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乙烯迷航】9-1:虛幻的乙烯夢
完整節目:今晚跟你說石化 2011.10.11 公視我們的島
文‧朱淑娟
前言:
海島小國台灣,有山有水氣候宜人,成就台灣成為漁米之鄉。然而50年代起政策轉向工業發展,台灣島快速轉變成石化島、科技島。漁米之鄉也快速變成煙囪的故鄉。
民國35年國民政府接收日據時代、高雄左營半屏山麓的海軍燃料廠,更名「高雄煉油廠」,之後石化工業歷經4年經建計畫、10大建設、14大建設,見證台灣煙囪工業發展史。
在一切為經濟的年代,石化工業踩著土地的傷、人民的痛,支撐起台灣經濟奇蹟。然而經過一甲子,在氣候變遷、人心思變的21世紀,人類開始反思工業汙染的代價時,台灣還要持續往石化王國挺進。究竟台灣會真的成為石化王國、還是會因為石化而亡國……
從下游到上游搭起石化產業
民國53年政府啟動第四期經建計畫,民間開始進口原料生產塑膠產品,55年政府決定在高雄煉油廠內興建第一座輕油裂解廠,提供業者上游原料,年產5萬噸乙烯。61年在高雄煉油廠內再蓋產能23萬噸的二輕。
也就是說,台灣的石化產業,是先有下游產品需求,為了追求上游原料自給率,才漸漸往上游補足產業鏈。
此時高雄縣仁武、大社工業區陸續成立,與一輕、二輕形成上中下游石化產業鏈。
1990年政府宣佈於高雄煉油廠內興建年產50萬噸乙烯的五輕。由於當時後勁民眾反對,為了說服民眾,一輕、二輕在五輕宣布動工後,先後宣佈關廠。
一輕、二輕原本計畫整廠輸出,後來沒有談成,整廠當廢鐵賣掉。當時的鐵價還不錯,二輕賣了新台幣8000萬。這兩個場址在多年生產石化產品後,如今已成地下水汙染管制區,目前正在做整治及綠化工程。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乙烯迷航】9-2:五輕25年遷廠空夢一場?
‧朱淑娟/2010.10專題報導
後勁居民反五輕設廠三年,最後在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大批警力坐陣下,1990年9月22日宣布五輕動工,但承諾25年後高雄煉油廠遷廠。後勁人沒有忘記這個承諾,等了20年,眼看再過5年夢想就能實現。但種種耳語以及大大小小事件都顯示,25年遷廠的承諾未必會落實,後勁人的夢會不會只是空夢一場?
其實這一陣子以來,石油公會、以及高雄縣的仁武及大社工業區等五輕下游廠商,不斷透過各種管道表達如果五輕關廠,將波及仁武、大社工業區廠商停工,國家經濟受影響,也有超過10萬人將面臨失業。
高雄煉油廠廠長李順欽也於日前指出,到目前為止政府的承諾不變,也依當初承諾分三期陸續拆除廠房,今年9月1日又主動停了六座FCC廠,現在高雄煉油廠包括五輕在內還有20多座工廠。
2010年10月23日 星期六
【乙烯迷航】9-3:未完成的戰役
2010年9月21日,高雄市區處處可見昨天淹水過後的痕跡,明天是中秋節,有些人家已提前烤肉。太陽才剛下山,高雄市楠梓區的後勁氣氛就擾動了起來,人潮從四面八方走向鳳屏宮,一件件白色、藍色T恤背後「我愛後勁、保護鄉土」。
20年前的今天(官方資料是9月22日),前經濟部長前蕭萬長宣布五輕動工,並承諾25年遷廠。今天後勁人要遊行,要求五輕在104年如期遷廠。周二的非假日、剛下班、有人家中還有泡水家具沒有清理,但今天來了5000多人。
從鳳屏宮一抬頭就可以看到高雄煉油廠,再過去就什麼都看不見了。這座廠把後勁與高雄市區隔開成兩個世界達60年。不時飄出惡臭、噪音、空汙。
2007年7月到2008年1月,半年內發生三次氣爆事件,居民家中玻璃全都震碎。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遠在高雄市美術館的家都聽到爆炸聲,緊急聯絡究竟發生什麼事。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乙烯迷航】9-4:話說當年鹿港反杜邦
