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說明,莫蘭蒂的農損已達8億元,水果價格還會再漲。
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16.9.20
因為氣候改變,農作物生產情況已出現混亂,「每有風災、必有農損」也幾乎成為台灣的常態。上周受莫蘭蒂颱風影響,農委會統計農業損失就高達8億5129萬元,直接影響的是農產品的收成數量以及物價。
在農作物產量呈現不穩定的情況下,農委會統計台灣有7.38%、約160萬人口營養不足。而另一方面糧食浪費卻高達三成。未來如何提供數量穩定及安全的糧食,並且平衡糧食的過剩與浪費,已經比過去更迫切、也更複雜。
這次颱風的作物損失主要是番石榴、棗子、香蕉及蓮霧等水果,這幾年民眾對水果價格的上漲應該很有感覺。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預估,從現在起到過年前,水果價格應該還會再往上升。這對於弱勢家庭、以及偏鄉本來就偏低的學童營養午餐經費來說,要吃到品質較好的農產品,可能比過去又更困難了。
一方面浪費食物、一方面有人吃不飽
日前在一場跨部會的食安會議中,陳吉仲提到食物浪費的議題,全球從農場到餐桌平均約損失三成,所得高跟所得低的國家損失原因又不同。所得較低的國家,主要的糧食浪費在生產端或運輸過程的倉儲、物流。所得較高的國家則是在末端的消費。台灣的農業生產技術還不錯,主要的浪費就出在運輸通路到消費端。
一方面食物出現嚴重的浪費情形,但另一方面卻有人吃不飽,而這之間卻缺少一個媒合機制可同時解決這兩個問題。目前衛福部正在修訂《社會救助法》,讓農業單位可以協調、收購生產過賸的農產品,作為實物給付服務所需物資。
另外還可以從「即期食品」的有效利用著手,所謂即期食品,就是接近有效日期的食品,多接近才叫接近,不同食品給民眾的感受不同,不過只要是快到期的食品,即使還在效期內,就已出現銷售障礙,因為一般人還是會想買有效期愈長愈好的食品。所以,即期食品有很大一部分會變成過期食品而被丟棄。
讓即時食品發揮糧食援助功能
善用即期食品有很多方法,其一是從改變食品標示做起,現在的食品日期標示大部份只有一種,就是「有效日期」。農委會曾經想將標示多元化,增加一個「最佳賞味日期」,從最佳賞味日期到有效日期之間的食品,就可以做更有效的利用,例如分配到食物銀行,但很可惜這個議題後來沒有繼續討論下去。
另一種是使用即期食品做為糧食援助,就可以支援到需要的人,不過這需要制度協助。以學童營養午餐為例,城鄉差距就非常明顯,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董事王南琦提到,台北的成本60元、台中53元、高雄44元,而高雄這個價格想要吃到非基改的豆製品都有一點困難。她還提到,八月媒體報導雲林的三間小學,營養午餐經費只有18元,連基本的三菜一湯都吃不到,政府應多關心偏鄉學童。
雖然教育部解釋,雲林的18元是純食材招標金額,其他的燃料費等都由縣府補助,但陳吉仲認為,即使18元只是食材費用,不論量或質都不足,未來針對偏鄉地區午餐經費不足問題,或許可以由農村再生基金來補助。
綜上,在氣候變遷下,糧食安全的問題已經變得比以前複雜,要因應這個改變,一方面要盡量保有優良農地,生產足夠且安全的糧食。另外要減少中間運送及貯存的消耗,且在消費端減少浪費,即時援助的功能,才能確保糧食安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