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廢水汙染--霄裡溪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廢水汙染--霄裡溪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月5日 星期二

霄裡溪啟示錄

 16年證明將光電廢水排入霄裡溪是錯的,我們從事件得到什麼啟示?(朱淑娟/攝影)

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 2016.1.5

年末,友達光電龍潭廠宣布完成全國第一個「廢水全回收、零排放」製程。桃園市、新竹縣也像辦喜事一樣,聯合舉行廢水管封管儀式,終結十六年來友達、華映兩家公司將廢水排入新竹縣霄裡溪、導致沿岸居民受害的悲劇。

霄裡溪事件是國內最典型的河川污染事件,在人民的壓力下,霄裡溪終得重生。然而霄裡溪的成功不應該只是自己的成功,而是政府、廠商、人民都要從這個事件得到啟示,如今也證明這是做得到的,那就是:沒有人有權利污染別人的河川。


百年母親之河一夕變色

霄裡溪是鳳山溪支流,上游在桃園縣龍潭鄉,中下游則流入新竹縣新埔鎮巨埔里、鹿鳴里,最後注入鳳山溪,全長十六公里。霄裡溪與沿岸居民的生活緊密相連,朱增宏的家在這裏已上百年,霄裡溪的一條支流廣源記圳穿過他山坡上的家,那條小河是他們挑水、洗東西的來源,經常吃圳溝裏的河蜆及魚,也引溪水灌溉。

霄裡溪是條淺溪,水量隨季節變化豐枯鮮明,不記得從何時開始,朱增宏發現溪水常態性變多。後來才知道這多出來的水,來自霄裡溪上游中華映管龍潭廠、友達光電龍潭渴望園區廠,兩工廠分別於2000年、2002年通過環評量產,將每日合計三萬多噸廢水排入霄裡溪,從上游的桃園縣跨界流入新竹縣新埔鎮。

自此桃園縣龍潭鄉三和村,新竹縣新埔鎮巨埔里、鹿鳴里經常發現溪流生物死亡,三和村一處養殖場錦鯉集體暴斃,民眾也傳出飲用井水後身體不適。溪裏不再有魚有蝦,村民害怕不敢再用溪水,一條百年來與村民生活緊緊相連的河,自此變色。


啟示一:不應同意光電業設在水源頭

這件事錯誤的第一步,就是環評委員根本不應該同意,讓這兩家光電業設在霄裡溪的水源頭,而且還讓廢水排入霄裡溪。唯一的解釋就是這些環評委員都只是書面審查,並沒有真正了解這是一條什麼樣的河,誰住在那裏、村民與河川的關係。只憑學院知識審查,只要業者說廢水符合放流水標準,就得找一條河給他排。

但環評委員對光電廢水所知有限,所謂「符合放流水標準」代表什麼意思?是飲用、灌溉都不會有事嗎?當然不是,因為台灣工廠的放流水標準,遠低於灌溉及自來水標準,製程中用了什麼可怕的原料、對別人會造成什麼傷害,可能連廠商自己都不清楚,更何況當時的法令落伍到將光電廢水視為一般工廠廢水管制。

而事後環保署從2008年起抽驗沿岸水井,果然發現17種重金屬,部分水井還驗出光電廢水才有的銦、鉬。為了平息民怨,還以水車戴自來水供居民使用。


啟示二:河川污染沒有兩害相權取其輕

至少環評委員還記得,霄裡溪下游已規劃做為新埔鎮自來水取水口,環評結論附帶一個條件「未來霄裡溪如做為飲用水源,廢水排放口應設在自來水取水口下游」。但2007年居民檢舉兩公司違反環評承諾,反將排放口設在取水口上游,因為這個轉折,環保署命兩公司提改善對策,這件事才有機會再被檢視。

環保署經多次審查,最後環保署前署長沈世宏於20095月做成決議,同意業者所提,將廢水改排到桃園市的老街溪,理由竟然是「兩害相權取其輕」,意思是老街溪比霄裡溪髒,所以改排老街溪算是對環境比較好的。
      
這種決策真是自欺欺人,心態就是「廢水總要有河川給他排」,不被接受的科技廢水不能排霄裡溪,為什麼就可以排入其他河川?果然事後引發兩縣的河川保衛戰,首長站出來互槓,都反對光電廢水排入各自境內河川。

