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工業園區--中科四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工業園區--中科四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7月17日 星期一

中科二林園區九成閒置 科學園區的政治遊戲還要繼續玩下去?

 前後10年過去了,631公頃的二林園區至今只有一家2.68公頃的廠商進駐。

原文刊登於《信傳媒》

文‧朱淑娟 2017.7.17

監察院13日糾正科技部,未確實評估與妥善規劃,導致科學園區土地閒置率過高,且近七成科學園區入不敷出。監察院強調,科學園區未能確實評估供需,是因為被動配合廠商。但這樣說太客氣了,真正原因是科學園區設置,已經是政治考量高於專業評估,馬英九總統如此、蔡英文總統也一樣,科技部也未善盡提醒總統的責任。希望這份糾正案能提醒當權者,不要再製造政治園區災難了。

科學園區土地閒置率過高,近七成入不敷出

其中,監察院點名二林園區、宜蘭園區待租率高達八、九成。二林園區位於彰化縣二林鎮,是馬總統愛台12建設的一項。因為是總統的政見,科技部不必評估供需,不必認真選址,可以把一個高汙染、高耗水的光電園區,選在一個地層下陷、缺水、而且是中部重要農業生產地帶的精華區。

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中科四期廢水排濁水溪 糧倉現危機

糧倉危機!中科四期二林園區廢水將排入濁水溪,南、北兩岸農漁業將承受
汙染風險,農漁民北上陳情,要求廢水應100%全回收。

原文刊登於 2013.2.6 出刊《商業周刊》

‧朱淑娟

轉型後的中科四期二林園區,四日通過環評差異變更審查。其中,四年來爭議不休、甚至引發彰化縣、雲林縣大戰的廢水排放,終於拍板定案。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明確表示,未來廢水將排入濁水溪自強大橋下一公里處。

然而,濁水溪南北兩岸是農林漁牧生產重地,僅管賀陳弘保證,廢水的重金屬濃度低於灌溉水質標準,但還是無法讓農漁民放心。雲林縣政府要求,中科管理局應負起日後農漁業損害賠償之責。

雲林縣選區立委劉建國也說:「這條母河如果沒有捍衛到底,我不配做一個台灣的國會議員」,預料環評落幕,即是爭議開始時。

吳敦義版海洋放流不見  政治誠信何在?

二○○八年,國科會因應馬總統「愛台十二建設」提出中科四期計畫,主要進駐廠商友達光電,原承諾投入四千億興建兩座十代廠、兩座十一代廠;但去年三月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宣布,因光電產業景氣衰退,友達進駐園區計畫生變。

經五個月紛擾,去年八月十三日中科四期從光電園區轉型精密機械園區。原環評於二○○九年十月卅日通過,因應園區轉型依環評法規定提環評差異變更。

光電廢水特性較複雜,含有多種有機汙染物、重金屬,科技園區對環境的衝擊讓民眾愈來愈沒信心,一開始中科管理局提出廢水排舊濁水溪時,即引起彰化縣蚵農抗議,後來變更方案改排到濁水溪,又引起雲林縣抗議。

當兩縣為了廢水戰得難分難解時,前行政院長、副總統吳敦義提出「海洋放流方案」,以此說服當地民眾廢水排到較遠處,環評才過關。

轉型後的中科四期廢水排放量,從每日十二萬噸減為兩萬噸,對環境影響已減低,但工業廢水還是很難讓人放心。二月四日環評審查前,大批彰化縣、雲林縣農民在場外陳情,彰化蚵農陳寶國說:「這麼毒的東西,要排到哪裏應該要聽人民心聲,這海邊十多萬人口代代要如何生存,你要給我們一個交代。」

雲林縣副縣長施克和、彰化縣副縣長林田富場內坐陣。這場景與四年前雲林縣長蘇治芬、彰化縣長卓伯源在環評會中對恃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是當初那個化解爭議的「吳敦義版海洋放流方案」附帶建議不見了。環評結論只剩「濁水溪自強大橋下游」、「舊濁水溪三和制水閘下游」兩方案。

