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8日 星期六

禽流感資訊越透明 防疫愈有利

資訊愈公開愈有助於防疫,也有助於後續管理精進。

文‧朱淑娟 2017.2.18

今年2月爆發會禽傳人的H5N6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以來,農委會雖然從17日起採取七天禁宰禁運的高規格防疫措施,但在資訊提供上卻相當低規格,有的甚至還說錯,最明顯是有關排除白肉雞不必禁宰禁運的說法前後不一。呼籲農委會應匯整相關單位訊息,而且充分、正確揭露,才有助於防疫。

農委會於16日的記者會中說明排除白肉雞的理由是:「白肉雞多數是安全飼養環境,而且到目前為止並沒有檢出高病原性禽流感。」之後有學者質疑這將出現防疫漏洞,農委會於17日再度舉行記者會,但說法又跟之前不同。

農委會防檢局局長黃㯖昌說:「2015年禽流感爆發時,撲殺1004場中有35場是白肉雞,比例約3%,風險相對非常低。」而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對於風險低的說法是:「白肉雞的蛋雞場,我們監測的抗體完全是陰性。」

但經查,2015年爆發嚴重禽流感疫情時,112日台南市鹽水就有一個白肉雞場因雞隻出現高死亡率採樣送檢,結果檢出「H5亞型禽流感病毒陽性」後立即預防性撲殺,周圍3公里加強監測,之後確診感染H5N2禽流感病毒。

當然那年相較於其他禽類,白肉雞場出現高病原性禽流感的比例較低,但並不是沒有、也不是零風險,關於這點,農委會可依事實說明風險評估及決策依據是什麼,而不是提供錯的說法,且不斷強調「我們的決策有堅實依據。」

這波爆發高病原禽流感的,83%是非開放式飼養

另外一個農委會表示白肉雞風險較低的理由是「白肉雞多數是室內飼養」,但室內室養真的比較安全嗎?那可不一定。依據聯合國遷徙物種公約(CMS)、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共同召集的「國際禽流感與野鳥科學小組」,於2014123日針對高病原性禽流感H5N8疫情發表的正式聲明,指出:

「高病原性禽流感H5N8疫情,最主要原因還是集約化家禽養殖,以及相關的運銷體系有關的人為因素。而病毒可能起源於家禽,擴散到野鳥再反傳家禽。」

而且,依農委會統計到218日為止,總計24個禽場檢體驗出高病原性禽流感(其中6場驗出H5N6),有20個場屬於「非開式飼養方式」,反而比開放式飼養的場還多,防檢局之前說感染禽流感的主要原因是開放式禽場,但從這波疫情的統計資料來看,顯示不一定如此。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表示,雖然目前的政策是採「非開放式飼養」,但一個政策不可能適用所有禽種、或所有季節。每年禽流感影響期間約在1~3月,國內很多家禽飼養場在500隻以下,要採取密閉或開放式飼養,等防疫告一段落之後會再檢討,而方向是,畜產管理絕對要跟防疫結合。

而究竟這波禽流感疫情因何而起、又如何傳播,就可藉由資訊公開找出可能的答案。包括公佈有多少業者主動通報、都是那些禽類、位於那些地點、周圍1到3公里還有那些場。還有多少是官方在養殖場、屠宰場主動監測、結果如何。而檢出禽流感病毒養殖場的養殖型態是什麼,那些場被撲殺、送到那裏處理、疫情接觸的人數及健康狀況等等

2010年台灣爆發禽流感時,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曾向農委會申請相關資料,被以「公務機密」為由拒絕提供。研究會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訴訟,2012年農委會坦承當時檢出H5N2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後續立法院成立調閱小組,發現台灣早在2003年就發現低病原病毒,隨後病毒變異甚至在地化。如果當時資訊能公開,除了可檢視防疫措施正確與否,也可釐清病毒株演化的關聯性。

但農委會到目前為止在記者會中提供的資料都相當簡單,除了簡單的說明,相關統計數據都沒有詳細提供。反而禽肉市場的供需說得很清楚,這當然也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防疫」,更應該充分資訊揭露,才有助於防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