而有些行政機關一遇到事情,不正面解決,而是想辦法更改法規讓現狀變成合理合法。就在爭議難解時,經濟部發出公文,指未來不再取用霄裡溪做為自來水,環保署解讀這樣繼續排霄裡溪就沒關係了,兩個工廠所在地的桃園縣擁有發排放許可的權利,順勢再發給友達五年排放許可,讓廢水持續排入霄裡溪。


啟示三:廢水回收才能創造多贏

廢水演變成兩縣的抗爭、找不到解決之道,最後環保署、兩縣市環保局跟兩家公司終於願意面對事實,同意將廢水全回收,不再排入霄裡溪。

這個決定也證明是符合時勢的做法。首先,廢水的確有不必排入河川的方案,企業賺錢,也不應該犧牲別人的環境權。二來,台灣已進入缺水年代,經濟部宣示未來工業用水朝向零成長,立法院也通過再生水發展條例,廢水回收已是時勢所趨。

依估算,兩家公司將合計3萬多噸的廢水回收後,用水量也大大減少。原本合計每日用水4萬噸,廢水回收再利用後,每日用水不到1萬噸,足足減了四分之三。這個決定,對環境、業者、居民,都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從霄裡溪事件改變對環境的態度

時間回到20087月,那天一位環評委員在審查會中對著友達跟華映說了一段話:「今天友達、華映,明天中科、後天可能是竹科,大家都在隱瞞真相,等到瞞不住了,台灣的經濟就垮了,為什麼不早點認錯,大家共同來解決問題?」

而過去霄裡溪受到的傷害不能就此一筆勾消,桃園市、新竹縣兩位環保局長已宣布未來要成立一個平台,面對居民健康調查及河川復育問題。

如今霄裡溪事件總算有一個圓滿的結局,但這表示政府及廠商的觀念改變了嗎?只怕未必。霄裡溪的革命成功,是在居民抗爭、以及兩縣市的政治糾葛下促成的,在其他壓力較小的地方,科技廢水還是繼續排入河川、繼續在危害環境及人民。如果能從霄裡溪事件一併檢討其他案例,才算真正改變對環境的態度。


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友達「廢水零排放」初審通過 霄裡溪的魚會再回來嗎?

朱增有(右)小時候在霄裡溪廣源記圳抓魚玩樂的記憶,
他的侄子(左)可以重拾往日?

‧朱淑娟 / 2013.2.8

環保署今天初審通過友達光電龍潭廠「放流水水質優化措施計畫」,友達需修正原環評對照表,承諾23年內設施完工後,廢水全回收不再排入霄裡溪,之後送環評大會確認通過後即可動工。這是國內首度有業者提出廢水全回收零排放方案,霄裡溪居民等了13年,「還我清淨霄裡溪」的夢想終於有了期待。

據了解,另一家廢水排放霄裡溪大廠中華映管龍潭廠,也已提出廢水零排放方案,但尚未排入審查,外傳友達提供華映技術,但友達公司今否認。

(相關報導請參考「政府挺廢水排河川 毒害小鎮13)

霄裡溪是鳳山溪支流,上游在桃園縣龍潭鄉,中下游則流入新竹縣新埔鎮巨埔里、鹿鳴里,最後注入鳳山溪,全長16公里。位於霄裡溪上游的中華映管龍潭廠、友達光電龍潭渴望園區廠,分別於2000年、2002年通過環評,將每日合計3萬噸廢水排入霄裡溪,從上游的桃園縣跨界流入新竹縣新埔鎮。

自此桃園縣龍潭鄉三和村,新竹縣新埔鎮巨埔里、鹿鳴里經常發現溪流生物死亡,居民眾也傳出飲用井水後身體不適。20095月環保署177次環評大會,環保署長沈世宏以「兩害相權取其輕」為由,決議廢水改排到桃園縣老街溪

兩工廠所在地且掌握廢水許可權的桃園縣也反對光電廢水排入老街溪,之後兩公司五度向桃園縣提出改排老街溪申請都被駁回。爭議難解時,經濟部去年3月指未來不再取用霄裡溪做為自來水,桃園縣順勢再發給友達5年排放許可到2016年。

