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土地徵收--社子島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土地徵收--社子島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3月18日 星期二

名不正則言不順,社子島公聽會無效

 
 社子島自救會,質疑公聽會名稱不合法,訴求會議無效。
左為政大地政系兼任教授徐世榮,右為社子島自救會發言人李華萍。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5.3.18
 
311日台北市政府舉辦「社子島區段徵收事業計畫公聽會」,被質疑會議名稱不合法,爆發衝突。北市土開總隊副總隊長范乾峯,雖然承認,「法令上確實沒有區段徵收事業計畫」,但卻在警力協助下,把脈克風開到最大,壓制抗議聲,持續推進程序,最後宣布完成上、下午場公聽會。
 
過程中,社子島自救會居民,不斷反覆質問:「事業計畫在哪裏?」
 
范乾峯回答:「因為區段徵收屬於整體開發,所以我們姑且就叫它區段徵收事業計畫。區段徵收我們怎麼辦,就是事業計畫。」
 
這樣回答,不但沒有釋疑,反而曝露區段徵收最根本的爭議,那就是,「區段徵收」或「都市計畫」,究竟是不是一種「事業計畫」?

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連區段徵收都做到虧錢,社子島還要做嗎?

 
社子島居民持續抗議「區段徵收」長達8年,但最後在1225日通過
「開發範圍及抵價地比例」審查,所有程序已接近尾聲。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4.12.31
 
不論中央或地方,之所以熱愛「區段徵收」,無非是可以平白從人民手中拿到六成土地,該編列預算的公共建設,不必花一毛錢,剩餘的地再賣給建商,扣除開發費用,政府還能大賺一筆。這種所謂「自償性開發事業」,是建立在搶人民土地的基礎上,但卻假裝不知道,「自償」並不能成為徵收公益性的理由。
 
但現在卻出現一個虧損的區段徵收「社子島」,台北市政府雖自評「不具財務可行性」,卻又說「願意承受高財務風險」。但同樣為此承擔風險的,還有即將被拿走土地、甚至迫遷的社子島居民。市政府說,開發是為了改善居民生活品質,但要達到這個目的,有其他風險更低的方法,何故偏要區段徵收不可?

2024年6月25日 星期二

跑錯路到不了要去的地方,社子島開發方式應重新檢討

社子島居民不論自救會或促進會,都贊成解除禁建,盡快開發,
只是對區段徵收意見不同,市府應顧及所有居民訴求。
 
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4.6.25
 
618日內政部三度審查「社子島區段徵收開發範圍及抵價地比例」,自救會、促進會雙方都動員居民到場,場外警察還可以把雙方隔開避免衝突,但進入場內面對面就不時爆發衝突,兩位意見不同的里長坐在一起卻面無表情。柯文哲留下的社子島區段徵收案,還沒開發就已經造成居民情感撕裂。
 
這是社子島開發案四個平行審查其中一項「區段徵收計畫」下的一個程序。這個審查通過後,才會審區段徵收計畫,如果通過還要連同防洪計畫、環評決議送內政部核定都市計畫,之後都市計畫發布實施才算完成。

2024年5月7日 星期二

社子島開發,應無條件剔除不參加區段徵收者

 
黃珊珊、王世堅2位立委不協調居民不同意見,反而強迫推區段徵收,
與居民爆發衝突。(/風傳媒)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4.5.7
 
429日立委黃珊珊、王世堅以檢討「區段徵收審議進度」為名現勘社子島,與反對、贊成區段徵收居民爆發三方衝突。其實他們的出發點並無不同,都希望被禁限建50年的社子島能適度開發,但問題出在台北市政府強迫所有居民都要參加他提出的「區段徵收」唯一方案。如果要讓三方相安無事,就要尊重所有居民意願,想參加的就參加,不願參加的就要無條件剔除。
 
1970年代社子島被列為限制發展區,房子不能修建、道路不能開闢,如今台北市政府以「房舍老舊、環境髒亂、缺乏公共設施」為由要開發社子島。這原本也不是問題,畢竟沒有人會反對早日解除禁限建,讓房子可以整修,市府把公共設施做起來,但市府卻緊抓著禁限建不放,強推區段徵收才會造成衝突。

2020年10月6日 星期二

社子島居民不是反對開發,是反對區段徵收

區段徵收問題多,為什麼政府這麼愛用,因為可以讓地主負擔土地及興建費用。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   2020.10.6
 