‧朱淑娟/2010.10專題報導
鹿港天后宮廟巷內唯一不是商店的兩層樓古住家,「綠色主張工作室」的牌子在火紅對聯旁幾乎被淹沒。這個牌子自2000年掛牌起,漂泊半生的「環境弘法師」粘錫麟有了駐足之地。國中時反髮禁、不惑之年反環境汙染,如今年過七十,依然堅持「切‧格拉瓦」帽子下的長髮辮,反得更是從心所欲。
打開大門穿過客廳就是粘錫麟的工作室,大白天屋內也黑暗一片,六格窗外透著光線。打開燈走進工作室,在電腦前搜尋資料,看到當年反杜邦時在天后宮廟埕前,拿起麥克風對著廣場擠得密不透風民眾開講:「我愛鹿港‧不要杜邦」,看著看著眉眼都笑了起來。
電腦也是2000年才學的,那年他61歲。自此粘錫麟透過網路,身在鹿港小鎮,卻依然活躍於全國的社運界,一如1986年活躍於反杜邦的群眾裏。
粘錫麟有六個兄弟姐妹,從鹿港高中畢業後因家貧放棄念大學,「不是我功課不好,是我老爸經濟不好」。父親早說過,別叫我幫你找工作,於是拿著報紙到處考試,最後找到日新國小教職。1986年突然書不教了,說是從學校落跑,為了反杜邦。這是環境運動的第一戰,也是粘錫麟參與環境運動的第一戰。
2010年10月21日 星期四
【乙烯迷航】9-5:牆裏、牆外
‧朱淑娟/2010.10專題報導
牆裏
從民國69年起,中央大學化工系畢業的李順欽就在高雄煉油廠工作,從助理做到高雄煉油廠廠長。對四、五十年代的人來說,石化是他們奉獻一生的行業,也是他們參與台灣經濟起飛榮躍的見證。
留著平頭、戴著佛珠,對李順欽來說,將石油腦變成乙烯、製造物簾價美的石化產品,是一種完美的藝術。83年2月6日五輕第一次進料,創下17個小時試爐成功的世界紀錄,是李順欽人生至高的榮躍。
五輕在國內首度啟用毫秒爐,在爐管內停留時間非常短,一支爐管10公尺高,石油腦進來經過爐管出來只有0.08秒。停留時間愈短、乙烯產率愈高。
高雄煉油廠從外海進口原油,用浮桶透過30公里地下管路進入大林浦儲槽,再到蒸餾工廠取得石油腦,經馬達打到裂解爐,進入大壓縮機後高壓低溫分餾,產生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產品。
高利潤的輕油裂解工業
五輕廠的控制室外有一個績效版,詳細記錄五輕的營收。輕油裂解是高利潤的行業,一天利潤就有新台幣1000萬元。高雄煉油廠除了五輕、還有煉油事業,李順欽說:「油品幾乎是賣一公升虧一公升」,油品的虧損都由五輕補足。
乙烯是氣體,經高壓液化儲存,再轉為氣體經管線送給30公里外的林園工業區、仁大工業區的下游業者。乙烯因為衍生物多,是促成塑膠工業最主要的原料,通常被視為輕油裂解廠的指標生產物,被稱為「石化之王」。
不過,輕油裂解後各種產品的生產比例,最近有了微妙的變化。五輕廠的產能看板顯示,丙烯的產率比乙烯高。李順欽分析,因為這些年來中東低價生產乙烯,因為成本非常低,影響國際價格,近年來丙烯價格已超過乙烯。他表示,在這種情況下,輕油裂解廠不見得要追求高乙烯產率。
牆裏
從民國69年起,中央大學化工系畢業的李順欽就在高雄煉油廠工作,從助理做到高雄煉油廠廠長。對四、五十年代的人來說,石化是他們奉獻一生的行業,也是他們參與台灣經濟起飛榮躍的見證。
留著平頭、戴著佛珠,對李順欽來說,將石油腦變成乙烯、製造物簾價美的石化產品,是一種完美的藝術。83年2月6日五輕第一次進料,創下17個小時試爐成功的世界紀錄,是李順欽人生至高的榮躍。
五輕在國內首度啟用毫秒爐,在爐管內停留時間非常短,一支爐管10公尺高,石油腦進來經過爐管出來只有0.08秒。停留時間愈短、乙烯產率愈高。
高雄煉油廠從外海進口原油,用浮桶透過30公里地下管路進入大林浦儲槽,再到蒸餾工廠取得石油腦,經馬達打到裂解爐,進入大壓縮機後高壓低溫分餾,產生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等產品。
高利潤的輕油裂解工業
五輕廠的控制室外有一個績效版,詳細記錄五輕的營收。輕油裂解是高利潤的行業,一天利潤就有新台幣1000萬元。高雄煉油廠除了五輕、還有煉油事業,李順欽說:「油品幾乎是賣一公升虧一公升」,油品的虧損都由五輕補足。
