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5日 星期二

務實內閣,還是誤國內閣?

蘇內閣的務實一再對既得利益讓步,其實是在阻礙社會進步。(/風傳媒)


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 2019.6.25

以「務實」自許的蘇貞昌內閣,上任後果然務實地調整了好多政策。務實一直被視為一種美德,但用於推動政策就變成面對現實、甚至遷就現實,過去做錯的繼續錯下去,做對的反而把他改成錯的。為了少數利益,拖住社會往前進的腳步,農地非法工廠就地合法、基隆河開發解禁、老舊柴油車不必落日、電動車政策大逆轉。而閣員也個個以務實自居,早就忘了什麼是政務官該有的開創性。


農地工廠就地合理,農作物汙染將更嚴重

今年五月工廠輔導管理法在立法院初審通過時,蘇貞昌說:「應該務實處理,這些違章工廠多是中小企業,關乎100多萬人的就業,不是說拆就拆。」他的意思是,違章工廠都已經在那裏了,不就地合法,不然要怎麼辦?換一個角度想,如果有人做了違法的事,政府卻說不能怎麼辦,那還要這個政府幹嘛?

於是同樣強調「政策要務實,溝通要有同理心」的經濟部長沈榮津,端出一個加倍奉還的工廠輔導管理法修正案,讓工廠只要繳交贖罪性質的營運管理金,就可以一直以非法、但不受法令管制的姿態繼續經營下去。經濟部還很貼心地稱非法工廠為「未登記工廠」、「特定工廠」,簡直就是掩耳盜鈴。

目前法案在立法院協商,問題卻只剩下非法工廠有沒有落日、有沒有訴訟條款這兩個爭議,至於非法工廠對農地盤根錯結的傷害卻不再討論。台灣的農地約2.5%已達到汙染等級。如果農地要就地合法,那就請環保署同步修訂土壤汙染管制法、放流水標準,要求農地上的工廠、汙染管制要跟農地同一個標準。

真正的務實要建立在起碼的是非之上,維護合法、糾正違法,維護農地純淨,人民不必吃到有風險的作物。真的要為農地違章工廠開出一條路,就應該訂一個「讓工廠遠離農地」的輔導法令,目標是讓非法工廠永遠離開農地

老舊柴油車不必淘汰,繼續汙染空氣

另外一個以務實之名,把對的政策改成錯的是「老舊柴油車汰換」,去年空汙法修正後,授權環保署得視空氣品質狀況,提高出廠10年以上老舊車輛排氣標準,後來有車主抗議,至少行政院還守住16年以上的二行程機車14年以上的大型柴油車,應符合四期標準的底限。

今年三月蘇貞昌說這個政策已引發民怨,環保署長張子敬也「經務實檢討後」,讓老舊柴油車回到原點,只要符合「出廠時的排放標準」就好。一部20年前買的車,只要符合20年前的排放標準就好,不必管現在的標準管到那裏。

為什麼要汰換老舊柴油車?因為它的汙染排放量很可觀,且對人的健康影響大,2012年世衛癌症研究中心將柴油廢氣列為一級致癌物。一、二期大型柴油車排放的PM是新車的70倍,PM2.5的前驅物NOx是新車的30倍。

真正務實的做法,是為老車開出一條路,讓他們在取得合理的補助之下,限期汰渙,特別有困難的車主則專案處理,目標是「讓老舊汙染車輛遠離道路」。


為了少數利益,拖住進步的腳步

還有,交通部長林佳龍推翻前行政院長賴清德「2040年禁售燃油汽機車」政策,林佳龍說:「要讓燃油車有時間調整,不要犧牲既有產業發展。」話說當初會訂2040年不就是調整時間嗎?只要訂出明確目標,業者就會往正確的方向調整,否則只是拖住跟上國際禁燃油車的腳步而已。

連蔡英文總統也以務實之名,解禁基隆沿岸土地開發。因應氣候變遷的強降雨,很多國家都擬定計畫把人及建築遷離河岸,只有我們的元首說治水成功了,沿岸的開發禁令可以解套,為了少數開發利益,卻讓多數人陷入更大的風險之中。

歷史學家賈德戴蒙在20年前出版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中提到,一個社會對新技術的歡迎與否,其中一個因素就是「與既有利益的相容程度」。其中一個例子,發明了可以讓打字速度增加一倍的鍵盤,卻因為社會已有很多舊式鍵盤的打字員、製造商、銷售員,所以一次又一次封殺了效率鍵盤的生路。

類似案例,電晶體是美國人發明的、也拿到專利,但最後是被日本人發揚光大,只因為那時美國的消費性電子工業仍在生產真空管產品,不希望電晶體產品跟現有產品競爭。這些案例都顯示,跟既得利益讓步,是在阻礙進步。

同樣地,如果務實政策變成對現況妥協,鼓勵錯的事情繼續存在,阻礙可以讓社會進步的想法,那不是務實的本意,實質上已經是誤國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