930日台北市政府再度舉行社子島開發環評會,在這場會議中,環評委員幾乎得到一個共識,居民雖然有反對、贊成兩種意見,但其實他們的大方向是一致的,贊成社子島應該適度開發,改善公共設施、提高防洪標準。
 
但開發跟區段徵收是兩回事,只因台北市政府只想到自己的好處,未顧到民眾的衝擊,才會引起這麼大的反彈。之後北市府應提出區段徵收以外的開發方式,並跟居民真誠協商,讓居民自己決定他們要的開發方法。
 
社子島福安里里長謝文加說:「很多人擔心區段徵收會影響生計,開發後能不能繼續在社子安身立命。社子島因大台北防洪禁建50年,只想爭取跟北市同樣的保護標準,要開發可以,但要把衝擊減到最低。我贊成有條件開發,不是不開發,但只要有一戶居民沒照顧到,我就反對到底。」

2020年8月25日 星期二

社子島開發不等於滅村型的區段徵收

  聲稱要保護居民的計畫,卻有一半以上連署反對,這樣的計畫可行嗎?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朱淑娟   2020.8.25

台北市社子島開發案,即便居民抗議不斷、監察院也糾正過程瑕疵,但台北市政府甩開所有不同聲音,持續推進程序,在上周舉行了二階環評審查會。雖然環評法第4條指環評應審查的項目包括:生活、自然、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等環境,但環評委員卻很巧妙的自我窄化為工程評估,於是當「環境影響評估」變成「工程技術評估」,就可能成就柯文哲完成又一個沒有人性的開發案。

擔任主席的台北大學教授李育明,在聽了許多發言者提到社子島以防洪之名進行全區區段徵收,欠缺公益性、必要性、還有假借防洪之名時,他回應:「區段徵收、防洪計畫,不是環評會的權限」。但如果連「社子島的防洪計畫是否需要透過全區區段徵收來實現?」這麼基本的命題都不是環評審查權限,只是審審廢棄物、汙水、綠美化這些枝節,真不知道環評的意義何在。 

2020年8月4日 星期二

社子島開發爭議不斷,應再釐清區段徵收的公益性必要性

台北市士林區社子島開發案爭議不斷,應再釐清全區區段徵收的公義性及必要性。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   2020.8.4
 
台北市社子島全區區段徵收爭議,隨著北市府從715日起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土地改良物查估說明會」,以及都計學者發起的「反對社子島都市計畫連署」,又進入另一波對決。一個涉及1萬多位居民未來的開發案、一個以防洪之名進行的全區區段徵收,是否真有公益性、必要性、符合居民的期待?這些只要一天不釐清,社子島開發案的爭議就永遠不會停止。
 
社子島位於台北市士林區延平北路七到九段一帶,地處基隆河及淡水河滙流處,1970年代因地勢低窪、排水不易,被台北市政府列為限制發展區,禁建長達半世紀。如今北市府為了開發,形容這裏「房舍頹敗、違規工廠、環境髒亂、缺乏公設」,並以防洪之名提出全區240公頃區段徵收的開發案。
 
如果為了防洪,是否非得區段徵收,而且是全區,把這裏的建築物全部夷平,重新由居民或建商蓋屋才能做到?這是社子島開發案最主要的爭議之所在。
 
社子島目前的防洪標準是20年、堤防6公尺,相較其他雙北地區雖然較低,但近年來積淹水主因不是基隆河或淡水河溢流,而是內水排不出去。如果為了減緩社子島的淹水風險,方法就很多,就算要跟淡水河、基隆河中上游同樣達到200年防洪標準,堤防增高到9.65公尺,也不一定非得全區區段徵收不可。

2019年9月3日 星期二

不釐清社子島徵收必要性,日後將爭議難解

831日台北市政府的社子島開發安置說明會,居民再度反對全區區段徵收
,要求退回不合理的都市計畫重新擬定。(/社子島自救會提供)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 2019.9.3

台北市長柯文哲推動的社子島開發計畫,雖然一再遭居民反對,但市府還是不斷推進程序,上周六甚至在徵收程序未完成前就舉行「拆遷安置說明會」,再度引發居民抗議。如果未來徵收計畫沒做成,安置計畫如何單獨存在?而社子島開發為什麼非全區區段徵收不可、是否有其他對居民侵害較小的方式?早先已引發質疑。如果不釐清區段徵收的必要性、公益性,日後恐將爭議難解。

