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不只豬瘟非疫國,也要廢除豬隻活體拍賣

 
動保團體昨天到農業部抗議,要求廢除豬隻活體拍賣。(/作者提供)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5.7.1
 
日前農業部宣布,我國獲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認定為「豬瘟非疫國」,並強調有助於台灣豬肉外銷。豬肉外銷必須「冷鏈」處理,也就是豬屠宰後,銷售過程全程低溫,用意是提高豬肉鮮度。
 
但很奇怪,農業部卻在國內大推溫體豬肉,並衍生出「豬隻活體拍賣制度」,反而違反WOAH的動物福利政策。
 
豬隻活體拍賣制度,是把豬從產地運到肉品市場,長達24小時不給牠飲水、食物。讓牠站在設備不良的運豬車上,忍受擁擠、酷冷、曝曬。到了肉品市場,牠被電棒驅趕、拖行、勾上顎推向拍賣軌道,賣出後被火熱鐵釘刺印識別。
 
如此殘忍、落伍的做法,呈現台灣養豬產業暗黑的一面,農業部卻對動保團體十年抗議無動於衷。昨天他們帶著最新調查,再度到農業部抗議,農業部竟嘲諷他們,是拿十年前的調查來抗議。對公民陳情如此敷衍,著實令人驚訝。


 
台灣每年約600萬隻豬,被屠宰場前,被迫經歷電擊、鞭打、鐵釘刺印、活勾上顎或拖拉肛門…
,導致豬驚嚇癱軟。(/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長達十年抗議,農業部政策反覆
 
說農業部對抗議無動於衷,或許並不精準,事實上,農委會也認同,豬隻拍賣這種落伍的制度,應該早日廢除。
 
前農業部部長陳吉仲,曾宣示以「屠體評級」取代活體拍賣,因為屠體評級,同時也是一種比較科學的豬肉計價方式。
 
202011月,農委會編列130億,推動養豬產業轉型,其中包括「推動屠宰場現代化及肉品冷鏈升級」。
 
當時,陳吉仲在立法院答詢時說,夏天高溫,屠宰後的豬肉運到肉攤,至少56個小時才能賣完,有生菌數過高疑慮。肉品冷鏈系統,讓豬肉送到肉攤,可以維持1617度低溫,肉品比較安全。
 
2020126日,前行政院長蘇貞昌,視察嘉義朴子肉品市場時,還宣布投入20億,改建成國內第一家轉型的肉品市場,就是為了推動屠體評級制度。不過,嘉義朴子肉品市場改建一再拖延,屠體評級制度至今也沒有進展。
 
的確,屠體評級遭受許多養豬業者抗議,他們擔心,屠體評級可能造成財團壟斷豬價。當年,前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推動「傳統市場禁宰活禽」,業者也曾以同樣理由抗議,但事後證明,只要公開透明,並不會出現價格壟斷情形。
 
同樣地,只要建立公開透明的豬價評級平台,就不用擔心豬價被壟斷。農業部也曾委託學者建立評級標準,儀器也有了,就只缺推動決心而已。
 
至於農業部強調,台灣民眾喜歡吃溫體豬肉,動社表示,那只是農業部怠惰的藉口。事實上,冷藏不等於冷凍,當日屠宰、冷藏配送、冷藏販售,仍屬於溫體。目前很多品牌已改走冷鏈,動物福利好,反而能賣到更好的價錢。
 
 
豬肉外銷,必須重建冷鏈系統
 
2020年台灣成為口蹄疫非疫區後,農業部就輔導業者,提供生鮮冷藏豬肉以重返國際市場。20239月,冷藏豬肉外銷菲律賓。今年1月,外銷新加坡。台灣成為「豬瘟非疫國」後,未來外銷市場一定會再擴大,屠體評級、冷鍊需求也會增加。豬隻活體拍賣,將成為愈來愈不受歡迎的制度。
 
然而昨天動保團體在農業部大門外,公布去年9月到今年3月,在全台11個縣市、13個肉品市場的調查影像,豬隻活體拍賣,比十年前的調查更殘暴。表示農業部這十年來,並沒有認真面對廢除活體拍賣,建立更好的豬肉產銷系統。
 
目前,除了台北市、基隆市、新竹市、連江縣、澎湖縣、金門縣、嘉義縣外,都設有公立肉品市場,進行肉豬活體拍賣。動社點名幾個拍賣量大的市場,拍賣過程的殘暴,已經違反動保法,農業部卻置之不理。  

台灣獲得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認定為「豬瘟非疫國」,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但別忘了,WOAH目標,不只防止傳染病、維護食品安全、也包括促進動物福利。台灣是WOAH的正式會員國,當然必須認真面對它的目標。廢除豬隻活體拍賣,就是另一個獲得WOAH肯定的機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