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其他--國道七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其他--國道七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10月4日 星期二

十年荒謬劇,國道7號環評過了

 7歷經10年環評,抗議聲浪不斷。
 
本文同時刊登於《新新聞》
 
文‧朱淑娟2022.10.4
 
歷經10年環評的「國道7號高雄段」,928日通過了。一個可以審10年的案子,必然有曲折離奇之處,國7就是。審查沒過,再「爭取」就可以翻案續審。換了市長決定不蓋的,再換一個市長又變成高雄命脈。而隨著高雄立委、民代大戰,路線可以變來變去,環評委員、高公局都沒了主張。而最實際的是,建造經費從最早的600億爆增到1350億,這些錢全都要從納稅人口袋拿出來。
 
「國道7號」提出興建的理由,是為了紓解國道1號車流。高公局強調,目前從高雄港出來的貨車、或地方短程運輸、以及屏東到高雄的車子都會用到國1。再加上仁武、南科、橋頭等產業園區,可能讓國1 更塞。

2021年2月2日 星期二

高雄人口貨櫃量都衰退,國道7號必要性應再檢討

國道7號經過8年環評,多次打掉又重來,真的有需求?(/裁自交通部環評書)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1.2.2
 
由交通部提出的「國道7號高雄段」,歷經8年環評,因爭議過大至今未通過,2018年前高雄市長韓國瑜宣布暫緩,但在他被罷免後又起死回生,本周末將在高雄舉行二階環評現勘及公聽會。
 
此案從規劃至今已超過十年,時空改變很大,尤其高雄人口、高雄港貨櫃裝卸量TEU(20呎標準貨櫃)雙雙下跌,跟國道7號當初規劃的預測已差距甚大,這條路是否還有興建必要,應該重新檢討。

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環保署長都換四任了,國道七號環評審了七年還在審…

太多政治力介入,導至國道七號高雄段環評審了七年還無法結束。

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 2018.12.18

台灣的環評制度常常被批評,業者、環保團體、甚至環評委員都不滿意,每任行政院長都要求改革環評,但從來不敢碰觸真正的問題。因為問題的根源就是自己,總是太多政治力介入,才導致環評無法回歸專業審查。

而今天環保署又要審查的「國道七號高雄段」,就是一個典型政治力介入的環評案件。這個案子至今已審了七年,環保署長已經換了四任、環評委員也換了三屆還在審。然而經過七年,很多主客觀環境已經改變,即使最後通過審查,可能也已經不符合現況需求,最好的做法是主動撤案並重新檢討。

國道七號高雄段在2012年第一次審查時,當時規劃的前提是高雄市人口已接近300萬人,預估成長中的高雄港並沒有國道公路直接進入,貨車要利用平面道路才能進出國道一號。再加上高雄市區、屏東進出高雄的民眾也都用到國道一號,造成國道一號末端及都會路段經常出現交通壅塞。

2018年5月17日 星期四

國道7號高雄段 要求二階環評應再鑽6口井監測地下水位

國道7號爭議大,範疇界定會議開了4年還無法讓人放心。

文‧朱淑娟 2018.5.15

爭議不斷的「國道7號高雄路段」開發案,15日舉行二階環評第17次範疇界定會議,環保團體提出,因開發案經過多個地質敏感區,如果沒調查清楚就動工,可能造成當地淹水或地層下陷,應再鑽6口井並定期監測地下水。但開發單位交通部國工局尚未同意,最後主席裁示開發單位納入環保團體意見修正後,下次會議繼續討論。

範疇界定會議的主要目的,是討論未來二階環評應該做的調查項目,這天討論開發案對當地海象、地面水、排水可能造成的影響。

國道7號高雄路段,起點從高雄市小港區的南星路,向北沿臨海工業區,經小港、鳳山、鳥松區後,在高雄市仁武區接國道10號,全長23公里。2012年提出的造價是600億,以現在的物價指數來看應該不止。

2017年7月18日 星期二

國道七號2條替代方案都撤案 下次繼續討論路線替代方案

 反國道七號大寮自救會向國工局遞交陳情書,反對國道七號主方案

文‧朱淑娟 2017.7.18

環保署18日舉行「國道七號」開發案,第13次二階環評範疇界定會議,原本開發單位交通部國工局在主方案之外,另提2條替代方案:光明路案、高屏溪西側案。但主方案、替代方案都被抗議,今天國工局明確表示放棄這2個替代方案。但這麼一來,就只剩下主方案,幾經討論,最後決議:雖然今天暫時沒有開發地點及路線替代方案,但後續會議將繼續處理。

