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水資源--十年大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水資源--十年大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7月30日 星期四

大旱望雨‧尋找幸福的水台灣

文‧朱淑娟 2015.7.30
前 言:大旱望雨
五之一:十年大旱,看見缺水的台灣
五之二:無雨的年代,休耕的農田
五之三:控管耗水產業,用水才能零成長
五之四:智慧水管理,節水三法案要通過
五之五:保育集水區,守護水資源命脈
結 語:尋找幸福的水台灣
附 錄:2014-2015十年大旱大事記
感 謝
前言:大旱望雨
 從2014年10月到2015年5月,台灣經歷十年來最嚴重的枯旱,抗旱時間長達八個月,是史上最久的一次。包括民生、工業、農業都因缺水受到衝擊。農業方面,七個灌溉區一期稻作43,659公頃休耕。民生部分,桃園石門水庫供水區116萬個家庭,每周供5停2長達28天。工商業則有八個縣市、每月用水一千度以上的5,726個用戶,減少供水5%~10%,總計88天。
這場枯旱是怎麼發生的?是氣候型態改變,打亂台灣的降雨節奏;還是我們的城市發展、產業擴張、甚至用水方式,已超過水資源所能負荷的程度?
為了找尋答案,記者追蹤這八個月的抗旱過程,透過實地訪查及訪談,呈現這場大旱的完整面貌、同時拆解枯旱原因、提出行動方案建議。水是生命之泉,缺水已是全球危機,期望這場大旱能讓我們正視台灣水資源的困境,政府提出更具前瞻性的政策,人民各盡其份節水愛水,攜手尋找幸福的水台灣。

2015年2月17日鯉魚潭水庫上游卓蘭鎮、公館鄉界處,庫區已裸露無水,
為這場十年大旱留下見證。(攝影‧朱淑娟)

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五之一:十年大旱,看見缺水的台灣

摘要:
這一章主要呈現這八個月枯旱期間的缺水現況,夏季颱風雨量不足,秋天、冬天又創下史上雨量最少紀錄,期待中的春雨也不如預期,導致缺水持續惡化,限水措施被迫一步步緊縮,石門水庫從4月8日起實施三階限水。而原本高雄也要實施三階限水,後來因加強節水拖過枯水期而倖免於難。
這次大旱也讓我們看到希望,當災難當前,官方、民間發揮共患難的精神,經濟部水利署提早因應、滾動調整策略,民眾也發揮互助精神,幫忙節水,最後才能在傷害最小的情況下驚險渡過這場大旱。枯旱結束,也是檢討的開始。


2015年3月7日石門水庫蓄水量降到5000萬立方公尺以下,
只夠一個月的用量。(攝影‧朱淑娟)

2014年夏天,原本就悶熱的季節,隨著年底縣市長改選掀起的熱潮,讓悶熱的空氣中夾雜些許騷動與不安。潛伏在這波熱潮之外的許多事件卻悄悄醞釀與展開,在選舉過後的冬季,彷彿接棒似的展開另一波熱潮。
十年大旱,就是其中之一。

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五之二:無雨的年代,休耕的農田

摘要:
每當缺水,總是優先以休耕來因應民生及工業用水,這次也不例外,從南到北七個灌溉區43,659公頃農田休耕,是13年來範圍最大的一次。休耕對農民及農村的傷害很大,許多佃農領不到補償金也無田可耕。這一章主要探討休耕對農民的影響,另外也提到台南掌水工的案例,因節水做在缺水前而免於休耕。未來面對缺水有沒有更兩全其美的做法,而不是犧牲農民來成全民生及工業用水。 
雖然停灌,但洪箱還是努力種植作物,她呼籲政府停灌不一定要休耕,
可以輔導農民改種較不需要水的雜糧。(攝影‧朱淑娟)

2014年11月底選舉落幕,12月8日行政院長江宜樺為國民黨敗選下台,副院長毛治國升任,有史以來第一次行政院長在上台首日就到水利署關心水情,由此可見缺水的緊張情勢。他當天就透露休耕的訊息:「明年部分地區一期稻作可能要休耕以因應民生及工業用水,希望農業部門即早因應。」
十天後,12月17日經濟部水利署就宣布:苗栗明德水庫灌區1,175公頃、台中大安溪流域北岸灌區4,625公頃,明年一期稻作停灌休耕。
再一周後,12月25日新任縣市首長走馬換將,當天再宣布擴大停灌休耕區域,面積擴及桃園、新竹、台南、嘉義,再加上2015年1月29日宣布的苗栗中港溪灌區,2015年一期稻作總計43,659公頃農田停灌休耕。 

