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1日 星期二

亂丟菸蒂不是文化,需要有效的政策解決

 
要解決亂丟菸蒂問題,需要持續有效的宣導以及做法。(/台中市政府)
 
同時刊登於
 
文‧朱淑娟2024.6.11
 
環境部在六月五日推出「菸蒂不落地方案」,部長彭啟明說「亂丟菸蒂是一種文化」,還找文化部長李遠對談要從改變文化做起。亂丟菸蒂是最困擾的環境問題之一,有心解決是好事,但菸蒂是法定的廢棄物,亂丟菸蒂是行為不是文化,需要提出有效的行政手段解決,而不是推給文化或有獎徵件。
 
這不是環境部第一次想解決菸蒂問題,遠的不說,2009 1 11 《菸害防制法》新制上路,三人以上室內全面禁菸。擔心大家跑到戶外抽菸,菸蒂亂丟會更嚴重,那年5月環保署就召開「如何防止民眾亂丟菸蒂」座談會,當時還提出一個遠大的目標,「將台灣營造成世界第一個無菸蒂國家」。
 
 
適當地點設菸蒂箱可以減少亂丟
 
那次座談會還提出幾個具體方案包括,請各地方環保局加強稽查取締、垃圾箱加設菸蒂盒、在適當地點設置菸蒂盒、加強宣導等等。另外還提出幾個積極手段例如,強制要求吸菸者自備菸蒂盒、請菸商提供菸蒂盒等等。
 
15年過去了,幾乎每個縣市都跟進提出大同小異的菸蒂不落地方案,但也只限於提出來而已,沒有作為、沒有宣導,亂丟的菸蒂依然是街景之一。官員一廂情願認為菸蒂最理想就是帶回家丟,的確有人這麼做但非常稀少,菸蒂有臭味,多數人不會想帶回家,路上的垃圾桶又幾乎絕跡,只能默默往地下丟。
 
即使他知道這會造成清潔人員的困擾,曾經有清潔隊員還因此發生死亡車禍。他必然也知道環境部說的,菸蒂含有難以分解的人造持久塑膠,還有尼古丁、砷、鉛等有害物質,進入土壤、水域會溶出,還會進入食物鏈危害人體。
 
 
商店設菸蒂箱可以重新討論
 
因此要減少亂丟菸蒂,不能等待文化改變,要有具體作為。文化是養成的,不是誰天生就會做或不會做什麼。台北捷運開始營運時門一開進出的人擠到一塊,靠不斷宣導現在井然有序,不需要監督大家都知道要先出後進。
 
所以一方面要讓抽菸者有地方丟菸蒂,另一個就是「持續有效的宣導」。不需要科學統計,只要走在路上隨意觀察就知道菸蒂都被丟在哪裏,從商店或餐廳走到戶外抽菸的人,會把菸蒂丟在人行道或水溝蓋,邊走路邊抽菸的人也是。在禁菸公園外抽菸的人,會把菸蒂丟在公園樹下或四周地上。
 
如果要求商店在戶外設菸蒂箱,有戶外吸菸座的餐廳都要提供菸灰缸,亂丟菸蒂應該就會減少。或許有人會說,這樣會讓人以為這裏是吸菸區,通通跑到他們門口抽菸。但為了可能的假設不設菸蒂箱,就失去一個減少菸蒂亂丟的機會。
 
另外一個商店不設菸蒂箱的理由,是各縣市都紛紛公告便利商店、咖啡店的騎樓禁菸,以為可以減少菸害,但其實在超商或咖啡店門口吸菸的人並沒有減少,反而因為沒有菸蒂盒,就直接丟在商店外人行道或座位下。
 
有人認為超商既然賣菸就有責任提供吸菸區,最起碼也要設菸蒂盒,就像環境部要求賣飲料的商店要設回收桶一樣。要求商店、咖啡館在門口設菸蒂盒,負起銷售者責任是一個可以重新討論的做法。
 
 
需要有效的宣導,不是花俏的活動
 
另外環境部希望大家把菸蒂丟在垃圾桶,但現實是人行道的垃圾桶很少,更沒有菸蒂箱可丟。有些地區的里長已在里內適當地點設菸蒂盒,就像在公園或定點提供塑膠袋減少狗便一樣,獲得一定的成果。
 
再來是「持續有效的宣導」。例如從今年四月一日起,新北市有七種回收品要單獨回收,之前就開始在回收車掛布條,擴音器宣傳,一直到現在還持續宣傳,天天聽到回收車的廣播,就像洗腦一樣很快大都知道該怎麼做了。 

 環境政策需要具體可行的做法,最怕就是喊一喊或只想辦一些花俏的活動,然後什麼都沒改變又過了另一個15年。其實該怎麼做大家都知道,就是要不要當回事而已,讓菸蒂從街道消失,真的是一個值得追求的願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