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能源政策--協和電廠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能源政策--協和電廠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7月22日 星期二

協和四接環評是否瑕疵,將面臨訴訟考驗

 
針對今年226日通過的協和四接環評,環保團體認為有諸多瑕疵,向行政院
提起「撤銷協和四接環評處分」訴願。(/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提供)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5.7.22
 
今年226,協和電廠四接通過環評。但這次、跟117日專案小組審查,都爆發環評未實質審查爭議。包括:台電隱匿協和電廠土壤污染、儲槽距營區過近的國安疑慮、四接對基隆港營運影響、珊瑚鑑定錯誤等等。對此,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716日向行政院提起「撤銷協和四接環評處分」訴願。
 
協和四接是行政院「希望」通過的案子,訴願成功機會不高。但行政院希望通過四接,跟環評有沒有盡責審查,是兩回事。未來,四接環評將進入行政訴訟,環評審查是否有以上應撤銷事證,將在這裏被嚴格檢視。

2025年3月4日 星期二

四接環評,失職的環境部與不適任的環評委員

台電涉環說書隱匿土壤污染,環團要求暫停環評,環境部、環評委員則曲解法令
、護航到底,最後在閉門會議中通過。(/作者提供)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5.3.4
 
226日協和四接環評大會,之所以爆發衝突,主要是環團拿到一份台電內部的「土壤污染調查報告」,多個測點超過土壤污染管制標準,最高達54倍。而台電卻隱匿未寫進環說書裏,要求環境部調查完成前,暫停環評審查。
 
對此,環境部並未理會,反而把麥克風開到最大,壓制環團抗議聲,持續推進程序。接著換會議室閉門審查,在這個密室會議中,環境部與環評委員曲解法令、護航到底,赤裸裸演出,失職的環境部與不適任的環評委員。

2025年1月21日 星期二

專家、專案分不清,四接環評又搞砸了

 
協和四接把專家、專案會議混審,民間抗議不應閉門審查拒絕離場,
最後投票兩案併陳送大會,四接又過了一關。
 
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5.1.21
 
117日「協和四接」環評專案會議,因加入雙方推薦的生態、操船專家,開展出更多元的對話。不過,這種類似「專家會議」的安排,原本應單獨舉行,而不是跟「專案會議」混在一起。而且這是純討論的會議,不必像專案會議在最後閉門審查,只需把專家討論內容匯整後,提供給專案會議委員參考。
 
可惜環境部把2個性質不同的會議,混在同一場舉行,在專家討論完後,專案小組委員沒有時間消化,就要閉門決議。最後在民眾不願離場下,投票兩案併陳(通過、不予開發)送環評大會,把好不容易的對話,也搞砸了。
 
最後證明,環境部長彭啟明這種把專家、專案混審的安排,只是虛晃一招,想要營造公開討論的印象,最後反而讓人看到刻意與虛偽。

2025年1月14日 星期二

協和四接,何不來場聽證會?

 
針對台電要在基隆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民團發起護海公投遭駁回,
2023915日在行政院抗議。(資料照,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提供)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5.1.14
 
202377日,協和四接環評專案小組審查時,因發生主席突然更換會議室改視訊爭議,停審半年,接著台電展延兩次。16個月後,17日將再度審查。這次會議出現多個專案小組前所未見的程序,包括:事先設定三個議題、請台電及環團各自推薦委員、以及事先預告要審全天。
 
另一個不算特例,但跟上次不同的是,主席從學者換成環境部次長,通常會由次長主持的專案會議,都是行政院的「重大開發案」,還沒有不過的前例。
 
從這些程序設計來看,是希望一天內把各方意見釐清,送環評大會決議。不過正確來說並不是釐清,只是彙整意見,實質上還是沒有釐清。四接爭議眾多,真的想釐清的話,不如來場聽證會,給雙方充分交相辯論的機會。