而園區所在地的彰化縣擁有廢水排放許可權,卻把廢水排到影響雲林縣較大的濁水溪,等於埋下日後兩縣爭戰的地雷。

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說,當初信誓旦旦,如今卻說做不到,許多人都有被騙的感覺。劉建國認為,當時吳敦義一定參考過相關單位建議才敢公開承諾,他質疑,中科管理局並未盡力去實現吳敦義的承諾。家鄉在彰化的立委林淑芬也要求國科會兌現吳敦義的政治承諾,否則將動搖人民對政府的信任。

雲林縣環保局長葉德惠說,彰化縣蚵農多集中在濁水溪北岸,農作物則集中在南岸,濁水溪含砂量大,汙染一旦排入不易稀釋,他對環評結論表示遺憾,並建議國科會廢水最好還是海洋放流,如果做不到,至少園區廢水回收率應再提高。

賀陳弘則認為,如今中科四期已轉型,各項汙染都已大幅減輕,應該回到環評結論 ,再去說當時誰跟誰說什麼,都已經離題了。

廢水全回收 國科會比不上一個廠商?

而日前中華映管龍潭廠、友達光電龍潭渴望園區廠,已提出廢水零排放方案,環保團體要求,中科四期應比照此廢水零排放方案,以免重演霄裡溪汙染事件。

賀陳弘說,即便技術跟經濟門檻比較高,單一廠商、單一製程的廢水全回收比較可能勉力做到。但園區廢水是集多家廠商、不同製程,回收後處理比較困難。另外回收水成本較高,如不計成本追求零排放並沒有意義,進駐廠商也不會接受。

民間業者都能做到廢水全回收,國科會卻說做不到。劉建國說,國科會應做表率,霄裡溪事件不應在濁水溪重演。

環評結論變來變去  結論還有公信力?

二○○九年中科四期爭議擴大時,為了通過環評,中科管理局什麼嚴格的附帶條件都敢答應,然後事後再透過「環境差異分析」變更。

例如,原承諾進駐廠商生產、輸入或使用化學品原料,應取得歐洲化學總署(REACH)註冊碼,變更結論後卻改成,只要取得中科管理局註冊碼即可,毀掉當初希望透過REACH,建立台灣化學品資訊公開制度的原意。

此外當時也承諾,廢水放流管完成後廠商才能進駐,變更結論卻改成,只要進駐業者願意回收廢水,就不必受此結論限制。

只要廠商提「環差變更」,環保署就受理審查,環評委員如果也不堅持原環評結論,只會助長業者「頭過身就過」的取巧心態;先求通過環評,事後再辦「環差變更」,就可輕易把結論改過來。

立委田秋堇表示,通過的環評結論不應輕易變更,否則環評的公信力、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感就會一點一點流失。

中科四期二林園區廢水將排入濁水溪自強大橋下一公里

《中科四期二林園區大事紀》
時間
事件
2008.2.25
國科會成立「科學園區策略發展委員會」推動中科四期
2008.8.20
國科會遴選彰化縣二林鎮為基地
2008.11.6
行政院核定二林園區計畫
2009.4.7
第一次環評審查,民間質疑廢水排放未通知農漁民
2009.10.30
廢水排放喬不定,行政院長吳敦義提海洋放流後環評通過
2009.11.12
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通過審查
2009.12.26
馬總統、副總統吳敦義主持動工,相思寮農民現場陳情
2010.11.24
環評結論做不到,中科首度提出五項環境差異變更
2012.3.12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宣布友達不進駐,中科四期計畫將調整
2012.8.13
中科四期轉型為精密機械園區,廢水減少,不必海洋放流
2012.10.11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撤銷開發許可
2013.2.4
園區轉型的環差變更有條件通過,廢水定案排入濁水溪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中科四期開發許可 高等法院撤銷 《中科四期開發爭議的正義思辯》