新埔鎮民持續抗議,監察院去年9月糾正環保署並要求3個月內提出解決方案,環隨後環保署協調友達、華映提出廢水全回收方案,並辦理環評結論變更。

友達:經營不佳仍基於永續  主動提出全回收方案

友達公司環安管理處長牛銘光表示,這套技術主要是將廠內現有的生物沉澱槽改為四套MBR回收系統(活性汙泥膜濾法),再經一次濃縮、二次濃縮液減量。原本每天用水20,000噸,可回收15300頓。廢水原排放18,000噸,目標排放是0。處理過程會增加用電、柴油、溫室氣體等排放,但都在原環評承諾範圍內。

預估工期二到三年,在廢水處理及回收系統「正常」運轉下,「近乎」無廢水排放之全回收。而當廢水已不排放後,過去的相關監測也將暫停。

他表示,由於這套技術是台灣首例,過去沒有實際經驗,在模擬各種可能異常狀況後訂出多套緊急應變方案,包括暫存在緊急暫存槽廢水外運或繼續排放到霄裡溪。以上三種方案視情況採用,並沒有優先順序。 

他也強調,雖然目前公司正處在產業狀況不佳狀態,但仍然主動積極提出國內首見的廢水全回收系統,兼顧霄裡溪水質並降低環境影響。

居民不接受  緊急狀況還要再排霄裡溪

民進黨立委田秋堇、國民黨立委徐欣瑩 霄裡溪自救會總幹事陳新源、新竹縣議員高偉凱、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中岳以及居民、新竹縣地方政府多人今到場,都反對友達在緊急應變時再把廢水排入霄裡溪。

霄裡溪居民、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問牛銘光:「所謂『正常』運轉下『近乎』無廢水排放之全回收」的說法,「正常」與「異常」的頻率是多少?牛銘光回應,無法預估異常的數量跟頻率,但正常狀況下一定是100%回收。

朱增宏再問MBR是什麼時後發展出來的技術,整個工程有那些是新的?牛銘光回應,技術與設備並不是新的,而是新的組合而成。為了徹底解決霄裡溪爭議,兩年前開始投入經費、研究,既有的技術過去大家不敢做,原因在於成本,如果成本太高把廠關掉就好,友達願意這麼做要下很大的決心。

 朱增宏肯定友達提出的零排放方案,但他強調177次環評大會決議廢水不排放霄裡溪仍然有效,他要求環評對照表通過的前提是「廢水不可以再排入霄裡溪」,此外工程期間應提出水質改善方案,並恢復霄裡溪過去生態。

環評委員支持  廢水不應再排霄裡溪

環評會主席、台北科技大學工程學院院長張添晉以及其他四位委員,也支持廢水不應繼續排霄裡溪。張添晉表示,緊急方案中的廢水外運失敗機率很低很低,百分之一不到,友達要做的是去防止那個很低的失敗機率。

他認為緊急排放還有很多其他選項,例如把暫時貯存槽加大、或把部分製程停掉,總之不能再開後門同意以霄裡溪做為緊急排放,否則一個月排一次,居民也要抗爭

他強調,在停工與環境影響及居民健康兩者之間,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方案是「停工」,「你要將心比心,因為引起的環境代價太大了。」

最後決議專案小組有條件通過,要求友達在緊急應變及配套措施中「刪除緊急排入霄裡溪之字眼」。而既然是「零排放」,「近乎」零排放的這個「近乎」也應拿掉。修改後的方案需經今天與會五位委員同意確認後再送環評大會確認通過。

不過牛銘光表示,不能排霄裡溪的提案還要再做研究,事實上可能還是會有異常緊急排放。結果如何還是要等環評大會時才能完全敲定。

霄裡溪事件不應再重演

環保署水保處科長邱仁杰要求,零排放工期應盡量在2年內完成,但即使一切順利,在完工之前廢水還是要繼續排入霄裡溪。而無奈的是,居民除了等待,目前看不出來2年內有任何不必排入霄裡溪的可能。

霄裡溪居民林沂臻要求,政府應為受汙染13年的新埔人做健康風險評估以及流行病學調查,政府也應從霄裡溪事件得到教授,廢水汙染事件不應該再重演。

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政府挺廢水排河川 毒害小鎮13年

 2012年11月28日上百位霄裡溪沿岸居民再到經濟部、環保署抗議政府,
為了兩家工廠,犧牲數萬民眾飲水安全。(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原文刊登於2013.1.30出刊的《商業周刊》

