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2012專題】呼吸的風險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2012專題】呼吸的風險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2年7月28日 星期六

呼吸的風險 PM2.5


2012年7月30日周一晚上10點
公視13頻道《我們的島》為您播出

 -呼吸的風險 PM2.5-



完整目:呼吸的風險()
完整目:呼吸的風險()
完整目:呼吸的風險()

文‧朱淑娟2012.7.30

點上一柱香、燃燒紙錢,祈求生意興隆、閤家平安。元旦豔麗的煙火秀開始了一年的期待。走過車水馬龍的城市,公車專用道上車輛從四周呼嘯而過。秋冬時節,冷冷的空氣經常灰灰濛濛的…

遇到這樣的情況,有時想咳嗽、呼吸有點不順、眼睛微微刺痛,感覺空氣中似乎有看不見的什麼…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家住高雄,去年秋冬發現空氣品質不好,每天上班都看到空氣霧濛濛的。上環保署網站一查,發現空氣品質真的很不好,主要是懸浮微粒濃度很高。這個發現觸發她想了解能見度與空氣品質之間的關聯,於是從2012年2月開始了連續100天的觀測。

她的做法是,每天從高雄辦公室往柴山方向連續拍攝,觀察後發現柴山真是千變萬化,而這些變化跟季節、天氣型態大有關係。她發現:「2月跟3月柴山有一點不同,2月可看到一點柴山的線條,3月幾乎都看不到。4月對流比較旺盛,擴散比較好;5月夏季擴散很好,5月1到10日有六天狀況比較好。」

她的發現證實即使不看監測數據,也可以從天氣觀察空氣汙染情形。視線不好時不一定是水氣產生的「霧」,而是因為細懸浮微粒PM2.5粒徑小,陽光碰到折射後影響能見度,這種情形稱為「霾」。

「以台灣來說,北部的情況是霧的機會比較多。」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指出,中、南部卻是霾的情況遠大於霧,搭高鐵只要過了苗栗以南就可以看到一大片的霾,大部分都是空氣汙染所引起。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環保署今發布 PM2.5納入空氣品質標準


人類頭髮50~70微米,一般灰塵10微米,海灘沙粒90微米,PM2.5只有2.5微米。
(圖片來源:引自美國環保署)


‧朱淑娟/2012.5.14

環保署今天(2012.5.14)發布實施細懸浮微粒PM2.5納入空氣品質標準,原本現在使用的空氣汙染指標(PSI, Pollutant Standards Index)是由五種污染物監測所得,包括:PM10(粒徑小於等於十微米的懸浮微粒)二氧化硫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

今天發布實施後,環保署即開始推動各項減量措施,目前在環保署網站上看到的空氣品質監測還是採取自動監測,從今年八月起將在全國30個測站增設手動監測設備,未來判定是否符合空氣品質標準是以手動法為主。(由於手動比自動所測值少20%~30%,採手動法仍有爭議)

依空氣汙染防治法第二、五、六條規定,每三年修正「汙染防治區」是否符合空氣品質標準,因此三年後民眾才能第一次得知所住地區的PM2.5是否符合標準。

環保署空保處處長謝燕儒表示,未來空氣汙染指標也將改為「空氣質量指數」(AQI, Air Quality Index),是一個較具有健康概念的進步指標。而 PSIAQI的差異就是AQI加計了PM2.5,以及臭氧改成連續監測8小時的值

2012年3月9日 星期五

隱形殺手 PM2.5

人類頭髮50~70微米,一般灰塵10微米,海灘沙粒90微米,
PM2.5只有2.5微米。(圖片來源:引自美國環保署)


(原文刊登於No.794期《今周刊》

‧朱淑娟/2012.3.8 

知名歌手鳳飛飛因肺癌往生,雖無從探究她罹癌原因,但對於可能引發肺腺癌的空氣污染物PM2.5(1),一時之間引發國人關注。PM2.5對健康危害大,又因來源複雜、管制不易,已成為全球最受關注的空氣污染議題之一。

