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

外推案能否實現「藻礁永存」,留待時間證明

針對外推案,環保團體認為將造成更嚴重的突堤效應,
並阻斷海洋生物迴游路徑,無法保護藻礁生態。(/朱淑娟)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1.10.12
 
在觀塘工業區()通過環差審查的三年後,今日(10/12)環保署再度審查經濟部的「外推方案」,這是為今年5月迎戰公投所提方案補正環評程序。不過,環保團體認為外推案無濟於事,唯一完整保護藻礁的方法,就是將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大潭藻礁區。
 
然而外推方案是在原址興建的前提下所做的微調方案,因此環評並不會討論遷址、或其他可行替代方案。預估外推案在行政院意志主導下,也會跟三年前一樣順利通過,經濟部與環團之間的爭議不會有任何進展,只能留待1218日公投由人民決定。
 
 
藻礁本有機會成為台灣之光,如今面臨消失風險
 
在觀塘工業區()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是為了供應大潭電廠7~9號機氣源。但這裏是擁有完整殼狀珊瑚藻的大潭藻礁區,已故齊柏林導演曾拍下大潭藻礁的紫紅美景,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則在這裏發現一級保育類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國際海洋保育組織藍色任務將這裏選為海洋保護區東亞第一個希望熱點。
 
而大潭藻礁更擁有總統級的身價,2013年在野的蔡總統在這裏寫下「藻礁永存」的承諾。也因此經濟部有所顧慮,環評過程中幾度修正方案,最後將工業區規模縮小到23公頃。
 
工業港雖然沒有縮小,還是維持900公頃左右,但碼頭席次減到2席,外海填區減到21公頃,中油為這個方案取名「迴避替代修正方案」,認為只要迴避藻礁裸露區,就足以保護藻礁生態。
 
工程人員常錯把海域當陸地,以為只要迴避某區就不會有影響。但藻礁不是只在裸露區,整個藻礁生態系向外海延伸3~5公里,LNG船進出工業港區,浚深航道都會破壞藻礁,環保團體曾估計工業港至少會挖除300公頃藻礁。
 
 
官派委員存在,讓環評無法客觀審查
 
雖然環評過程中曾做出決議:「因港灣開發對藻礁生態系有重大影響,站在保育立場退回經濟部重新檢討。」環評委員鄭明修則提出多個台北港可以蓋三接站的場址。他有感而發:「台灣西部海岸已過渡開發,導致天然海岸逐漸消失,既然三接站選址存在其他選擇,留下生態應該是最重要的考量。」
 
不過最終在2018108日的環評大會中,專家委員意識到無力阻擋政府意志而退席抗議,之後在官派委員主導下投票通過環評,成就「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而那些退席委員,隔年做完一任後就全數被換掉。
 
環評會之所以經常為了區位適宜性發生爭執,是因為開發者事先沒有調查區位與環境的衝突,送來的區位又強調「唯一方案」,讓環評委員也沒得選,只能就這個區位審查並決定通過與否。但遇到政府主導的案子,擁有七票官派鐵票則穩操勝算。
 
 
「外推方案」能否保護藻礁,存在多個疑點
 
無法在環評會突圍,於是環保團體發起「珍愛藻礁公投」,訴求中油三接遷離大潭藻礁海岸。今年三月通過公投門檻,取得70萬國人連署支持,1218將舉行公投。
 
而為了迎戰公投,經濟部在5月提出「外推方案」,將工業港與工業區的聯絡棧橋外推455公尺,離岸1.2公里,避開潮間帶藻礁。而外推後的航道及迴船池水深增加,經濟部認為不需要浚挖就能符合水深,可減少海底擾動,同時取消外海填區的21公頃。外推案估計完工時程延長2年半,工程預算增加150億元。

但外推案真的能保護大潭藻礁嗎?環保團體上周五在總統府前的記者會提出多項質疑。陳昭倫認為有2個疑點。一、外推案還是要興建一個向南開口大的防波堤,造成的突堤効應不但衝擊大潭藻礁,也會影響在南部的觀新野生動物保護區。
 
二、外推案阻擋了藻礁生態系跟外洋生態系的交互作用,也阻斷海洋生物迴游路徑。最好的方案是三接停工,遷移到其他適宜地點,並將大潭藻礁四公里之內劃設成南桃園藻礁保護區。
 
究竟經濟部、還是環團說的對,雙方都提出調查證據,只是交集愈來愈遠,真相只能留待時間證明。只不過,能源可以透過許多替代方案的調配來達成,並不是非要建立在藻礁消失的風險上。從更久的時間來看,環境才是應追求的永續價值。
 
但願民進黨還記得國家有「環境基本法」,而這個法是這樣寫的: 

基於國家長期利益,經濟、科技及社會發展均應兼顧環境保護。但經濟、科技及社會發展對環境有嚴重不良影響或有危害之虞者,應環境保護優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