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的信賴度已降低。(圖/風傳媒)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3.11.21
11月14日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提出「環保永續政策」,其中包括:「2035年公務車全面禁用燃油車,2045年全面禁用燃油車。」他是到目前為止唯一提出這項政策的總統參選人(他指的應該是禁售,不是禁用)。公務車全面禁用燃油車不難,只要行政機關自己規定就可以辦到。
至於全面禁售燃油車,牽涉到廠商利益,即使歐盟已通過2035年禁售燃油車,也出現許多反對聲浪。而這並不是台灣第一次聽到禁售燃油車政策,早在2018年賴清德任行政院長時就已宣示過一次,可惜被接任的蘇貞昌喊卡。如今禁售燃油車已被視為實現2050淨零碳排手段之一,國發會也將此列入2050淨零路徑,未來能不能實現,需要政治決心、以及政策一致性。
侯友宜是唯一提出禁售燃油車時程的參選人
其他兩位總統參選人,民眾黨柯文哲提出2030年公車及公務車全面電動化,這點與國發會相同。柯文哲另提2030年市售小客車30%電動化、電動機車35%,並沒有提到「禁售」兩字。國發會雖然也說2040年電動車、電動機車市售比都達到100%,但被問到是否等同禁售燃油車時卻語帶保留。
賴清德則只提到推動「低碳運輸網絡」,並沒有談到電動車或禁用燃油車計畫。可見在汽機車電動化這個政策上,侯友宜比其他兩位還有勇氣。
蘇貞昌推翻賴清德的禁售燃油車政策
台灣第一次提到禁售燃油車政策,是2018年賴清德任行政院長時,當時還沒有2050淨零碳排,目的是為了降低汽機車排放汙染。計畫2030年公務車、公車全面汰換為電動車,2035年禁售燃油機車、2040年禁售燃油汽車。
當時會訂這個時程,主要參考國際間各國禁售燃油車時程約落在2025年到2040年之間,有專家預測2025年某些區域就會出現黃金交叉,電動車跟燃油車銷售量各半,之後電動車銷售量就會大幅提高。
這個政策是從前任院長林全的「空氣汙染防制策略」而來。林全沒有提禁售燃油車,而是以空汙基金補助,鼓勵汰換老舊柴油車、二行車機車。不過賴清德的政策很短命,在他2019年1月下台後不到3個月,接任的蘇貞昌就宣布暫緩,時任交通部長林佳龍說,要讓燃油車有時間調整,不要犧牲既有產業發展。
這是抗拒改革的標準藉口。賴清德2018年提出禁售燃油車時程是2035年~2040年,這17~22年不就是調整時間嗎?只要政策目標明確,按部就班推進,業者感受到政府決心與政策一致性,就會配合調整投資方向,屆時達成目標指日可待。反之,政策搖擺不定只是讓政策空耗、也讓業者無所適從。
今年9月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將原訂2030年禁售燃油車政策,延後五年到2035年才要推動。這個看似討好選民的決定卻不是所有人都歡迎,就有車商表示,為了因應政策已經投資設備,政策不一致將造成混亂。
落實政策,只是起碼的誠信
凡行政機關都擔心得罪利益團體而抗拒改革,轉而偏好補助手段,但這種做法要花很多錢,而且是不買車的人補助買車的人,不符合社會公平、也會危及制度穩性。2017年4月行政院預計投入365億元推動「空氣汙染防制策略」,其中200億要從環保署(現為環境部)「空汙基金」支出,造成巨大負擔,時任環保署長李應元還突發奇想,要拿空汙基金去融資借款。
當時很多人對這個想法傻眼,因為空汙基金是汙染者付費,必須專款專用於減低空汙工作,以「汰換老舊機車可以降低空汙」為由補助購車本來就很牽強,因為汽機車具有「移動」性質,很難計算新、舊車空汙排放量的差異。
而且收費不是目的,是希望業者設備改善,只要減少排放就可以少繳錢。如果這套理論運作得宜,空汙基金應該愈收愈少才對,到最後可能就不用收了。拿空汙基金融資的想法雖然荒唐,但也可看出為了應付補貼已捉襟見肘。
三位總統參選人都已提出「2050淨零碳排」政策,但也都寫得很粗,只有宣示,沒有問題分析。這些被提出來的政策那些在未來會被落實還很難說,但總統政見不能只是聊備一格,真到做到、甚至做得更好,只是起碼的誠信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