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新鳳山車站的十層樓商場「空中鳳城」,四度流標,太迷信TOD開發模式,
浮濫徵收土地,最後可能淪為蚊子館。(圖/作者提供)
浮濫徵收土地,最後可能淪為蚊子館。(圖/作者提供)
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5.9.7
高雄市政府在鳳山鐵路地下化後,重劃周邊土地,拆除舊火車站,另蓋新站,上面是十層樓商場「空中鳳城」。原本期待它成為鳳山重劃新地標,沒想到去年七月完工後,到今年10月初,四次招標都無人聞問,恐將變成蚊子館。
為了蓋這座「空中鳳城」,迫遷曹公圳沿岸一百多戶居民,不但是浮濫徵收的寫照,也是TOD開發模式(大眾運輸導向型發展),被濫用的代表作。
當需求不夠,TOD都是惘然
今年7月9日,淡大運輸管理系退休教授張勝雄,在「高鐵延伸宜蘭計畫」第2次環評發言,他的簡報其中一張是「空中鳳城」照片,上方以文字註解:「並不是規畫TOD,就會有效益!」
張勝雄指著這張照片說:「最近空中鳳城招標三次,招標不出來,常常我們規畫一些TOD,做供給導向。一旦需求不夠,一切都是惘然。」
TOD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是一種都市開發模式,邏輯是,以車站為核心,重整周圍土地,納入住宅、商業大樓,可以集中人潮,提高土地價值。地方政府慣常以區段徵收、市地重劃,取得車站周圍土地。
近年來,捷運、高鐵等軌道建設,都會在車站四周畫「車站專用區」,有些還往外擴大徵收,例如高鐵宜蘭站,要徵收四百多公頃。鐵道局強調,軌道建設經濟效益,來自土地利用效益、產業經濟外溢效益。
張勝雄則以空中鳳城為例,強調「產業外溢效益」包括:交通、住宿、餐飲、購物,宜蘭高鐵一日往返,如果需求不足,這些效益都不存在。
迫遷換來的空中鳳城,四度流標
高雄市政府擬定「鳳山市都市計畫(車站專用區)細部計畫」時提到,計畫目標是做為「TOD示範節點(關鍵點)」,透過整體開發,提供商業發展環境,包括大眾運輸轉乘、綠化空間、人行通道等,讓居民體驗新形態的商業空間。
實現這個目標的做法,是推動「高雄第85期市地重劃」,重劃車站周邊7.9公頃土地,一百多位地主的房子全部拆除,扣除他們要負擔的重劃費用,依比例在指定地點配回部份土地。持份少的地主無法配地,只能拿補償金離開。
這些被指定拆除的房子,其中一部份,與「空中鳳城」隔一條15米道路,原本兩者互不干擾。但高雄市政府將這條15米道路,變更為廣場用地,把這排房子畫為道路,導致整排房子必須拆除。
地主抗爭多年後,最後只有陳家一戶,堅持重劃沒有公益性,不願妥協,2023年他們提告高雄市政府重劃違法,而且勝訴。不過高雄市政府沒有因為官司敗訴,同意陳家保留,但也自知理虧,不敢強拆。
2023年12月24日,空中鳳城外觀完工前,時任交通部長王國材到場,舉行點燈儀式,邀請市民觀賞七彩燈光。再度強調,空中鳳城將成為鳳山車專區市地重劃新指標,帶動百工百業進駐,為鳳山帶來新風貌。
太迷信TOD、規畫不當,居民無故被犧牲
然而,2024年7月空中鳳城完工後,連續流標2次,台鐵找很多理由解釋,其中之一是怪陳家拒遷,導致交通動線無法完成。今年陳家退讓,接受協議,房子拆了,交通動線也完成了,但接著第3、4次招標,還是流標。
然後又怪鳳山車站,因為沒有跟高鐵、捷運共構,無法帶來人潮。或是鳳山車站附近、預計明年開幕的三井LaLaport,對手太強,才導致無人投標。總之怪東怪西,就不怪自己太迷信TOD,以及當初的規畫不合宜。
TOD這個制度,是建立在迫遷車站附近居民的基礎上,開發後,車站附近地價上漲,利益全歸開發商、政府所有,買不起高房價的人,只能愈住愈遠,形成社會不正義。如今空中鳳城四度流標,未來也不被看好,那些被迫遷的人,連想成就不正義的徵收都辦不到,他們的犧牲,變成一場可悲的鬧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