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在台南市長任內引發爭議的南鐵案,將持續到行政院。
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17.9.5
台南市長賴清德將接任行政院長,他任內最大的敗筆就是「台南鐵路地下化」,而此案爭議不斷、甚至重創他的形象,也是他自己造成的。先是一意孤行,不願傾聽民意,又一再違反程序正義,更嚴重低估居民的抗爭力道,導致工程延宕,直到他離開市府都無法完成,也讓自己的執行力大打折扣。
「台南鐵路地下化」從台南市中華路永康橋到生產路以南,全長8.23公里,貫穿台南市中心的精華區。本來這個案子可以順利推動,因為包括要被徵收的這300多戶居民都贊成鐵路地下化,之所以演變成抗爭,是因為更改了路線。
最早交通部在1996年提出的版本,是在現有地面鐵軌下方直接做地下軌,這樣徵收面積就很少。但2008年修正路線,將地下軌移到東側,這一變更導致東側300多戶要被徵收。而賴清德一再強調「此案沒有東移」則並非事實。
不傾聽民意,反而製造市民對立
南鐵地下化非要將鐵軌東移才能完成嗎?其實並非如此。其間自救會請專家做了評估且提出不必東移、不必徵收的方案。去年民進黨大選獲勝、行政院長林全上任前,曾經跟自救會有一次面談,當天交通部也承認,的確不必東移也可以完成鐵路地下化,這點連台南市政府前都發局長吳欣修也不否認。
既然有兩全其美的辦法,能完成鐵路地下化、又不必徵收這麼多戶民宅,為什麼不能好好檢討?但賴清德卻堅持東移版本才是最好的,而所謂「最好」的標準是什麼?執政者面對不同選擇,這300多戶居民憲法保障的人權又值多少?
而南鐵案為什麼非採取東移不可?私下盛傳這是有史以來在都市精華區最大面積的土地徵收,徵收後的開發利益非常龐大。賴清德則回應:「我保證沒有人有機會利用徵收土地謀利」。但都市計畫隨時可變更,現在說沒有不表示未來不會。而且政治人物的話真真假假,光是他上任行政院長這件事,之前就不知道否認過多少次。承諾比紙還薄,大家聽聽就好,人民未來還得自求多福。
非但如此,賴清德還不斷操作「多數、少數」議題,指責是因為「少數市民」反對,造成「多數市民」期待的鐵路地下化無法完成。執政者心中哪來的少數、多數?市長的職責是在差異中尋求最大共識,但他沒有這麼做,甚至還能讓內政部長葉俊榮,在幾乎沒審的情況下,就乖乖配合通過都市計畫審查。
一再違反程序正義,導致爭議擴大
此外,南鐵案也一再出現違反程序正義的作為。土地徵收程序還沒走完,賴清德跟交通部長賀陳旦、大陸工程董事長殷琪,今年3月15日就先動工其中一標。接下來土地徵收的公聽會還在進行,能不能徵收成功還不知道,但市府已經將居民的土地分割,而且進行地籍重測、查估住家,讓居民更加反感。
而「沒有正當程序」就是台灣現階段土地徵收最大的問題,行政機關在規劃階段不公開,工程怎麼做、經過那些路段、徵收誰的家都是政府說了算,未讓民眾參與,幾乎所有人知道自己的家要被徵收,都是收到掛號信那一刻。
而政府既然心意已決,面對抗議的態度也早有定見。期間賴清德親自主持多場居民座談會、工程技術論壇、也多次到家戶拜訪,只不過,這種溝通的動機是希望說服居民接受政策,並盡量在這個前提下給予居民協助或補償。
用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的高度,善後南鐵案
這就是台灣前大法官廖義男所著「土地法制度論集」一書中提到的,台南市政府及交通部是需要用地的人,他們開的公聽會只是「告知」、並期待地主「接受」的立場。也就是說,在這種前提下做的溝通,並未給地主充分表達意見的機會,居民即使提出反對徵收也不會被接受,等於是無效溝通。
而這些年來,土地徵收已是民間抗爭的主力之一,賴清德在台南市長任內,光一個南鐵案都可以動搖他的形象,未來統管全國政策,尤其前瞻計畫推動下去,土地徵收將更慘烈,過去那種不聽民意、操作對立的心態能不改嗎?
因此,期待他用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的高度,用徵收最小的方式去推動所有的土地徵收案,相信對他一定大加分。而他能不能從南鐵案得到教訓,突破「傾聽民意、程序正義」這兩大罩門,也將關係他閣揆位子能不能坐得安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