2012.5.14立法院舉行中科四期公聽會,中科四期受害者聯盟
要求終止中科四期開發,還地於農。(攝影‧朱淑娟)

原文刊登於2012.10.17第826期《今周刊》

撰文‧朱淑娟

(前言)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十一日撤銷內政部發給國科會的「中科四期二林園區」開發許可,而就在前一天馬總統在國慶演說中說:「中部精密機械園區已在積極進行」。一個錯的政策、選在一個錯的地方、遇到一個政治指導行政的總統,種下中科四期日後波折不斷的主因。如今司法判決給行政一個省思機會,國家建設不能總是政治指導,必須回歸程序正義、國土規畫的常軌,才能真正為民謀福。


這起判決最大的意義在於,過去多數跟環境事件有關的訴訟多以「撤銷環評」為主要訴求,而這起官司直接挑戰「開發許可」,讓法院得以站在國土規畫的高度,去檢視開發案之於國土規畫是否洽當、是否合理。

高院指出,內政部未優先考量科學園區、工業區有大量閒置土地,例如中科四期附近的彰濱工業區就有一千多公頃未開發,足供中科四期使用,無需再徵收大面積耕地。而國科會卻舉債五百廿億開發,不當剝奪人民財產權,導致國土利用及國家資源嚴重浪費,更犧牲糧食安全與永續發展。

撤銷理由 民間早就說過
  
高院這些撤銷理由看來一點都不陌生,事實上從○九年四月起在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區域計畫委員會中,環保團體、當地居民就反覆提到這些問題。

○九年四月十四日內政部營建署區委會第一次審查中科四期時,台北大學不動產與環境城鄉學系副教授廖本全就質疑,中科四期選在二林鎮完全違背國土規畫原則,「怎麼可以把一個高科技產業設在台灣中部重要農業生產地帶的精華區?同時把一個高耗水產業設在嚴重缺水、地層下陷地區?」

再早之前的四月七日,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在第一次環評會中也提到:「如果是二林的話,環評會、區委會根本審都不必審,應立刻退件。」

然而,環保署、內政部甩開所有質疑聲音,甘為政治服務棄守專業,一周內可以連開三、四次審查會,甚至在區委會通過後第四天就火速發出開發許可。

當時民眾向行政院提起訴願遭駁回,高院在判決文中也批行政院「訴願未加糾正,予以維持,亦有未合」。而這也點出區委會、環評會審查的問題,中科四期是馬總統的競選政見,行政院貫徹總統政見積極推動,內政部、環保署又是行政院的下屬機構,在這種情況下,兩部會審出什麼結果可想而知。  

選址錯誤 導致爭議難解

得知法院以「選址錯誤」為由撤銷開發許可,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說:「選址是法院可以決定的嗎?」

廖本全回應,依中部區域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草案,二林鎮是「具備生產功能、農業技術升級、觀光休閒的農業生產單元」。國科會當然有權選址,但所有開發都應回歸國土規畫體制,內政部的職責就是審查選址合不合理,如不合理就應駁回,但政府卻用行政手段去破壞行政體制。

一開始就選錯地方,導致接下來的規畫全面失控。在缺水的地方找水四處碰壁,大度攔河堰蓋不成,又把腦筋動到農業用水,引發更大的抗爭。而在台灣最重要的糧食生產地排放科技廢水,農漁民聽到都嚇壞了,廢水排到哪都被抗議。

錯過一次改變機會

今年三月友達一句不來了,打亂政府中科四期的美夢,這原是一個重新檢視中科四期錯誤政策的最佳時刻,但礙於總統政見,朱敬一動不了戰略,只能從戰術上做枝枝節節的修正,他在五月的一場記者會中坦承:「我沒有辦法從原點規畫中科四期,只能在現在的基礎上做最大、最好的改善」。

