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動物福利--友善雞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動物福利--友善雞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6月18日 星期二

格子籠蛋雞場可能成為擱淺資產嗎?

 
 新加坡亞洲投資研究機構(ARE)經理駱家軒表示,投資者最期望揭露的訊息
包括抗生素使用、動物福利、氣候變遷、土地利用方式。(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4.6.18
 
新加坡亞洲投資研究機構(ARE)經理駱家軒,上周五在一場友善畜牧研討會中表示,在氣候變遷影響下投資人愈來愈關心畜牧業,因為他排放過多的溫室氣體、使用過多的抗生素造成的環境、健康風險,遠大於提供熱量及蛋白質貢獻。時勢所趨,不符合減碳潮流的畜牧設施可能成為擱淺資產stranded assets,他特別提到台灣占八成的格子籠蛋雞場,就需要思考這樣的投資風險。
 
擱淺資產」這個名詞最早來自歐洲燃煤電廠,因應氣候變遷再生能源興起,有些國家政策補助再生能源或優先使用再生能源,導致燃煤、燃氣電廠投資貶值,甚至必須在預定使用年限前提早退場變負債。擱淺資產適用於受氣候變遷影響被迫轉型的固定資產,畜牧業也是其中之一。

2024年2月27日 星期二

台灣在內的亞洲13國,廢除蛋雞籠飼進度0分

 
 多層次平飼是一種受歡迎的飼養系統,既減少飼養面積,又讓雞的身心獲得解放,
提高產蛋率也顧食安。(/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4.2.27
 
由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發動的「亞洲蛋雞非籠飼評比」上周公布,在評比的17國中,包括台灣在內的13國在「廢除蛋雞籠飼進度」這項0分。而在這項獲得分數的四國:紐西蘭、以色列、澳洲、不丹,同時也是總排名前四名的國家,而且全數已推動廢除格子籠政策。
 
可見廢除格子籠是蛋雞產業升級最重要的一項,台灣想提高排名,第一步也要從訂定廢除格子籠政策做起。

2023年12月5日 星期二

只有侯友宜承諾蛋雞產業升級,降低缺蛋風險

 
 凱道史上第一次廢除母雞格子籠集會,上百人在寒風中站在A4大小空間的
格子上30分鐘,體會母雞一生的困境。
 
本文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3.12.5
 
1996年凱道更名以來,第一場為廢除母雞格子籠的集會在上周六舉行,動保團體邀請三黨總統候選人到場承諾,當選後立即停止新建格子籠雞場、2030年全面轉型為友善飼養。三黨中只有侯友宜競辦發言人呂家愷當場承諾。賴清德競辦發言人戴瑋姗則在主持人要求回應下,依然不肯承諾。柯文哲則連請代表來參加都沒有。在蛋雞產業升級這一題,侯友宜是表現最好的候選人。

2023年11月28日 星期二

為母雞上凱道,挑戰下一任總統產業改革決心

 
122日上凱道「為母雞挺身而站」,要求三黨總統候選人承諾廢除格子籠、
提升台灣蛋雞產業。(/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本文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3.11.28
 
三黨總統、副總統候選人終於定案,在擺脫紛擾之後也終於可以回歸政策辯論,不少民間團體已準備向他們提出改革訴求。其中,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本周六(12/2)在凱道舉辧「為母雞挺身而站」,要求候選人提出改革蛋雞產業政策,並承諾當選後立即禁止新建格子籠蛋雞場、2030年全面廢除格子籠。
 
動社推動廢除格子籠已經11年,最難改變的就是農業部,它的故步自封讓產業改革虛耗了11年。上個月動社帶著上萬民眾寫的明信片到行政院陳情,沒想到行政院只把陳情函轉給農業部處理,而不是主動檢討政策、並督促農業部做出因應符合未來趨勢的改變。

2023年10月31日 星期二

解決蛋雞產業問題,就看行政院有無廢籠決心

 
 龍潭北一農場以放牧方式養雞,產蛋率達到八成以上,而且雞糞減量還可以做肥料,
促進農場廢棄物循環使用。 

  本文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3.10.31
 
台灣八成蛋雞以格子籠飼養,衍生的問題一環扣一環。不良的飼養環境不但虐待母雞,導致產蛋率只有52%。為了供應足夠雞蛋就要養更多雞,製造更多環境汙染,其中最主要是雞糞,農業部不要求業者轉型放牧或平飼,以自然方式減少雞糞,卻在今年編列4.3億補助業者處理雞糞,這是本末倒置。一切問題的源頭都出在飼養方式,政府一日不改,蛋雞產業問題就一日無法解決。
 
 
蛋雞場轉型,產蛋率從五成提高到八成
 
台灣有2成業者已看到國際興起的廢籠趨勢,了解蛋雞產業要永續經營,必須轉型為放牧或平飼,不但產蛋率可以提高到八成以上,雞糞也減少六、七成,還可以做成化肥促進廢棄物循環,成為專業、有競爭力的產業。

2023年10月10日 星期二

解決缺蛋爭議,為何不談產業升級?

