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土地徵收--大林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土地徵收--大林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5月20日 星期二

大林蒲沒等到遷村,先等到七接大燃氣時代

為了補足廢核後的供電缺口,台灣即將迎來大燃氣時代。中油七接環評3個月就通過,
7月即將動工。大林蒲居民抗議,遷村前,七接不應動工。(/黃義英提供)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5.5.20
 
518日,中油在高雄小港區大林,舉辦七接(第七天然氣接收站)的施工前說明會。依《環評法》7條第3項規定,如果一個開發案,不必進二階環評(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就通過,必須舉行公開說明會。但七接環評都通過了,再辦說明會意義何在?反而突顯,去年七接環評是如何草率通過。
 
同日,也是核電歸零的第一天,之前經濟部強調,已準備好增加燃氣補足缺口,當天燃煤加燃氣,發電量高達七成。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七接環評,只經過一次專案小組、一次大會就匆促通過,正是為了大燃氣時代預做準備。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等了4年8個月,循環園區環評說明會來了

 
跟大林蒲遷村綁在一起的循環園區開發案,在48個月之後,
舉辦二階環評說明會,但開發時程未定,連帶拖住遷村進度。(/風傳媒)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4.12.24
 
跟高雄大林蒲遷村綁在一起的「新材料循環園區」,自從2020429日環評審查進二階,48個月之後,終於本周五27日,要在大林蒲舉行二階環評說明會。高雄市長陳其邁日前說,環評一年內可完成,2026年啟動遷村。
 
如果比照環境部3個月通過中油七接,循環園區通過環評,並不需要1年。而如果真的要給居民遷村,也不用等環評通過,可以同時進行。
 
真正的問題是環評通過後,經濟部要如何開發這個園區。環評通過沒開發的案子非常多,行政院以開發園區做為遷村法源及財源,希望未來大林蒲居民期待的無負債遷村,不要再跟過去一樣,被園區拖住,無法前進。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AI的內閣與差不多的環評

 
七接環評,大林蒲居民強調,不應加重地方空汙。
而且初審時沒有通知居民,抗議環評知情權被剝奪。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4.12.17
 
行政院長卓榮泰上任時自許「創新AI內閣」,但部會表現有沒有符合這個目標,不無疑問,中油七接的環評就是如此。只開過一次專案會議,就通過送大會,大會也一次就過了。其實開多少次不是問題,重點是有沒有足夠時間「確實審查」,審查結論又是否「明確合理」,但顯然並沒有。
 
環評的目的,是為了「預防及減輕開發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該做的調查,必須事先做好,審查後確定符合這個目標,才能通過。但七接環評卻出現許多「通過後再調查」的結論,甚至出現「例如..等」這種模糊說法。
 
過去中科三期被撤銷環評,就是因為那些附條件通過的「條件」,法院認為必須事先做調查,不是通過後才附條件做。沒想到10多年後還出現這種結論。難怪高雄大林蒲居民洪秀菊說:「環境部升級了,做法卻退步了。」

2024年12月10日 星期二

遷村環評卡住四年,中油七接一次就OK

 
2023114日,中油在大林蒲開七接說明會時,村民就拉
「拒絕七接、七接滾蛋」白布條,反對遷村前加重汙染。(/黃義英)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4.12.10
 
環評,表面上是專業審查,但從誰開發、誰當主席,到審查方式、進度,處處可見政治痕跡。以大林蒲遷村、中油七接(第七天然氣接收站),這兩個同位於高雄大林蒲的案子,就看得出來。為了解決大林蒲空汙的遷村案,環評卡住四年。而加重大林蒲空汙的七接,卻在9月由環境部次長坐鎮,一次專案小組就過關。
 
而且,七接這麼複雜的案子,牽涉到能源政策、海域生態、空汙排放,環評委員卻給了一個跟這些都無關、而且簡單的要求,請台電大林電廠溫排水延伸外海,中油果然爽快同意,於是明天11日排入環評大會,看來也非過不可。

2024年7月2日 星期二

條件愈加愈好,但..大林蒲何時要遷村?

