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5日 星期二

好好的減香 竟然演變成眾神捍衛香火

 再好的政策做得粗糙也會適得其反,一個輕忽,減香
竟然演變成香火之爭。(/吳欣紜提供)

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17.7.25

燒香、燒紙錢是燃燒行為,屬空氣汙染防治法管制事項,宮廟也屬於固定汙染源,管制本是理所當然,「減香」更無關「滅香」。但行政機關先是事前說不清楚事後又輕忽不積極處理,最後竟然演變成眾神上凱道「捍衛香火」。行政機關都這樣做事,凱道再寬也不夠抗議,也難怪總統要震怒了。

為什麼要減香、減燒紙錢?這已經不是環保問題,而是健康問題。台灣自產的香跟金紙已經很少,多數從國外進口,標準檢驗局雖然有訂香跟紙錢的標準,但檢驗能力不足,市面上還是有很多標示不清、成分不明的產品。

環保署曾經從燒香燒紙錢的廢氣中,檢測出苯、甲苯、甲醛、多環芳香烴等物質。有人說,燒香燒紙錢佔空汙量不高,不應該管那麼多。但一人一支香或許對平均空氣品質貢獻不大,如果1000個人、同時在密閉的宮廟裏點1000支香,瞬間空汙指標就會爆量,汙染也全都由室內的人承受。

社區宮廟林立,減香不只為環保、也為健康

這些年來宮廟會自動減香減燒紙錢,並不只是配合環保政策,著眼的也是室內的空汙管理,因為連室內工作人員、參拜信眾都受不了了。但行天宮並不是一夕之間就走到取消香爐,而是從每爐3支香,減到1支,最後還是在取得神明同意之後才取消香爐,既是神明同意的,信眾也沒話講。

行天宮參拜的人多,為了疏導人群,都有志工幫忙分香,左手握了一大把香,右手再分給信眾,想想看那位志工分香35個小時後,她會吸入多少廢氣。停香之後,空氣變好了,信眾也沒減少,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行天宮受到好評之後,龍山寺也跟進,位於台北忠孝東路的善導寺接受民眾寄放祖先牌位,也是禁止燃香的。但顧及民眾還是有拿香拜拜的習俗,現場有準備香,但不能點燃,達到拿香參拜的目的,家屬也能接受。

不過,行天宮、龍山寺、善導寺能做到,是因為經過漫長的溝通過程,並非突然改變。而他們能做到的,不表示其他小型宮廟也做得到,環保署以為舉這幾家廟的經驗,就可以化解「滅香危機」,就太錯估形勢。 

而如今社區內宮廟林立,燒香燒紙錢產生的空汙,受影響的已經不只是宮廟內的人,多數宮廟都沒有做空汙防制設備,辦活動時更在門口露天大燒紙錢。依空汙法第31條第一項規定,「從事燃燒、融化、煉製致產生明顯之粒狀污染物,散布於空氣或他人財物,可處5千元到10萬元罰款。」

即使是民俗,也應該有所節制,不能製造空汙妨礙別人,依規定管制並不過分,但事涉民俗,如果不是燒得太誇張,地方政府多半不會處理。過去一年地方只開罰17件,每件都是因為露天燃燒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

但平常行政機關對宮廟不做輔導,只有在重要日子才發新聞稿請大家減香減燒紙錢,但一方面要大家減香,另一方面,宮廟參拜卻變成政治人物的標準戲碼,跑行程一定少不了這個,從總統以下人人神前一柱香,這在示範什麼?

平常沒建立共識,政治人物又製造價值混亂,突然看到網路上要滅香,又接到環保局檢測空品的通知,宮廟才會一整個跳腳。

平常就要管制,民眾才能慢慢接受

不只宮廟,每月初一、十五是家戶拜拜,初二、十六是店家拜拜,每到這些日子,每家商店都在人行道拜拜,燒香燒紙錢,又是火又是煙,每次經過都深受困擾。而政府為了討好人民,這種事不敢管,也不提出對策,路過的人只好自認倒楣。

這次滅香危機算是暫告一段落,但卻是動員縣市首長的關係才壓下來,行政單位反而愈說愈不清楚,該負責民俗宣導的內政部一付不關他事的態度。環保署長李應元則說,減香不好,那以後改「少香」好了,這樣有解決問題嗎?

時代在往前走,民俗也要與時俱進,過去很多寺廟要殺豬公謝神,後來改用素麵,拜完還可以分送給弱勢民眾,受到更多支持。可見民俗不是不能改,反而要往更好、更有創意的方向去改,這當然包括減香、減燒紙錢的做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