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日 星期二

陸域風機前進東海岸,反對聲浪達到頂點

 
陸域風機擾民、破壞生態,反對聲浪大,未來很難繼續推動。圖為814日大城風力,
被環評否決開發,是今年第2案。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5.9.2
 
原訂今天92日,在宜蘭五結舉辦的「宜風陸域風力計畫」,因反對聲浪大,業者自行取消。這是台亞風能三個東海岸計畫(東風、東成、宜風),其中一個,總計要在台東、宜蘭沿海,遍佈72支陸域風機。
 
經濟部推動陸域風機25年,主要分佈在西部沿海,雖然與民眾衝突不斷,但僅只於地方抗爭。這三個案子卻將反對聲浪,從地方擴大到全國,「不容東海岸美景被風機破壞」,民意共識度高。未來,除非經濟部定出可接受的安全距離,將風機擾民、生態破壞減到最低,否則陸域風機,已無繼續推動可能。

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宜蘭高鐵,願景還沒實現、代價先到

 
高鐵延伸宜蘭,820日環評通過,但留下許多爭議,前交通部長賀陳旦
與民間團體,舉行記者會,要求重新評估。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5.8.26
 
高鐵延伸宜蘭計畫,820日通過環評審查,不過環評只審查末端污染,沒有處理核心爭議,未來變數還很多。一如環評會主席、環境部次長葉俊宏所說:「環評過,不一定會蓋。蘇花高環評通過,後來就沒有蓋。」
 
這些爭議,將牽動宜蘭高鐵後續規畫,包括花3500億蓋高鐵,日運量只有4萬人,還可能高估,註定虧本,未來勢必調漲票價來彌補。另外,宜蘭高鐵站必須台鐵另蓋一座新站轉乘,才能接起路網。配合高鐵,拖累台鐵,過去台南站的沙崙支線、新竹站的六家支線都虧損,影響台鐵配合宜蘭站意願。
 
加上,宜蘭縣政府在高鐵站周圍,規畫區段徵收420公頃農地,至今受影響農民還不知情,未來都市計畫過程中,勢必引發抗爭。鐵道局說,宜蘭高鐵是為了促進東部發展,但願景還沒實現,代價卻已經提早到來。

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陸域風機環境衝突太大,已走到窮途末路

 彰化大城陸域風機,因距離民宅過近,且生態疑慮大,環評初審被否決開發。
陸域風機開發愈來愈難,未來發展何去何從?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5.8.19
 
上周14日,兩個陸域風機環評審查,「苗栗後龍大鵬更新案」補件再審,「彰化大城新建案」不應開發,是今年第2件被否決的案子。陸域風機愈來愈難通過,主要原因在於,跟環境衝突太大。西海岸人口稠密,又遍布養殖、農耕,風機與人距離太近,視覺壓力、噪音、震動、眩影,讓人民無法安生。
 
於是陸域風機所到之處,抗議不斷,連帶對政府不信任。有居民說:「綠能是國家的政策,毋過你影響著我的權益,予我無法度生存,按呢我著會反對。」
 
經濟部至今未訂出風機與民宅安全距離,業者連距離民宅60公尺都不放過。繼續忽視人民的痛苦,陸域風機就會走到窮途末路。

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

海淡廠遍地開花,會變成閒置資產嗎?

 
 為了2個矽谷計畫,水利署規畫7座海淡廠,但遭遇美國半導體關稅,
海淡廠可能因產業外移,變成閒置資產。(/風傳媒)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5.8.12
 
嘉義海淡廠計畫(10萬噸),明天將首度環評審查。這是經濟部水利署,配合行政院「大南方新矽谷」,新建四座海淡廠其中一座。其他三座是:北高雄(20萬噸)、南高雄(15萬噸)、台南(20萬噸)。台南廠第一期(10萬噸)已動工。
 
另外,配合行政院「桃竹苗大矽谷」,也要新建三座海淡廠:桃園(10萬噸)、新竹(10萬噸)、台中(10萬噸),其中,新竹廠也已動工。這七座海淡廠如果全數完工,總投資金額約1千億,十年後,每天總計可提供95萬噸海淡水。
 
大南方新矽谷、桃竹苗大矽谷,都是為了擴大台灣半導體產業而設立,但計畫提出後,遭遇美國課徵100%半導體進口關稅,未來台灣半導體產業,能否如行政院預期,還很難說。如果招商不利,這些海淡廠,極有可能變成閒置資產。

2025年8月5日 星期二

四年一千億,治水預算創新高的不淹水神話

 
728水淹台南、嘉義,行政院核定41千億治水預算,
是過去每年1百億的2.5倍,治水預算創新高。(/風傳媒) 
 
同時刊登於
 
.朱淑娟2025.8.5
 
728日低氣壓及西南風,造成嘉義、台南多個縣市淹水。三天後,行政院長卓榮泰在院會中,原則核定經濟部水利署「六年一千億治水預算」,但要求縮短為四年。這筆錢將用於改善縣市管河川,比照「台南三爺溪」全流域整治經驗,將還沒整治的河段補起來,減少居民淹水之苦。
 
這筆治水預算,金額之大,前所未見。四年一千億,平均一年250億,是過去幾個治水預算、一年100億的2.5(如表1)。水利署長林元鵬說,扣除土地取得成本增加、原物料上漲因素,這次預算跟往年比,還算持平。
 
不過,治水工程的確愈來愈貴,更遠遠追不上強降雨力道,82日台南永康一場豪雨,就讓政府不斷吹捧的「三爺溪不淹水神話」瞬間破滅。未來應思考更便宜、有效的防洪做法。洪水是生活大事,務必請大家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