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8日 星期二

天母水道祭走過15年,守護水源從教育做起

今年的天母水道祭有1200多人參加,是天母一年一度的盛會。

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17.3.28

15年前台北市天母一群媽媽接小孩下課時看見工人在挖水管,好奇一問,自此開啟了媽媽們守護水源的故事。15年來,他們年年在322日聯合國世界水資源日前後舉辦「天母水道祭」,提醒守護水資源的重要,也把愛水融入當地中小學課程。守護水源要從教育做起,這才是真正的基礎工程。

台北城於日治時期1909年進入自來水時代,之後人口增加,原有的公館水道系統已經不夠用,草山(陽明山)因水質純淨被選為新水源。草山水道系統全長20公里,1932年完工後每天可供水28,800噸。現在台北市的自來水多靠南勢溪及翡翠水庫供應,但草山水道系統每天仍然供應1萬噸水給天母地區。

「一開始會關心,是因為陽明山保變住六之六的開發案,這個開發案緊鄰我住的天母社區,不希望開發破壞社區環境才會投入。2001年母親節當天我跟天母、北投的朋友們成立『草山生態文史聯盟』,就這樣開始了我們的行動。」

關心公共事務,守護自己的環境

草山生態文史聯盟文海珍說,早在1994年台北市自來水處就說陽明山高地水源不夠了,如果再把第三水源的水轉給保變住六之六使用,區域水資源的平衡就會出問題。而且山坡地如果被濫墾濫伐,天母的環境一定會遭破壞。

自此她們積極參與台北市政府的每一場環評,一一找出業者環說書的問題,例如他們發現業者不設置污水專用下水道,但這明顯違反《下水道法》的規定。2001年納莉颱風時,台北市因超大豪雨而淹水,陽明山總雨量超過1千毫米,雨水漫流夾帶土石破壞周圍民房,滿目瘡痍。
 
文海珍想知道這場雨對陽明山的環境有什麼影響,跟先生到保變住六之六的工地附近拍照,發現野溪被沖毀,11號公墓上正在挖的馬路土石崩落,連棺材都被沖到馬路上,這還只是挖馬路而已,房子還沒蓋。她把當天拍的照片拿到環評會中,要求業者提出納莉颱風的鑑定報告,證明排水沒有問題。

幾番周折後終於擋下這個開發案,他們向台北市政府提出草山水道系統的古蹟指定陳情案,20044月台北市文化局公告草山水道系統為市定第111號古蹟,這也是目前全國第一座還在使用中的「系統性活古蹟」。



守護水資源,從教育做起

今年的天母水道祭在27日舉行,是一個陽光充足的春日,天母社區兩所國中、八個小學、以及啟明、啟智兩所學校學生都參加了活動,從天母信仰中心三玉宮走到草山水道系統的三角埔發電所下方,有飲水思源之意。

呼應聯合國世界水源日今年的主題「廢水」,以廢水回收再利用設計許多活動及表演,小朋友得知廢水回收的重要、也學習生活中很容易就能做到的節水習慣。另一個重頭戲是參觀一年只開放3個小時的第三水源。

「第一屆天母水道祭由草山生態文史聯盟發起,之後我們覺得愛護水源要從教育做起,就一一拜訪在地中小學的校長及老師,現在跟天母國中、蘭雅國中輪流舉辦。」陸續有學校將愛惜水資源的理念納入教材,天母國中老師蔡月美、陳燕君成立「水道少年社」、蘭雅國中老師邱明成推動「綠色行動社」,也培養小小解說員,在水道祭當天擔任解說工作。

文海珍說:「我們想提醒,台灣是一個幸運的地方,有充足的水資源,只要好好保護就不會缺水,這是我們持續辦天母水道祭最重要的意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