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日 星期六

日核災區食品輸台公聽會 期待珍貴的對話

期待未來三場公聽會,成為公共政策對話的典範

原文刊登於《信傳媒》

文‧朱淑娟 2016.12.1

行政院將解禁日本福島鄰近四縣食品進口,之前匆促舉辦的10場公聽會引發抗議後決定重來、並在程序完備下再開公聽會。而行政院加碼以「準聽證會」的方式舉辦,甚至在1130日先舉辦預備會議釐清爭點,因而促成了一次珍貴的對話,當大家學習用對話來面對爭議,就是民主進步的開始。

這場預備會議最大的突破點,不再像過去由官方草擬議題,也不再由官方擔任主持人,改由民間小組先整理爭點,主持人也由民間人士擔任,某種程度去除了官民對立的氛圍。主持人由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擔任,會後很多人說他主持得很好,這是因為他曾受過專業聽證主持人訓練。說來主持也是一種專業,過去法務部曾辦過幾次聽證主持人訓練,很可惜之後不了了之。

花三小時重擬題目

會議一開始,光是公聽會名稱就討論了三個小時,堅持某個名稱也代表堅持者背後的思維,果然互不相讓,最後從11個中選定一個長達37字的標題「日本核災後食品風險危害評估及管理暨茨城、櫪木、千葉、群馬食品開放與否公聽會」,這麼長的標題表面上包容了各方堅持,但實際上卻呈現互不退讓的氛圍,而且這麼長的標題也不利於傳播,恐怕之後會形成一種對人民的溝通障礙。

之後又花一個小時討論出三場公聽會時間,推翻了行政院的時間表。然後再花兩個小時討論預擬爭點,做為接下來三場公聽會的討論依據。在這過程中,國民黨新北市議員陳明義、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全程在場參與討論,相當難得。

不過會中也出現一個插曲,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厲耿桂芳上午未出席會議,下午突然出現質疑公聽會名稱,引發其他代表不滿。因為公聽會名稱上午已經花三個小時討論而且有了結果,說來民意代表也要好好學習如何參與公共對話。

而官方也釋出善意,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說:「我期待所有因這項政策引起的紛爭,能在未來三場公聽會中有專業對話,對話後如果政策無法說服大家、或無法解釋清楚,人民也無法信任政府的管理能力「那政策絕對會調整。」

多數官方的公聽會都是行政機關早有定見之後才舉辦,公聽會只是跑程序而已,會中民眾即便有反對聲音,官方還是我行我素依既定政策行事。陳吉仲願意為公聽會的結論開出許多可能也很難得。當然公聽會不一定就能取得共識,而行政機關擁有行政權,做出什麼決定屬於責任政治的範疇,自然要受到人民檢驗。

另一方面,他願意做這樣的承諾,也表示這件事已經沒有急著開放的時間表,重大的公共政策本來就急不得,這也有助於日後有足夠的時間對話。

官民都要學習如何對話

朱增宏說,不論官方、民間都不太習慣這樣的對話,但面對重大爭議事件,這樣的對話卻是重要的。政府有資源提供平台、經費、網路直播,人民也學習如何參與公共政策討論。不一定民間團體說的都對、也不一定政府說的都錯,在這樣的平台中,大家提出理由、數據、資訊,把兩極化的意見拉進來對話,求同存異。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表示,這有一點進步,應該給予肯定,不過他對於會中衛福部提供的書面資料相當不滿,他說:「從提供的資料看來,官方還是很頑固、很封閉在對抗,而且提供不實資訊,連我帶去日本檢測的儀器都寫錯。」他要求衛福部在公聽會時不要再提供假資料,否則他會繼續提告。

此外,這次參與的民間團體多半是環保或反核團體,朱增宏認為,核災區食品進口不全然是風險科學的議題,也牽涉到風險社會學、消費者心理學領域,大家對風險定義的理解不同、擔心不同,應該有更多不同領域的人士參與。

這樣一個爭議的議題好不容易開啟的良善對話,會不會延續到往後三場公聽會中?還是如陳明義預期的,到時只有一個爭點,那就是反對與贊成。希望不會是這樣,否則大家陷入爭議的泥沼無法前進,無論如何都不是好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