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8日 星期二

禽流感會議網路直播 行政透明有助於防疫

 有效防疫的前提是政府資訊要先公開。(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 2017.2.28

農委會23日解除七天禁宰禁運令,這波H5N6高病原性禽流感疫情也暫告一段落。在這七天之中農委會連開3場專家會議,而且史無前例在臉書直播,有助於大家理解決策過程中的折衝,以及未來面對禽流感疫情的作為。從這些討論也歸納出以下幾個重點,值得後續持續關注。

首先是這次禁宰令排除白肉雞、一日齡的雛雞,被質疑防疫出了大漏洞。農委會防檢局局長黃㯖昌說明,從去年下半年至今,白肉雞沒有高病原性禽流感案例,
2015年感染禽流感且撲殺的養殖場有35場是白肉雞,占當年1004場的比例不到3%,風險相對非常低,但不是絕對、也不是沒有感染。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進一步解釋,不會為了產業而犧牲防疫,而這句話隱含的意思是,防疫還是有產業的考量,這樣做見仁見智,但畢竟風險選擇也沒有絕對,是願意承擔多少的問題。風險與決策之間的折衝也值得大家一起來思考。


候鳥不是唯一傳播途徑

另外在討論H5N6從何而來時,黃㯖昌認為絕對是候鳥,而且台灣是2月才發現,並不是1月。不過台大流行病學研究所教授金傳春認為,不能排除走私疫苗的可能性。前家衛所所長、台大獸醫學院教授蔡向榮則說,過去幾次接到通報去查、但都沒查到。幾度交鋒後,金傳春只好感嘆:「討論疫情的態度,一種是把主觀拿掉,另一種是以自己的經驗,不過病毒自己會說話。」

禽流感疫情來源,除了候鳥以外真的沒有其他原因嗎?黃㯖昌進一步強化候鳥說的理由是,台灣水禽場都是開放式飼養,防疫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家禽關好,因此非開放式飼養未來一定要推。但這次疫情到23日止,總共35個禽場感染高病原性禽流感,其中30場都是非開放式飼養,這要怎麼說?

從這裏也衍生出畜牧管理要跟防疫結合的討論,其中一律要求禽場採「非開放式飼養」是否合理?還是考量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建議的,管理應差異化,禽流感好發的冬季就採取非開放式飼養,但風險較低的夏季就不必強制要求。因為台灣有很多小農,很多政策推動卻反過來消滅小農,並不是一件好事。

而移動是疫情傳播的重要途徑,否則也不需要禁宰禁運了。陳吉仲提到:「台灣很多農業問題都出在產銷體系不願意改變,為什麼非要把一頭屏東養的豬載到台北拍賣、屠宰,而不願在地屠宰分級?」

此外這次也出現一個奇特的案例,2月初有一批從加拿大進口的蛋種雞12,000隻,下飛機後出現明顯死亡,在機場採樣驗是陰性。但運輸到台南善化的指定隔離場時發現死了4成,經採樣218日確診感染H5N6

聽到黃㯖昌說,「這是在台南感染的,因為台南有H5N6。」金傳春問:「隔離場所應該是密閉式的,野鳥會飛進來嗎?」之後農委會才說,的確沒錯,運輸跟隔離場都是密閉且控管良好,那病毒從何而來?農委會推測,也許是工作人員進出沒有消毒,或運輸過程中感染、或空氣傳播也有可能。

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何美鄉說:「大家在猜病毒會不會存在留鳥裏,不用懷疑一定有。」她另提到一個防疫的大漏洞,依現行《牧場登記規則》,種禽牧場500隻以上才要登記,如何讓監測網納入小型養殖場也是防疫的一大重點。

以上這些都說明,候鳥絕對不是唯一的傳播途徑,如果直指候鳥,就容易忽略其他的可能,反而做出錯誤的決策,衍生更多其他問題。

資訊公開可促進理解,行政院應指示比照辦理

另外這次從幾個被棄置的禽屍身上驗出H5N6,何美鄉說:「到現在還有業者會棄置,表示對他們的教育不足。」陳吉仲說明,有一些應登記未登記的禽場,雖然中央可以補助,但地方會追究責任開罰,業者可能因此選擇棄養。何美鄉說, 防疫期間應有特別措施才對。

23日第三場專家會議討論是否解禁時也有一番對話,並不是農委會新聞稿所寫的所有專家都一致贊成。農委會希望解禁,因為再延長的話業者反撲力道會很強。台大獸醫專業學院名譽教授賴秀穗認為,如果目標是H5N6應該可以,但如果目標是連同H5N2H5N8等病毒也要一併消滅,禁宰令就要延長。

金傳春提到,有些高風險地區的病毒已多元化,很容易基因重組,她建議應分區開放,高風險地區則另外考量。陳吉仲只好回答,這幾天他到地方跟業者座談,面對他們時,就很難堅持百分之百的防疫理想性。而禁宰禁運只是一個緊急防疫的手段,長遠來看,還需要靠許多政策調整政達成。

不過,也許意識到會議正在網路直播,專家與官員之間的討論,即使出現不同意見,但辯論過程還是點到為止相當含蓄,針對關鍵議題,期待未來能有更深刻的討論。但無論如何,農委會這次資訊公開值得肯定,其他部會針對重大議題的應變會議、專家會議,建議行政院應指示比照辦理,全程直播。畢竟溝通的前提是理解,而這必須透過資訊公開才能達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