 
104日世界動物日,動保團體到總統府、農業部、立法院舉行快閃活動,呼籲總統參選人重視
格子籠母雞處境,盡快提出產業升級政見。(/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3.10.10
 
進口雞蛋爆出多重爭議,上周農業部又公告5400萬顆雞蛋即將銷毀,造成公帑多重浪費。其實國內蛋雞在養數4300萬隻,以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一隻雞每天可下一顆蛋,就算以低標六成產蛋率計算,每天還可以產出2600萬顆,自給自足綽綽有餘。但因飼養環境落後產蛋率只有52%,加上無法掌握產銷,才會不時出現缺口。因此改革缺蛋不是補貼進口,而是產業升級。

2023年4月18日 星期二

有進步的飼養管理,才可能不缺蛋

 缺蛋問題的根源是落伍的格子籠飼養,訂出廢籠時間表,鼓勵業者轉型為符合
國際趨勢的平飼禽舍,才能解決缺蛋。(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3.4.18
 
已經持續一段期間的缺蛋,並沒有因為農委會專案進口而減緩。相反地,以目前國內產銷失衡的情況來看,進口雞蛋可能變常態,混亂且高漲的蛋價一時之間也回不去了。解決缺蛋終究還是要靠自產,而自產要永續經營,就要改變占多數依然落伍的飼養管理,而且要納入動物福利趨勢。
 
農委會11日舉行「蛋雞產業精進措施專家會議」,從會議名稱就可以看出,缺蛋問題的源頭就是蛋雞產業不精進造成的,大致有以下三個問題:

2023年4月4日 星期二

農委會應藉由禽舍改建,訂定廢格子籠時程

 
上周在台北舉行的友善畜牧論壇,呼籲農委會優先補助改建平飼雞舍,
同時即刻禁止新建格子籠禽場、定出廢籠時間表。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3.4.4

 行政院舉債編列的「疫後特別預算」中,有一項是農委會以318億補助業者改建禽舍,希望藉此隔絕禽鳥降低缺蛋風險。但補助對象包括「非開放式高床蛋雞舍」、「密閉水簾籠飼蛋雞舍,這兩者只不過把格子籠從室外搬到室內,依然是落伍、不人道、且違反趨勢的飼養方法,談不上升級。
 
因此這次補助至為關鍵,農委會不然就只補助改建平飼禽舍(雞在室內地面飼養,可以自由活動)、不補助改建格子籠。不然就同時宣布廢格子籠時程,畢竟廢籠時間點遲早要來,不如讓蛋農了解趨勢即早做出選擇。

2022年5月31日 星期二

麥當勞是否用非格子籠雞蛋,為什麼很重要

 
 動保團體上周到麥當勞門市抗議歧視亞洲人民,至今在亞洲門市依然使用格子籠雞蛋,
而美洲等地已改用非籠飼雞蛋。(/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2.5.31
 
亞洲多國的動保團體在23日同一時間,到當地麥當勞門市抗議歧視亞洲人民,因為麥當勞在美洲等地已宣布改用「非格子籠雞蛋」,但在亞洲卻依然使用「格子籠雞蛋」。麥當勞的採購政策為什麼重要?因為以他的採購能力,足以改變一個產業模式。愈大的企業愈有社會責任,因為他的存在跟社會息息相關,當然這也需要更多消費力量的監督。
 
2012年以前,我們買蛋時並不會去想這顆蛋是怎麼來的,那年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發布一個調查報告,揭露蛋雞有不同飼養方式,包括格子籠、豐富籠、平飼、放牧。而台灣幾乎99%以上都採格子籠飼養,母雞在窄小的格子籠裏動彈不得,剝奪了牠應有的生存本能。

2021年8月11日 星期三

把蛋雞放出格子籠,台灣又跨過一個里程碑

 
 家樂福宣布2025年只賣非籠飼雞蛋,目前在各門市設有非籠飼雞蛋專區,
並在賣場設螢幕宣導。(/朱淑娟攝影)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1.8.10
 
