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共治20年無法改善高雄空汙,小黨出線看到希望。
文‧朱淑娟
2018.11.14
11日在高雄舉行的反空汙大遊行,國、民兩黨市長參選人都到場,但對於未來如何改善高雄空汙並未具體承諾。反而真正走完全程且提出明確承諾的,是多個小黨的議員參選人。20年來藍綠共治下的高雄,始終無法擺脫空汙第一的惡名,期待高雄的冬日能看見藍天,未來小黨大聯盟的監督絕對是關鍵少數。
在2014年細懸浮微粒PM2.5指標實施前,是用PSI(空氣汙染指標)來呈現空氣品質,全國七個空氣品質區,從1994年起高高屏空品區的空氣品質不良率都是最高的。2014年實施PM2.5指標後,從2015年到今年9月,高雄市紅害次數(PM2.5日平均值>54微克/立方公尺),年年都是全國最高,減少紅害日數,也是歷任行政院長的承諾,從毛治國、林全到賴清德,都提出自己的空汙改善版本。但高雄市政府的改善決心不足,無法滿足市民的期待。
這次多個團體提出的空汙改善訴求可說是對症下藥,但藥下得太猛,國、民兩黨的回應就含糊其詞。包括:要求興達及大林兩座燃煤電廠提前改天然氣、要求中鋼兩座老舊濕式煉焦爐改乾式、鐵礦砂改室內堆置、要求位於大林蒲、距離小學才100公尺的曄揚石化不得設廠,此外要求重新檢討空汙法、高屏空汙總量管制計畫,刪除汽機車空汙減量可移給工廠增量條款。
對於這些訴求,高雄市環保局及環保署雖都發出新聞稿,都表示空汙已改善,也已加嚴管制國營事業,但對於中鋼汰換兩座汙染量大的濕式煉焦爐,只說已在規劃,並未承諾時程。至於在汙染量大的臨海工業區、且距離小學才100公尺的曄揚石化,也只說尚在審查中。其他訴求幾乎都沒有正面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