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鳳寺裏的空拍圖留下紅毛港遷村前的印記,出身紅毛港的楊金翰帶著孩子
找到公親的船。35歲的他在10年前遷至鳳鼻頭,如今再次面臨遷村挑戰。
原文刊登於2017.11.16出刊的《商業周刊》
製作人‧劉佩修
文‧朱淑娟
攝影‧程思迪
研究員‧吳怡寬
高市府喊一坪換一坪
同意率近九成推動遷村程序
門上的通知單,就像倒數計時的碼錶;離開,不是遠在天邊的想像,而是緊逼眼前的現實。高雄市政府規畫,二○一九年元月開始遷村,目前僅剩十四個月,四百多天。
只是,遷村這輛看似不能回頭的火車,要開向何方,卻充滿變數。地方與中央的較勁,政治人物的盤算,更牽動大林蒲居民的財產與命運。
今年八月四日,高雄市政府發布新聞,指市長陳菊已向時任行政院長林全,報告大林蒲遷村意願普查結果,基於高達近九成居民贊成,林全支持遷村且同意市府所提的遷村安置做法,市府宣布進入遷村籌備階段,啟動地上物普查。
然而,該則新聞稿後,林全從未公開提到這件事,行政院連一篇新聞稿都沒發,相關中央部會呈現一種詭異的集體沉默。
九月,林全下台,新任行政院長賴清德就任,對於先前林全與陳菊對大林蒲居民的成諾,賴清德是否支持?對此,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向本刊表示,「賴清德院長會全力支持高雄市長陳菊,推動大林蒲遷村的所有決定。」
但市府提出的方案,也一變再變。三十八歲、在當地經營香行的林宏歷說,三月的六場普查說明會前後,高雄市政府官員曾私下跟當地人士座談,「一開始談的條件不是一坪換一坪,而是土地配售、或一坪換○‧七或○‧八坪,大家都反對。是政府污染我們的環境要我們遷村,結果造成我們額外負擔,這樣不合理。」
後來,正式的普查問卷改成「一坪換一坪,蓋回原房型,不增加額外負擔」。此方案出爐後,民意大逆轉,贊成人數變多。並且市府計畫遷村的兩個地點,環境比現在好,地價也比大林蒲高五倍。果然八月普查結果出爐後,贊成率高達八九%。
儘管九成的同意,是基於上述「一坪換一坪」等前提,倘若條件變差,許多人將由同意改為不同意。但「九成同意」就像政府的護身符,推著此遷村案一路向前走。
誘人條件不停加碼
卻不見中央白紙黑字核定書
其後,九月十七日高雄市副市長史哲主持地上物普查說明會,開出的條件更好,除了之前的承諾,還加碼建物不計折舊,以全新價格補償,連沒登記的也賠。並保證「捨棄徵收的強制手段,改採以地換地,一坪換一坪」。
當天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游振偉到場表示,「剛剛市府報告的補償原則,住商一坪換一坪,建物用重建價格,工業局也會照這個原則把這件事完成。」
「條件聽起來不錯,但還是覺得那裡怪怪的,」要健康婆婆媽媽團南部團團長洪秀菊說,「因為高雄市都發局長李怡德報告這些條件時,強調『在法令允許下』,如果法令不允許呢?」
而上述條件,都是高雄市政府口頭承諾,並無中央政府白紙黑字的核定書。高雄市議員陳麗娜也質疑,「會不會覺得很奇怪,都是市府在講,中央都沒來函,而市府的進度又往前推。遷村要有特別法,什麼都沒有,你在估什麼房子?」
居民在會中提出不少疑點,但一開完會,市府委託的人員就兵分多路進村,開始挨家挨戶地上物查估。原本一些堅持條件不清楚、拒絕被查估的人,因傳言不配合查估,未來權益可能受損,最後都同意了。於是到了本刊截稿前,不到兩個月,所有房子幾乎都已查估完成。
為何急著查估?史哲說,要先做地上物普查,才能估算需要多少遷村經費。但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強調,依土地徵收條例第十二條規定,只有當協議價購不成時,才可以動用公權力查估,現在計畫都還沒開始,依據什麼開始查估房子?
徐世榮表示,政府向人民取得土地,可以用的地政手段不多,不外一般徵收、區段徵收,以地易地相對言困難許多,一般是專案處理,但要民眾同意,一個一個把所有權找出來請他們簽名蓋章,這個工程很浩大,不可能短時間就能完成。遷村的財政負擔很大,為了減少負擔,他評估,最有可能的方式是區段徵收,政府可以拿到一些土地標售,賺錢來補貼遷村支出。
紅毛港過來人:為何沒學到教訓
「政府一路騙我們,很
多都沒做到」
看到大林蒲的狀況,紅毛港遷村協力自救會長洪芳騏很擔心,「紅毛港是大林蒲的一面鏡子,為什麼大林蒲人沒從我們身上得到教訓?政府一路騙我們,很多當時講的都沒做到,例如興建安置住宅。」
紅毛港遷村時,政府規畫的遷村地點中安路,以每坪地價四萬三千元賣給居民,很多人勉強貸款蓋房子,最後還款的責任就落到兒女身上。
「我國中最好的朋友是紅毛港人,本來家境就不好,遷村後蓋房子背了很多貸款。她跟我一樣在台北念書,一天只吃一餐,不敢花家裡的錢,超瘦的。搬出來沒多久阿嬤就過世了,大學畢業後就趕快工作幫家裡還貸款。」三十一歲的大林蒲人張文如說。
說是遷村,其實整個村落算是瓦解了,唯一還能凝聚情感的就是遷過來的五間廟宇。飛鳳寺的傍晚,幾位老先生搬了椅子排排坐,一位先生說:「紅毛港一九六八年就禁建,我結婚時想翻修房子政府說不行,還要塞紅包了事。」
紅毛港從禁建到遷村前後經過四十年,部分遷村費很早就發了,等到真正遷村時,有些居民錢已花完,有些則因房地產大漲,沒錢再蓋新房子。而很多房產共有的,因分不到多少錢而流落街頭成為遊民,甚至有人在公園上吊自殺,走上絕路。
飛鳳寺一樓會客廳有一面大地圖,就像紅毛港的墓誌銘,每一塊土地、漁船都標上當時所有權人的名字。五十七歲的王國財指著圖中第一出水口下方自己的名字:「我們家三合院,二樓住宅,還有一大片空地,政府賠我們五兄弟總共兩百萬元,我分到四十萬,再跟親戚借一筆錢到鳳鼻頭買房子。」
紅毛港遷村後,很多人散落到大林蒲、鳳鼻頭或林園,如今他們又面臨第二次遷村,心頭陰影更深。
以地換地、原地重建行得通?
「新家」預定地面積不到現址一半
如今,小港機場北側、中安路以北的紅毛港遷村安置剩餘土地,以及台糖公司鳳山南成里,兩區合計五十公頃的土地,正是市府預定的大林蒲遷村地,但目前大林蒲占定一百二十四公頃,容納空地只有五十公頃,該如何以地換地、一坪換一坪、原地重建?
二十三歲的影像工作者林建良,祖父跟著蔣介石國民政府來台,落腳鳳鼻頭,祖母是紅毛港人,從小就聽到紅毛港遷村的種種不幸,「一坪換一坪不知道真的假的?我們家反對遷村,因為怎麼賠都賠不夠!」
立法院針對經濟部工業局二○一七年的預算評估報告指出,預估大林蒲遷村需要六百億元,這筆龐大金額,政府尚未編列,如何籌措,又是一大挑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