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五之三:控管耗水產業,用水才能零成長

摘要:
抗旱期間,行政院長毛治國提出未來水資源管理目標是「用水零成長」,隨後經濟部次長楊偉甫修正成「自來水零成長」。不過依水利署提出的未來用水計畫,工業用水卻持續上升。此外,地方政府熱衷都市計畫,住宅數量攀升,人口往都市集中,用水增加,都市的缺水危機正逐步顯現。
 為了因應增加的用水,就要開發更多水資源,但這已造成環境衝突。一方面說缺水,另一方面又繼續增加用水,如何做到用水零成長? 
工業用水成長讓台中市的缺水危機逐漸浮現,公館里里長馮詠淮
:「工業用水永遠不缺,農民怎麼辦?」(攝影‧朱淑娟)

2015年3月19日行政院長毛治國以新聞稿提出未來水資源管理目標是:「用水零成長」,並強調未來要落實集水區保育、加強水庫清淤防淤以延長使用年限、推動廢水回收再生利用等等。
經濟部長鄧振中也多次在抗旱會議提到,檢討那些限水措施可以全年做,不必等到枯旱時才實施,例如一階限水採取的夜間減壓供水。並盤點那些工作可以用廢水取代自來水,例如澆花、洗街、沖洗水溝、工地揚塵洗掃等。
水利署副署長賴建信表示,整體而言未來水資源管理要朝向「智慧化管理」,政府要改變人民的用水文化,倡議好的政策,而不只是分配水資源。

2015年7月26日 星期日

五之四:智慧水管理,節水三法案要通過

摘要:
抗旱期間水利署提出三個法案,一、《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可指定缺水地區的工業在新設或變更時強制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水。二、《水利法》修正案,向每月用水1千度以上的大戶徵收「耗水費」,做為水價調整的過渡方案。三、《自來水法》修正案,未來擁有省水標章的洗衣機、馬桶才可以販售。 
這三個有助於未來水資源改革的修法,因工商界反彈,行政院未積極遊說,立法委員消極審查又阻擋,最後很可惜在2015年6月立法院會期結束前並未通過。水資源改革沒有行政、立法、民眾支持,未來就會陷入動彈不得的困境。 


國民黨立委翁重鈞阻擋開徵耗水費,水資源改革誰要負責?(攝影‧朱淑娟)

台灣的水價因為沒有反應建造及維護成本,呈現收費過低現象,水價過低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浪費水,合理調漲水價是促使節約用水的第一步。一旦水價上漲,節水有了經濟誘因,企業會投資節水設施、提高廢水回收率。
另外當水價與再生水價差不多時,企業使用再生水的意願也相對提高,當再生水市場擴大,自來水用量就會降下來,直接好處是減緩開發壓力。反之,企業因為有便宜的自來水可用,不會願意提高廢水回收率,或使用再生水、海水淡化等成本較高的替代水源。就連環保團體都支持水價合理調漲,反而是執政者為了討好人民,水價調漲的合理討論始終跨不出第一步。

2015年7月25日 星期六

五之五:保育集水區,守護水資源命脈

摘要:
台灣深陷缺水危機,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水庫集水區保育沒做好,導致水庫淤積嚴重,蓄水量大減。經濟部水利署統計國內水庫平均淤積達三成,十年來政府投入55億元清淤,但因集水區持續崩壞,清淤永遠趕不上淤積的速度。
 行政院長毛治國雖強調加強水庫集水區保育,但另一方面卻支持農委會提出《水土保持法》修正案,要解放83%的水庫集水區可以開發,反而在加速水庫集水區崩解。就在抗旱期間,農委會還請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幾度排會審查試圖闖關,還好強大的公民力量將此案暫時擋下。


  環保團體大會師,反對農委會亂修水土保持法。(攝影‧朱淑娟)

台灣經歷1996年賀伯颱風、2004年艾利颱風、2009年八八風災、還有九二一大震種種天災後國土已破碎崩危,而政府每在災後就做許多宣示、立法、編預算,讓國人信以為政府將有所作為,台灣人不會再有下一場災難。
這些包括:《水庫集水區治理辦法》、《山坡地保育條例》,1989年又成立「水土保持局」,1994年通過《水土保持法》,有專責單位、專法推動水土保持工作。接著2004年艾利颱風造成石門水庫集水區大崩塌,2006年催生《水庫集水區保育綱要》。八八風災後內政部緊縮水庫集水區不得變更編定、公有土地不得出租讓售。2011年更通過《地質法》,規範地質敏感區的開發行為。

