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日 星期二

藻礁公投將成案,經濟部應公開完整資訊坦然辯論

 觀塘工業區專用港面積減少不多,還是超過900公頃,
環團估計會挖除300多公頃藻礁。(/桃園在地聯盟提供)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1.3.2
 
珍愛藻礁公投連署已突破289667的法定門檻,距離成案只有一步之遙。公投是人民依憲法授權直接行使民權,但過去一周只看到經濟部提供片面訊息、激起政黨對立、試圖阻擋公投成案。如今藻礁公投可望連署成功,環境議題不需要政治惡鬥,經濟部應提供完整訊息,最後交由公民決定。
 
 
藻礁公投是訴求遷址,不是反對政府的能源政策
 
經濟部提出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理由,是為了提供大潭電廠7~9號機氣源,這涉及三個單位:台電(大潭電廠)、中油(觀塘工業區)、工業局(觀塘工業區專用港)。但因為工業區、工業港選址在大潭藻礁區,引起生態疑慮。
 
本來這個疑慮可以在環評時充分討論,可惜最後是在政府主導下,專業委員退席抗議、官派委員護航表決通過。在環評會後的記者會中,蘋果日報記者洪敏隆就提問前環保署長李應元:「這是不是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環評會得不到公平辯論,環保團體不放棄,兩年多來開了100多場記者會、要求開聽證會被拒絕、要求設保護區被置之不理,甚至都已面見蔡英文總統,都無法憾動經濟部的決心,最後只好訴求公投。
 
仔細看公投主文:「是否同意中油三接遷離大潭藻礁海岸?」顯示環保團體並沒有挑戰政府的能源政策,經濟部只要公平辯論觀塘選址的適宜性、是否有可行的替代方案就好,不需要指環保團體反對能源政策。更不要動不動拿缺電、影響經濟發展來恐嚇大家。
 
 
民進黨比國民黨縮小範圍?呂秀蓮還參加動工典禮
 
每次遇到爭議事件,民進黨慣用的說法就是,這是國民黨時代的案子,民進黨已減少開發面積等等,無非就是要強調民進黨比國民黨愛台灣。這次也不例外,經濟部強調已經把工業區開發面積從國民黨的232公頃,減到23公頃。
 
但這個說法顯然誤導。「觀塘工業區」這塊土地的前擁有者是東鼎液化瓦斯公司,東鼎提出的工業區開發案在19994月通過環評定稿本。另外由經濟部工業局開發的「觀塘工業區工業專用港」是20009月通過環評,那時民進黨已經執政了。2001528副總統呂秀蓮參加觀塘工業暨工業專用港開工儀式。那時工業區的面積就是232公頃。
 
不過200310月是中油取得大潭發電廠的供氣合約,不是東鼎公司。而當時中油評估觀塘海象不佳,不是做接收站的合適場址,20047月才會決定到台中港蓋第二天然氣接收站,透過海管供應大潭電廠氣源。
 
2014年決定由中油蓋第三天然氣接收站,2018年中油以22.8億併購東鼎公司,開啟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設在觀塘工業區的爭議,也是民進黨執政時期。歷史擺在眼前,經濟部如果還要扣藻礁公投政治帽子,是很不智的。
 
 
開發已縮小面積?工業港還是維持900公頃
 
經濟部強調觀塘工業區的面積已經從232公頃縮小到23公頃,但其實一開始送進環評的面積還是232公頃,因為環保團體不斷要求,經濟部在2018123日提出「迴避替代方案」,將工業區開發面積減到37公頃。2018926日再提出「迴避替代修正方案」,減到23公頃。
 
工業區面積減少當然有助於保護藻礁生態,這點要給經濟部肯定,依照過去東鼎公司的計畫,不只要做天然氣接收站,還要做石化、砂石。只不過經濟部刻意不提觀塘工業區專用港,面積減少有限,還是超過900公頃。
 