家樂福在上周宣布從2025年起,全國門市只賣非格子籠飼養的雞蛋,這對推動台灣蛋雞廢籠十年的動保團體而言,可視為一個里程碑。家樂福的門一旦打開,勢必帶動非格子籠雞蛋的消費風潮,其他通路也會陸續更進,終結籠飼已非不可能的任務。
 
走進家樂福門市,會看到「非籠飼動福雞蛋專區」,多達78個品牌可以選擇(平飼或放牧雞蛋)。上方一個有聲螢幕重複播放一段影片,開頭就問:「來到賣場,你都是怎麼挑選雞蛋的呢你可以先想想,生這些蛋的雞,是過著怎麼樣的生活呢?」

2021年7月21日 星期三

疫情拉升食安意識,台灣能跟上歐盟廢籠飼行動?

台灣95%蛋雞是格子籠生產,廢籠政策遙遙無期。(/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1.7.20
 
疫情之下,飲食安全愈來愈受重視,消費者也更關注飼養及生產方式。上個月歐盟指委會基於同樣理由,回應公民倡議的「結束籠飼」行動,承諾在2022年以前完成評估,逐步淘汰農場動物的籠子飼養方式,範圍擴及雞、鴨、鵝、兔等動物飼養。
 
台灣到目前為止,公民倡議廢籠飼行動較有進展的是蛋雞,促成農委會在2016年實施「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今年4月則有稍微進步的修訂。然而到目前為止還看不到台灣廢籠飼政策的可能性,或許歐盟的政策能讓台灣的廢籠行動往前邁進。

2019年11月26日 星期二

喜愛「熊麻雞」的你,是否也關心母雞處境?

吃是一種幸福跟價值,解放母雞先從支持平飼雞蛋做起。(/動社提供)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 2019.11.26

在我關心的領域中這周出現三則跟「雞」有關的新聞,一是動保團體到鼎泰豐門市抗議他們還在用「格子籠雞蛋」。二是動保團體跟家樂福推出「非籠飼雞蛋」的記者會。第三是屏科大副教授黃美秀野放南安小態的紀錄片「黑熊來了」即將上映,其中小熊的好朋友「熊麻雞」開心在草地奔走的模樣,魅力直逼小熊。

這三則新聞其實講的是一件事,那就是,雞跟人一樣有權利擁有牠該有的生活形態,一如「熊麻雞」。而雞要擁有這樣的生活,首先牠就不應該被養在被剝奪生存方式近乎殘酷的格子籠裏。而家樂福的「非籠飼雞蛋」跟鼎泰豐用的「格子籠雞蛋」,剛好形成明顯對比,非籠飼指的就是雞可以遠離格子籠。

鼎泰豐事後發聲明指他們用的雞蛋完全符合政府法令,他說的沒錯,在台灣還沒禁止格子籠、甚至多數雞蛋來自格子籠蛋雞的情況下,的確無法用法令去指責鼎泰豐,因為這純粹是道德跟價值的問題,非關法令。

而動保團體只針對鼎泰豐也許不是那麼公平,然而一件本來可以多贏的事,最後變成動保團體跟餐廳的對立,也實在非常可惜。

2017年8月30日 星期三

從雞蛋芬普尼事件 看食安的三個問題

基於人道、食安,養雞環境都應該積極改善,廢除格子籠。
(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17.8.29

今年7月荷蘭、比利時、韓國陸續爆發雞蛋含殺蟲劑芬普尼(fipronil)殘留事件,事後農委會主動普檢全國雞場,並盡可能回收問題雞蛋,態度值得肯定。不過這件事也曝露出食安管理的三大問題,如果不深切檢討改進,食安將永遠難安。

首當其衝就是農藥管理不當。還有,未及時停售雞蛋,導致問題雞蛋流入各大通路,一句「市面上的雞蛋都是安全的」立刻破功。而且在未提出健康風險評估前,就說「即使吃到芬普尼雞蛋風險也不高」,對食安的風險教育也過於馬虎。

另外蔡政府為了把關食安,在環保署成立的化學局,在這次芬普尼事件中卻沒有角色,因為這次的禍首是農藥,而農藥又不歸化學局管,當初期待從源頭控管食安的關切物質,從這件事看來也沒有達到設立化學局的目的。

2016年1月12日 星期二

買雞蛋有指南,你的一元救母雞

你買什麼蛋,決定母雞的命運,今年七月起買蛋有指南了。
(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 2016.1.11