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一個國民黨立委,讓改善缺水再空等20年

一個國民黨立委翁重鈞阻擋開徵耗水費,
台灣的水資源改革誰要負責?(朱淑娟攝/2015.4.28)

本文同步刊登在《風傳媒》

文‧朱淑娟2015.6.2
   
為了因應幾年就要輪迴一次的枯旱,水資源改革必須立即啟動,其中經濟部提出的第一個方案是,向每月用水一千度以上的大用水戶開徵耗水費(不含家戶、農業),藉由價格誘因促使大用水戶節約用水。

但上周四立法院經濟委員會第二次審查《水利法》時,卻因國民黨立委翁重鈞一個人反對而中斷審查。如果此案未能在下周立法院休會前通過,明年開徵無望,改善缺水至少再空等20年。

先來說為什麼應該開徵耗水費。台灣的水價因為沒有反應建造及維護成本,呈現收費過低現象,水價過低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浪費水,合理調漲水價是促使節約用水的第一步。一旦水價上漲,節水有了經濟誘因,企業會投資節水設施、提高廢水回收率。

另外當水價與再生水價差不大時,企業使用再生水的意願也相對提高,當再生水市場擴大,自來水用量就會降下來,直接的好處是減緩開發的壓力。


開徵耗水費,
是推動節水的第一步

但在台灣水價已變成政治議題,要調漲談何容易,雖然台北市長柯文哲、經濟部次長楊偉甫在枯旱期間達成共識,以三年期間推動台北市、非台北市地區水價統一,但很奇怪一件這麼簡單的事為何要談三年?看來三年後能不能調整還很難說。

但水價調整不能一直空等下去,否則缺少節水誘因,所有的節水行動都成空談。既然全面調漲水價做不到,先從大用水戶開始調整是一個合理且可行的方向。

為什麼說合理,台灣有819萬個自來水用戶,每月用水28億度,5千多家每月用水一千度以上的企業用了近三成、8億噸水,只要節省5%,每個月就省4千萬噸水,相當可觀。對大用水戶來說省5%一點都不困難,這點在枯旱期間已證明做得到,且讓使用較多社會成本的大用戶負擔較高水價也是理所當然。

在這種考量下,經濟部提出修正水利法向大用水戶開徵耗水費,做為水價調漲的過度政策,讓節水行動即早上路。耗水費分三級開徵,又扣除許多節水獎勵,業者實際繳納的耗水費相當少,每月用水2萬噸的企業繳不到2萬元。

另一方面,開徵的耗水費可用在行政預算無法顧及的水資源改革項目,例如推動再生水市場、鼓勵業者研發節水器材、推動掌水工協助農業節水、甚至改善部份無自來水的偏鄉加裝設施。開徵耗水費對改善水資源結構有雙重效果。


耗水費開徵不成,
連累再生水發展條例也過不了

說實在的,經濟部一向坦護企業,難得提出這種為民意、有理想的政策,理當受到支持,特別是擁有修法權的立委更是責無旁貸。但有些立委做的卻盡是反民意的事
,上周四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審查水利法修正案時,多數立委都不反對,原本一條條順利審下去,但審到84條之一開徵耗水費條文時,國民黨立委重鈞表明:「現在已經不缺水了,能不開徵就不要開徵」,並主張全案送朝野協商。

期間楊偉甫懇求:「這是未來台灣水利政策非常重要的案子,也是要邁入節水型社會必須的手段,社會也很期待,建議這案今天能通過。」 他接著很無奈的說:「這案子如果送朝野協商,可能還要再等20年」。審查一度中斷,最後還是在重鈞堅持下,經濟委員會召委、民進黨立委陳明文宣布擇期再審。

就在開徵耗水費被國民黨立委黨下時,同一天在行政院通過第二個水資源改革方案《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為了減少自來水用量,未來在缺水地區,可以指定業者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水,同時鼓勵企業投資再生水事業。

開徵耗水費、再生水條例兩者有連動關係,為了鼓勵企業使用再生水,只要使用再生水,就可在耗水費中扣除。如果連耗水費都開徵不了,企業繼續享有便宜水資源,有誰會願意使用再生水?可想而知再生水條例更難通過立法院審查。