文‧朱淑娟

兩百多年來新竹縣新埔鎮居民灌溉、飲用、抓魚摸蝦的霄裡溪,十三年前因桃園縣境內的友達、華映兩工廠光電廢水排入受到汙染,山河變色。

免於用水恐懼是基本人權,但這十三年來環保署、桃園縣、新竹縣這三個擁有行政權的機關卻無力解決人民的用水恐懼,在民眾持續抗爭下,日前兩家公司終於提出「廢水全回收」方案,預計二到三年內光電廢水不再排入霄裡溪。

這個晚了十三年的方案證明廢水有「不必排入河川」的方法,政府卻堅持「廢水總要有河川可排」導致人民無端受害。矽谷毒物聯盟資深顧問泰德史密斯(Ted Smith)感嘆:「台灣至今用十九世紀的法令在管廿一世紀的高科技廢水」。

變調的母親之河

從半山腰上的家往外看,冬雨過後的遠山罩著迷濛水霧,霄裡溪沿岸剛被雨水沖刷過的農田更顯翠綠。河的對岸是照東國小,早年還沒蓋鹿鳴橋時,朱增有、朱增宏兩兄弟上學都要踩著溪上石頭過河。沒課時就到溪裏玩水,雙手一捧就是魚蝦。朱家在此已超過百年,霄裡溪是孕育一代又一代的母親之河。

光陰如潺潺流水一去不回,四十年後朱增宏兩個唸小學的侄子來到霄裡溪邊的廣源記圳,穿著雨鞋踩在溪裏,學著先把土沙撥開找河裏的魚蝦,找了很久才發現幾個很小的石硯,一臉疑惑:「伯伯你們以前這邊真的有很多魚嗎?」

霄裡溪是鳳山溪支流,上游在桃園縣龍潭鄉,中下游則流入新竹縣新埔鎮巨埔里、鹿鳴里,最後注入鳳山溪,全長十六公里。霄裡溪是條淺溪,水量隨季節變化豐枯鮮明,不記得從何時開始,村民發現溪水卻常態性變多。
環評審查竟然同意把工廠設在灌溉、飲用的水源頭,對國土規畫、
環評審查的信任,都是重大的諷刺。 

後來才發現這突然變多的水來自霄裡溪上游中華映管龍潭廠、友達光電龍潭渴望園區廠,兩工廠分別於二○○○年、二○○二年通過環評量產,將每日合計三萬噸廢水排入霄裡溪,從上游的桃園縣跨界流入新竹縣新埔鎮。

自此桃園縣龍潭鄉三和村,新竹縣新埔鎮巨埔里、鹿鳴里經常發現溪流生物死亡,三和村一處養殖場錦鯉集體暴斃,民眾也傳出飲用井水後身體不適。

巨埔里悅茗茶莊老闆娘林沂臻平常抽地下水飲用,燒水泡茶時間很長,七、八年前開始出現過敏現象,皮膚癢、眼睛癢、鼻子及喉嚨不舒服。家中熱水器破洞,換新的不久又破,熱水器公司看過後說:「是不是你們家的水有問題?」

本來不信,後來整治河堤時發現當河段沒水時她家的水井也抽不到水,她才驚覺:「原來我們完全喝霄裡溪的水」。去年十二月自費健檢, 食道左邉已廿%硬化。嫁到巨埔里卅多年,她從未想過有一天連喝水都會出問題。

科技廢水為何排在水源頭?

