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日 星期五

水情吃緊 為何經濟部的節水方案沒什麼效果?

如果枯水期一開始就啟動工業節水,有助於水資源管理調配。 

 原文刊登於《信傳媒》

文‧朱淑娟 2017.3.3

冬雨減少,台灣部分地區已開始限水,蔡英文總統1日在民進黨中常會聽取經濟部長李世光報告後呼籲大家節水,她也很難得地提到「不只農業,工業用水也很多」。她說的沒錯,工業用水已占自來水售水率近三成,部分地區還占到四、五成,未來的用水成長也都來自工業。但在經濟部的節水措施中,對工業要求卻相當少,工業節水應視為水資源管理的重要目標。

提到工業節水大家一定會馬上想到台積電,他的用水量大,但也是節水做得最好的廠商之一,對於政府的水資源政策也有一些想法。去年12月經濟部舉辦全國水論壇時,台積電處長許芳銘的說法也可以給政府一些建議。

他說:「缺水是企業的營運風險之一,必須加以重視。耗水費即將開徵,但長期而言,徵收耗水費不如合理調整水價來得公平、也較有全面節水效果」。

他提到的開徵耗水費是去年通過的水利法修正案,在水價無法調漲的情況下,授權經濟部水利署對大用水戶開徵耗水費。不過這個當不成真,也無法做為節水手段,因為擔心企業反彈,七折八扣又有各種減免,一個每月用水2萬度的企業只要繳24千元,這麼少的支出,多數企業會直接繳錢了事,不會因為不想繳這筆錢而開始節水,當然也無法達到節水效果。

調整水價才應提高節水誘因

最有節水誘因的,說來還是水價調整,而且以「用愈多繳愈多」的設計,大用水戶才有節水動機。然而水價調整一向是政治問題,推動也需要政治魄力。台北市長柯文哲從去年31日起調漲水價,平均一度從8.39元調到11.56元,漲幅28.16%,用愈多付愈多,用少者不用影響,達到節水效果。

反觀經濟部卻一再錯過水價調整機會。當時本來經濟部也要跟台北市一起調整水價,但前年1月蔡英文當選總統後,行政院長張善政以「水價調整屬政府重大政策」而喊卡,錯過了有史以來最近距離的水價改革機會。

去年12月經濟部水利署在全國水論壇中,經濟部長李世光當眾宣布了「行動方案」,其中之一是「各界對合理調整水價已有共識,將適時推動水價合理化以提高節水誘因。」但過不久他又改口「暫時不考慮調整水價」,一個自己說過的政策,竟然不到2個月就翻過,實在很錯亂。

而一旦水價不調整,再生水政策恐怕也很難推動,試想,如果有便宜的水、而且政府還源源不絕供應,企業為什麼要用成本比較高的再生水?

工業節水應在枯水期推動、而不是最後

此外,雖然蔡總統提到農業、工業、民生都要節水,但水利署的限水順序卻永遠是農業、民生優先,萬不得已才會要求工業節水。前年大旱時早早就宣布農業休耕、接下來是石門水庫供水區的民眾供五停二,工業則是到了二階限水時才從5%陸續增到7.5%10%,經濟部次長楊偉甫事後檢討時說:「這次工業限到10%還沒受影響,可見未來還有節水空間。」

許芳銘也建議,每年枯水季一開始就要啟動工業節水,而不是等到最後。大家一起節水就大家都有水用,企業都有這種認知,唯獨經濟部還在用自己已過時的SOP處理枯旱。今年也是,用水都告急了還不要求工業節水,此時呼籲工業節水5%,不是有助於化解缺水危機嗎?

另外一個節水的方法是要求工業廢水回收率,但目前除了要求科學園區要達到廢水回收80%其他工業區或獨立工廠並沒有要求,許芳銘也建議政府應一視同仁,要求所有工業區以及獨立工廠達到一定的回收比例。

蔡總統最後提到「利用科技提用水效率」,這包括推廣工業廢水回收再利用技術、廣設再生水廠、海淡廠、智慧水表等等。不希望台灣年年水情告急,在蔡總統的改革方案中,現在納入這些方案應該是個好時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