國民黨的政策最後被國民黨立委翁重鈞擋下來,反而是民進黨的立委林淑芬積極支持。然而,不論開徵耗水費、或再生水條例,都有助於改善台灣未來的水資源環境,國民黨立委是要支持自家行政院,促成兩法通過贏得民意,還是要扯國民黨後腿繼續抵制法案,做出違反民意的事?我們就來看看最後耗水費的審查結果。


2015年5月28日 星期四

好事多磨,開徵耗水費立院審查又沒過

期待通過水利法修正案開徵耗水費,今天二度審查因
國民黨立委翁重鈞反對,擇日再審。

文‧朱淑娟 2015.5.28

為了推動產業節水,經濟部水利署提《自來水法修正案》新增開徵耗水費條文,今天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二度審查,在經濟部次長楊偉甫說明未來用途後隨即進入逐條審查,原本順利一條條審下來,直到審耗水費條文時國民黨立委翁重鈞反對徵收、並要求送朝野協商,與支持開徵的民進黨立委林淑芬爭執不下,中斷審查近一個小時,最後經濟委員會召委陳明文裁示「擇期再審」。

好事多磨,把握最後二周在本會期通過

水利署在開徵耗水費這件事上展現理想性、決心跟企圖心,不但獲得行政院支持、連多數企業都不反對,514日第一次審查時沒過,立刻展開黨團遊說,很快的28日又排到第二次審查,很可惜還是沒過。

「好事多磨」,楊偉甫在會後說,開徵耗水費是未來台灣邁入節水型社會必須的手段,在水費合理化之前先開徵耗水費,讓業者開始重視節水,趕快投資設備、水利署來輔導,這是一件大家都有共識的事,立法院本會期還有兩周,水利署會繼續努力,爭取委員支持在這會期通過,明年就可開始徵收。

楊偉甫今天報告耗水費開徵內容,徵收對象為每月用水1千度以上大用水戶,初估約5,856(不包括農業及民生),台灣總計有819萬自來水用戶,每月用水28億度水,1千度以上用戶用水量占26%7.25億度,其中以化材業、電子業、造紙業、基本金屬業、紡織業、石油業為主。

耗水費將分三級徵收,每月用水1千到3千度,自來水費加徵10%耗水費;3千到6千度加徵20%6千度以上加徵30%(自來水平均一度10.61)。另外只要力行節水,最高折減60%。業者使用再生水、海水淡化、雨水貯留用水不徵收耗水費。原本還折減環保署徵收的水汙費,在林淑芬要求下取消。

初估一年可徵收約16億元,每季徵收一次,將在水利署原本有的「水資源作業基金」下設立專戶專款專用,主要用途有五項:推動再生水、推動節約用水、協助掌水工推動節水常態化、改善自來水效率等等。

翁重鈞反對、林淑芬贊成 ,下次再議

原本包括徵收辦法、用途將另訂子法,不過立委陳明文、葉津鈴等人提修正動議,將用途寫入母法,多數委員也表示支持。原本以為都已經在修正動議上做文字修正了,將會繼續順利審下去,沒想到最後開花。陳明文問在場委員意見時,翁重鈞表示,現在已經不缺水了,「能不開徵就不要開徵」。

林淑芬立即回應,不是缺水才徵耗水費,對用水大戶開徵耗水費,是鼓勵企業提高用水效率,只要提升效率就繳不到耗水費,這是節水的一種手段。主席再問大家有沒有意見,重鈞再強調「不要增訂開徵條文」。

林淑芬再強調應支持行政院提案,重鈞再要求送朝野協商,陳明文看兩方僵持不下就說:「要不要保留協商,我尊重大家意見」。

期間楊偉甫再度懇求立委:「這是未來台灣水利政策非常重要的案子,也是要邁入節水型社會必須的手段,社會也很期待,建議這案今天能通過。」 他很無奈的說:「這案子如果送朝野協商,可能還要再等20年」。

林淑芬接著說,不要送協商,企業界、行政院都支持也評估過對產業的衝擊,還有委員在幫少數資本家講話,她還點名台塑。翁重鈞聽到這裏也跟著大聲起來,最後陳明文裁示休息,其他委員全都閃了,一個小時後宣布擇期再審。