賀陳弘強調,中科四期已轉型為精密機械園區,朝向低用水、低排放轉型,相信這些都經得起考驗。但只要繼續在這裏設科技園區,就算從光電產業換到精密機械,汙染量也遠低於過去,終究還是逃不過與國土規畫衝突的困境。

停工再審 才能為台灣找到雙贏

內政部、國科會都表示將上訴,且強調在上訴期間開發許可效力不受影響。訴訟代理律師蔡雅瀅認為,政府投資要有停損點,而不是藉上訴繼續做不對的事。

目前已核准進入園區的只有和勤精機、愛民衛材、聚泰環保、新科光電等四家,實際進駐的只有愛民衛材一家,用地二點六八公頃。高院也強調,這家廠商停工無涉公益,即便求償,金額也遠低於開發費的五百廿億。

經濟不景氣,如有一個產業能帶動經濟、就業,沒有人會反對,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強調,發展有許多選擇,科學園區並非唯一出路。然而之前畫的光電大餅已跳票,現在又重新畫個精密機械大餅,匆促轉彎未來也不可測。

從友達不進駐中科四期已透露警訊,台灣發展科學園區卅二年來早已光環不再,上月國科會發布上半年營業額比去年同期減少百分之五點零七,而且已連續多年呈現類似情況,科學園區發展已到了必須重新檢討的時刻。

反觀彰南還有什麼值得期待的產業?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在五月一場公聽會中分析,全國良質米總計一萬八千公頃,多數集中在彰南,另外包括蘆筍、豌豆、韭菜等作物生產,彰南都占有重要比例。施月英說:「彰南的本質就適合做農,何不讓這個特色發揚大,將二林園區轉型精緻農業區。」

因此,與其上訴製造對立,還不如先停工,然後檢視什麼產業最適合地方發展,才能如朱敬一所說的:「真心誠意為台灣找到一個雙贏」。


《中科四期二林園區》
二○○八年國科會為因應馬總統「愛台十二建設」提出中科四期計畫,預計引進光電、半導體、精密機械、生物科技等產業。憑友達光電一紙承諾要投入四千億興建兩座十代廠、兩座十一代廠,在彰化縣政府力爭下,國科會火速敲定彰化縣二林鎮六百卅一公頃農地,預計投入五百卅九億元興建園區。

今年三月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宣布友達不進駐園區,八月十三日宣布中科四期從光電園區轉型為精密機械園區,開發面積、成本不變。

《中科四期二林園區大事紀》
時間
事件
2008.2.25
國科會成立「科學園區策略發展委員會」推動中科四期
2008.8.20
國科會遴選出彰化縣二林鎮為基地
2008.11.6
行政院核定二林園區計畫
2009.4.7
第一次環境影響評估審查,民間批評選址不當
2009.4~10
彰化、雲林農漁民抗議廢水排放未顧及農漁業受汙染
2009.10.30
爭議未解下環保署有條件通過環評
2009.11.5
相思寮農民在區委會中陳情反對徵收
2009.11.12
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通過審查
2009.12.9
內政部土地徵收委員會通過徵收案審查
2009.12.26
馬總統、行政院長吳敦義主持動工,相思寮農民現場陳情
2010.1~7
相思寮農民持續陳情,行政院指示保留,但部分無法保留
2010.11.24
環評結論做不到,中科提出五項環境差異變更
2012.3.12
朱敬一表示友達不進駐,中科四期計畫將調整
2012.8.13
朱敬一宣布中科四期轉型為精密機械園區
2012.10.9
環保署審查轉型方案,擇期再審
2012.10.10
馬總統國慶談話::「中部精密機械園區已在積極進行」
2012.10.11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撤銷開發許可

2012年8月13日 星期一

中科四期轉型精密機械園區 未來有待觀察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右)、副主委賀陳弘(左)宣布
中科四期二林園區轉型為精密機械園區

