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日 星期三

大林蒲遷村,陳其邁應誠實告知居民權益

 距離2016年陳菊、林全說三年要遷村的承諾,又過了三年,
至今還在說明會階段,也未見提出精確的遷村計畫。(/林清清提供)
 
本文同時刊登在《新新聞》
 
文‧朱淑娟2022.8.2
 
大林蒲遷村案,上周六(7/30)高雄市長陳其邁、經濟部長王美花舉行第三次說明會,提出所謂四項利多,但其實暗藏玄機,並沒有誠實告知居民權益,反而可能誤導居民受害而不自知。另外,這個在2016年由前高雄市長陳菊、行政院長林全提出的遷村案,距離2019年要遷村的承諾又過了3年,至今還在開說明會階段,沒有確切時程,讓居民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在過去幾次說明會中,高雄市提出的遷村方案是住商土地一坪換一坪,農業區及公共設施保留地要徵收。但其實一坪換一坪並沒有法律依據,最後還是要依土地徵收條例規定,在協議價購階段實現政府的承諾。而所謂一坪換一坪是可以換到原坪數,還是依照兩地地價的權利價值換,也一直沒有說清楚。
 
 
農地跨區區段徵收要如何執行還很難說
 
在這次說明會中,陳其邁首度提到農地可以選擇「跨區區段徵收」,他說:「原本農地徵收是市價+四成,現在增加跨區區段徵收可換建地,一般區段徵收抵價地領回40%,現在增加到45%,農地可換建地。」
 
乍聽之下,「農地換建地」好像給農民很大的優惠,但怎麼可能有這麼好的事情,其實到目前為止,大部份區段徵收都是農地,徵收的目的本來就是農地變建地,並沒有對大林蒲居民特別好,而炒作農地變建地獲利的是政府跟建商。
 
而所謂抵價地增加到45%,並不是農民可以領回45%的土地,原本在大林蒲有100坪農地,換到另一個地方可以領回45坪的意思。依照土地徵收條例規定,是以徵收土地的總面積45%做為抵價地的總面積,這45%的抵價地由參與配地的地主分配。而每位農民能領回多少抵價地,是依照權利價值計算,也就是說在大林蒲被徵收的補償金,去換算領回抵價地地區的地價,看能領回多少。
 
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在2016陳菊首度提出遷村時,就曾經猜測,大林蒲未來最可能的方式就是區段徵收,現在看來似乎是如此。徐世榮也提到,所謂「跨區區段徵收」是政府自創的一種土地徵收變形,徵收甲地、然後在乙地配地。這個模式曾在桃園鐵路高架化案提過,但後來被否決。目前唯一通過的「跨區區段徵收」是今年七月內政部通過的高雄城中城。
 
 
大林蒲遷村應提出明確計畫
 
事實上,政府對於大林蒲的遷村方式,始終沒有提出一套明確的計畫,2016年陳菊、林全到大林蒲跟居民道歉,提出的遷村理由是「大林蒲空汙嚴重,政府苦民所苦要把居民遷到環境較好的地方」,隻字未提遷村是要取得蓋循環園區的土地。之後跑出來一個「新材料循環園區」,以這個計畫徵收大林蒲土地。
 
鳳興里里長洪富賢在說明會中怒嗆陳其邁:「大林蒲是遷村不是滅村、是遷村不是徵收,現在遷村綁在循環園區,用協議價購,協議不成就依法徵收,大林蒲變環境災民是政府造成的,為何不能用特別法?」
 
而原本預計2019要完成的遷村計畫,到現在還在開說明會,而且看來還不知道要再開多少次,陳其邁說,這次開完還有下一次,會開到大家高興,覺得滿意了再來進行。而新材料循環園區」的環評自從兩年前開過一次後就沒有下文。王美花強調會盡量配合高雄市政府,有定案就修改計畫、調整經費。但「新材料循環園區」的開發者是經濟部,她應該是主導者、不是配合者。
 
 
時程未定,居民進退兩難
 
就在這種模擬兩可、不進不退的情況下,居民陷入尷尬的局面。居民黃義英說,現在居民進退兩難,定出2019108日的基準日,土地不能買賣,有急用時也不能變賣土地。還有家裏漏水、地板壞了也不知道該不該修理,因為不知道何時要遷村,花錢修了,不久遷村就浪費了那筆修繕費。
 
黃義英還說,202012月陳其邁到高雄反空汙遊行現場,承諾汙染未解決前不會開發。結果今年5月中油卻要在大林蒲設置瀝青工廠,四年前也曾在這個地方要設曄揚石化,後來遭抗議後才取消,如今汙染捲土重來。 

因此陳其邁與其不斷說「補嘎夠、一坪換一坪、說到大家都滿意為止,又跟經濟部多要了100….」等等政治語言,不如提出確切遷村時程、明確的土地取得計畫,讓居民明白自己的權益。黃義英說:「十大建設徵收我們土地,汙染一直增加、遷村遙遙無期,政府不要再這樣玩百姓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