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2010.10專題報導
從東港開車跨越高屏溪的雙園大橋,只要看到河口一根根冒煙的煙囪、或聞到一股股酸臭味,就知道林園鄉快到了。高屏溪河口一如台北的淡水河口,有機會成為水岸城市,但因為林園石化園區,如今南北命運卻大不同。
林園鄉位於高雄縣最南端,是高屏溪口的河口三角洲。依林園鄉誌記載,林園鄉土壤肥沃,又有狹長海岸線,農漁產品非常豐富,尤其冬天鰻魚苗捕撈聞名全省。
蘇媽媽的眼淚
70多歲的林園鄉民蘇洪明后,從出生到現在都住在林園鄉中芸村出生,從小1父親、哥哥都靠抓魚維生,林園鄉臨近台灣海峽,她回憶起當年:「烏魚期每一次很豐收,覺得這個故鄉是非常好非常棒的漁村。」
民國62年政府推動十大建設,林園鄉近1/4的土地、388公頃變成林園石化園區。當時居民以歡喜的心情迎接工業區。蘇媽媽回想當年,工業區來時說未來村民有工作,颱風來比較沒魚時,那邊有工作,所以大家聽了都很高興。
沒想到工業區設立後,林園鄉的環境會產生巨變。蘇媽媽酷愛海泳,除了颱風天,她天天海泳,家中放滿遠征各地的地海泳證書。她說,海泳時不時會看到海中有黑色粒狀物,「那不是船油,是工業區流出去的壞水。」
石化業汙染管制不易,林園工業區包括中油、台灣氯乙烯、台塑林園廠都被公告為地下水汙染場址。林園的空氣品質也大不如前,如今已是空氣汙染三級防制區。
蘇媽媽說,一開始是只感覺空氣變壞,近10多年來愈來愈嚴重,有村民突然得來癌症,許多汕尾、中芸民眾因為這樣而搬離林園。
一項針對林園地區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1991年到2002年女童腦瘤死亡率是全國的四倍。男性肝癌、食道癌偏高。蘇媽媽的家人也無法悻免於難。
「講到這有夠痛苦」。蘇媽媽的兩個小叔都死於癌症,其中一位原本在基隆工作,回鄉一段時間後就因不明原因發現罹癌。親眼看他們一天天消逝,她心中的痛永遠都難以撫平。
2008年9月,蘇媽媽在新三輕擴建案環評會時提到這個往事,她在環評會上痛哭失聲、甚至下跪懇求環評委員重視林園人的苦難。只不過再多的眼淚都無法改變林園人的命運,環評最後還是過關了。
失落的漁村
上午八點漁船陸續回到中芸漁港。一看到遠方「財聖昇」號慢慢朝漁港方向而來,帶著早餐等候多時的邱黃媽媽,等不及站在港邊看著兒子的船緩緩入港。
邱黃家的兒子昨夜出海,今天捕到的紅家網魚一下船就賣給一旁東港的魚販,總計六斤,賣了5000元。賣完魚拿起媽媽準備的早餐吃了起來。
汕尾漁港、中芸漁港是林園鄉最重要的兩大漁港,長期受工業廢水影響,魚獲量已大不如前。1988年9月20日工業區排放廢水,造成汕尾漁港魚蝦大量死亡,成為台灣石化史上著名的「林園事件」。
早已飽受工業區汙染之苦的居民憤而闖入汙水廠切斷電源,廠商被迫停工。事後政府賠償林園鄉民13億元損失。然而再多的賠償都無法恢復林園鄉的環境。
問邱黃媽媽工業區設立後,漁穫是否受影響?她立刻回答:「有喔,加減都有影響到」。她說,過去林園的水、空氣都很好,工業區來就變不好了。「現在魚網抓起來都比較小,也比較沒有魚了。」
破落的房產
鄰近工業區前的漁塭,老人們一早就泡茶聊天。漁民表示,過去出海一次鰻魚苗可以抓幾千尾,但現在鰻魚苗少了,許多漁民無鰻魚苗可養,只好改養鱸魚。
林園鄉民邱明勝說,近年來鰻魚苗愈來愈少,今年的鰻魚苗不到百分之一,以前一尾五、六元、七、八元,今年貴到102元。
養殖環境改變,漁塭的價格也大不如前。漁民表示,過去一分魚塭值1600萬,現只剩不到300萬。邱明勝說,土地本來勝過小港、大寮到鳳山,現在他們的土地像黃金,「我們這比垃圾還不如」。