朱淑娟/2012.8.13

經過5個月的紛擾,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今天宣布,中科四期二林園區未來將轉型為「精密機械園區」。不過,二林園區當初選址是依友達需求、彰化縣爭取,最後才落腳彰化縣二林鎮。如今產業大幅翻轉,未來進駐產業對於區位、基礎設施需求與友達已不同,二林園區是否能轉型成功,此時是一個觀察起點。

當然,二林園區轉型跟許多人的期待有相當的落差,外界期待二林園區經過這些失敗,未來關於國家重大建設興辦計畫能有更嚴謹的程序,因為這牽動的不只是國土規畫、還有人民被迫土地徵收、汙染承受等爭議。過去那種只憑總統政見、地方政府意志、以及業者毫無保證的口頭承諾的決策模式應該改變。

不過很可惜,國內複雜的政商糾結導致國科會無法讓二林園區回到原點重新檢討,只能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而且過去的錯誤概括承受且動彈不得。雖然朱敬一說二林園區「不是為改變而改變」,但無可否認是在「必須繼續走下去」、且被東拉西扯的前提下,盡他所能去完成他所謂的「妥協方案」。

而據了解面對這些改變,包括總統、行政院這些應站在上位通盤檢討並協調的人,並未負起協調責任,否則也不會出現那僅僅1.2萬噸用水到頭來還得國科會自己解決的窘境。而且國科會提出的精密機械發展方向,看起來就像一個單獨生出來的方案,完全看不出與國家未來產業發展方向有什麼結合的宣示。

朱敬一說,雖然許多人有不同意見,但希望大家能支持這個方案,讓轉型能往下走,「我唯一期待的是中部地區永續、健康產業發展。」

然而,目前已核准進入園區的只有和勤精機愛民衛材聚泰環保新科光電等四家(不包括友達),總需求用地面積46公頃,但國科會決議維持二林園區原有的631公頃(廠商可用地350公頃),未來用地是否過剩將受到考驗。

另外當初友達承諾投資4000,但目前進駐業者只投資28.5,這跟當初政府提出的產業投資願景已相去甚遠,這些與國家投入的土地、用水、用電、以及環境等成本,經濟效益這筆帳如何算,未來也將一併受到檢視。

爭議將再起

不過這些都還只是國科會一廂情願的規劃,最終還得經過環境影響評估的檢驗,而環評過程會遭遇什麼力量目前也很難預料。從中科四期這三年來的變化看來,只能說世事難料,官方的任何決議都不會是最終結局。

最明顯的例子是取水、廢水這兩項。國科會捨上游取水是避開溪州農民抗爭,但改在中游取水,受影響的農民從溪州換成埤頭,埤頭農民之前也表示將抗議到底,預料環評過程絕對會再站出來反對。

而國科會遇到壓力就轉彎,例如中科四期廢水排放最早要排放到「濁水溪」,後來彰化福興漁民抗議後又改成排到「舊濁水溪」,福興鄉民以為革命成功後不再出來,結果經過三年,國科會端出來的廢水排放路線又回到「濁水溪」。

園區產業變來變去,取水方案、廢水排放方案也改來改去,為何而變、為何而改,完全沒有足以服人的精算數據,反正且戰且走,遇到壓力再轉彎就好。而只要官員繼續這樣心之所至,可以確定的是,彰化人民將永無寧日。


以下是二林園區轉型重點內容:
 
國科會表示將推動「高科技前瞻設備研發產學合作」、「小聯盟產學合作」,以工具機、自動化、機器人等三項產業為主。即日起推動招商,預計15日舉行二林園區召商說明會,也將赴日本、美國招商。

副主委賀陳弘表示,台灣的精密機械憑自己實力已發展成接近兆元產業,過去科學園區無法讓他們有一個專區發展,未來在二林園區發展是合理的。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今年312日宣布因友達光電不進駐、長期用水計畫取消,二林園區決定轉型,531日完成初步方案,6月初報院,上周報院核定。

