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2010.11.9環保署報導
環保署環評大會今天有條件通過蘇花改(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畫),預計最快年底就能上網招標。但包括湧水以及水資源管理、砂石車輛管制、鐵路運能提升、地質、以及全國最寬隧道斷面所為何來等等都留下許多疑點。
雖然公路總局一再強調現在的規劃是環評階段的規劃,未來實際施作時會再做詳細規劃。這也意謂著,未來施工還存在許多不確定性。蘇花改這條回家的路,真的安全嗎?
湧水以及水資源利用交代不清
環評委員劉益昌表示,關於湧水的水資源再利用,結果給了一張宜蘭農田水利會的圖,這就是標準的實問虛答,「請問水要如何引到南陽平原去?」這裏只有兩三個地方要灌溉用水,例如東澳,南澳稍大一點,但南澳的灌溉用水根本不缺,和平是工業區更不需要,「你這樣寫有什麼意義?」
公路總局提到,過去東改線、北迴鐵路施工時遇到的問題包括湧水、抽心、落盤、擠壓,其中新永春隧道還曾遭遇大理岩的高壓含水層。環評委員陳鎮東指出,雪山隧道浪費大量水資源,要求公路總局能提出湧水數據,但並沒有拿出實際數據,也沒有鑽探,這樣提出來的湧水資料應不可靠。
公路總局回應,就是因為西側有一個很高的水壓會沿著大理岩脈一直到蘇花改路線,所以選線時避開新永春隧道這個每分鐘湧水80噸的位置,移到東側,但東側也有一個斷層帶密集帶,再以工程減輕來避開湧水問題。
砂石車輛如何管制?
生態工法基金會董事長賀陳旦今天再度到場表達意見,他表示,蘇花公路砂石車多,交通事故高,但蘇花改報告中並未提出未來如何管理。
另外他指出,為了減低蘇花公路重車行駛,公路總局規劃將砂石移轉到鐵路運輸,但要到103年才完成車路軌準備,而蘇花改的施工高峰期在101~103年,配合不上。
公路總局表示,蘇花公路上的重貨車(特別是砂石車)、大貨車、聯結車占了近六成,目前計畫轉移和平、和仁往北部的礦砂石運量每年80萬噸,減少七成。移轉和平、和仁往南到花蓮港每年200萬噸,可減少三成。
成立施工監督委員會
賀陳旦提議,蘇花公路道路險峻,沿線地質、生態脆弱,任何工程擾動都應謹慎,應成立監督機制。白米社區發展協會林瑞木提出,蘇花改動工對當地居民生活干擾大,應該要公平對待沿線經過地區,未來施工應納入民眾參與。最後決議施工期間應成立監督委員會。
蘇花改設計與安全相反
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表示,對於很多人的質疑,對於地質、地震、氣候,如何透過這會議確定蘇花改真的安全?
他以淡江大學副教授張勝雄的書面資料指出,公路總局一再強調蘇花改不求速度、是求安全,但這條的隧道斷面、路寬設計卻剛好相反。
依公路總局提出的資料顯示,各個雙孔單向隧道都採用7.8公尺的斷面,路面寬度超過雪山隧道的7.6公尺,是一條高速公路,完全不符合減量原則。這麼寬的斷面也可能造成隧道內超車,增加隧道危險。
公路總局回應,是因為未來蘇花改新路重車比例高,重車如果事故發生也要用大機器救援,為了保持幹道暢通,有必要設計較寬的斷面。
然而公路總局一下說蘇花公路就是因為重車比例高才不安全,於是要砂石改由鐵路運輸;另一方面又規劃未來重車改由蘇花改通行,那當蘇花新路都行駛砂石車,是否又回到蘇花公路的老問題?如何保障小客車行駛安全?這還是一般民眾開小汽車的安全回家的路嗎?
官派委員、國科會副主委陳正宏為地質掛保證
國科會副主委陳正宏是環評會的官派委員,今天他角色互換,不但沒有站在環評委員立場提出質疑,反而是幫地質掛保證,強調自己是地質系教授,過去台鐵開挖北迴鐵路已提供很好資料。
他說,921地層對隧道地質絕對不會有顯著的影響,有影響的是在上坡,因為表面會受到風化,有震動時會崩落。說完這段路就離開。
聽完他這段話,覺得官派委員還真是今昔有別,2008年3、4月,前經建會主委張景森也是官派委員,他出現在蘇花高的環評會上,對蘇花高的開發憂心忡忡,且表明自己不贊成開發。
今天通過環評者要負起安全之責
安全回家的路變成一條公路,而這條公路似乎變得無所不能,今天花蓮縣長傅崐萁把花蓮的高離婚率、低在地就業率,都歸疚於花蓮沒有一條安全的路。但廖本全認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應提出包括公路、鐵路、海運、空運等讓民眾選擇。
廖本全強調,這絕對不是要或不要蘇花改的戰爭,更不是環保團體跟花東民眾的角力,更不會是政治跟專業的拔河。今天公路總局聲稱已掌握地質資料,而這就是土木工程的根本問題,未來施工造成的傷亡、成本經費耗損,請所有環評委員負起全責,不要再責怪老天。
花蓮縣議會、民間表要求快快趕工
今天花蓮縣議會、地方贊成興建的民眾多人到場,相對於環評委員、學者要求基於安全理由施工不要急,花蓮蔬果合作社林蓮明要求,工期還是太長,在安全許可下應縮短。
花蓮縣觀光協會理事長施勝郎批環保團體不知花蓮人的心聲。花蓮縣議會議長楊文值則說,風災後花蓮百業蕭條,「什麼鐵路為主,亂講,應該是公路為主才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