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5日 星期二

四年一千億,治水預算創新高的不淹水神話

 
728水淹台南、嘉義,行政院核定41千億治水預算,
是過去每年1百億的2.5倍,治水預算創新高。(/風傳媒) 
 
同時刊登於
 
.朱淑娟2025.8.5
 
728日低氣壓及西南風,造成嘉義、台南多個縣市淹水。三天後,行政院長卓榮泰在院會中,原則核定經濟部水利署「六年一千億治水預算」,但要求縮短為四年。這筆錢將用於改善縣市管河川,比照「台南三爺溪」全流域整治經驗,將還沒整治的河段補起來,減少居民淹水之苦。
 
這筆治水預算,金額之大,前所未見。四年一千億,平均一年250億,是過去幾個治水預算、一年100億的2.5(如表1)。水利署長林元鵬說,扣除土地取得成本增加、原物料上漲因素,這次預算跟往年比,還算持平。
 
不過,治水工程的確愈來愈貴,更遠遠追不上強降雨力道,82日台南永康一場豪雨,就讓政府不斷吹捧的「三爺溪不淹水神話」瞬間破滅。未來應思考更便宜、有效的防洪做法。洪水是生活大事,務必請大家提高警覺。
 
(1)近年編列的治水預算

年度

總預算

平均一年

名稱

92~102

1107

100

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

103~108

647

100

流域綜合治理計畫

106~114

944

100

前瞻基礎建設-縣市管河川及排水

115~118

1000

250

縣市管河川及排水

 
 
時雨量破百,遠非治水工程可及
 
受限於經費及人力,區域排水整治,以人口集中地區優先,平均整治率45%728日的淹水區域,主要在嘉義荷苞嶼排水、六腳排水、台南菁寮排水一帶,時雨量最高達到123毫米,排水溢堤,造成沿岸地區大淹水
 
荷苞嶼排水,流經嘉義縣太保市、鹿草鄉、朴子市、東石鄉和布袋鎮,算是整治率比較高的,達到75%,被歸類在「已完成整治」 項下。但所謂已完成整治,保護標準也只有66.5毫米,已經是極限了,不可能擋得住2倍的雨量。
 
菁寮排水,流經台南市後壁區。六腳排水,流經嘉義縣新港鄉、六腳鄉、東石鄉,整治率不到五成或更低,這次淹水,讓民眾生活大受打擊。水利署說,未來的治水目標是:「保護標準下,不淹水,超過保護標準,加快復原。」換句話說,即使整治完成還是可能淹水,工程有其極限,其他就要靠非工程的應變。
 
 
三爺溪整治屬特例,大雨來照淹不誤
 
其實,時雨量超過100毫米的強降雨,並不罕見,遠的莫拉克不說,就說2018823日的熱帶性低氣壓強降雨,雲林、嘉義、高雄有10個測站,時雨量超過100毫米,最高是雲林口湖鄉椬梧,121毫米。
 
還有202164日的台北午後強降雨,6個行政區時雨量超過100毫米,大安區台大測站還達到209毫米。台北市政府曾計畫,要將保護標準,提高到88.8毫米,但這要花多少錢?就算辦得到,也擋不住100毫米的雨量。
 
但政府不老實跟大家講,反而好大喜功,誇大治水效果。前文提到這次治水預算要比照「台南三爺溪」整治經驗,三爺溪流經台南永康、東區、仁德等精華區,一開始就打算拿來當「前瞻基礎建設」亮點計畫,換句話說,非屬常態。治水經費高達83億,2022年完工後,被拿來大力宣傳治水成效。
 
731日台南市政府開記者會,駁斥治水無效批評,就特別提到三爺溪。話才說完,82日永康時雨量破百,三爺溪不淹水神話瞬間破滅。把話說得太滿,民眾就會失去警戒心,以為靠政府就好,淹水反而被駡得更慘。
 
 
有效防洪,需要控管土地利用方式
 
水利署簡報中提到,未來治水要提升土地承洪能力,做法包括:逕流分擔、出流管制、在地滯洪。這些過去也曾多次提到,但2公頃以上的開發案,才需要送出流管制計畫書,標準太高很少有建案能符合。
 
在地滯洪是利用現成農地、魚塭、埤塘,做一些改造,做暫時性的滯洪空間。不必徵收土地,是很好的構想,但民眾接受度不高,未來有待努力。而這些都屬於末端的做法,更有效的是從源頭就控管土地利用方式。
 
去年7凱米颱風,就發現有些淹水原因,是在地勢低窪區蓋房子、或抽水養殖,加重淹水風險。有的則把滯洪空地填平,蓋大樓以鄰為壑,緊鄰南科的台南市中榮里居民,就經常抱怨自從南科地基墊高後,村落就變成滯洪池。
 

淹水之苦,難以承受,卓榮泰勘災時也提到感同身受,並迅速核定放了半年的六年一千億治水預算,還要求縮減為四年。治水需要錢,編列預算無可厚非,但治水預算愈來愈龐大,也難以承受,更便宜有效的防洪做法,也應即早上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