三條文今通過

今天通過三個條文,包括42關於水權登記,原本規定在私有土地內鑿井汲水,出水量每分鐘100公升以下者不用登記水權,但以這個取水方式24小時連續抽,一個月就會超過1千度,數於用水大戶。行政院版本修正將這項取消。不過今天通過,這項還是維持不必水權登記,但註明只有「供農業使用」才免登記。

另外通過54條之3 關於用水計畫或修正用水計畫過去沒有規定,目前的用水計畫書規定是依附在開發案送環評審查時,要求應取得用水計畫書(開發行為環境影響評估作業準則第11),環評通過後才能核發用水。

為了更明確掌握用水計畫,水利法修正明訂,未來每日用水300度以上者的企業,在興辦或變更時要要提出用水計畫書。

2015年5月25日 星期一

南部解除限水,八個月抗旱結束



文‧朱淑娟 2015.5.25

長達五天的梅雨為南部地區帶來豐沛雨量,經濟部水利署25日宣布,台南降為一階限水。高雄解除限水,降為水情稍緊的綠燈,枯旱也宣告結束。這場十年大旱從2014919日水利署警覺兩個颱風結束雨量不足開始,到525日結束,抗旱長達八個月。枯旱結束,也是思考台灣未來水資源的開始。(詳見抗旱大事記)

5.25各地區限水情況表
限水方式
縣市
水情稍緊
新竹、彰化、雲林、南投、高雄
一階限水
石門水庫供水區(新北市林口、
板新、桃園)、台中(含北彰化)、苗栗、嘉義、台南


各水庫5/22零時-5/25十六時累積降雨量及預估入流量 
水庫
累積降雨量
mm
預估水庫入流量
萬噸
石門
63.4
1076
三峽河
94.5
預估取水量211
寶山+寶二
112
652
永和山
123
266
明德
156
191
鯉魚潭
163.5
1275
德基
153.5
1578
霧社
208
911
仁義潭
438
1600
曾文
508.7
14500
南化
609.2
4500
甲仙堰
520.7
河川流量367cms
高屏堰
454.1
河川流量2834cms
阿公店
197.8
353
牡丹
359.5
1090


2014--2015抗旱大事記
時間
事件
2014.7.23
麥德姆颱風12:10台東登陸,4:20出海,未有大量降雨
2014.9.19
中央氣象局預估本季秋、冬偏乾機率較大。水利署要求水庫管理單位,把握鳳凰颱風期間降雨灌飽水庫
2014.9.21
鳳凰颱風輕掠過鵝鑾鼻,未如預期帶來雨量
2014.9.22
水利署警告,曾文烏山頭水庫未來如果沒有足夠雨量,恐影響明年一期稻作
2014.10.8
曾文烏山頭水庫水量較去年同期少了一億噸,南水情燈號轉為代表水情稍緊(綠燈),相較去年宣布時間提早了兩個月
2014.11.4
高屏溪河川流量,已降到營運15年來的最低點。包括新北市板新、桃園石門、新竹、苗栗、台中(含北彰化地區)、高雄、澎湖等七個供水區域水情轉綠燈。
2014.11
中央氣象局統計全國13個平地氣象站,1011兩月累積雨量創67年最少紀錄
2014.11.27
宣布桃園(含新北市林口)一階限水(黃燈)
2014.12.1
宣布新北市板新、新竹縣市、苗栗、台中(含北彰化)、台南市、高雄市實施一限水(黃燈)
澎湖、南投、雲林、彰南、嘉義縣市水情稍緊(綠燈)
2014.12.3
經濟部成立旱災應變小組第一次會議,訂下抗旱目標:隔年2月農曆春節前,民生、工業穩定供水,5月底前不進入三階段限水
2014.12
選戰落幕,缺水逐漸受到關注
經濟部次長楊偉甫:這是十年來最嚴重的一次乾旱,而且以前是枯水期快結束時才會缺水,今年卻是枯水期才開始就已經開始緊張了
2014.12.8
行政院長江宜樺下台,副院長毛治國升任行政院長,有史以來第一次,行政院長上任當天就到水利署關心水情,他當天預告,明年部分地區一期稻作可能休耕來因應民生及工業用水,希望農業部門即早因應
2014.12.17
經濟部第二次抗旱會議,宣布苗栗明德水庫灌區約1,175公頃台中大安溪流域北岸灌區面積約4,625公頃明年一期稻作停灌休耕。
2014.12.23
全台14座重要水庫,合計蓄水量106,954萬噸,比過去十年同日平均137,977萬噸少了22.4%
2014.12.25
新任縣市首長走馬換將,當天經濟部宣布擴大停灌休耕區域,擴及桃園、新竹、台南、嘉義;連同之前宣布的苗栗、台中大安溪兩個灌區,以及2015129日宣布的苗栗中港溪灌區,總計2015年一期稻作43,659公頃休耕。這是十年來面積最大、範圍最廣的一次休耕,過去極少休耕的台中地區也休耕。直到這個時候,大家才警覺十年大旱已正式展開
2015.1.5
公部門提前進入第二階段限水,停供噴水池、澆灌、沖洗街道、水溝、大樓外牆、試放消防栓等非緊用水,飯店少換床單,企業大樓減少清洗外牆。
2015.1.8
經濟部次長楊偉甫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中預告:依目前水情狀況,不排除二月底會進入第二階段限水,提醒用水大戶提前準備二階限水工作
2015.1.14
經濟部舉行抗旱會議,楊偉甫預告年後部份地區可能實施二階限水,當天石門水庫蓄水量只有50.79%1億噸,石門水庫一天要供水150萬噸,大約70天就用完了,被列為最可能二階限水的地區。
2015.1.29
經濟部舉行抗旱會議,楊偉甫宣布,限水區域比預估更大,整個西半部除了彰化、雲林、嘉義影響較小外,其他地區包括桃園、苗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都將在春節後進入第二階段限水。
高屏溪攔河堰流量只剩每秒13.8cms(每一cms約可取8.6萬噸),已下探到歷年的最低點,高雄每天要供應160萬噸水,已到供水底限。
2015.2.26
宣布實施二階限水地區:新北市林口及板新(全區:三峽、鶯歌、土城、樹林、板橋、泰山、五股、新莊、蘆洲、八里。部分:三重、中和)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北部(全區:彰化市。部分:和美鎮、伸港鄉、線西鄉、花壇鄉、鹿港鎮)台南高雄
(一階限水)黃燈地區:彰化南部、雲林、嘉義
(水情稍緊)綠燈地區:連江縣、澎湖縣、南投