2025年1月7日 星期二

用電無止境成長,四接難逃環評輾壓

繼中火二期、七接環評接連通過後,基隆四接也即將環評。在「增氣減煤」
的審查公式下,四接也難逃環評輾壓。(/風傳媒)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5.1.7
 
繼去年10月、12月,中火二期、七接環評接連通過後,基隆四接(第四天然氣接收站)也即將進入環評。如果比照前兩案的審查方式,四接也難逃環評輾壓。因為,環評早已布下「增氣減煤、空汙減量、區域平衡」這些符合「國家政策」的審查公式。在這個公式下,其他核心議題全部被排除。
 
這些包括:電力無止境成長是否合理?建設與付出的環境代價如何權衡?個案的空汙減量、減碳,總量是增加還是減少?除了火力電廠,有沒有其他選擇?就不在討論之內。能源開發的戰場不在環評,而是國家政策。

2024年8月20日 星期二

供電也需要珍珠串計畫

 
電廠蓋愈多,台電虧損愈多,電費就會愈來愈貴。(/風傳媒)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4.8.20
 
台電在八月中連發三個新聞稿,大意是指全國不缺電,但北部缺需要中南部長途輸送,鼓勵科技業到支持設立電廠的縣市。而且強調,只要北部支持協和電廠,產業用電就沒問題。台電說了這麼多用意只有一個,就是請支持協和電廠更新計畫,如果是這樣並不需要把話說得這麼酸,還加劇中南部與北部的對立。
 
台電說全國不缺電這是好事,台灣這麼小,各縣市資源應該共享,只要區域調度得宜,台電的管理能力也能提升,再加上控管電力不要繼續成長,即使不蓋新電廠也不會缺電。反之,放任電力持續成長,又不好好管理,電廠就需要一直蓋,導致虧損擴大,電就愈貴,支持電力開發就是支持漲電價。

2024年8月6日 星期二

四接環評應該駁回,不是再度展延

 
 四接環評再度展延到2024年底,累積已展延1年半。(/風傳媒)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4.8.6
 
協和電廠更新計畫(四接)環評審查,台電在729日向環境部申請展延五個月到今年12月底。這是第二次展延。第一次是今年1月展延半年到7月底。如果加計去年77日審查後無故停審半年,四接環評已經展延了一年半。
 
這種情況很罕見,甚至已違反環評審查原則。如果台電在一年半內補件還補不出來,表示對這項開發案已經有所遲疑,可能政策有變、可能有其他替代方案,與其一拖再拖,不如主動撤回重新檢討。如果執意展延,環境部也應該審核展延是否有理,如果沒有正當理由就應該駁回,而不是毫無斟酌就接受。

2024年6月4日 星期二

政壇幾番更替,台電還是沒有替代方案

 
協和電廠破壞生態環評難通過,不如即早提出替代方案盡早因應缺電危機。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4.6.4
 
經濟部上周在部長媒體見面會後提供一個QA,其中一個Q:「協和電廠改建如果無法推動,是否有替代方案?」A:「沒有替代方案,必須推動」。這個自問自答並沒有認清事實,自從去年77日協和電廠環評沒過至今九個月,政壇幾番更替,協和電廠原案通過的機率又比當時的一半還少一點,面對這種情況還在說沒有替代方案,只會讓想補足缺電的目標繼續僵持不下。
 
 
兩點爭議環評很難繼續審查
 
位於基隆的協和電廠34號機今年12月將除役,台電推出更新計畫新建2部燃氣複循環機組共260萬瓩,補足由協和電廠供給北東電網(雙北商業區、基隆市、宜蘭縣)的發電量缺口470萬瓩(一說50萬瓩)

2024年1月23日 星期二

看守政府適合續審四接環評嗎?

