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 星期二

陸域風機環境衝突太大,已走到窮途末路

 彰化大城陸域風機,因距離民宅過近,且生態疑慮大,環評初審被否決開發。
陸域風機開發愈來愈難,未來發展何去何從?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5.8.19
 
上周14日,兩個陸域風機環評審查,「苗栗後龍大鵬更新案」補件再審,「彰化大城新建案」不應開發,是今年第2件被否決的案子。陸域風機愈來愈難通過,主要原因在於,跟環境衝突太大。西海岸人口稠密,又遍布養殖、農耕,風機與人距離太近,視覺壓力、噪音、震動、眩影,讓人民無法安生。
 
於是陸域風機所到之處,抗議不斷,連帶對政府不信任。有居民說:「綠能是國家的政策,毋過你影響著我的權益,予我無法度生存,按呢我著會反對。」
 
經濟部至今未訂出風機與民宅安全距離,業者連距離民宅60公尺都不放過。繼續忽視人民的痛苦,陸域風機就會走到窮途末路。
 

大鵬風力位置圖


大鵬風機更新環評,500公尺內建物236
 
「苗栗後龍大鵬風力」,2006年在苗栗後龍沿海設21部風機,即將運轉20年,業者提出更新16部。雖然機組減少,但葉片直徑更大、輪轂高度更高,總裝機容量,從原來42MW,擴大到最多80MW,將近一倍。
 
其他5部機組不更新,其中3(181920),配合苗栗縣好望角觀光區,明年拆除。但1421號風機,則打算運轉到2036年執照到期為止。這讓距21號風機300公尺的住戶翁坤章無法接受。他兩度到環評會陳情,「我已經忍受18年,每工心神不寧,暗時袂睏,拜託21號風機,一定愛共我拆掉。」
 
不只翁坤章的家距離風機很近,業者統計,250公尺內有18個建物,250500公尺有218個,大多數居民都反對風機繼續運轉。一位環評委員說:「人要擺在風機之前,還有250公尺的距離,你們都不管,只是讓全國民眾更反對風機。不是將以前的量能,無限擴大賺更多錢,社會責任也要顧。」
 
審查結論,要求說明不更新的5座風機後續計畫,以及500公尺住戶的溝通情形。有些風機位在河口、西湖重要濕地,也要評估鳥類撞擊風險,以及設置必要性。這個案子還有第3次審查,預料風機數量要再減少,才有機會通過。 
 
彰化大城風力位置圖


彰化大城3座新建風機,居民強烈反對

 
當天接著審查的「彰化大城陸域風機」,鄰近大城東港、西港聚落,原提出新建4座風機,後刪除距離民宅60公尺的3號。這裏是農漁民養文蛤、蜆、鴨的地方,東西港村長、大城鄉代、多位民眾,浩浩蕩蕩搭遊覽車來抗議。
 
西港村村長陳儀興說:「風機會影響村民的經濟來源,每一工看遐風機會著憂鬱症,你若欲設風車,麻煩你去做佇海底,阮村民絕對袂共你抗議。」
 
居民陳啟文說:「我佇風機1234500米內,我佇遐是得失著誰人,無代無誌提風機囥阮門邊。我的想法真簡單,我欲活落去。」
 
這個案子,除了地方抗議聲浪大,還有以下幾個生態疑慮。
 
 
生態影響大、效益不高,不應開發
 
依環說書記載,這個案子塔架高度81~99公尺。彰化縣代表說,依此計算,風機葉片掃風下緣是11.85~29.85公尺,上緣是150.15~168.15公尺,應以掃風範圍最大影響的11.85~168.15公尺,評估鳥類生態影響。但業者只以掃風範圍11.85~150.15 公尺評估,降低生態影響,與事實不符。
 
彰化縣代表質疑,業者用短少近20公尺掃風範圍,評估對鳥類的影響,建議環境部依《環評法》20條處理。這條是指造假環說書的刑責。
 
彰化縣政府另提到,國產署同意14號風機的機座是 225平方公尺,但業者提出的是625平方公尺(25m×25m),比國產署同意的還多。這表示,業者還需要承租額外土地。有環評委員認為,這讓土地取得有不確定性。
 
 
西海岸陸域風機接連被否決,應重新檢討政策
 
另外,環評委員張學文提到,鳥類不只會有葉片碰撞危險,還會因掃風的壓力變化受傷。1 2 號風機在濁水溪北邊的水鳥熱點,他建議影響較大的2號不要設,1號在夏、秋鳥類活動高峰時,不要運轉。
 
依這個建議,2號機不蓋,1號機部分季節停機,就只剩4號機可以正常運轉,最後評估,這個案子民眾反對、生態有疑慮、發電效益不高,建議不應開發。這個結論還要送環評大會確認,不過預料翻案機會不大。

如今,陸域風機從西海岸到東海岸、從南到北,抗議不斷。經濟部有責任,訂出風機與民宅的可接受距離,不要讓業者無所適從,更不該讓居民舟車勞頓抗議。接連兩個陸域風機被環評否決,陸域風機政策,也該看看該何去何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