 
622日大林蒲遷村第5次說明會,條件不斷加碼,但被問到何時能遷村?
陳其邁也無法回答。遷村落入不進不退的尷尬局面。(圖/林建良)
 
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4.7.2
 
622日高雄市長陳其邁主持「大林蒲遷村第五次說明會」,距離上一次已經過一年四個月。跟過去幾次一樣,遷村條件愈加愈好,好到大林蒲居民對故鄉毫不眷戀,頻頻催促快點遷村。尷尬的是,經濟部不急著用大林蒲這塊地,陳其邁也不敢承諾任內可以遷成。自從2016年行政院長林全、高雄市長陳菊跟居民道歉汙染太久要遷村,快八年了,居民都在問:「到底什麼時候要遷村?」
 
在兩次說明會的一年四個月之間發生了幾件事,看來都有利於遷村。第一件,202310行政院長陳建仁核定「大林蒲遷村安置計畫」,總經費800億元,跟201910月行政院長蘇貞昌核定的589億增加了35%

2024年5月14日 星期二

大林蒲是否遷村,關鍵在經濟部

 
高雄市政府說大林蒲居民94%贊成遷村,但居民拿著「條件不好,拒絕遷村」
的手牌反駁這個說法。(/大林蒲洪秀菊提供)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4.5.14
 
蔡英文總統即將卸任,她的跳票政見又多一個「新材料園區-大林蒲遷村」。她剛上任的2016年行政院長林全、高雄市長陳菊還到大林蒲演了一場道歉秀,說很抱歉汙染太久要給你們遷村,但承諾的2020年遷村並沒有實現。第二次是2019年行政院長蘇貞昌核定「新材料園區計畫」,預計2023年的遷村也落空。
 
第三次是20241月行政院長陳建仁核定「新材料園區-大林蒲遷村計畫書」,這個計畫有詳細的遷村細節,也因此居民發現部分條件跟高雄市長陳其邁承諾的有落差,包括一坪換一坪的方式、建物補償金額等等。上周四沿海六里其中四里的里長和居民到高雄市議會陳情,要求提高補償,否則拒絕遷村。

2023年12月12日 星期二

大林蒲遷村「又」核定了?這次真的要遷了嗎?

 
自從2016年前行政長林全宣佈大林蒲遷村,至今7年過去、換了4位行政院長,
大林蒲遷村依然遙遙無期。(/風傳媒)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3.12.12
 
高雄市政府126日發布新聞稿表示,行政院長陳建仁已核定「大林蒲遷村安置計畫經費800億元」,即日起啟動安置計畫。不過自從前行政院長林全在2016年宣布遷村、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在2019108日第一次核定「新材料循環園區計畫(含大林蒲遷村)後,大林蒲遷村已談了七年,承諾過的時程早已跳票。如今選前又傳出行政院再度核定,這次是真的嗎?到底還要等多久?

2023年2月14日 星期二

蔡英文8年任期將盡,大林蒲遷村只聞樓梯響

 
高雄市政府在上周六第4次大林蒲遷村說明會中,提出每坪協議價購價格提高到14萬元。
但「協議價購」等於徵收,引發大林蒲居民反彈,不同意用徵收的方式遷村。
(/高雄市政府提供)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3.2.14
 
7年前蔡英文總統提出一項競選政見,要在高雄大林蒲蓋「新材料循環園區」,並規劃大林蒲遷村。於是在2016年她上任半年後,行政院長林全、高雄市長陳菊造訪大林蒲,為政府多年來造成的汙染鞠躬道歉,並啟動大林蒲遷村。
 
而大林蒲遷村並不是專案辦理,而是跟「新材料循環園區」綁在一起,有園區才有遷村,當時訂下2020年的最終遷村時程表。然而7年過去了,蔡總統任期將盡,期間換了四任行政院長、三任高雄市長,大林蒲遷村還只聞樓梯響,居民持續在政治口號、以及變來變去的方案中,人生彷彿按下暫停鍵。