巨埔里里長張清漢說,新埔鎮東面五個里一千八百多戶多數取地下水飲用,沿岸上千公頃農田也引溪水灌溉,甲級水體的霄裡溪下游更早已規畫做為新埔鎮自來水取水口,他不解:「為何把工廠設在水源頭?」

當時通過環評時附帶條件,未來霄裡溪如做為飲用水源,廢水排放口應設在自來水取水口下游。二○○七年居民檢舉兩公司違反環評承諾,反將排放口設在取水口上游,隨後環保署命兩公司提出因應對策, 經多次審查二○○九年五月
,環保署長沈世宏基於「兩害相權取其輕」決議廢水改排到桃園縣老街溪。

科技廢水人人怕,此決議引發桃園縣反彈,自此新竹縣、桃園縣展開河川保衛戰,都反對光電廢水排入各自境內河川。然而,兩公司位於桃園縣境內,桃園縣掌握廢水排放許可權,之後兩公司五度向桃園縣提出改排老街溪申請都被駁回。一個由環保署審查通過的環評結論竟被當成廢紙動彈不得。

就在爭議難解時,經濟部去年三月突然發出公文,指未來不再取用霄裡溪做為自來水,環保署自我解讀那個改排老街溪的環評結論就不必改排了,桃園縣順勢再發給友達五年排放許可,至今廢水持續排入霄裡溪,居民引爆更大抗爭。

母親之河變人人害怕的毒水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李怡蒨表示,官方如此解套無法自圓其說,因為廢水汙染霄裡溪不只取水口,而是整個河段。事實上環保署從二○○八年起抽驗沿岸水井發現十七種重金屬,部分水井測出光電廢水才有的「鉬」、「銦」,從此居民不敢再喝霄裡溪水,為平息民怨,環保署以水車載自來水供居民使用。

前年二到四月環保署在新埔鎮巨埔里廿七號井、卅二號井有八次測到「鉬」超過管制標準。僅管環保署水保處處長許永興強調,發現鉬超過標準後立即補助廿四戶裝設自來水,目前檢測都符合標準,但居民對水的恐懼愈來愈深。

張清漢說:「環保署一直說採樣符合標準, 那你為什麼說水不能喝、還送水給我們、又免費幫民眾裝自來水?沿岸居民九十九%都沒有自來水,不是幫廿四戶接自來水就能解決。喝水的問題還好,我們的土地被汙染了怎麼辦?」

於是兩百多年來不曾出現的載水車穿梭在新埔鎮上,民眾能改用山泉水的就改用,無法改用的只好買水取代,但灌溉還是不得已要引用溪水。張清漢說,最近傳出這邊種的菜拿到龍潭、楊梅賣被質疑:「 你們新埔種的我們不要。」

廢水全回收  還有助於紓解水資源壓力

在新埔鎮民持續抗議下,監察院去年九月糾正環保署並要求三個月內提出解決方案,隨後環保署協調友達、華映提出廢水全回收方案。

友達光電副理李秀芬表示,友達龍潭廠一直全力保護環境,放流水一直符合法規外,友達也願以更高標準來自我要求。她強調,廢水全回收方案已研發多年,至今技術有所突破,正朝「系統正常運轉下,無放流水排入霄裡溪」的目標努力。

環保署水保處科長邱仁杰指出,這是國內第一次有業者提出廢水全回收、而且是回到製程用水的方案,過去多數業者最多只能回收八、九成,而且並未回到製程使用。從一連串業者的積極作為看來,他認為這個方案絕對是玩真的。

原來的流程是將含磷廢水經化學沉澱、再將廢水處理後直接排入霄裡溪。「廢水全回收方案」則是將廢水經三段濃縮蒸發後回收清水,乾燥後剩下百分之十的汙泥用車載走。邱仁杰預估友達這套設備約需十億元,比改排方案多出五、六億。只要通過環評審查就可動工,預計二到三年內廢水就不再排入霄裡溪。

全球水資源缺乏,新建水庫又到處被抗爭,長久來看廢水回收對企業也有利。沈世宏去年十二月十二日在立法院答詢時指出,友達目前每天用水兩萬噸,未來將減為四千七百噸。一旦台灣廢水回收技術可行,不但廢水不會再影響任何河川,而且也可能形成一種新興綠產業,兼顧環保與產業發展。

科技汙染的反思

光電廢水特性較複雜,含有多種有機汙染物、重金屬。環保署統計台灣有一百五十九家光電業者,廢水排放總量廿一萬噸,其中廿五家為自行排放約五點六萬噸,其餘納管廠商主要集中於三座科學園區,由園區廢水處理廠統一處理。

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法令規定科技廢水只要處理到符合放流水標準就可排入河川,但政大公共行政系副教授杜文苓表示,國內只管制兩百九十八種毒性化學物質,永遠跟不上科技的日新月益,而且製造過程中還有很多衍生物質,沒有人能保證符合放流水標準的廢水排入河川,可以飲用、灌溉、且都不會有影響。

