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9日 星期五

【大河高屏溪‧養不起高屏人? 】5-4:養豬廢水,高屏溪的夢靨

養豬廢水,高屏溪的夢靨


高屏溪的汙染除了來自砂石、垃圾之外,養豬廢水則是中下游主要的汙染源。民國89年高屏溪上游離牧後,水質已改善,但養豬並未從此消失,而是往中下游及東港溪遷移,汙染也跟著從上游帶到下游。目前高屏地區養豬頭數還是超過100萬頭。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系副教授陳椒華表示,很多畜牧場養豬場汙水直接從上游水源區往下,所經過的地方都受到汙染。

製造汙染並不是豬的本意,豬其實喜歡在林地用鼻子拱土,但在現代化農場,為了方便清理,豬舍多是堅硬的水泥地。豬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裏,吃喝拉睡,還得與糞便為伍,忍受阿摩尼亞的傷害。無法依自己的天性過活,匆匆度過無聊的一生。

如果被選為種母豬,就得被關在狹窄的夾欄裏無法轉身,為了便於收集豬糞尿,母豬得躺在鐵欄杆做成的地板上,而不是牠喜愛的稻草上生產。母豬11個月大時開始懷孕,平均1年懷胎2次,一生懷6到8胎,然後被賣到肉品市場,結束牠的一生。

環保署水保處處長陳咸亨表示,整體而言,高屏溪上游的水質有愈來愈好的趨勢,但中下游汙染還有待加強。目前主要的汙染源,畜牧廢水佔60%,家庭汙水佔40%,主要汙染河段在中下游,特別是下游,氨氮一直偏高。

離牧後,養豬場從上游遷到下游

這家位於屏東縣麟洛鄉的大型養豬場,原本在高雄縣大樹鄉,89年離牧後遷移到關廟,之後再遷回麟洛。類似養豬場回遷的案例相當多,導致高屏溪、東港溪沿岸部份鄉鎮,養豬頭數比離牧前還要多。

屏東縣環保局科長高仁和指出,依調查分析,當初離牧後養豬戶多多少少為了生計,把養豬場往下游遷,主要遷往屏東的鹽埔、長治、東港溪的內埔、竹田遷,他坦承這些地區養豬戶有增加的趨勢。

東港溪源自於大武山,總長47公里,游經屏東16鄉鎮,16萬人口,東港溪上游養了近70萬頭豬,養豬及民生廢水多,又沒有興建汙水下水道,水質無法符合飲用水標準。位於新園鄉的港西抽水站每天抽取東港溪30萬噸水,送到鳳山水庫後,但因水質不佳,目前提供給高雄做為工業用水。

高屏地區面臨缺水,水利署提議整治東港溪並離牧,就能提供高雄地區民生用水,初估需投入近200億元。但除非重新檢討台灣的養豬政策,否則東港溪離牧,恐怕只是重演一場豬隻大遷移的遊戲而已。

養豬廢水罰款降10 倍,養豬廢水更難解

走進屏東縣萬丹鄉加興村,空氣中一股濃得化不開的尿糞味。沿著萬丹大排有許多養豬戶,不時看到夾帶豬糞的廢水直接排入河川,排不掉的糞便堆積在河岸變成黑色的汙泥塊。

依照規定養豬場必須設置廢水處理設施,符合放流水標準才能排放,但遵守規定的業者相當少,多數雖然有汙水處理設施,但為了省電,開機操作的不多。

面對養豬廢水汙染,環保署水保處處長陳咸亨說,汙染整治朝稽查、管制、河川巡守、垃圾清除多方面著手。

但只是稽查,對業者恐怕無法達到嚇阻作用,因為3年前立委鍾紹和等人提案將養豬廢水罰款調降10倍,從最低6萬元降到6000元。罰款比好好處理廢水還便宜,有那家業者還會依法處理廢水?

不開罰又不積極輔導,官方難辭其疚

環保署水保處處長陳咸亨表示,罰款只是手段,並非目的,未來還是輔導農民,希望能改善環境,特別是汙水處理應盡量去做到符合標準。

罰款固然不是目的,但農委會、環保署稽查不力、又未積極輔導業者處理廢水,難辭其疚。高屏地區的養豬廢水究竟要如何處理,政府必須負最大責任。

不只豬糞水,河中處處可見堆積的淤泥和垃圾,加上河川基本流量不足,大型垃圾包、廢桶子卡在河床流不掉,整條河看起來就像死亡之河。

這樣的河水有農民引水灌溉,民眾飲食安全令人擔心。河水最後滙入高屏溪,造成中下游嚴重汙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