2022年11月3日 星期四

台積40天搞定,大林蒲苦等6年,中油氣爆炸出政策大小眼

 
201611月行政院承諾大林蒲遷村,201711月商業周刊報導「800根煙囪的家」封面故事,
詳述遷村完整細節。這一年來中油大林廠發生4次工安事件,顯見過去6年大林蒲環境危害並未改善,年的遷村承諾也早已跳票。(/程思迪)
 
本文同時刊登於《商業周刊》
 
文‧朱淑娟  2022.11.3

十月二十七日晚上十點半,大林蒲居民聽到一聲巨響,緊接著,中油大林煉油廠揚起漫天火光,濃煙壟罩夜空,讓居民徹夜難眠。這是中油大林廠這一年來第四次發生嚴重工安事故。
 
縣市長選前一個月的這場火讓居民心驚,也燒起選戰火花。面對居民「不遷村就遷廠」的怒吼,趕到現場的高雄市長陳其邁承諾,選後立刻啟動遷村程序,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柯志恩也回應,大林蒲遷村要有明確的時間表。
 
但其實,大林蒲遷村計畫已喊了六年,歷經三位高雄市長、三位行政院長、三位經濟部長,到目前為止,跟遷村綁在一起的「新材料循環園區」已經兩年半沒有環評,也沒有提出正式的遷村計畫書。

2022年8月3日 星期三

大林蒲遷村,陳其邁應誠實告知居民權益

 距離2016年陳菊、林全說三年要遷村的承諾,又過了三年,
至今還在說明會階段,也未見提出精確的遷村計畫。(/林清清提供)
 
本文同時刊登在《新新聞》
 
文‧朱淑娟2022.8.2
 
大林蒲遷村案,上周六(7/30)高雄市長陳其邁、經濟部長王美花舉行第三次說明會,提出所謂四項利多,但其實暗藏玄機,並沒有誠實告知居民權益,反而可能誤導居民受害而不自知。另外,這個在2016年由前高雄市長陳菊、行政院長林全提出的遷村案,距離2019年要遷村的承諾又過了3年,至今還在開說明會階段,沒有確切時程,讓居民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在過去幾次說明會中,高雄市提出的遷村方案是住商土地一坪換一坪,農業區及公共設施保留地要徵收。但其實一坪換一坪並沒有法律依據,最後還是要依土地徵收條例規定,在協議價購階段實現政府的承諾。而所謂一坪換一坪是可以換到原坪數,還是依照兩地地價的權利價值換,也一直沒有說清楚。

2021年3月16日 星期二

大林蒲遷村計畫出爐,確切時程還得等

 大林蒲遷村計畫書終於出爐,民眾權益備受關注。(/黃義英攝影)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1.3.16
 
全國第一個空汙遷村案--大林蒲,在前行政院長林全向居民道歉、並提議遷村四年後,高雄市政府終於在今年2月提出「大林蒲遷村安置計畫書」,並在上周六313日舉行第一場說明會。不過這份遷村計畫是附隨在「新材料循環園區計畫」中,跟園區有連動關係,明確的遷村時程還要等一陣子才會知道。
 
在此之前,去年927立委賴瑞隆舉辦過一次座談會,當天高雄市長陳其邁也有出席,並提出一份初略的簡報。上周說明會是以去年座談會為基礎,依沿海六里居民的訴求修正,有些條件比之前好,有些則沒有進展。

2020年9月29日 星期二

大林蒲遷村,一坪換一坪該怎麼換?