國工局提出興建國道七號的理由是,國道公路沒有直接進入高雄港區,所以港區的大貨車要利用平面道路才能進出國道一號。再加上高雄市區、屏東進出高雄的民眾也都用到國道一號,造成末端及都會路段經常出現交通壅塞。

國道七號主方案,路線從小港區沿南星路,往南跨越省道台17線,往北經臨海工業區、大坪頂、大寮、鳳山、鳥松,於仁武接國道十號為止。

又要前瞻軌道、又要國道七號,高雄到底要什麼?

國道七號路線改到哪裏都被抗議,有了軌道,國道還要再蓋嗎?
  
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17.7.18

38個前瞻軌道計畫中,高雄就有三個,而且佔總經費18%,陳菊市長打包票未來日運量要達到67萬人次,等於是現在的三倍。但另一方面,交通部以紓解國道一號壅塞為由,要花660億元再蓋國道七號。有了軌道,國道需求應該減少才對,但現在又要軌道、又要國道,相互矛盾,高雄到底要什麼?

當前瞻軌道建設遭受各方批評時,交通部長賀陳旦在公聽會中說:「未來不要盲目做公路,交通部過去10年,每年交通建設經費1千億元,公路、鐵路一半一半,今後五年要改成軌道7成、公路3成,以幫助軌道建設。」

聽了這些力挺前瞻軌道的話之後,對於交通部、高雄市連手大推「國道七號」,而且是花660億蓋一條只有23公里的道路,感到格外諷刺。

2017年4月17日 星期一

國道七號環評範疇會議開了三年,替代方案還變來變去

國道七號,主方案、替代方案兩邊居民都反對。

文‧朱淑娟 2017.4.16

高雄市政府為推動小港洲際貨櫃中心、擴張石化產業,由交通部興建「國道七號」,原本環評大會已被否決,但環保署密室開會後,又翻案進入二階環評。依環評法規定,二階環評範疇界定會議需確認可行之替代方案。 


2014年起,範疇界定會議已開了12次,好不容易上次會議確定2條替代方案,且排定16日仔細討論。但因其中一條路線「光明路案」附近居民來抗議,立委林岱樺也來相挺,最後這條替代方案又被保留。 

國道七號原提出的主路線,起點是高雄市南星路,向北沿臨海工業區,經小港、鳳山、鳥松區後,在高雄市仁武區接國道10號,全長23公里,造價600億。「反國道七號大寮自救會」會長簡志強、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學術召集人陳椒華等人,在數次會議中一再表達國道七號根本不需要蓋。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旗山斷層可能通過國道七號預定地?環團要求先調查再開會

環保團體及高雄大林蒲居民,要求應中止國道七號審查

文‧朱淑娟 2015.6.15

高雄市政府大力推動小港區洲際貨櫃中心、石化產業擴建,為服務未來的運輸量,交通部國工局提出興建「國道七號」,但因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2013830日環評大會決議應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在二階環評前的範疇界定會議過程中被環保團體及居民找到不少問題,今天會議又被提出旗山斷層可能通過國道七號沿線。

原本環保團體建議,今年514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通過附帶決議,請經濟部地調所調查旗山斷層並於三個月內提出報告,報告完成前應中止範疇界定會議。但主席、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育明認為,立法院的決議與環評會的範疇界定無關,無需中止。

會議從上午九點一直開到下午四點,一度李育明表示可採納反國7自救會會長簡志強的意見,以「本次會議未確認上次會議事項而無法繼續開會」為由宣布散會,但環保署綜計處反對,最後以開會時間到而結束會議。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發言人陳椒華建議,下次會議應繼續討論地質地形議題, 同時邀請地質專家、成大地球科學系教授林慶偉以及經濟部地調所來開會,因林慶偉曾於51日會議要求開發單位應依「地質敏感區基地地質調查及地質安全評估作業準則」調查。但李育明說他無權要求他們來開會。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粘麗玉則認為,環評範疇界定會議,環保團體及居民也應該有權建議專家。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執行長楊澤民說,環評會應該幫助在專業上比較不足的弱勢人民有對等的公正辯護人。

