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

海淡廠遍地開花,會變成閒置資產嗎?

 
 為了2個矽谷計畫,水利署規畫7座海淡廠,但遭遇美國半導體關稅,
海淡廠可能因產業外移,變成閒置資產。(/風傳媒)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5.8.12
 
嘉義海淡廠計畫(10萬噸),明天將首度環評審查。這是經濟部水利署,配合行政院「大南方新矽谷」,新建四座海淡廠其中一座。其他三座是:北高雄(20萬噸)、南高雄(15萬噸)、台南(20萬噸)。台南廠第一期(10萬噸)已動工。
 
另外,配合行政院「桃竹苗大矽谷」,也要新建三座海淡廠:桃園(10萬噸)、新竹(10萬噸)、台中(10萬噸),其中,新竹廠也已動工。這七座海淡廠如果全數完工,總投資金額約1千億,十年後,每天總計可提供95萬噸海淡水。
 
大南方新矽谷、桃竹苗大矽谷,都是為了擴大台灣半導體產業而設立,但計畫提出後,遭遇美國課徵100%半導體進口關稅,未來台灣半導體產業,能否如行政院預期,還很難說。如果招商不利,這些海淡廠,極有可能變成閒置資產。
 
 
嘉義海淡廠,為補足10萬噸缺口
 
前行政院長蘇貞昌20219月宣布,在嘉義縣太保市,興建88公頃的嘉義科學園區,並於20235月動工。估計園區設立後,嘉義用水量會增加10萬噸,計畫在嘉義布袋商港回填土地蓋「嘉義海淡廠」,補足缺口。不過海淡水並不是直接供給園區,是併入自來水系統,再把挪出的自來水,給園區使用。
 
接著20243月,前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宣布台積電將在嘉義園區,設置2CoWoS先進封裝廠,預計2028年同時量產。這兩個廠,每天需要3.6萬噸水,但嘉義海淡廠大約要2031年才能完工,相差34年,這段期間,水利署計畫從雲林湖山水庫跨區支援,還一度引發雲林縣抗議。
 
大南方新矽谷,還包括位於屏東市的「屏東科學園區」,今年五月,台積電宣布與屏東縣政府合作,在這裏設「半導體供應鏈專區」。水利署則規畫在高雄永安、興達電廠南側,興建日產20萬噸的北高雄海淡廠」,即將進入環評程序。南高雄海淡廠、台中海淡廠、桃園海淡廠,則還在規畫中。
 
 
海淡廠成本高又耗電,僅止於備用
 
海淡廠的建設成本高,以新竹海淡廠預算120億、台南海淡廠210億估算,七座海淡廠至少要一千億。行政院上周初步核定的四年治水預算,也不過一千億,兩相比較就可以看出,海淡廠是一個成本很高的投資。
 
而且,海淡廠耗電量高,也會墊高營運成本。嘉義海淡廠初估每天耗電393,000度電,產水10萬噸,每噸水要用3.93度電。未來隨著電價持續調漲,產水成本還會再增加。台灣目前的民生用海淡廠,主要在離島,自來水公司曾估算,外島的海淡廠每年虧34億,平均生產一噸水要450元。
 
海淡廠的定位在備援,當自來水不足時,才需要海淡水,像去年、今年,各地水庫蓄水率都維持在高點,如果有海淡廠,也只能閒置。就算平常日子,69豐水期,也不太可能用到海淡水,海淡廠一年至少閒置半年。
 
 
提高水價、搭配廢水回收,解決半導體用水
 
2024年韓國慶北大學教授Kwang-Ho Choo,來台參加水利署論壇時提到,台積電每年用水超過1億噸,等於100萬人一年的民生用水。韓國三星電子用水量也很大,政府要求100%回收廢水再利用,因為節水是必須強制的事情。
 
但政府並沒有強制半導體業節水,相反地,要多少給多少,而且用水優先。甚至沒有鼓勵企業節水的收費制度,每月用水51度以上,每度水都是12.075元。水價低廉,業者就不會想投資節水設備。
 
過去只有在2020年大旱時,台灣本島用過每天供水1.3萬噸的「新竹緊急海淡廠」,而且使用時間很短,枯水期後,設施就拆除。
 
現在為了兩個矽谷計畫,海淡廠要增加到七座,每天供水95萬噸的規模,如今出現美國半導體關稅變數,引發產業外移疑慮。在這個時候,不只大矽谷計畫,連同搭配的供水、供電計畫,也應該重新盤點。
  

至於海淡廠,當然也要一併檢討,在目前各地水庫,管管相連的情況下,是否真的需要蓋這麼多,如果未來變成閒置資產,那就太可惜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