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1日 星期二

藻礁公投之後,南部空汙真的會改善?

 
高雄要好空氣,必須從推動低耗能產業做起,不是興建三接。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1.12.21
 
史上第一個保育公投珍愛藻礁,得到3901171張同意票,未通過495萬票門鑑、且少於不同意票,沒有通過。這項公投的主文是:「您是否同意三接遷離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依《公投法》第30條規定:「公投通過有關重大政策者,應由總統或權責機關為實現該公民投票案內容之必要處置。」
 
這表示經濟部不必為「三接遷離大潭藻礁區」做「必要處置」,也就是更有民意基礎可以在原地續建。不過,接近416萬投下不同意票的民眾是「有條件不同意」,這些條件就是經濟部在投票前承諾的「顧供電、減空汙、護藻礁」,這些經濟部是否能做到?不論你投同意或不同意,公投之後更要監督經濟部落實承諾。
 
 
三接並無法解決高雄「現在」的空汙
 
先說「減空汙」。從台南、高雄、屏東這三縣市,不同意票比同意票多42萬張票可以看出,投票的多數民眾真的被經濟部「不蓋三接中南部要多燒500萬噸煤」的說法嚇到,尤其投票日選在12月空氣最不好的時候,這要比遠在天邊的藻礁感受更強烈。
 
但問題是蓋了三接,中南部空汙真的可以減少?這要分現在、未來兩個部份。經濟部說的是「多燒」500萬噸煤,並沒有包含「現在的空汙」也會減少。想要減少高雄現在的空汙,還是要從改善國營事業汙染、推動低耗能產業、減少柴油大貨車做起。
 
不過經濟部一方面說不蓋三接要多燒500萬噸煤,另一方面又熱烈歡迎台積電這種高耗能產業進駐,未來台積電在高雄要增加的用電從哪來?那是高雄自己的事,跟南電北送、三接就沒有關係了。
 
而那500萬噸煤真的不會多燒嗎?也很難講。如果依照經濟部「未來每年電力成長2.5%以上」的規劃,當用電量不斷成長,核能不能用、天然氣也不太可能在四年內衝到50%,那這些成長的電力要從哪裏來?恐怕也只能從現成的燃煤機組應急了,台中電廠增加燃氣機組,卻堅持燃煤機組不能淘汰,就是為了留著備用。
 
 
減少空汙要從抑制用電成長做起
 
或許你可以先不要考慮藻礁,但「顧供電、減空汙」這兩個經濟部的說法應該要合起來看。而這兩個是互斥、而非兼顧,要顧到每年成長2.5%的供電,就只能多發電,多發電就很難減空汙。
 
而如果真心想減空汙,就要從抑制用電做起,先讓用電零成長,再提高產業能效,推動低耗能產業,否則一切只是空談。
 
 
三接再外推真的可以護藻礁?言之過早
 
而三接再外推方案真的可以做到經濟部承諾的「護藻礁」?如果是那就太虛偽了,十年前經濟部蓋不成國光石化時,很不服氣地說:「竟然敗給兩隻白海豚」,如今會看得起藻礁?
 
何況經濟部一方面說要護藻礁,另一方面卻把橋墩插在藻礁上,然後說這已經是傷害最小的方案了,相較於供電,犧牲一點藻礁算什麼。接著又找很多學者告訴大家大潭藻礁生態不好,公投方太誇大等等,都說生態不好了,為什麼還說要護藻礁?
 
經濟部談經濟是天經地義,當偽君子不如當真小人,直接說「三接不能敗給藻礁,幹掉它!」還比較有氣魄一點。
 
而你真的相信經濟部說的再外推方案、縮小面積、只蓋兩個儲槽,未來都不會變?其實再外推方案根本連環評都還沒通過,現在的施工是依據之前通過的方案。而其他通過的工業區從232公頃,減到37公頃,再減到23公頃,未來還可以環差變更。
 
 
不值得為了一時方便毀壞環境
 
一開始經濟部送到環評的工業區原方案是232公頃,不只要蓋三接,還要蓋石化品區、水泥砂石區,被質疑後快速降到23公頃,當時環評委員鄭明修就提到:「縮減規模成2席,我問台電高層2席夠不夠?他說當然不夠,我會沒有氣。」
 
環差變更的可能性是很大的,2009年被當時的環委文魯彬爆料蔡英文(當時是行政院副院長)關說的中科四期,為了對付民意什麼都答應,包括汙水海放三公里,不到半年就提出五項環差變更。
 
人類為了賺更多錢、過更舒服、更便利的日子,造成地球暖化,發現危害到自己的利益時又想方設法要挽救,但卻又不肯犧牲一點點既得利益。大道理大家都很會講,怎麼做又是另一回事。 

就像藻礁生態,都說環境保育很重要,但卻可以為了用電輕易捨去,套句導演侯孝賢的話:「我們真的要這樣幹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