立委賴瑞隆的大林蒲遷村座談會,陳其邁端出來的遷村方案,
卻可能導致一半居民無法獲得一坪換一坪的權益。(/黃義英提供)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   2020.9.29
 
高雄大林蒲遷村該怎麼遷,高雄市長陳其邁27日在立委賴瑞隆的座談會中,提出四年來較詳細的一份簡報。而四年來3任行政院長、3任高雄市長承諾的「一坪換一坪」,卻排除近四成「私有非住商土地」,農地、保護區、公保地全部要徵收。如果再扣除小坪數無法重建的,最後能以一坪換一坪遷村的地主可能不到一半。而更多無屋無地暫居親友家的人,將面臨流離失所的難題。
 
而即使符合「一坪換一坪」條件的住商地主,高雄市都發局長楊欽富報告時出現一個疑慮,他說未來會分別列出大林蒲的地價、以及預計遷村地區的地價,然後兩個價格去「等值換」。所謂「等值換」指的是,用兩區的地價來換算更換的坪數,例如大林蒲的地價一坪7萬元、遷村地點一坪30萬元,換到的土地就少了4.3倍,100坪的土地只能換到23坪?

2020年5月5日 星期二

新材料循環園區值得環保署長期待嗎?


新材料循環園區共301公頃,預定地在高雄小港大林蒲及填海地區。
大林蒲另涉及遷村,提高園區興建複雜度。(/取自園區環評書)
  
本文同時刊登在《風傳媒》

文‧朱淑娟 2020.5.5

經濟部規劃在高雄小港大林蒲遷村後空出的土地、連同填海造地共301公頃興建「新材料循環園區」。看到「循環」兩字,已深受事業廢棄物困擾的環保署長張子敬,在上周環評大會中也難掩興奮地說「我對這個園區也很期待」。

但他的期待卻可能無法實現,因為這個美其名為「循環」的園區,其實七成是化學、橡膠、塑膠等製造業,而且還是特殊性工業區。非但如此,水、電還要外部供應,廢水外排、廢棄要委外處理,有委員就質疑:「園區都是台灣早有的舊產業,請問新材料新在何處?又如何說服高雄人又多了一座工業區?」

2020年2月18日 星期二

晚了40年,中鋼的鐵礦砂終於要改室內貯存

中鋼的鐵礦砂露天堆置,東北季風期間居民在陽台掃到的粉塵。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 2020.2.18

大約2015年,高雄小港區大林蒲的居民,從在國營事業工作的朋友聽到一個消息,很多工廠的鐵礦砂都是密閉貯存,以防止汙染逸散,唯獨他們的鄰居中鋼公司還是將鐵礦砂露天堆置。每當東北季風吹起,陽台或騎樓就會出現粉塵,窗戶兩周不擦刮下來全是鐵屑,他們懷疑這些粉塵是從中鋼堆置場飄來的。

其實早在40多年前中鋼建廠時,他們就知道原物料是露天堆置,雖然陳情過,但都沒下文,還以為每家公司都是如此。在得知中鋼原來是少數特例時,他們來到高雄市政府陳情,要求中鋼比照其他公司將鐵礦砂密閉貯存。

2019年10月15日 星期二

大林蒲遷村變徵收,如何實現「一坪換一坪」的政治承諾?

800根煙囪包圍的大林蒲,是否再度面臨徵收命運?(/程思迪)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 2019.10.15

高雄小港區大林蒲遷村案,行政院長蘇貞昌8日在立委賴瑞隆質詢時說:「我剛剛已經核定這個案子」,不過之前已經傳太多次核定但沒下文,而且也沒看到行政院端出任何遷村計畫書,大林蒲居民於是再酸行政院「又在騙選票」。而不同以往的是,這次經濟部長沈榮津終於證實遷村要動用徵收,但徵收如何實現一坪換一坪的政治承諾?將檢驗民進黨對大林蒲居民的誠信。

而行政院所謂核定的大林蒲遷村案,真正名稱是「全國循環專區計畫」,也就是說,是先有園區計畫、且園區要用到大林蒲這塊地,所以才有遷村計畫,事實上園區計畫早在蔡總統2016年競選時就有了,並不是提出遷村之後才出現。

當然,如果園區開發具有公共利益,就可能取得土地徵收的正當性,而這個公共利益並非由政府片面界定,需要經過嚴謹的審查程序、且取得居民認同,不是像沈榮津說的這麼草率,直接擬定徵收計畫送行政院核定這種威權做法。