泰德史密斯前年底專程來台了解霄裡溪汙染,他表示,九八○年矽谷發現小孩天生疾病比例高,清查發現地下水與土壤汙染比例高,隨後推出「社區知情權法案」,規定工廠使用什麼化學物質、使用方法、儲存,社區有權知道。

他認為,最好的汙染控制就是要求工廠揭露使用物質、以及可能造成的風險。但杜文苓說這個觀念要在台灣推動卻困難重重,業者都以「機密」為由拒絕提供,她強調真正的機密應該是「配方」,不是「物質」。

李怡蒨表示,品牌商都有綠色供應商準則,要求接單生產廠商妥善處理廢水及廢棄物,政府不督促企業遵守綠色供應商準則,以為在幫企業、其實是在害企業。環保團體也會持續向蘋果電腦(Apple)等品牌商檢舉,要求負起監督之責。

霄裡溪事件促成各界對科技廢水管制的反思。例如過去環保署將光電、半導體等科技廢水跟「其他工業」適用同一標準,霄裡溪事件後環保署重新檢視,二○一○年十二月將「光電材料及元件製造業」分離出來單獨管制。雖然這個標準離真正保護人民及環境還很遠,但總算跨出科技廢水管制的第一步。

環境態度的改變 霄裡溪是觀察點

朱增宏認為,霄裡溪事件反映政府與民眾環境態度的不足。一開始就不應同意工廠蓋在河川上游這個環境敏感地區,發現有問題了改排老街溪也是錯的。他強調,廠商並非沒賺錢,政府應要求企業不要把汙染丟給別人去收拾。而如今證實業者有能力做到廢水全回收,也證實這樣的方向才有助於促進良善溝通。

友達的廢水全回收方案下周五(二月八日)將審查,通過後至少還要再等二、三年廢水才不會排入霄裡溪。朱增宏表示,如今政府基於民怨才要求廠商提出此方案,未來政府、企業是否能從根本改變環境態度,霄裡溪是一個重要的觀察點。

 霄裡溪大事記 
時間
事件
2000.5
2002.12
中華映管龍潭廠、友達光電龍潭渴望園區廠通過環評審查,合計3萬噸廢水排入霄裡溪
2003~
陸續發現沿岸溪流生物死亡,民眾傳出飲用井水後身體不適
2006.8
新竹縣農田水利會發文新埔鎮公所,廣源記圳右岸白米檢測汞含量超標
2008.3
新竹縣環保局發文新埔鎮公所,請轉知霄裡溪附近民眾勿直接飲用自來水
2008~
環保署抽驗沿岸水井發現17種重金屬,部分測出光電廢水才有的「鉬」、「銦」。環保署以水車供水、並免費幫24戶裝自來水
2009.5
環評決議廢水改排老街溪
2010.4
友達、華映向桃園縣申請改排五度被駁回
2012.3
經濟部指未來不再取用霄裡溪做為自來水,不必改排,桃園縣再發給友達五年排放許可
2012.12
友達、華映提出廢水全回收方案,環保署將於近日審查。至今廢水持續排入霄裡溪。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何時光電廢水不再排入霄裡溪?


(圖: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朱淑娟/2012.11.28

28日上百位新竹縣新埔鎮居民北上經濟部、環保署抗議:「還我清淨霄裡溪!」再早一天環保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指控環保署明知霄裡溪民井驗出重金屬「鉬」超過飲用水管制標準,卻未公布。為免霄裡溪沿岸居民繼續受光電廢水危害,應從源頭要求友達、華映兩家公司立即停止將廢水排入霄裡溪。

霄裡溪檔案

霄裡溪是鳳山溪支流,全長16公里,上游在桃園縣龍潭鄉,中下游則流入新竹縣新埔鎮,2000年、2001年中華映管龍潭廠、友達光電龍潭渴望園區廠通過環評將工廠設在霄裡溪上游,並同意兩公司每日合計3萬噸廢水可排入霄裡溪,但如果未來霄裡溪做為飲用水源時,廢水排放口應設在取水口下游。