 
 協和電廠更新計畫要在外海的生態保護區填海造地,引起反彈。(/風傳媒)

 本文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4.1.23
 
去年77協和電廠更新計畫(含第四天然氣接收站)環評審查時,環境部跟審查委員合演一齣落跑劇後,至今中斷審查已半年,大選後政治情勢穩定,最近傳出可能再審。不過520之前行政院處於看守狀態,而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也已提出自己的能源政策,這個時間點如果原案續審並不恰當。
 
更重要是經濟部必須尊重基隆市長謝國樑的意見,116日他主動拜會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討論四接環評。去年77日他出席環評審查時曾要求「台電應先取得市府同意函再進行環評」,這次拜訪環保團體態度並沒有改變,且再次強調「市府本就可依權責做環境及開發審查」。經濟部如果決定四接續審,必須先跟基隆市政府溝通並取得開發同意函,才能免除上次環評的爭議。

2023年7月11日 星期二

曲解法令又漠視基隆民意,四接一定蓋不成

 
77日環評會不開放民眾旁聽,他們頂著38度高溫在戶外集結。環保署還限制
發言者要在專人「陪同」下一進一出。立委陳椒華、賴香伶等人在現場代打提出
程序問題,最後環委脫逃改成視訊。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3.7.11
 
協和電廠更新計畫77日環評審查時,委員假借中場休息,把基隆市長謝國樑、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媒體等所有人丟在現場,全體另換會議室。主席簡連貴透過螢幕宣布改視訊審查,登記發言改call out,就在「有聽到我聲音嗎?」「你說的不太清楚」混亂中宣布「視訊效果沒那麼好」擇期再審。
 
環保署解釋是因程序爭執4小時,才臨時改視訊。曾文生也說:「公民參與品質要建立,今天立委占了4個小時。」行政機關常指責抗議的人不理性,卻很少檢討自己做了什麼才會讓那些人「不理性」。事實是那天警備森嚴,人民無法入場,依慣例環保署禮遇民代參與,他們是代表那些進不來的人發言。
 
當天主要爭執點是:「沒有取得基隆市政府新的原則同意函之前,能不能進行環評審查?」而環保署先是曲解法令,曾文生則在謝國樑說了重話之後,還堅持繼續訴願,而不是尊重謝代表的新民意。程序爭執4小時很久嗎?一點也不,它值得好好辯論,程序問題解決了,實質審查反而容易。

2023年7月4日 星期二

協和電廠程序反覆,環評專業就不會被信任

 新協和電廠真的有減排?比較基礎應該是運轉中的2部機組、不是4部。(/風傳媒)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3.7.4
 
525日「協和電廠更新計畫」環評審查時,因爆發程序爭議而流會,之後環保署曾在62日排審但隨後取消。上周又公告77日續審,但這次史無前例不重新開放報名旁聽,而以525日已登記者為限。公民參與是環評最重要的精神,環保署的參與程序如此反覆,未審就已失去人民的信任。
 
由台電開發的協和電廠更新計畫,要新建2部燃氣複循環機組,每部130萬瓩,總計260萬瓩。取代明年即將除役的34號機(12號機2019年已除役),補足由協和電廠供給北東電網(雙北商業區、基隆市、宜蘭縣)的發電量。

2023年5月30日 星期二

環保署公親變事主,只會讓四接環評爭議擴大

 
四接環評因填地東移、已離開原本範疇界定會議範圍,
引發外木山行動小組抗議程序不合法而流會。(/風傳媒)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3.5.30
 
台電的協和電廠更新計畫二階環評,上周(5/25)在環保署第五次環評時,環保團體質疑,台電修正後的填海造地3.0(東移版)已不在之前2.0的範疇界定範圍內,應退回不該續審。當環評小組閉門討論後決定續審時,「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衝進會議室高喊「程序違法,立即散會,退回重審」,導致審查中斷。
 
環保團體因環評程序槓上環保署,至少已經20年了,很遺憾還是繼續發生類似場面。其實環保團體要針對的是經濟部、不是環保署,但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早早就離開火爆現場,獨留環保團體跟環保署對峙,場面真是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