居民:請陳菊市長不要背棄人民

當地居民、要健康婆婆媽媽團高雄團團長洪秀菊要求,範疇界定會議應該到當地舉行,與會專會才能了解當地情形,居民也不必南北奔波。她也向高雄市長陳菊喊話,應記取去年高雄氣爆災難教訓,同時回應人民「要安居、要樂業及要安全」的基本要求,不能一昧支持污染開發而背棄人民。

國道七號起點是小港區大林蒲的南星路,這裏三面已被石化、鋼鐵、電力這三大汙染源包圍,而且配合第二貨櫃中心開通的南星路,與住戶距離不到10公尺,20104月開通後,貨車24小時穿梭,鄰損跟噪音量都很驚人。

「反南星路重型車造成鄰損噪音擾民自救會」總幹事黃義英表示,鄰近三個學校都無法上課,還有鄰損問題都還沒解決,反對興建國道七號。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國道七號預定沿線埋設石化管線 居民要求停建

已飽受石化、鋼鐵、電力汙染的高雄大林蒲居民
堅決反對「石化國道」再惡化當地環境

文‧朱淑娟 2014.10.23

高雄市政府正大力推動小港區洲際貨櫃中心、石化產業擴建,為服務未來的運輸量,交通部國工局提出興建「國道七號」,不過當地居民早已飽受工業汙染,反對石化業持續擴張、也反對這條「石化國道」興建。2013830日環評大會審查決議此案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應進行第二階段環評。

23日環保署舉行二階環評範疇界定會議,原本要求國工局評估「零方案」(不興建),但國工局提出許多理由強調零方案不可行,國道七號非建不可,否則將造成國道一號交通壅塞。

不過「反南星路重型車造成鄰損噪音擾民自救會」總幹事黃義英質疑,零方案不可行只是藉口,不然為什麼今年農曆年期間,國道1號雙向車輛創下312萬輛紀錄,卻可藉由匝道儀控、尖峰時段差別費率、高乘載管制等方式來進行交通疏導?

主席、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育明裁示,確認最早提出的方案為主方案,路線從高雄市南星路起,向北沿臨海工業區,經小港、鳳山、鳥松區後,在高雄市仁武區接國道10號,全長23公里,造價600億。

替代方案沿線有石化管線,
要求國工局應提出說明

圖中淺藍色為「主方案」, 紅色線為交通部提出的「替代方案」
但因緊鄰鳳鳴社區、又被居民指出沿線有石化管線而暫停審查,
下次會議國工局必須提出處理方式。

國工局在主方案之外,另提一個替代方案原方案的臨海工業區路段局部調整,於經台17線尾端路段,利用完成拓寬之路幅以避開臨海工業區廠房及高位珊瑚礁影響,全長23公里, 設置8處交流道。

不過這個替代方案因為緊鄰小港區鳳鳴里,里長李月雲及居民當場抗議,其中地鳳鳴里居民郭宏益說,他在當地住了25年,知道這條替代方案路線地下有石化、電力等諸多管線,如果再立橋墩蓋高架道路,可能重演高雄今年7月的石化管線氣爆事件。

國工局回應時說:「高雄氣爆事件不見得會再發生」,引發環保團體跟居民抗議,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粘麗玉、彰化幸福媽媽協會顏淑女表示,會去拜會高雄市長陳菊,看她同不同意在有石化管線的地方開路。

於是全案急轉直下,主席李育明說這已經是「立即的問題」要處理,要求下次會議國工局應提出協調管線處理的相關資料,再確認替代方案是否可行。

國道七號起點南星路已噪音量驚人
再建國道七號,居民日子怎麼過?

此外國道七號起點是小港區大林蒲的南星路,這裏三面已被石化、鋼鐵、電力這三大汙染源包圍,而且配合第二貨櫃中心開通的南星路,與住戶距離不到10公尺,20104月開通後,貨車24小時穿梭,鄰損跟噪音量都很驚人。

黃義英說,南星路的噪音量大到驚人,鄰近三個學校都無法上課,還有鄰損問題都還沒解決,反對興建國道七號。

「大寮反國道7號自救會」會長簡志強強調,國工局預估的貨櫃裝卸個數不合理。金煙囪文化協進會總幹事許順良表示,國道七號每公里造價30億,是黃金打造的道路,而且是配合經濟部發展高雄石化特區才興建,煉油外銷讓中油賺錢,卻把汙染留給當地居民,完全不符合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