自此上游的龍潭鄉三和村、下游的新埔鎮居民經常發現溪流生物死亡,200312月發生華映廢水臭味引起學童不適居民圍廠抗議。隨後三和村錦鯉養殖場發現集體暴斃,民眾也傳出飲用井水後身體不適事件。

2007年新埔愛鄉協會抗議並檢舉兩公司違反環評承諾,將廢水排放口設於新竹縣內霄裡溪飲用水取水口上游,危及新埔鎮民健康,汙染霄裡溪兩岸農田灌溉用水。環保署要求兩公司提因應對策, 2009513日決議廢水改排桃園縣老街溪。

但此決議引發桃園縣反彈,自此兩縣各自展開河川保衛戰,都反對兩公司光電廢水排入各自境內河川。經濟部自來水公司在2012313日發出公文,指未來不再取用霄裡溪水源,於是廢水改排解套,至今持續排放入霄裡溪,沿岸居民持續承受風險。

環保署曾於20085月到200910月採樣水井,測出17種重金屬,其中14種為飲用水水質標準管制項目。部分水井測出微量屬於光電廢中才有的「鉬」、銦」,20097月飲用水水質標準增列這兩項物質,管制標準70ug/L

井水超標環保署隱匿? 環保署:都有告知新竹縣環保局

地球公民基金會台北辦公室主任李怡蒨表示,依環保署監測資,20112月、3月、4月,在新埔鎮巨埔里27號井、32號井有8次測到「鉬」超過管制標準,最高達到138ug/L,但環保署並未要求業者停止排放,而是出資每戶三萬元幫共用這兩口民井的民眾裝自來水。基金會認為這種處理方式本末倒置。

環保署水保處處長許永興強調並未隱匿,事實上在發現鉬超過標準後當年月立即找新竹縣政府、自來水公司開會,由環保署專案補助24戶裝設自來水。而除了那三個月,檢測都符合標準。至於那三個月為何鉬會超標,成因很多。

不過關於鉬檢測超標一事,環保署的確並未向公眾說明,而是在2012316日發布的新聞稿中強調:「99年到100年檢測『自來水淨水場水質』,多數符合飲用水標準」,避談水井超標之事,讓民眾以為飲用水都沒有問題。

友達已同意零排放全回收  但何時完成?

今年九月監察院要求環保署在三個月內針對霄裡溪事件提出解決方案,許永興表示,協調業者後友達光電已同意投入10~12億將廢水全回收到製程使用,最後剩下固體廢棄物汙泥載走,並已向桃園縣提出方案。但華映公司表示暫時有困難。

地球公民基金會台北辦公室主任李怡蒨回應,友達提出零排放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不是民眾一直追究,業者也不會願意花成本處理。另一方面友達雖已提出方案,但還要數年才能完成,而華映尚未同意,所以未來數年居民還是要繼續喝廢水,無法接受。她要求環保署、桃園縣政府應立即禁止業者排放廢水 入霄裡溪。

資訊公開  才能共創開發與環境雙贏

霄裡溪的問題反映出環評、行政決策、以及業者觀望的諸多問題,一開始就不應允許光電業者在重要的灌溉及飲用水河川上游設廠,至於廢水中存在什麼、排入河川對水質的影響、居民以及作物的風險是什麼,更不該不對居民公開資訊。

結果業者還違反環評結論將廢水排放口設在飲用水取水口上方,民眾發現問題,行政機關未立即處理,而是經過長時間的會議做成改排老街溪決議,把一條河川的問題丟給另一條河川,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卻造成兩縣市的衝突。

最後找個理由說不在這裡取飲用水了,於是讓廢水繼續排入霄裡溪。清大化學系教受凌永健今年8月在一場會議中強調,霄裡溪是一個封閉型山谷,旁邊有人種稻、居民也當成飲用水源,即便這裏未公告為飲用水也不能改變這個事實。

霄裡溪事件經過十三年未解、突顯台灣發展高科技之餘,對於科技廢水之於環境危害、人民健康風險未等同重視。而在民眾壓力下環保署才要求友達承諾將廢水全回收,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因循苟且並非負責任的政府、企業應有的作為。

而從霄裡溪事件漫長的糾葛中,政府與企業都應從中得到教訓,隨著人民對資訊民主愈來愈強烈,唯有資訊公開並善盡社會責任,才能共創開發與環境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