轉型後園區面積維持631公頃,可進駐廠商面積350公頃。轉型後包括用水、用電、廢水、空汙等對環境衝擊都較小,園區用水從每日16萬噸降為2萬噸,從即日起到109年的中期用水,還是要取自莿仔埤圳,但回應溪州農民搶水爭議避開水源頭,改從12公里處取水。廢水排放量減少,選擇最早環評通過的「濁水溪方案」,也就是從彰化自強大橋處排入濁水溪。

這些環境變化都已跟20101030日環評通過的內容不同,國科會下月將送一份完整的環評差異分析到環保署,過去還在審查的環差報告案全部歸零。

中科管理局局長楊文科預計,年底完成環差審查,明年中廠商可以營運。過去的環評結論有一項是應等到「吳敦義版的海洋放流」專管完成後廠商才能營運,未來只要環差變更通過,這項就可以解套。

(1)二林園區產業調整如下:
產業別
原計畫
調整後
光電
60%
20%(不含面板)
半導體
10%
20%(不含晶園製造)
精密機械
10%
35%
生物科技
10%
15%
綠色能源
10%
10%(不含LED磊晶製造)

(2)中期用水(104~108)

104
105
106
107
108
總用水量(萬噸)
0.6
0.9
1.2
1.5
1.7
自來水供應`
0.48
0.48
0.48
0.48
0.48
中期引水
0.12
0.42
0.72
1.02
1.22


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

中科四期中期用水 環團提自來水減漏四替代方案 要求報院前公開討論

中科四期二林園區中期用水哪裏來?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
今提出四個替代方案,要求國科會公開討論

 ‧朱淑娟/2012.6.5

國科會於531日提出中科四期二林園區初步產業轉型方案,其中針對備受爭議的中期用水也提出三個方案(1)。不過這三方案其中兩個還要取彰化縣莿子埤圳農業用水,今天(2012.6.5)環保團體舉行記者會,提出自來水減漏汙水處理收集農業尾水海水淡化等四個建議方案,希望國科會納入評估。

替代方案報院前應邀民間討論

同時要求國科會在本月中報行政院核定前,針對環團提出的這四個方案,應邀民間團體公開討論。立委劉建國、田秋堇、魏明谷都支持這四個替代方案,並要求國科會在未取得民間共識前不應匆促報院核定。

行政院給國科會的最遲報院期限是618日,國科會主委朱敬一表示,會提前布6月初報院核定,至於行政院何時核定則無法預期。

二林民眾國科會抗議 支持二林園區開發

另一方面,支持二林園區開發的立委鄭汝芬、林滄敏今天帶著二林園區近百位民眾到國科會抗議、行政院陳情,質疑政府會比照國光石化,找很多反對理由最後廢止開發。要求二林園區應積極轉型、持續招商,不能失信於民。

立委鄭汝芬、林滄敏帶著二林居民今赴國科會抗議
中科四期二林園區可能生變

中游取水 埤頭鄉農民反對

國科會提出的方案二「修正方案」是從彰化縣埤頭鄉的水圳位置開始攔水。今天埤頭鄉農民許久興在記者會中說,埤頭的水如給攔走,農民會很慘。

埤頭鄉代表顏永吉強調,埤頭鄉只有一個特產就是稻米,中興米、三好米的米倉都在這裏,把水取走,這叫種稻農民要怎麼辦、國科會敢保證不會影響農民用水
?絕對不接受從中游取水,要求國科會再往下游取水。

環團:四替代方案 都比較便宜、對水資源永續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理事長陳椒華分析,這四個替代方案又以自來水減漏為最佳方案。自來水公司第11區管理處的售水率只有71%,每年漏掉近4千萬噸,估計只要8.1億汰換約277公里老舊管線,減漏的水量足供二林園區中期用水每天1.22萬噸使用。即使要供應長期用水2萬噸,只要投資13.3億的改善經費。

