳真轉帳單到:06-3363841
收據上請註明:購買本數、寄書地址、聯絡電話、收據抬頭 

2. 劃撥
戶名: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 
劃撥帳號:31617352 
劃撥單上請註明:購買本數、寄書地址、聯絡電話、收據抬頭 

洽詢電話:
06-3362441 林小姐、張小姐

二、71日出書後後至全省各大書店

出版資訊:
字數:約十萬字
頁數:352
定價:350
日期:201471
出版:巨流圖書公司、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作者:
朱淑娟
19989月到20094月擔任《聯合報》記者,20095月起成為獨立記者,創立《環境報導》(http://shuchuan7.blogspot.com),專注於環境新聞深度報導。同時為國內多家重要媒體撰稿,作品跨及電視、平面、網路。

2009年獲「華文部落格大賽訊息觀點首獎」。2010年以中科三期報導獲「曾虛白先生公共服務報導獎」、以中科四期報導獲「卓越新聞獎平面即時新聞獎」、以水的難題報導獲「卓越新聞獎電視專題報導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