乙烯是氣體,經高壓液化儲存,再轉為氣體經管線送給30公里外的林園工業區、仁大工業區的下游業者。乙烯因為衍生物多,是促成塑膠工業最主要的原料,通常被視為輕油裂解廠的指標生產物,被稱為「石化之王」。
不過,輕油裂解後各種產品的生產比例,最近有了微妙的變化。五輕廠的產能看板顯示,丙烯的產率比乙烯高。李順欽分析,因為這些年來中東低價生產乙烯,因為成本非常低,影響國際價格,近年來丙烯價格已超過乙烯。他表示,在這種情況下,輕油裂解廠不見得要追求高乙烯產率。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乙烯迷航】9-6:水岸城市的石化夢
‧朱淑娟/2010.10專題報導
從東港開車跨越高屏溪的雙園大橋,只要看到河口一根根冒煙的煙囪、或聞到一股股酸臭味,就知道林園鄉快到了。高屏溪河口一如台北的淡水河口,有機會成為水岸城市,但因為林園石化園區,如今南北命運卻大不同。
林園鄉位於高雄縣最南端,是高屏溪口的河口三角洲。依林園鄉誌記載,林園鄉土壤肥沃,又有狹長海岸線,農漁產品非常豐富,尤其冬天鰻魚苗捕撈聞名全省。
蘇媽媽的眼淚
70多歲的林園鄉民蘇洪明后,從出生到現在都住在林園鄉中芸村出生,從小1父親、哥哥都靠抓魚維生,林園鄉臨近台灣海峽,她回憶起當年:「烏魚期每一次很豐收,覺得這個故鄉是非常好非常棒的漁村。」
民國62年政府推動十大建設,林園鄉近1/4的土地、388公頃變成林園石化園區。當時居民以歡喜的心情迎接工業區。蘇媽媽回想當年,工業區來時說未來村民有工作,颱風來比較沒魚時,那邊有工作,所以大家聽了都很高興。
沒想到工業區設立後,林園鄉的環境會產生巨變。蘇媽媽酷愛海泳,除了颱風天,她天天海泳,家中放滿遠征各地的地海泳證書。她說,海泳時不時會看到海中有黑色粒狀物,「那不是船油,是工業區流出去的壞水。」
石化業汙染管制不易,林園工業區包括中油、台灣氯乙烯、台塑林園廠都被公告為地下水汙染場址。林園的空氣品質也大不如前,如今已是空氣汙染三級防制區。
從東港開車跨越高屏溪的雙園大橋,只要看到河口一根根冒煙的煙囪、或聞到一股股酸臭味,就知道林園鄉快到了。高屏溪河口一如台北的淡水河口,有機會成為水岸城市,但因為林園石化園區,如今南北命運卻大不同。
林園鄉位於高雄縣最南端,是高屏溪口的河口三角洲。依林園鄉誌記載,林園鄉土壤肥沃,又有狹長海岸線,農漁產品非常豐富,尤其冬天鰻魚苗捕撈聞名全省。
蘇媽媽的眼淚
70多歲的林園鄉民蘇洪明后,從出生到現在都住在林園鄉中芸村出生,從小1父親、哥哥都靠抓魚維生,林園鄉臨近台灣海峽,她回憶起當年:「烏魚期每一次很豐收,覺得這個故鄉是非常好非常棒的漁村。」
民國62年政府推動十大建設,林園鄉近1/4的土地、388公頃變成林園石化園區。當時居民以歡喜的心情迎接工業區。蘇媽媽回想當年,工業區來時說未來村民有工作,颱風來比較沒魚時,那邊有工作,所以大家聽了都很高興。
沒想到工業區設立後,林園鄉的環境會產生巨變。蘇媽媽酷愛海泳,除了颱風天,她天天海泳,家中放滿遠征各地的地海泳證書。她說,海泳時不時會看到海中有黑色粒狀物,「那不是船油,是工業區流出去的壞水。」
石化業汙染管制不易,林園工業區包括中油、台灣氯乙烯、台塑林園廠都被公告為地下水汙染場址。林園的空氣品質也大不如前,如今已是空氣汙染三級防制區。
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乙烯迷航】9-7:十字路口
‧朱淑娟/2010.10專題報導
半世紀以來,台灣以進口原油、製造輕油、輕油再經裂解產生乙烯、丙烯等石化原料,結合上中下游成為完整的石化產業鏈。到2009年為止,石化指標產品乙烯的產能,已從5.5萬噸成長到目前的404萬噸。
如今政府又要繼續擴張石化業,當超過五成的石化產品外銷,追求乙烯自給率是否還有意義?經濟部期待擴增上游產能來帶動台商回流又是否可行?