2019年6月4日 星期二

大林蒲遷村怎麼遷?行政院從來沒有說清楚

行政院傳出本周就要核定大林蒲遷村案,應先到當地舉行說明會。


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 2019.6.4

關於大林蒲遷村案,在高雄市長韓國瑜跟行政院互告對方卡案後,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上周宣布最快本周將核定。這已經不是行政院第一次說要核定計畫,居民只能希望這次是真的。不過官方至今避談「徵收」,只巧妙地說「一坪換一坪、協議價購」,大林蒲究竟是遷村、還是滅村,等著居民的是不可測的未來。

高雄大林蒲本來是一個連高雄人都不一定知道的地方,自從201611月時任行政院長林全、高雄市長陳菊突然造訪談遷村以來,成為全國關注焦點。不過官方從未講清楚遷村要怎麼遷,居民都是從片斷的資訊中慢慢拼湊起來。

一開始陳菊說遷村是苦民所苦,林全還為汙染防治疏忽跟居民道歉,而當時他們並沒有談到「新材料循環園區」這件事。事後才知道,園區才是主角,大林蒲要遷村是配角,甚至是園區要用到這塊地才需要遷村。

不過大林蒲已經被汙染太久了,而且已經到了汙染無法改善的地步,如果因為園區這個計畫而能遷到汙染較輕的地方,也是一個解決居民生活困境的契機。只是行政院一開始資訊就應該公開,而且把計畫跟居民講清楚。而不是大談苦民所苦,其實暗藏另一個計畫,這樣就太不誠實。

2019年4月30日 星期二

韓國瑜要面對的真相--不只是夜宿大林蒲

首份官方做的大林蒲健康風險評估,揭開大林蒲高致癌風險。


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 2019.4.30

就在上周高雄市長韓國瑜夜宿大林蒲3天後,環保署公布首份官方調查的大林蒲健康風險評估報告。這份報告揭露,自從40年前臨海工業區設立以來,被800根煙囪包圍的小港區大林蒲,已存在高致癌風險。韓國瑜不只夜宿大林蒲,更要感受居民的汙染之苦,好好面對高致癌風險的真相。

40年來對於大林蒲這個汙染熱區,官方從未做過汙染總量健康風險評估,這是經濟部與環保署的嚴重失職。直到前環保署長李應元在環保團體要求下,同意由官方自己做調查,如今大林蒲的風險情況才得以真相大白。

這份報告是由環保署環檢所、國家衛生研究院,針對大林蒲居民飲用水、飲食、土壤、空氣等,實地量測濃度所做的健康風險評估。評估範圍包括臨海工業區、工業區外的工廠、交通、船舶等影響居民健康風險的區域。

願意誠實面對「總量」、而不只是「增量」風險,而且明知風險很高還願意公佈,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可以說相當難能可貴。

2018年11月26日 星期一

「800根煙囪的家」得獎感言


文‧朱淑娟2018.11.26

去年11月我跟商業周刊團隊合作的報導「大林蒲800根煙囪的家」,很幸運獲得「2018台達氣候及能源特別獎」,這是到目前為止國內最重要的環境報導獎項。竹科廣播電台IC之音節目「氣候戰役在台灣」,1128(周三)14:00~15:00邀我在節目中分享報導心得,請大家有空來作伙收聽。(Fm97.5、或網站

現在就搶先來分享我的報導心得。

挑戰一群品味不同的讀者

大林蒲這樣一個極弱勢、極區域性的環境議題,能刊在極商業、極都會的商業周刊,本身就是一個突破。這些突破包括:如何吸引讀者看大林蒲的故事感同身受那裏發生的事情感覺那些事跟自己的關聯性最後願意拿錢買一本雜誌。簡單講我們在挑戰一群完全不同品味的讀者,用意是擴大議題的關心範圍。