社子島在台北市士林延平北路七到九段一帶,地處基隆河、淡水河滙流處,1970年代因地勢低窪、排水不易,被台北市政府列為限制發展區,此地因長期限建開發停滯,台北市政府這樣形容社子島:「房舍頹敗、違規工廠、環境髒亂、缺乏公設」。

然而,社子島居民跟其他市民一樣有繳稅,如果真如市府所說,不是市府的責任嗎?而當初限建社子島的水患理由早已改善,持續限建並不合理。

2019年4月23日 星期二

台北市的社子島聽證會 不是真的聽證會

 行政程序法實施20年了,公務員還把聽證會當成公聽會辦。


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 2019.4.23

台北市推動的社子島區段徵收,因涉及1萬多人的居住權,月中依內政部都委會決議舉行拆遷安置聽證會。內政部之所以要求辦「聽證會」而不是「公聽會」,是因為聽證會的效力比公聽會強,舉行目的不只是聽民眾意見,而是透過辯論來釐清徵收的各種爭議。但從當天的流程看來,北市府辦的並不是聽證會,很遺憾行政程序法都實施20年了,我們的公務員還不知道怎麼辦聽證會。

民國88年我國實施行政程序法,納入聽證程序(第十節,5466),為什麼要特別規範聽證會、而不是辦公聽會就好?因為公聽會只能聽取民眾意見,而且限制發言時間,事後官方要不要採納民眾發言內容,也全憑機關的意思。

但聽證會卻可以做到「兩造兼聽」,給予利害相對人、學者專家充分提供意見、辯論的機會,所以不只是陳述意見,而是要「蒐證、論辯、存證」。

2019年4月16日 星期二

柯文哲對社子島居民的戶戶安置承諾能實現嗎?

社子島的區段徵收安置計畫充滿疑慮,能不能做到柯文哲
承諾的戶戶安置,還言之過早。 

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 2019.4.16

牽動1萬多人、4千多戶命運的社子島區段徵收開發案,上周六舉行居民安置聽證會。早先台北市長柯文哲曾對居民承諾:「七成民眾可承購專案住宅,剩下三成保障至少12年安置住宅租期,沒有人會因區段徵收被趕出家門。」但當天台北市政府提出的安置條件,卻顯示柯的「戶戶安置」承諾根本無法實現。

台北市士林社子島在禁建半世紀後,市府提出一份以防洪之名、進行全區240公頃區段徵收的開發案。社子島位於基隆河、淡水河匯流處,目前防洪標準20年、堤防6公尺,相較其他雙北地區雖然較低,但近年來積淹水主因不是基隆河或淡水河溢流,而是下在堤防內的內水排不出去。

如果目的是為了減緩社子島的淹水風險,方法就很多。其一、要跟淡水河、基隆河中上游同樣達到200年防洪標準,社子島堤防可以增高到9.65公尺。內水的部分,則可依水利法提出逕流分擔計畫,利用公共設施用地增加滯洪功能,而社子島目前的土地利用狀況,就相當有利於在地滯洪,並不需要如市府所說的,必須全區打掉重練做都市計畫道路、側溝及雨水下水道系統。

2018年7月10日 星期二

社子島限建半世紀,多少人將因區段徵收被迫離家?

 社子島開發案,居民反對全區區段徵收,因為這將導致多數居民
因領回土地變少、或買不起新蓋住宅而被迫離開。

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 2018.7.10

台北市士林社子島限建近半世紀後,台北市政府提出一份以防洪之名、全區240公頃區段徵收的開發案。上月底通過內政部都市計畫,緊接著在周末舉行兩場二階環評前公聽會。台北市政府說這個計畫是為了保護社子島居民的生命財產,但居民卻擔心開發後將導致大部分人被迫離開家鄉。而即使開發是為了防洪,也不一定非採取區段徵收不可,應該提出更能保障居住權的替代方案。

1970年社子島因地勢低窪、排水不易,被台北市政府列為限制發展區,目前有福安、富洲兩個里,設籍戶數約4,200戶、人口11,000人。限建對在地居民的影響很大,住家不能翻修,建設也嚴重落後。居民柯先生說:「我們家本來是一樓,人口愈來愈多後想加蓋2樓,但不行,要蓋的話里幹事、派出所、區公所全都要包紅包。我們家1983年蓋的,現在說不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