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台灣十年來最嚴重枯旱,七成地區缺水!

黃色區域已第一階段限水,綠色部份為水情稍緊
全國有七成地區出現缺水(圖:水利署提供)

 原文刊登於《風傳媒》

‧朱淑娟2014.12.2

火熱的選戰剛結束,新任縣市長馬上要開打的另一場仗就是乾旱。經濟部水利署昨天宣布,全國18個供水區域,有8個已開始第一階段限水,另外5個水情稍緊,總計全國有七成地區已出現旱象。枯水期還有整整半年(每年12 月到隔年5),如何讓區域不缺水,或許可視為檢視新任縣市長的一張成績單。
       
第一階段限水區域(水情燈號為黃燈):新北市板新地區、桃園縣(含新北市林口區)、新竹縣市、苗栗縣、台中市(含北彰化)、台南市、高雄市。水情稍緊區域(綠燈):澎湖、彰化南部、雲林、南投、嘉義縣市。

水利署長楊偉甫昨天說,這是十年來最嚴重的一次乾旱,而且往年都是在枯水期末(四、五月) 水庫的水用到快見底了才會缺,但今年卻是枯水期一開始就已經缺水。主要原因是今年只有2個颱風,也沒有明顯豪雨,1011兩個月的累積雨量創下67年來最少紀錄。他說,如果農業、工業、民生都能做到全面節約用水,明年農曆春節前就可望不要有縣市進入第二階段限水。

汙水回收再利用省水效果大,
卻未見積極推動

所謂第一階段限水,指晚間11點到隔天5點減壓供水,這樣約可省下3%的水,水利署強調家戶都有儲水設備,這種限水方式「對民眾影響不大」。但問題是如果民眾對缺水沒有感覺,就不會積極省水。反之,如果能鼓勵人人都盡到自己的責任積極省水,集合起來的節水效果就很可觀。

例如楊偉甫說,有同仁規定家中上廁所三次才能沖一次水,並強調「這樣真的可以省很多」。其他節水的方式就是盡量讓一滴水重複使用二、三次,例如洗衣服的水可以拖地,洗手水可以沖廁等等,只要有心就會想出很多辦法。

而最後沖掉的民生用水當然還可以再利用,但這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台灣地區每天產生280萬噸生活汙水最後都排入河川,水利署曾提出,希望每天能回收120萬噸供給工業用水,那目前供給工業的自來水就能省下來運用。

針對這點,經建會(現國發會)也於去年通過「公共汙水回收再利用示範推動計畫」,選定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等六座汙水廠推動回收。去年1130日前經濟部長張家祝、前內政部長李鴻源、高雄市副市長李永得簽了意向書,推動鳳山汙水處理廠回收給臨海工業區的中鋼使用。但事過一年,兩個部長已下台,這個計畫至今還沒落實,其他五個汙水廠連個推動的影子都沒看到。

水資源公平
一定規模以上的工業用水應自籌

此外就是工業用水,按理說用人民的納稅錢蓋的供水設施,服務的對象是人民,如果是一定規模以上的營利事業,就應該自籌水源,而且將水資源納入營運成本中。但實際上企業卻是把水利署當水龍頭,自己不願投資。

特別是一些國家支持的開發案,例如台塑、中鋼這些用水大戶,要求他們做海水淡化等再生水方案都說成本太高不可行。但企業應該這麼想,台灣的缺水情況一定會變成常態,在一個缺水的地區經營企業,自籌水源其實是在替自己買保險。

此外用水量最大的農業用水也有很大的節水空間,水利署也已開始與農田水利會推動灌溉節水。總之,供水一定要做到區域總量管制,而且要有回收再利用、多元供水方案的考量,否則為了應付各方要水,就要一直蓋水庫、攔河堰、越域引水,對環境又拉出另一個風險,而且經常與地方居民造成對立與衝突。

台灣是一個多雨的國家,但卻經常出現缺水現象,光這點我們就要覺得慚愧。雖然天生地型環境不利於把雨水留下來,但大家過於浪費水也不容辯解。在這種情況下,要確保未來有足夠且安全的水可用,不只是水利署的責任,而是行政院要建立一個國家層級的節水型方案,結合各部會力量,共同建立一個節水型的社會。

 水情燈號代表情況》
燈號
情況
節水措施
水情正常
正常供水
水情稍緊
加強水源調度
一階限水
晚間11點到隔天5點減壓供水
二階限水
停供噴水池等較不急的用水
三階限水
分區輪流或全區定時供水,再惡化則定量定時供水

《建立節水型社會那些單位要負責》
應負責任
部會
規畫水源供給、需求
嚴控供需總量
經濟部水利署
自來水減漏
台灣自來水公司
提升農業灌溉效能
枯旱期輔導改種旱作
農委會、農田水利會
推動工業節水
要求工業回收工業廢水,要求大用水戶自籌水源
經濟部工業局、科技部
推動再生水事業
水利署、科技部、工業局、各地方政府、內政部
建築應有節水設計
營建署
改善河川汙染
環保署
推動節水教育
教育部、各地方政府
擴大推廣省水器材
經濟部
推動節水型城市
管控城市用水總量
行政院各部會、各地方政府
資料來源:水利署  朱淑娟整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