你也許會問:如果為了賣雜誌,找一個讀者喜歡的題目不就好了,例如商周讀者最感興趣的成功或賺錢的故事,為什麼非要寫大林蒲不可?也可能有人會想商周有時也要拋開主流思維,做一些可以報獎的題目。其實不是這樣,對商周來說,讀者永遠是最重要的,不可能為了得獎去做一個讀者不埋單的題目。這個專題是很多緣份促成的。

20154月商周曾過一個封面故事「要命的空氣」,當時攝影記者程思迪到大林蒲,看到那裏的情景受到很大的震撼,一直想找機會做更深入的報導。之後他多次跟商周提案,但光要跟商周主管說大林蒲在哪裏就很困難。但商周副總劉佩修一直記得這件事,希望有適當時機可以讓思迪實現他的夢想。 

2018年11月1日 星期四

大林蒲遷村原來要徵收,陳菊的一坪換一坪瞬間崩毀

陳菊、林全承諾的遷村一坪換一坪,結果變成徵收,實在騙很大。

原文刊登於《信傳媒》

文.朱淑娟 2018.11.1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周二到高雄大林蒲與居民座談,過去民進黨一直閃避不談清楚的遷村方式終於真相大白,那就是政府要用「徵收」取得大林蒲土地,跟前高雄市長陳菊、行政院長林全承諾的「一坪換一坪」並不一樣。因為真要做到一坪換一坪,並不需要動用徵收程序,可以採取「專案讓售」、「以地易地」等方式。曾文生過去是高雄市經發局局長,曾經參與大林蒲遷村規劃,如今貴為中央副首長,到現在還在騙大林蒲居民實在很不應該。

此外曾文生的到訪還證實了另一個謊言,20161119日林全跟陳菊突然帶著文武百官齊聚大林蒲,對於政府疏失造成當地空氣汙染跟居民道歉,也是合演了一場假戲。因為大林蒲之所以要遷村,不是陳菊說的苦民所苦,而是蔡英文總統的新材料循環園區早就相中這塊地,才需要遷村。

依照正當程序,政府執行一個重大計畫要先有事業計畫、環保計畫、土地使用計畫、再來才是土地徵收計畫。但高雄市政府的程序卻倒過來,一開始只談遷村、接著民調、查估,過程中並未告知居民遷村是為了蓋園區。一直到計畫送進行政院,曾文生也到大林蒲了還不拿出計畫書、也不公開舉行說明會,只私下在立委賴瑞隆服務處跟居民溝通,整個過程已違反正當程序原則。

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

如果大林蒲遷村真的變成協議價購,陳菊的信用將徹底破產

陳菊說苦民所苦要給大林蒲遷村,其實是政府要用這塊地,當初信誓旦旦的一坪換一坪,
最後如變成協議價購,此人信用徹底破產。(/風傳媒)

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朱淑娟 2018.10.23

108日觀塘工業港在官派委員護航通過環評當天,行政院政委張景森在臉書po文,說他當天收到幾項開心的生日禮物,其一是觀塘案環評通過,其二是「大林蒲遷村計畫院長拍版定案」。把行政院的無賴當開心禮物實在不得體,過不久自己就默默把po文刪了,但卻透露了大林蒲遷村案的重大訊息。

接著15日工商時報報導,行政院長賴清德原則同意大林蒲遷村案,請經濟部盡快報院。這則報導提到,大林蒲遷村的土地取得方式採「協議價購,以市價買回大林蒲居民房舍,預估遷村經費約2300億元。」

現在行政院動不動就澄清報導,但事後並沒有回應這則新聞,更加深當地居民疑慮,這幾天大林蒲傳言滿天飛。希望這則報導不是真的,因為陳菊在高雄市長任內,對居民信誓旦旦承諾的土地取得方式是「一坪換一坪」,如果到了賴清德手裏翻案,造成居民損失,這筆帳將記到陳菊頭上,連帶牽連整個高雄市府團隊變成詐騙集團,勢必影響年底市長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