比較原方案跟修正案,2000年通過的觀塘工業區專用港面積是944公頃。2018年通過環評的方案,外廓防波堤只比原方案減少7%,填地面積從31公頃減到21公頃,總水域面積還是維持在900公頃以上。
 
而工業港開發對藻礁的破壞比工業區還大,因為藻礁不是只在裸露區,整個藻礁生態系向外海延伸3~5公里,LNG船要進出工業港區,浚深航道會破壞藻礁,環保團體估計工業港至少會挖除300多公頃藻礁。
 
201873日環評專案小組審查時就曾做出決議:「因港灣開發對藻礁生態系有重大影響,站在保育立場退回經濟部重新檢討。」不過這個專案小組的決議,經濟部並未理會,到了環評大會直接翻案。
 
至於中油公司發新聞稿指「工業港施工海域並無藻礁生態系」,這只是片面之詞,這點不妨在公投成案後多一點公開辯論,讓民眾了解誰是誰非。
 
觀塘工業區各方案變更對照表

原方案/232公頃

107.1.23/37公頃

107.9.26/23公頃

LNG氣化廠

82.02

儲槽區

13.00

儲槽區

13.00

水泥/砂石區

24.00

氣化區

11.00

不做

石化品區

24.00

 

2座儲槽及部分氣化設施另案環評通過就做

公共行政區

16.60

 

 

冷能利用區

10.27

 

 

電廠

18.00

 

 

國土保安地

23.27

 

 

道路

13.49

 

 

區間綠地

1.83

管線聯通區

3.00

不做

溫排水渠道

16.42

溫排水渠道

8.00

溫排水渠道

8.00

聯外道路

2.00

聯外道路

2.00

聯外道路

2.00

 
觀塘專用工業港變更對照表

項目

原方案

2017.1.23修正方案

面積

944公頃

913公頃

外廓防波堤/公尺

5080

4730

碼頭/

10

2

碼頭海堤/公尺

2860

1688

填地面積/公頃

31

21

觀新藻礁保護區新屋海域三道突堤

不做

 
 
觀塘是第三接收站的唯一方案?其實有很多替代場址
 
經濟部強調觀塘工業區是「唯一方案」,但20159月提出的可行性評估有將台北港、台中港、觀塘港納入評選,最後以觀塘港為主方案、台北港為替代方案。政府提出的替代方案一定也是可行方案,用唯一方案的說法並不恰當。
 
反而經濟部在環評時的說法還比較好:到台北港時程較久,緩不濟急。選擇觀塘港的原因是這裏已經填地5公頃、環評也通過了,可以縮短時程。而且可以就近供氣,降低南氣北輸的風險,而且北中南三個接收站可以互調度支援。
 
至於在觀塘是不是較好的方案,這是經濟部基於自己的便利性所做的選擇,如果考量藻礁生態就未必。然而前環保署長李應元在2018103日環評會中說:「台北港做為替代方案是這之間很強烈的意見,但環現差並沒有包括台北港或林口的範圍。」也就是,替代方案在環評時被技巧性切割而沒有討論。
 
 
藻礁保育應超越工程技術考量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退休教授劉小如、也是觀塘案的環評委員,她在上周記者會中表示:「任何開發都有環境及社會代價,環評的職責就是評估各種替選方案,找出傷害最少、可以補救、甚至可以挽回的方式,為台灣留下最多的生態、環境資源,照理說環評制度是為了保護全民福址。」
 
觀塘案是繼國光石化之後,溫度最高、引發最多學生參與的保育運動。發起校園粉紅風暴活動的謝瑞恩說:「還有56個月的時間慢慢檢視誰說的對、誰說的錯,而不是使用憤怒性政黨口號,導致大家不理解發生什麼事。」
 
守護大潭藻礁涉及世代的保育權,不應該只侷限在工程考量,環評失職的地方,就由國民透過公投來行使直接民權,值得好好珍惜。而政府也應該放棄成見,提供完整訊息,共同促成這次台灣難得一見的保育教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