為了外銷而擴張石化產能
經濟部工業局長杜紫軍表示,石化工業每年國內生產毛額3.3兆,佔總體工業三分之一,就業人口數佔國內全體製造業的17%。他強調,石化業不但本身重要,後面的影響更重要,台灣還是需要石化產業來支撐其他產業發展。
不過外界質疑,政府開放石化業中下游到大陸投資後,目前超過55%的石化中游原料外銷,其中的75%銷往大陸。包括聚苯乙烯、樹脂、聚乙烯醇外銷比率更超過八成。所謂「乙烯自給率」其實多數為外銷。
而為了生產更多石化產品外銷,經濟部規畫再興建國光石化、六輕五期,預估到2025年,乙烯成長到每年659萬噸。杜紫軍說,即便如此,乙烯自給率約只有86%左右,距離真正的需求量還有14%的缺口。
杜紫軍認為,台商在中國大陸投資之後,會回來再跟台灣買原物料或零組件,可以帶動台灣經濟同步成長。如果不維持這種投資帶動貿易的效果,可能原本在台灣的供應業者直接移到當地去生產,台灣會失去就業機會。
半世紀以來,台灣以進口原油、製造輕油、輕油再經裂解產生乙烯、丙烯等石化原料,結合上中下游成為完整的石化產業鏈。到2009年為止,石化指標產品乙烯的產能,已從5.5萬噸成長到目前的404萬噸。
如今政府又要繼續擴張石化業,當超過五成的石化產品外銷,追求乙烯自給率是否還有意義?經濟部期待擴增上游產能來帶動台商回流又是否可行?
為了外銷而擴張石化產能
經濟部工業局長杜紫軍表示,石化工業每年國內生產毛額3.3兆,佔總體工業三分之一,就業人口數佔國內全體製造業的17%。他強調,石化業不但本身重要,後面的影響更重要,台灣還是需要石化產業來支撐其他產業發展。
不過外界質疑,政府開放石化業中下游到大陸投資後,目前超過55%的石化中游原料外銷,其中的75%銷往大陸。包括聚苯乙烯、樹脂、聚乙烯醇外銷比率更超過八成。所謂「乙烯自給率」其實多數為外銷。
而為了生產更多石化產品外銷,經濟部規畫再興建國光石化、六輕五期,預估到2025年,乙烯成長到每年659萬噸。杜紫軍說,即便如此,乙烯自給率約只有86%左右,距離真正的需求量還有14%的缺口。
杜紫軍認為,台商在中國大陸投資之後,會回來再跟台灣買原物料或零組件,可以帶動台灣經濟同步成長。如果不維持這種投資帶動貿易的效果,可能原本在台灣的供應業者直接移到當地去生產,台灣會失去就業機會。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乙烯迷航】9-8:沒有公民參與的石化政策
‧朱淑娟/2010.10專題報導
台灣地狹人稠,石化廠不論蓋在那裏,都無法避開人群密集地區,翻開台灣60年的石化發展史,發現在成就經濟發展同時,環境、人民也付出不小的代價。
60年後的今天,當民間開始反思石化業與土地的糾葛,包括中研院院士、上千名學者連署反對擴張石化業,甚至十多萬民眾願意集資購買濕地。政府要思考,繼續擴張石化業是否符合大多數台灣人民的利益。
地狹人稠的台灣 可以做石化王國?