百分之七十五得肺癌女性沒有抽煙

前彰化基督教醫院眼科主任黃敏生指出,台灣吸菸人口下降,但肺腺癌發生率卻逐年上升,跟PM2.5濃度太高有關。彰化基督教醫院小兒部主任錢建文說,美國心臟醫學會指出心血管疾病是PM2.5最主要的死因。

台大醫院小兒部兒童胸腔與家護醫學科主任呂立在一場研討會中提到,PM2.5造成新生兒早產、體重過輕、兒童氣喘與過敏。

馬偕醫學院助理教授江盛指出,台灣一年有七千個、一天有廿個人死於肺癌,而肺癌最主要的是肺腺癌,而百分之七十五得肺癌女性並沒有抽煙。

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PM2.5公聽會 環團:標準應再加嚴 環保署:將定期檢討

                       重汙染工業林立的地區 如何管制PM2.5?
(圖/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朱淑娟/2012.3.2

環保署今天舉行「空氣品質標準修正草案」公聽會,預計今年六月底將PM2.5(懸浮在空氣中氣動粒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粒子)納入空氣品質汙染物標準。

雖然自去年1214日環保署提出草案的管制標準後,各界呼籲草案標準不足以保護台灣人民,但今天提出的草案不變:比照美國、日本以10年為期程達到年平均值15微克/每立方公尺,24小時平均值35微克。

彰化醫界聯盟、彰化環保聯盟、台中生態學會等環保團體到場,提出應再提高PM2.5空氣品質標準至少到WHO標準()。也質疑手動、自動檢測校正的合理性,另外認為空氣品質測站位置多不在汙染嚴重地區,應重新檢討。

另外,台聯立委黃文玲、台聯立法院黨團副主任劉國隆也提到,空汙已是跨縣市傳輸,環保署還在以地區畫空氣品質區並不合理。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台灣75%得肺癌女性沒有抽煙 禍首直指細懸浮微粒PM2.5


‧ 朱淑娟/2011.12.25

「我覺得呼吸不順暢,檢查時發現肺腺癌第四期,這種病不容易早期發現,剛開始就只覺得比較累。」單國璽樞機主教,今天(25)在彰化醫界聯盟等單位舉辦的「細懸浮微粒PM2.5對國人健康影響與對策高峰會」中,透過影片談到自己得到肺腺癌的經過。他強調,空氣、水、土壤這些都跟生命有密切關係,一定要控制環境汙染,才能保障全體國民的健康。

75%得肺癌女性並沒有抽煙

台灣吸菸人口下降,但肺腺癌發生率卻逐年上升,其中之一就是跟空氣中PM2.5(細懸浮微粒)濃度太高有關。

馬偕醫學院助理教授江盛表示,台灣十大死因之首是癌症,而癌症第一位就是肺癌,一年有7000個、一天有20個人死於肺癌,而肺癌最主要的是肺腺癌,為什麼?他認為環境中一定有嚴重的致癌因子。台灣女性在半世紀以前是10萬個有一個肺癌,現在是20個,而75%得肺癌的女性並沒有抽煙。

台大醫院小兒部兒童胸腔與家護醫學科主任呂立表示,顆粒大的懸浮微粒可由纖毛和黏液過瀘,無法通過鼻子跟咽喉。但細微粒可穿越細支氣管壁直達肺泡,同時干擾肺內的氣體交換,引起發炎反應,也會引發自律神經不平衡,長期下來健康會受到嚴重影響。

呂立指出,老人、兒童是PM2.5高風險族群,老人易得心肺疾病,對兒童較明顯的影響是新生兒早產、體重過輕、氣喘與過敏、慢性咳嗽及支氣管問題、呼吸道疾病等。門診發現許多小孩咳嗽,但只有少數家人有抽煙,用藥效果愈來愈有限,美國小兒醫學會建議,未來空氣汙染管制對兒童健康很重要。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表示,沙塵暴每年秋冬從長江下游出海一年約25%到台灣,對台灣空氣品質影響很大,他研究最近14年台北600萬人口的都會區有33萬2千多人死亡,其中心血管疾病28%、呼吸道10%,七成是65歲以上老人。研究也顯示沙塵暴來時死亡會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