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4日 星期二

政壇幾番更替,台電還是沒有替代方案

 
協和電廠破壞生態環評難通過,不如即早提出替代方案盡早因應缺電危機。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4.6.4
 
經濟部上周在部長媒體見面會後提供一個QA,其中一個Q:「協和電廠改建如果無法推動,是否有替代方案?」A:「沒有替代方案,必須推動」。這個自問自答並沒有認清事實,自從去年77日協和電廠環評沒過至今九個月,政壇幾番更替,協和電廠原案通過的機率又比當時的一半還少一點,面對這種情況還在說沒有替代方案,只會讓想補足缺電的目標繼續僵持不下。
 
 
兩點爭議環評很難繼續審查
 
位於基隆的協和電廠34號機今年12月將除役,台電推出更新計畫新建2部燃氣複循環機組共260萬瓩,補足由協和電廠供給北東電網(雙北商業區、基隆市、宜蘭縣)的發電量缺口470萬瓩(一說50萬瓩)
 
但因更新計畫要在電廠外側海域填海造地,被質疑破壞外木山海域生態,台電三度變更填海造地面積及地點,包括1.0(29.25公頃)2.0(18.6公頃)3.0(東移版14.5公頃)但都沒有被接受。去年77日環評就因為兩個爭議最後審不下去。一是,填海造地位置變更是否應視同新案,或重做範疇界定。
 
二是,協和電廠填海造地位置,位在基隆市政府依《漁業法》劃設的「水產動植物保育區」,限制某些採捕、開發,但容許某些程度利用,不過必須基隆市政府核准。但自從去年531日舊同意函被撤銷後,台電並未再申請,這種情況下環評是否應該續審成為衝突焦點。
 
除此之外,那次環評又節外生枝,環保署跟環評委員急著想讓環評通過,竟然欺騙在場的基隆市長謝國樑、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以及5位立委、媒體,宣布中場休息卻跑到另一個會議室改視訊,之後又把民眾發言改成Call out,最後因收訊太差開不下去,主席簡連貴自行宣布散會擇期再審。
 
 
協和電廠原案通過的變數提高
 
由於太過戲劇性,自此成為新任首長的必問題。去年822日首任環境部長薛富盛被問過一次,最後以7月環評委員換屆為理由暫停審查。而這只是藉口,環評委員是否換屆跟專案小組是否續審是兩回事,因為專案小組成員並非全是環評委員。第二個理由是總統大選後內閣看守,順勢讓台電展延到7月底,這當然也是拖辭,倒是讓一個案子展延近一年已經沒有正當性。
 
接著,新任環境部長彭啟明上任後又被問一次,他回答會親自拜會基隆市長謝國樑。但連這麼客氣有禮貌的回答都答錯了,因為環境部是公正第三單位,該拜會謝國樑的不是他,是台電董事長曾文生或經濟部長郭智輝。
 
而去年77日環評受挫後,台電難得客氣地說「曾文生非常願意溝通再溝通,也理解能源建設需要地方政府協力。」有沒有去溝通不知道,但上周丟出「沒有替代方案,必須推動」這句話,接下來要溝通可能更難了。
 
或許台電評估政治情勢改變對自己有利,去年77日環評之所以沒過是因為有五位立委不斷質疑,包括陳椒華、賴香伶、鄭麗文、吳怡玎、溫玉霞,尤其陳椒華,沒人比她更懂環評攻防,而如今她們都卸任了,台電可能覺得不會再有人來「鬧場」,環評比較容易過。不過現在民進黨是國會少數,要阻止四接開發,立委也許不必親臨環評會,在立法院就夠了。
 
 
協和電廠必須有替代方案
 
其實協和電廠不全然是政治對抗,深綠的前環保署長張豐藤今年31日在自由時報投書,就勸台電「放下執念及早研究替代方案」,早在2021年他就提出可改用生質能發電,如此一來現有卸油碼頭、輸儲管線、儲槽都可以沿用,不必為了蓋四接而有破壞生態疑慮。他提到生質能發電也是再生能源,可以提昇台灣的綠電比例,而沒有空汙疑慮的地熱發電也是替代方案之一。
 
張豐藤提到,或許台電眼看北東電網供電不足,急著想解決四接環評,但化石燃料無法得到民意支持,四接還會影響海洋生態及基隆港運營,與其「橫柴入灶」讓協和電廠整建更新延宕,不如改弦易轍,順勢而為。 

 世事多變,就像20222月以前沒有人預料會發生俄烏戰爭,而台電因國際燃料大漲連續虧損。而把「非核家園」寫進多個法案的民進黨,如今面對核電也態度鬆動,「要不要用核電」這個Q,郭智輝的A是「我個人沒有預設任何立場」,把這句話用在協和電廠應該也很合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