目前台灣是全球第九大乙烯生產國,如果再加上國光石化、六輕五期,台灣將躍升為第六大生產國。相較於其他乙烯生產大國,不是地大物博、就是產油國家,台灣國土有本錢發展石化這種高汙染的產業嗎?
經濟部工業局長杜紫軍認為,如果現在停止所有石化業投資,台灣經濟會減緩,生產會降低,也會喪失很多就業機會。
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質疑,過去台灣創造很大的石化產值,現在應依現有狀況去調整,而不是再往上爬,「這是一個迷思。」
此外,為了方便運輸,包括林園工業區、麥寮六輕、以及規劃中的國光石化,都靠海設立。有學者認為,台灣海陸風盛行,隨著海風吹起,石化廠的汙染物隨風飄散到沿海各地,對居民的健康威脅相當大。
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分析,這樣會使台灣人口高密度的地方受到PM2.5(懸浮微粒)非常大的影響,例如國光石化一年會因為PM2.5的關係死500多人。如加上台大公衛所教授詹長權所關心的PAHs(多環芳香烴),可能會到800人。
台灣地狹人稠,石化廠不論蓋在那裏,都無法避開人群密集地區,翻開台灣60年的石化發展史,發現在成就經濟發展同時,環境、人民也付出不小的代價。
60年後的今天,當民間開始反思石化業與土地的糾葛,包括中研院院士、上千名學者連署反對擴張石化業,甚至十多萬民眾願意集資購買濕地。政府要思考,繼續擴張石化業是否符合大多數台灣人民的利益。
地狹人稠的台灣 可以做石化王國?
目前台灣是全球第九大乙烯生產國,如果再加上國光石化、六輕五期,台灣將躍升為第六大生產國。相較於其他乙烯生產大國,不是地大物博、就是產油國家,台灣國土有本錢發展石化這種高汙染的產業嗎?
經濟部工業局長杜紫軍認為,如果現在停止所有石化業投資,台灣經濟會減緩,生產會降低,也會喪失很多就業機會。
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質疑,過去台灣創造很大的石化產值,現在應依現有狀況去調整,而不是再往上爬,「這是一個迷思。」
此外,為了方便運輸,包括林園工業區、麥寮六輕、以及規劃中的國光石化,都靠海設立。有學者認為,台灣海陸風盛行,隨著海風吹起,石化廠的汙染物隨風飄散到沿海各地,對居民的健康威脅相當大。
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分析,這樣會使台灣人口高密度的地方受到PM2.5(懸浮微粒)非常大的影響,例如國光石化一年會因為PM2.5的關係死500多人。如加上台大公衛所教授詹長權所關心的PAHs(多環芳香烴),可能會到800人。
2010年10月17日 星期日
【乙烯迷航】9-9:這是一場價值之戰(系列完)
‧朱淑娟/2010.10專題報導
台灣發展石化業60年,帶來對環境、人民健康的危害在石化發展的各個階段都已陸續顯現,石化廠火災、廢水汙染、空氣汙染不是現在才有。只要到高雄縣市、彰化、嘉義、雲林等地石化廠附近問問居民,就知道這些日子以來,居民時時刻刻都活在石化汙染的無奈中。
最近各界對於是否興建國光石化的辯論,不外乎把經濟與社會成本加加減減,看那個大、那個小。經濟很容易理解,就是賺錢的意思(姑且不談錢被誰賺走了)。而社會成本是什麼呢?對經濟學家來說,土地、人命都可以計算,還可以用電腦模擬,非常科學跟理性。
但對住在石化廠附近的居民來說,所謂「社會成本」,是每天抬頭就會看到一桶桶寫著苯、聚乙烯的油槽,或是不時冒著黑煙白煙的煙囪,打開窗戶就會聞到陣陣酸臭味。偶爾來的外地人常覺得奇怪,為何當地人很少有人戴口罩?這沒什麼奇怪,因為大家都已經習慣了,日子總得過,總不能無時無刻戴著口罩吧。
偶爾發現針對石化廠附近居民健康風險調查報告,調查項目不外乎體內汙染物濃度、或各種癌症分析。我常想,為什麼沒有精神類疾病分析呢?我的意思是說,如果是我住在這些地方,在還沒得到疾病、或無法證實這些疾病與石化業有關前,可能因過於焦慮而精神狀況出現異常。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