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7日 星期五

禽流感防疫應有更遠大的目標

 H5N6禽流感病毒已跨越5縣市,農委會宣布17日起家禽禁宰禁運一周。

原文刊登於《信傳媒》

文‧朱淑娟 2017.2.17

H5N6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已跨越五縣市,由於有禽傳人的風險,農委會主委林聰賢16日宣布採高規格防疫,從17日零時起全國禁宰、禁運家禽一周(白肉雞、洗選蛋除外)。七天禁宰令結束後,鴨隻要經檢驗禽流感且呈陽性才可以上市屠宰。這是有史以來因應禽流感疫情,實施最長時間的禁宰、禁運令。

然而,台灣從入冬到春時節幾乎年年爆發禽流感,而且每年都有不同亞種出現,禁宰、禁運、撲殺都只是短暫避免病毒擴散的方法而已,並無法因此消滅病毒。2015年禽流感病毒最嚴重時撲殺了540萬隻家禽,也禁宰、禁運過水禽,但之後兩年禽流感還是年年發生。因此,防疫應有更遠大的目標,那就是消滅禽流感病毒,而這絕不是只靠短時間的禁宰、禁運、撲殺就能辦到。

更何況這次禁宰、禁運令也出現漏網,排除白肉雞,這主要的考量是禁白肉雞對經濟及民生衝擊過大,這點可以理解,因為這是風險選擇的問題。但防檢局解釋未禁的理由是「因為白肉雞多數室內飼養,且到目前為止並未檢出高病原性禽流感」就並非如此,另外還排除洗選蛋,這都讓禁宰、禁運出現防疫漏網。

而農委會直指病毒來源是候鳥的說法也太過簡略,過去許多學者都提過,其他可能性還有留鳥、走私鳥、走私疫苗、甚至是本土禽流感病毒基因突變。因此防檢局認為「只要把家禽關好」就能避免禽流感病毒的說法也太簡單。

改善不好的產銷問題,可減緩疫情

原因之一就如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所說:「台灣很多農業問題出在產銷體系不願意改變,農民可以把屏東養的豬,長途北運到台北活體拍賣、屠宰,而不願意就地屠宰分級。」防檢局長黃㯖昌也說,台灣的土雞還要先到某地交換,「這些產銷模式不改,台灣就會年年都有禽流感,只是輕重而已。」

今年發現H5N6的第一例是花蓮玉里拾獲的小黑鴨,第二例是這拾獲小黑鴨的地點周圍一公里,有一個鴨場把鴨運到宜蘭在屠宰場被檢出。也有在嘉義攤商發現的屠體,回溯雲林的土雞場也被檢出,顯示這種產銷移動體系造成防疫重大問題。台大公衛所教授金傳春在專家會議中就問:「為什麼不能就地屠宰?」

因此,除了應將改變產銷體系列入防疫改善措施外,農場高密度飼養,導致動物身心不健康,投藥頻繁,也被視為防疫的漏洞之一,應該改善。

改善飼養環境、人道撲殺有助防疫

而今年到目前為止並未討論撲殺方法。前年禽流感大爆發時,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公布一分在撲殺現場拍的影片,各縣市做法混亂,動物被悶死、夾死、壓死、燒死、燙死。之後農委會舉辦國際研討會,來自荷蘭的人道撲殺專家Harm Kiezebrink提醒,符合動物福利的人道撲殺才有助於防疫。

Harm Kiezebrink的父親,1997年在香港及印尼養禽場感染禽流感病毒身亡,觸動他積極推動人道撲殺防疫的工作。他在簡報末了說:「在執行動物撲殺時,你看待動物的生命不只是雞鴨鵝,而應當成跟貓狗一樣的生命,而如果你能用尊嚴的角度去看待動物福利,就能用尊嚴的角度去看待防疫措施。」

此外,當時農委會承諾要訂緊急應變手冊,而且要依當時的情況調整,例如本來防疫計畫是針對雞,後來疫情改變成鴨,防疫措施就要立即改變。這次H5N6216為止,總計5縣市驗出,包括鴨、火雞、黑羽土雞、烏骨雞、還有小水鴨(鳥類),不知農委會是否已有因應各類家禽的緊急應變手冊。

台灣首度驗出H5N6,而且很快就在五縣市驗出,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H5N6除了會禽傳禽,還會禽傳人,雖然在中國只發生17例,但感染後的致死率高達七成,遠超過SARSH7N9,而且發病都是重症。

一旦爆發禽流感,後端的處理成本都相當高,消費者一周不吃肉應該還好,但對於業者的衝擊就很大。各種防疫措施做在疫情前,永遠是最划算的做法。

2017年至2/16止驗出H5N6情形
縣市
家禽
花蓮縣
1拾獲小黑鴨
宜蘭縣
前列花蓮小黑鴨周圍1鴨場運到屠宰場
台南市
1火雞場
嘉義縣
2個私宰肉攤屠體
雲林縣
1黑羽土雞場(前列嘉義私宰攤回溯)
嘉義縣
1烏骨雞場(前列嘉義私宰攤回溯)
嘉義縣
東石大排棄置1死雞
台南市
官田鄉水雉園區小水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