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4日 星期二

協和四接,何不來場聽證會?

 
針對台電要在基隆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四接),民團發起護海公投遭駁回,
2023915日在行政院抗議。(資料照,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提供)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5.1.14
 
202377日,協和四接環評專案小組審查時,因發生主席突然更換會議室改視訊爭議,停審半年,接著台電展延兩次。16個月後,17日將再度審查。這次會議出現多個專案小組前所未見的程序,包括:事先設定三個議題、請台電及環團各自推薦委員、以及事先預告要審全天。
 
另一個不算特例,但跟上次不同的是,主席從學者換成環境部次長,通常會由次長主持的專案會議,都是行政院的「重大開發案」,還沒有不過的前例。
 
從這些程序設計來看,是希望一天內把各方意見釐清,送環評大會決議。不過正確來說並不是釐清,只是彙整意見,實質上還是沒有釐清。四接爭議眾多,真的想釐清的話,不如來場聽證會,給雙方充分交相辯論的機會。

2025年1月7日 星期二

用電無止境成長,四接難逃環評輾壓

繼中火二期、七接環評接連通過後,基隆四接也即將環評。在「增氣減煤」
的審查公式下,四接也難逃環評輾壓。(/風傳媒)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5.1.7
 
繼去年10月、12月,中火二期、七接環評接連通過後,基隆四接(第四天然氣接收站)也即將進入環評。如果比照前兩案的審查方式,四接也難逃環評輾壓。因為,環評早已布下「增氣減煤、空汙減量、區域平衡」這些符合「國家政策」的審查公式。在這個公式下,其他核心議題全部被排除。
 
這些包括:電力無止境成長是否合理?建設與付出的環境代價如何權衡?個案的空汙減量、減碳,總量是增加還是減少?除了火力電廠,有沒有其他選擇?就不在討論之內。能源開發的戰場不在環評,而是國家政策。

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連區段徵收都做到虧錢,社子島還要做嗎?

 
社子島居民持續抗議「區段徵收」長達8年,但最後在1225日通過
「開發範圍及抵價地比例」審查,所有程序已接近尾聲。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4.12.31
 
不論中央或地方,之所以熱愛「區段徵收」,無非是可以平白從人民手中拿到六成土地,該編列預算的公共建設,不必花一毛錢,剩餘的地再賣給建商,扣除開發費用,政府還能大賺一筆。這種所謂「自償性開發事業」,是建立在搶人民土地的基礎上,但卻假裝不知道,「自償」並不能成為徵收公益性的理由。
 
但現在卻出現一個虧損的區段徵收「社子島」,台北市政府雖自評「不具財務可行性」,卻又說「願意承受高財務風險」。但同樣為此承擔風險的,還有即將被拿走土地、甚至迫遷的社子島居民。市政府說,開發是為了改善居民生活品質,但要達到這個目的,有其他風險更低的方法,何故偏要區段徵收不可?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等了4年8個月,循環園區環評說明會來了

 
跟大林蒲遷村綁在一起的循環園區開發案,在48個月之後,
舉辦二階環評說明會,但開發時程未定,連帶拖住遷村進度。(/風傳媒)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4.12.24
 
跟高雄大林蒲遷村綁在一起的「新材料循環園區」,自從2020429日環評審查進二階,48個月之後,終於本周五27日,要在大林蒲舉行二階環評說明會。高雄市長陳其邁日前說,環評一年內可完成,2026年啟動遷村。
 
如果比照環境部3個月通過中油七接,循環園區通過環評,並不需要1年。而如果真的要給居民遷村,也不用等環評通過,可以同時進行。
 
真正的問題是環評通過後,經濟部要如何開發這個園區。環評通過沒開發的案子非常多,行政院以開發園區做為遷村法源及財源,希望未來大林蒲居民期待的無負債遷村,不要再跟過去一樣,被園區拖住,無法前進。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AI的內閣與差不多的環評

 
七接環評,大林蒲居民強調,不應加重地方空汙。
而且初審時沒有通知居民,抗議環評知情權被剝奪。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4.12.17
 
行政院長卓榮泰上任時自許「創新AI內閣」,但部會表現有沒有符合這個目標,不無疑問,中油七接的環評就是如此。只開過一次專案會議,就通過送大會,大會也一次就過了。其實開多少次不是問題,重點是有沒有足夠時間「確實審查」,審查結論又是否「明確合理」,但顯然並沒有。
 
環評的目的,是為了「預防及減輕開發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該做的調查,必須事先做好,審查後確定符合這個目標,才能通過。但七接環評卻出現許多「通過後再調查」的結論,甚至出現「例如..等」這種模糊說法。
 
過去中科三期被撤銷環評,就是因為那些附條件通過的「條件」,法院認為必須事先做調查,不是通過後才附條件做。沒想到10多年後還出現這種結論。難怪高雄大林蒲居民洪秀菊說:「環境部升級了,做法卻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