二階段限水主要限制每月使用一千度以上的用水大戶,非工業用戶減供20%,工業用戶減供5%。游泳池、洗車、三溫暖的行業一律減供20%
3月13日再調整工業大戶用水減供7.5%
2015.2/15、
2/21、3/10
期間都有春雨的訊息,各地水庫稍有進水量,蓄水量也在擺盪之間,帶進一種較為舒緩的氣息
2015.3.7
石門當天有效蓄水量只剩4分之14,985萬立方公尺,以每天出水130萬噸計算,如果沒下雨,只夠再用38天,無水危機四伏。當天水位只有220公尺,距離岩壁上「滿水位標高245公尺」的牌子有一大段距離。這是一九六四年水庫完工以來的最少蓄水量。
2015.3.19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319舉行第二次會議,宣布其供水區,包括桃園市、新北市板新及林口地區(全區:三峽、鶯歌、土城、樹林、板橋、泰山、五股、新莊、蘆洲、八里。部分:三重、中和),不論工業或民生用水,41日起實施「供五停二」
如果情況未轉好,可能在 411日實施「供四、停二」,421日實施「供三、停二」 
2015.3.23
石門水庫及永和山水庫供水區,每月用水一千度以上用戶,減少供水從7.5%擴大到10%。其他二階限水地區從5%提高到7.5% (新竹縣、新竹市、台中市、北彰化、台南市、高雄市)
2015.3.30
行長院長宣布石門三階限水延到4/8實施
2015.4.28
宣布高雄市從5/4起浮動式三階限水,供五停二,停水日為周二、周三。是否停水在前一周的周五視當周河川流量情況而定
2015.5.1
高雄三階限水第一個周五評估,因山區有雨,隔周不必停水
2015.5.5
5/3~5/5第一波梅雨石門水庫水量提高,即日起到5/16暫停三階限水
2015.5.12
颱風紅霞海警,北台下雨,解除石門水庫「供五停二」三階限水。二階限水,工業用水減供從10%調回5%,夜間減壓供水持續
2015.5.20
持續五天的強勁梅雨為各地帶來充沛雨量,5/22石門水庫供水區降為一階限水,台南維時二階限水,高雄三階限水。高雄6/3前暫不實施三階限水。
2015.5.25
2015.6.8
解除高雄限水、台南降為一階,十年大旱結束。
石門水庫供水區、金門、連江為綠燈,其餘皆為水情正常藍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