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團體抗議:不要搶地毀農,犧牲環境生態。
文‧朱淑娟2025.7.29
「科學園區政策環評」第2次修正,7月23日完成環評諮詢。這是國科會匯整行政院「六大區域發展計畫」,預估到2050年,需要的科學園區土地。相較5年前第一次修正(2036年5440公頃),爆增2千公頃,到7440公頃。
國科會沒說這些地在哪裏,因為這不是它能決定的。六大區域計畫最重要的2個計畫:桃竹苗大矽谷、大南方新矽谷,行政院已核定、也如火如荼推動中。加上地方政府增加的產業園區、特定區,實際用地還會更多。而且,為了供應開發所需的水電,相關計畫也動起來。台灣即將迎來,大開發下的農地消滅戰。
桃竹苗大矽谷,讓優良農地面臨消失
行政院去年9月核定的「桃竹苗大矽谷」,目標是在竹科基礎下,擴展半導體產業。國科會選出7個評選地點,合計402公頃,包括桃園市龍潭、新屋各1處。新竹縣竹東、新竹市各1處。苗栗縣竹南、頭份共3 處。
但這個計畫,又允許經濟部跟地方政府合作,新設產業園區,初步提出56個地點、1,582公頃,是科學園區用地的四倍。
這些候選用地,很多都是優良農地,過去曾遭遇抗爭暫停開發。例如桃園市「龍潭科學園區3期」,2022年桃園市長選舉時,民進黨參選人鄭運鵬告急,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搶在鄭文燦之前,宣布計畫,成為典型的「政治園區」。
以為大家都愛台積電,沒想到遭遇居民抗爭,還點名台積電是「強盜、土地掠奪者」。而這個計畫本來就只是「願景」,最後台積電表明不考慮進駐,開發暫告一段落。但之後縮小規模到89公頃,又被納入大矽谷計畫。
另外,新竹縣政府的「台知園區」,也因為爭議太大,經過20年沒有開發,如今又被納入大矽谷計畫,而且還擴大到400多公頃。這個位於新竹高鐵站旁的農地,是一片種植率高、景觀優美的特定農業區。在之前舉辦的聽證前說明會,再度引發贊成、反對居民對立,未來開發過程中,爭議勢必難免。
再來是苗栗縣的「後龍科技園區」,這塊300多公頃的特定農業區,在苗栗縣長何智輝、劉政鴻時代,曾兩度面臨徵收,最後都因農民抗爭,宣告開發失敗。如今又被選為大矽谷計畫的產業園區,第三次面臨徵收。
這些所謂「產業園區」,真的是為了推動半導體產業、還是為了炒作土地?石虎保育協會陳褀忠說:「我們竹南、頭份、後龍近900公頃,地方已經磨刀霍霍想炒作。」果真如此,優良農地的犧牲,就太不值得了。
大南方新矽谷,迎來水電大開發時代
至於今年一月,行政院核定的「大南方新矽谷」,是串連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的所謂「半導體S廊帶」。其中最重要的,是在高鐵台南站旁的沙崙農場,開發500多公頃的「沙崙生態科學園區」。這片擁有豐富生態的近千坪農場,陸續在智慧綠能科學城、健康園區、生態科學園區開發下,即將消失。
此外,為了因應開發,很多爭議性高、多年未開發的水電計畫,也捲土重來,例如「苗栗天花湖水庫」,12年前通過環評,因為對環境衝擊太大暫緩。今年5月突然在苗栗頭屋、公館辦說明會。通常這種會議,地方首長不會出現,但苗栗縣長鍾東錦卻全程主持會議,滿滿的議員、村長一面倒支持開發。
而過去台灣本島不曾有的民生海淡廠,也在大矽谷計畫後,遍地開花,除了興建中的新竹、台南廠,又計畫在北高雄、南高雄、嘉義、台中、桃園興建。各類型的電力設施,也不斷擴建中,水、電也迎來大開發時代。
六大區域計畫的其他4個是:首都圈黃金廊帶、精密智慧核心、東部慢活城鄉、低碳樂活離島,林林總總號稱140項建設,說要均衡台灣、其實雨露均霑。看起來很像2017年,蔡英文前總統大舉債的「前瞻基礎建設」。
政策環評沒有准駁,諮詢建議的意義也不大,但透過滙整,看到未來大開發的樣貌。台灣早就過渡開發,國土愈來愈脆弱,動不動淹水、缺電。土地、水電還能供應這麼多科學園區、產業園區嗎?必須在各別開發案,有更多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