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2日 星期二

總合治水 關鍵在都市計畫


 ‧朱淑娟 2014.8.12

內政部營建署12日舉行「總合治水研討會」,經濟部水利署、農委會、內政部營建署這三個主要執行單位,提出未來六年660億《流域綜合治理計畫》的推動方向。南方水盟召集人魯台營認為,縣市透過都市計畫管制才是總合治水的關鍵,只由水利工程單位提出工程手段,並不足以做到綜合治水。

水利署提到,土地開發對逕流的影響很大,不透水面積增加、雨水涵容能力降低、洪峰流量增強。為此提出「逕流分擔」(集水區土地共同承擔逕流)、出流管制」(逕流滙入水道的流量管制)兩個策略,未來的土地開發應設置減洪設施。不過在排水資料不足下,如何才能知道逕流分配量也是一個問題。

今天有多個水資源環保團體與會,包括南方水盟召集人魯台營、水患治理監督聯盟執行長溫炳原、召集人徐蟬娟、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粘麗玉等人。

魯台營在綜合座談時提出,治水真正的問題在於制度,201212月他參加全國城鄉發展局長會議時,當天談統合治水,但沒有水利單位的人參加。相反的
,今天營建署辦的總合治水會議,也沒有都市計畫領域的人參加。

他舉例,歐盟綠色首都每個類型的土地都分擔洪水減緩責任,整個都市都是保水區、滯洪區。國內的綜合治水有一個很複雜的操作計畫,但都以工程手段為主,非工程方法都不是水利單位能做的,包括都市發展、地政、 農業、消防、環保、以及防災保險。他強調,縣市透過都市計畫管制才是總合治水的關鍵。


另外相關單位的計畫都強調「城市如何不淹水」,但魯台營提到許多歐洲的城市,河的兩岸第一層樓是可以淹水的,加上高灘地加起來淹水的面積很大,為什麼我們不能淹一點水呢?

至於水利署提出 「海綿城市」的概念,水患治水監督聯盟召集人徐蟬娟說,當各縣市都在發展工業區,減少綠地、濕地,以水利單位的角色如何實現海綿城市?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主任粘麗玉說,廢水排放也要納入考量。

經濟部水利署諮詢委員吳憲雄則提到生態問題,河川整治、防洪設施要注意河川生態問題。河川、河岸是生態敏感區,人類已經佔用太多土地,要把河川、流域留給其他生物使用。不要在河邊開發太多遊憩設施,不要把腳踏車道搬到河邊。台灣要繁榮、也要自然,要讓河川保持自然。

台北科技大學土木系教授兼水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林鎮洋認為,工程很重要,維護也同樣重要,理想的情況是,一半的經費做建設,一半則用於維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