到市場買蛋,不論盒裝、散裝,消費者都無法辨識這顆蛋從哪裏來、用什麼方式飼養。但其實蛋雞有四種飼養法(),從幾近虐待的「格子籠」,到給母雞最好生活環境的「放牧」,母雞所受到的待遇大不同。在一些有標示飼養方式的國家,消費者可以自己決定,你買的蛋來自什麼樣的飼養法。

經過台灣動保團體十多年來努力,也在立委田秋堇鍥而不捨推動下,農委會終於在去年底公告「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與指南」,自今年七月一日起生效,消費者終於取得買蛋自主權,而你買什麼蛋,也決定了母雞的命運。

這對於台灣動物保護、消費者自主、以及整個雞蛋產業,都跨出了歷史性的一大步。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已提出,動物福利會影響食品安全與疫病風險,高達60%的人類疾病都跟動物疾病有關,這一步對於保障食物安全也是意義非凡。


蛋雞福利與食安息息相關

格子籠的蛋雞飼養法,是在約A4紙張大小的籠子裡關二到四隻雞,擁擠的環境導致蛋雞緊迫,腸道、呼吸道較易感染病菌。為了防止傳染疾病,飼料中會添加預防性抗生素,也會使用消毒用藥清理環境。不但對蛋雞不人道,而且站在飲食安全立場,這種方式生產出來的雞蛋有較高的風險。

基於食品安全、動物福利、產業發展理由,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十多年來不斷推動台灣應該跟上世界潮流,禁止格子籠飼養蛋雞。但國內還有超過九成的雞蛋來自格子籠,立刻廢止影響太大。原本動保團體要求格子籠也要標示,但因衝擊過大而暫時不必標示,但反之也表示,沒有這三種標示的就是格子籠。

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25條規定,「有中央農業主管機關公告之生產系統者,應標示生產系統」,農委會就是依此授權公告「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與指南」。所謂友善生產方式有三種:豐富化籠飼、平飼、放牧。


你買什麼蛋,決定母雞的命運

以動物福利角度來看這三種飼養指南,放牧優於平飼、平飼又優於豐富化籠飼。除了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以最低標準的豐富化籠而言),包括應提供母雞遮風避雨、防曬通風、足夠飼料及水、必要的安全設施外,還有以下讓母雞擁有展現自然習性的規範:

一、每隻雞在籠內活動面積應達750平方公分以上。
二、雞籠高度應達35公分以上。
三、雞籠內應設置「巢箱」供雞隻使用,而且必須足夠且能自由進出。
四、每隻雞應有長度15公分的「棲架」。
五、籠內應提供「磨爪」設施,以及可誘發雞隻扒地覓食自然行為的設施。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說,格子籠飼養法是將母雞機器化,但每一個活生生的動物都有牠獨特的自然習性,「雞蛋友善生產方式」這三種飼養法,就是觀照母雞能擁有最起碼的自然習性,以母雞來說,自然習性至少有以下三個:

一、「磨爪」的重要:土地有很多維生物、蚯蚓,磨爪對於母雞來說,有助於展現牠的自然習性,促進骨格健康。

二、「棲架」的重要:如果是野外飼養的雞,晚上睡覺時會爬到樹上,站在樹枝上並用爪握住樹枝睡覺。而且雞有社群倫理,會依社群地位分別站在高低不一的樹枝上,棲架的設計就是讓雞可以展現這些生活習慣。

三、「巢箱」的重要:野外的母雞下蛋前會先找一個安全的地點,有時寧願不吃不喝也要先築巢才下蛋,這可保有母雞的隱密性。如果被關在格子籠,就像在眾目睽睽下產蛋,這對母雞的身心都有很大的傷害。

這份指南的訂定已跨出友善生產第一步,但陳玉敏提到幾個還必須繼續努力的重點。其中,目前農委會容許同一個畜牧場可以存在不同生產方式,這最大的問題是,業者可能會將格子籠、放牧、平飼所產的雞蛋混在一起欺騙消費者。

另一個問題是,這份指南還是靠消費者主動購買,農委會的政策應該更明確一點,訂出逐年提高友善雞蛋產量的目標,蛋農就會去調整產銷以及投資方向。而且最終要訂出廢格子籠的落日條款,讓台灣跟上國際友善雞蛋的風潮。