陳椒華表示,農業尾水收集也是好的方案。而行政院永續會的決議工業自籌水源多年來都未落實,她要求海水淡化應做為工業長期自籌水源方案。「這些都是最便宜、最永續、也不會搶農民用水的好方案。」


自來水
減漏
汙水
回收
收集農
業尾水
海水
淡化
國科會中游取水案
國科會
原方案
費用()
8.1(中期)
13.3(長期)
5-8
6-12
10
5-10
21
成本元
(每噸)
永續方案
40-70
50-100
~50
40~80
164

國科會:替代方案有技術與時間的困難

其實環保團體今天所提的四個替代方案,531日國科會已納入所提三個方案中的第三方案,但528日在彰化舉行的公聽會,國科會多位主管都提到這些方案的困難。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今天投書媒體再度提到,自來水減漏難以在三五內年完成、汙水處理接管處理量太少。

另外關於收集農業尾水,賀陳弘在531日的記者會中表示,因現在取水量不大,不需要大的水壓去輸送大量的水,因此在中游取水勉強可以,但如再往下游就真的不行。他強調,中游取水是一個妥協、勉強可做到的方案。

綜上推論,國科會的態度並不傾向採用這四個替代方案。國科會則強調,五年之後(中期用水從104年到108)不會再用到一滴農業水。

只需五年的引水措施 有必要花21億做長期引水工程?

但如果最多每天只用1.22萬噸農水,但卻要花21億元去施作一條永久的取水工程,而且這個工程至少可用50年、每天可取的水量超過所需不只10倍以上,這樣的工程投資是否划算?又暗藏什麼玄機?

陳椒華質疑,中科出錢幫彰化農田水利會做引水工程,以後根本管不了農田水利會賣水、賣土,這不只圖利,且對農業發展、糧食安全已構成威脅。

田秋堇質疑,這些替代方案都便宜可行,政府財政困難,錢要花在刀口上,「為什麼非花大錢不可?」

劉建國說,國科會把一個用水方案搞得這麼不科學,看不到國科會拿出任何精準的科學數據支撐自己的用水方案。立委、民間多次呼籲不要浪費公帑、不應與農搶水、破壞濁水溪水源分配,「國科會不要迷不悟」。

用水方案何者為佳 何不公開討論

綜上,自來水減漏當然是老生長談,但這種明明白白的錯,而且只要改善管線就可救回很多水量、舒緩各界搶水爭議的事,這麼多年來卻沒有那個政府想做。因此國科會、水利署連每天1.22萬噸的水都調不出來,非要做長期引水工程,很難令人信服。

而既然中期用水方案引起這麼大的質疑,國科會何妨暫緩報院期限,邀請學者、民間,針對這些不同方案的優缺點深入討論。

(1)
中科四期二林園區調整產業方向後,預計未來長期用水從16萬噸降到2萬噸,但水利署從109年才能正常供應,於是從104年到108年的中期用水,國科會就要自己想辦法。到108年需用水1.7萬噸,0.48萬噸由自來水取用,另外的1.22萬噸水(最高取水量)從何而來,原計畫是從莿仔埤圳水源頭引水。

國科會中期用水(104~108)

104
105
106
107
108
總用水量(萬噸)
0.6
0.9
1.2
1.5
1.7
自來水供應`
0.48
0.48
0.48
0.48
0.48
中期引水
0.12
0.42
0.72
1.02
1.22

國科會提三個方案:
方案
內容
影響
一、原方案
工程繼續,從莿仔埤圳水源頭取水(如圖0公里~23公里)
沉砂池改放在園區內,而不是原先規畫的農地。
溪州農民的水源還是會被調用。
二、修正方案
工程繼續,改在中游引水(如圖12K~13K位置)
園區內新建蓄水池
溪州農民保住農水
三、不用莿仔埤圳的水
汙水處理廠汙水、海水淡化、自來水減漏
開發新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