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9日 星期二

梅雨稍解枯旱,今年水情有機會非紅燈過關?

 
連續8年出現3次枯旱,控管區域用水量跟開發新水源同樣重要。(/風傳媒)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3.5.9
 
今年梅雨來得早,最缺水的台南、高雄也終於下雨了,雖然還不足以解除枯旱,但這兩個縣市在長達半年少雨的情況下,至今還能維持在水情黃燈(減量供水),沒有分區供水(紅燈),是水源管理的一大進展。如果在這波梅雨幫助下能持平到5月底或枯旱結束,就創下8年來三次枯旱,唯一沒有紅燈過關的紀錄。
 
台南有三座主要水庫:曾文、烏山頭、南化,其中又以曾文、烏山頭最重要。很多人會以曾文水庫為水情指標,但其實曾文、烏山頭兩座水庫有聯合運用,所以兩個水庫的蓄水量應該加起來看、而不是個別。這麼看的話,57日兩座水庫蓄水量7,831萬噸,比2021年百年大旱6,935萬噸,還多出896萬噸。
 
曾文水庫+烏山頭水庫蓄水量

日期

蓄水量(萬噸)

蓄水率

2023/5/7

7,831

烏山頭57.62%

曾文6.45%

2021/5/7

6,935

烏山頭45.97%

曾文6.52%

 
 
這就是今年南部水情可以稍微樂觀的原因,雖然雨下得比較少,但透過更好的管理,可以降低缺水衝擊。回顧過去八年來共發生三次枯旱,第一次是2015年桃園分區供水(52),第二次是2021年,台中、苗栗分區供水,差一點連新竹都要進入紅燈。第三次就是今年,主要缺水區在台南、高雄。
 
 
缺水休耕的情況應盡量減少
 
不過台南至今還沒進入分區供水,是犧牲農業用水換來的,今年嘉南平原一期稻作1.9萬公頃休耕,少雨也影響其他雜糧作物生長。然而,休耕不應該成為因應枯旱的優先手段,今年3中研院發表「農業政策建議書2.0」時就提到,在各種極端氣候造成的農業損失中,乾旱有逐漸增加趨勢。
 
再加上農地炒作、都市擴張、違章工廠占用、光電等設施搶地,農地不但減少、也變得破碎、劣化。如果休耕常態化,就很難維持正常農業生產。
 
而展望未來,由於民進黨大舉投資台南、高雄,導致工業用水爆增,預估到2036年台南、高雄用水量分別成長30%13%,兩個縣市合計還缺58萬噸。如何滿足民生、工業、農業用水?其實還有很大的缺口。
 
2036預估用水增加最多的縣市

 縣市

2019需求(萬噸)

2036需求(萬噸)

增加量(萬噸)

增加      %

高雄

150

170

20

13%

台南

92

120

 28

30%

桃園

119

133

14

11%

台中

141

157

16

11%

新竹

59

79

20

33%

台灣各區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行政院20228月核定
 
 
這必須同時增加基礎建設、實施節水來因應。在基礎建設方面,水利署南水局明年即將完工的「曾文南化聯通管」就是要串連曾文、南化兩座水庫。南化水庫目前蓄水量1,771萬噸,跟前年差不多,它平常跟高屏堰、甲仙堰聯合運用,但沒有跟曾文、烏山頭聯通,這個工程完工可供應的水量就會增加。
 
另外還有去年通過環評、預計2028年完工的台南海淡廠第一期,可提供10萬噸水 (2期,總計20萬噸),未來將注入區域管網就近供水。
 
 
因應枯旱,除了增加基礎建設,也要提高節水效能
 
台南也有全國最多的再生水廠,201812月台積電南科3奈米廠通過環評時,就承諾使用永康、安平、仁德(與奇美換水)三座再生水,另外還加上一座自己在南科做的工業再生水廠,但可提供的用量還是很有限。
 
未來台南、高雄增加的都是工業用水,但工業節水卻普遍做的很差,尤其老舊工業區,未來必須要求工業投資節水設備、並提高廢水回收率。
 
53日聯合國發表最新一份「全球糧食危機報告」,指去年有58個國家、2.58億人面臨饑餓危機,原因包括區域衝突、新冠疫情、氣候變化。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這是對於『可持續發展目標2』的嚴厲譴責。」所謂「可持續發展目標2」,是指聯合國203017項永續指標的第二項:終止飢餓。
 
「糧食危機」對我們來說似乎有點遙遠,但8年內連續3次枯旱造成的休耕、分區供水大家已經很有感。基礎建設、休耕補償成本愈來愈高,作物生長不穩定造成食物價格上漲,讓貧窮人口負擔愈來愈大。

氣候影響可能愈來愈顯著,下一次缺水什麼時候到來不知道,但控管區域用水不要無止境成長,工業、農業力行節水,是最起碼因應缺水的自保之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