()四種蛋雞生產方式
飼養方式
特色
(1)格子籠
( battery cage)
將母雞關在窄小的籠內,一輩子無法踩踏到土地,更無法展現梳理羽毛、築巢產蛋等自然行為。
(2)豐富籠
enriched cage
母雞還是養在籠子裡,但有較大空間、有棲架及產蛋區,盡量提供蛋雞展現自然行為。
(3)平飼
(Barn)
禽舍內放置產蛋箱、棲架,提供母雞築巢產蛋,並可在高處歇息。但母雞僅能在禽舍內活動。
(4)放牧
(free range)
除有室內禽舍讓雞產蛋、休息外,更提供室外活動空間,讓雞可自由進出,滿足自然行為與需求。
資料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整理:朱淑娟


 格子籠

豐富籠

 平飼

放牧

2015年9月15日 星期二

台灣麥當勞要逃避到何時?

動保團體呼籲台灣麥當勞落實動物福利,不要再逃避了。(攝影/朱淑娟)

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15.9.15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機會吃到雞蛋及相關製品,但你是否想過這些雞蛋是怎麼來的?如果因為我們的關心,能夠讓產蛋的母雞生活在比較好的環境,我們也因此可以吃到健康母雞產的品質較好的雞蛋,你願意督促像麥當勞這種食品大廠、或學校、大企業提供的午餐,改用友善方式飼養的雞蛋,讓吃這件事更友善嗎?

現在就有一件非常好的例子。美國麥當勞公司本月9日宣布一項重大政策,決定位於美國及加拿大的16,000家分店,十年內全數改用「非格子籠飼雞蛋」。這兩個地區一年用了21.2億個雞蛋在各式麥當勞的餐點上,用量驚人,也因此這個食品龍頭業者的重大採購政策一改變,將帶動下游供應商同步改採非格子籠飼方式生產雞蛋,大企業的力量比政府政策更強而有力、且影響深遠。

蛋雞有四種飼養法:格子籠、豐富籠、平飼、放牧。格子籠飼養法是其中最糟的方式,在A4紙張大小的籠子裡關二到四隻雞,擁擠的環境導致蛋雞緊迫,腸道、呼吸道較易感染病菌。為了防止傳染疾病,飼料中會添加預防性抗生素,也會使用消毒用藥清理環境。為了加速產蛋率,以禁食手段逼迫雞隻換羽、代謝以繼續產蛋。

蛋雞飼養方式不只是動物福利的議題,更涉及消費者飲食安全、環境生態。美國麥當勞就提到,這項政策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期待,因為有愈來愈多消費者關心他們的食物是怎麼來的,促使美國麥當勞決定提供高品質、安全的雞蛋。 

格子籠的母雞好可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台灣麥當勞還要觀望到何時?

但反觀台灣麥當勞卻未跟進美國總公司的友善雞蛋政策,而且還涉及欺騙消費者。今年七月被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舉發,台灣麥當勞在20138月曾宣布「讓石安牧場成為麥當勞指定蛋品供應伙伴」(石安牧場採用豐富籠飼養蛋雞),不到半年,網站上卻悄悄改成使用食安行、福頂食品供應的雞蛋,這兩家供應的全都是「格子籠」飼養蛋雞,麥當勞這種不誠實的做法,愚弄了消費者對友善動物的支持。

得知麥當勞改用格子籠雞蛋後,動物社會研究會展開長達一年的調查跟溝通,但都沒有得到正面回應。就在研究會舉行記者會後,麥當勞發出一份聲明,坦承使用食安行、福頂食品供應的雞蛋,但藉口目前動物福利雞蛋數量少,供不應求。

但事實上,在研究會長達十年監督政策下,農委會終於在2014年公布「友善雞蛋生產系統定義與指南」,並鼓勵雞農轉型以生產非格子籠飼雞蛋。研究會調查,目前友善雞蛋產量大約占全台雞蛋產量3%,每天約可供應50萬顆,在政策支持下未來一定有愈來愈多業者跟進,要供應麥當勞每天8萬顆用量根本不是問題。

 自然放牧的母雞好幸福

廢格子籠雞蛋是時勢所趨

由於格子籠飼養蛋雞太過殘忍,也有消費者飲食安全的顧慮,國際間早已興起廢籠風潮。歐盟早在1999年通過「蛋雞廢籠指令」,從2012年起廢除格子籠,同時規定市售雞蛋必須在蛋殼、外包裝上明確標示屬於何種飼養系統