工業區一路之隔就有民宅,許多房子已人去樓空,雜草叢生,堆置許多廢棄家具,看起來已荒廢許久。一棟三層樓高的透天厝空屋門口貼著售價,只要82萬元。還沒搬走的住戶也很無奈,只能天天與石化汙染共存。
林園鄉民楊麗馨的家,與林園工業區只隔著一條馬路。搬到這裏才五年,一開始以為空氣汙染應該還好,沒想到會這麼嚴重。「都半眠利用人家睡時偷放空氣,受不了,剛開始不知道空氣這麼差,那個味道痛到我都睡不著。」
汕尾國小是距離林園工業區最近的小學,工業區不時飄散過來的臭氣讓家長很擔心,學生人數也愈來愈少。
汕尾國小校長邱怡和說,氣壓低或沒有風時就有工業區的酸臭味飄散到學校,孩子們上課時聞到酸臭味,會造成學習不集中。
邱怡和表示,早期民國七、八十年汕尾國小還有1000多名學童,這幾年可能環境受到汙染,村民陸續外移,外面的人又不願意進來,一聽到汕尾就說:「那空氣汙染很嚴重」,目前汕尾國小人數不到200位。
反對擴建被迫退休
前林園鄉公所主秘黃健君民國94年得知中油三輕擴建消息,由鄉公所協助居民成立「林園鄉反公害護家園協會」,展開一連串反三輕擴建運動。
94年新任鄉長支持新三輕擴建案,黃健居因立場不同,從主秘一路降到圖書管理員,96年3月被迫退休。參與反對運動付出沉痛代價,但黃健居無怨無悔。
為什麼要反對新三輕擴建?黃健君表示,石化工業區三輕、四輕對林園的影響,空氣品質、生活品質、健康品質都不好,林園人大部分小孩都往外遷,工業區來了後,「林園已變成不適合人居的地方。」
三輕、四輕蓋在林園高屏溪口,388公頃都是低窪地區,工業區選在高屏溪口河床邊,包括小溪全部都填平,地基是抽高屏溪的砂,地表有些從赤坎山移過來的泥土,填平做為石化工業區。
黃健君說,石化工業區一定要固樁,因此整個工業區都打樁、固化,固化對整個林園的土壤及地下水影響很大,河床固化後影響到高屏溪口地下水滲透,林園鄉以前挖一尺就可以挖到水源,現在要15尺才能挖到地下水。
因缺乏補注地下水往下降,造成沿海海水滲透,現整個沿海公路以南所有地下水抽起來都是鹹水,造成地下水鹽漬化,不利農作物生產。另一方面,瓜果與根莖類植物因缺乏地下水源滋潤無法存活,對林園的農業損失實在傷害太大了。
雖然林園工業區30年來對居民健康、環境危害尚未解決,2006年中油又提出「三輕更新案」,計畫興建一座年產80萬噸乙烯的輕油裂解廠,汰換舊的三輕廠。
中油石化事業部行銷室主任何麗君表示,60年代政府推動十大建設,其中一項就是推動林園工業區,三輕在民國67年投產。經過30多年了三輕已老舊,民國94年就提出新三輕更新計畫。
何麗君表示,三輕能耗每一噸乙烯8000多千卡,新三輕可降到5000以下,新的工廠取代舊的工廠不單效率增加,產能增加,能耗減少,「這就是為何要做輕油裂解更新計畫的緣故。」
但黃健君認為,三輕擴廠將帶動林園工業區下游業者產能擴張,這部分的汙染並沒有算進去。而且新三輕汙染只減少5%,這種標準與民眾的期待相差太大。
另外包括中油、台塑、國光石化都表示,建廠後可促進地方就業,但林園鄉民質疑,石化廠以電腦控制,用的人不多,能到工廠工作的居民少之又少。而且,石化業的人才是向全國招考,所謂就業機會是以整個國家來講,如果依地緣關係,林園人並沒有享受到這個就業機會。
環評過關後,新三輕目前正加緊趕工中。黃健君對此感到很無奈,他還在期待三輕能像後勁五輕一樣有遷走的一天。
他說,高屏溪口是個河口三角洲,有野鳥,如果不是颱風天還有很多漁民在上面捕魚,南台灣很難找到這種景色,好好建構成為水岸城市是很美的,「300多公頃可以仿照德國魯爾再造,還給我們一個很美麗的地方的山水城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