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淑娟 2017.2.11
2017年台北國際書展於2月8日~13日在台北世貿展館舉行,受巨流出版社之邀,我在2月11日 18:30~19:30於書展的「黃沙龍區」有一場講座,題目是:《捍衛正義,從保護水資源談起》。這個講題起源於我的一本書「捍衛正義—烏山頭保衛戰」(2014.7巨流出版),書中記錄了近年來台灣公民運動中最成功的一場典範,對未來公民運動相當具有啟示作用。
故事主角是台南市東山區嶺南里,這是一個遠離城鎮、人煙稀少的小村落,數百年來村民以種植龍眼、柳丁為生。在村民不知情下,2001年,前台南縣政府通過環評審查,要在村裏蓋一座永揚垃圾掩埋場。為了保護家鄉,村民展開長達10年的抗爭行動。不但保護了自己的家鄉不受汙染,而且保護了廣大民眾使用的水源。
從主客觀條件來看,這是一場沒什麼勝算的戰役。不只環評過了、也快蓋好,沒有民代支持、媒體幾乎沒有報導,外界很難理解並聲援。
但村民意志堅定,四處求援,感動台南環盟前理事長陳椒華,隨後包括學者、律師、檢察官等人也以各自專業投入搶救行動。經過10年,台南市政府終於撤銷掩理場環評結論,為台灣社會留下一個典範故事。
公民必須捍衛自己的權益
這件事之所以能成功,最重要的是兩個字是「無私」,因為無私,會想要為下一代留下好的環境。因為無私,會為了公益、而不是私益站出來捍衛真理。不但做了正確的事、而且堅持不動搖,因此得到許多助力,這應了一句電影台詞的真理,那就是:「人必須竭盡所能,然後等待命運揭曉。」
而在政治與財團利益緊緊相連的現在,公民運動光有理想還不夠,還要有方法、行動力、證據力,永揚之戰的成功就含有這些元素。當業者的環說書指掩埋場址四周沒有地下水、也沒有斷層時,陳椒華看遍各種文書、買航照圖找地下水跟斷層證據,還自力鑿井,在環保署舉辦的專家會議中提出證據,終於證實場址有斷層、有地下水,打了一場不可能的勝仗。
在這場講座中,我也提到現今台灣面對許多環境的挑戰,包括水資源、空氣、土地…,但環境議題又有多重複雜性,包括氣候改變、還有產業的糾葛、政治的複雜、財團的角力、以及國土利用的衝突。
加上環境問題又具有政治可操作性,你會發現只要是既定政策,政府都會告訴你風險可接受。另一方面,環境風險具有很高的專業性,民眾難以接近,即便風險評估是科學的,但在做決策時卻不是依據科學,而是會被許多因素所左右,這包括總統的政見、地方政府的開發承諾等等。
很多人會說,只要選一個好的總統、市長、立委、議員,他們就會幫我們守護家園,但事實上在許多複雜的糾葛下,政治利益永遠大於人民利益,唯有公民自覺,監督政府及民代,才能捍衛自己的權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