不只歐盟,美國加州、密西根州已立法禁止格子籠飼。另外包括澳洲、紐西蘭也推動廢籠政策。漢堡王、雀巢、星巴克等集團都已先後宣布改採「非籠飼雞蛋」。許多大企業的員工餐廳也不再使用籠飼雞蛋。這已經是一股擋不住的趨勢。

除非吃素,否則吃動物、吃雞蛋就無可避免,但我們至少可以讓吃這件事變得更友善,並透過消費力量建立起善的循環。吃少一點、吃好一點,整個動物福利就會跟著提升。大企業經常掛在嘴邊的綠色經濟、友善環境,重點在實踐。

而每年淨額高達1646千萬、年年花大錢做廣告的台灣麥當勞公司,對於促進動物福利、帶動飲食善的循環更責無旁貸。給民眾心安的「動物福利好蛋」、並落實美國總公司的動物福利雞蛋政策,台灣麥當勞還要逃避到何時?

2015年7月23日 星期四

麥當勞用格子籠雞蛋 騙消費者注重動物福利

麥當勞不落實動物福利,還欺騙消費者,打算逃避到何時?(攝影‧朱淑娟)

文‧朱淑娟 2015.7.23

20138月台灣麥當勞宣布「讓石安牧場成為麥當勞指定蛋品供應伙伴」(石安牧場採用較符合動物福利的豐富籠飼養蛋雞),不到半年,網站上卻悄悄改成使用食安行、福頂食品供應的雞蛋,這兩家供應的卻是用最不人道的「格子籠」飼養蛋雞,麥當勞不但欺騙消費者,還愚弄了消費者對動物的感情。

蛋雞有四種飼養法:格子籠、豐富籠、平飼、放牧。格子籠飼養是把雞關在擁擠的籠子裏,容易導致蛋雞緊迫,腸道、呼吸道感染病菌。為了防止傳染疾病,飼料中會添加預防性抗生素,也會使用消毒用藥清理環境。業者為了加速產蛋率,以禁食手段逼迫雞隻換羽、代謝以繼續產蛋。


麥當勞文宣說用石安牧場的雞蛋,不到半年偷偷換掉


「虐待雞,怎會有好蛋?」

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供應麥當勞蛋品的食安行,購蛋來源之一的「偉良畜牧場」,20144月遭衛生單位驗出含有不得檢出的「氟甲磺氯黴素」。氟甲磺氯黴素是人工合成抗生素,大量使用會引發過敏反應,對肝、腎造成傷害,臨床上早已不使用,且也不准使用於產蛋家禽。

得知麥當勞改用格子籠雞蛋後,動物社會研究會展開長達一年的調查跟溝通,但都沒有得到正面回應。今天研究會舉行記者會後,麥當勞發出一份聲明,雖坦承使用食安行、福頂食品供應的雞蛋,卻絕口不提欺騙消費者的事,並強調「麥當勞重視動物福利,針對台灣市場供應量低於3%的「動物福利雞蛋」,會持續傾聽各界專家學者的意見,並將其作為未來努力的方向。」

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表示,麥當勞在1991年提出「動物福利政策」,美國、英國、荷蘭、紐西蘭、澳洲、拉丁美洲的麥當勞都逐步禁止採購格子籠雞蛋。台灣麥當勞賺這麼多錢、每年支出龐大預算做廣告,更應該落實社會責任,但卻是如此不誠實,宣稱用好蛋,又偷偷換成不好的蛋。

研究會強調,麥當勞賺飽了,打算撤資拍拍屁股走人,在此之前應該給台灣社會一個交代,日後不論哪個企業接手,都不能逃避麥當勞的全球動物福利政策。也請消費者發揮力量,透過各種方式向麥當勞抗議。

格子籠飼養法

放牧飼養法(圖: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四種蛋雞生產方式
飼養方式
特色
格子籠( battery cage)
在約A4紙張大小的籠子裡關了2~4隻雞,窄小空間導致互相踩踏、啄羽攻擊,一輩子不曾走踏到地面。
豐富籠
enriched cage
雞隻可在籠內自由活動,飼養密度每隻雞至少必須大於750平方公分。並有棲架及抓扒區及產蛋區。每籠總面積不得小於2000平方公分。
平飼
(Barn)
無籠,但雞只能在室內活動,有的密閉、有的自然採光。雞可覓食、抓扒。
放牧
(free range)
無籠,雞可在室內或室外活動,可自由沙浴、覓食、抓扒。有機飼養(organic),則是於放牧方式加上使用有機飼料等其他規範。
資料來源: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