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9日 星期二

聆聽藻礁之聲─台灣還是不是海洋的希望熱點?

 
在多年行動後依然無法改變政府心意,守護藻礁最後走向公投之路。
(本文圖片由寬紀錄工作室提供)
 
 
本文同時刊登於《風傳媒》
 
文‧朱淑娟2021.6.29
 
由「寬紀錄工作室」導演鄧國煜拍攝的藻礁之聲紀錄片,將於71日到828(預定公投日)在網路上公播。這部長達85分鐘的紀錄片,完整呈現從2019年至今環保人士、學界、公民守護大潭藻礁的過程,而保育這麼理所當然的事又為何走上公投這條路?透過導演的鏡頭回溯許多珍貴的現場。
 
紀錄片的事件背景,源於經濟部為了蔡英文統統2025年的非核家園政策,要在桃園大潭海域興建第三天氣接收站,供給大潭電廠89號機氣源。然而這裏是台灣最完整、經過75百年演化而成的殼狀珊瑚藻礁區,擁有豐富的生態。以運動的高度、廣度來看,無疑是20年來台灣最重要的一場保育戰。


《藻礁之聲》紀錄片完整呈現守護藻礁運動始末,將於71日起上網公播。
 

小朋友的樂土,啟發導演拍下紀錄片
 
紀錄片從201968日「世界海洋日」,環保團體在大潭藻礁區排出「algal reef SOS」字型開始,那時守護運動已進入中期,雖然環評已過,由潘忠政領銜的藻礁守護團隊,依然對這場運動滿溢著情感、也信心十足。
 
鄧國煜就是在擔任這場活動的志工拍攝時,啟發他想拍紀錄片的心情。當天,他看到一位小朋友在潮池裏迎風舞蹈,心中頓時浮現:「原來這片海對這個小朋友來說是個樂土」,他也因而能理解為什麼大人要帶小朋友為藻礁發聲。
 
自此他開始跟拍藻礁守護之路,發展出多個知性與感性交織的路徑。其一是由潘忠政帶起的藻礁夜觀熱潮。一路以來,潘忠政常用「召喚」這兩個字來形容守護藻礁的行動者。因為親眼所見,所以不忍美麗消失,於是付出行動。而潘忠政的行動則源自於「藻礁媽媽」劉靜榆博士的召喚。

導演鄧國煜看到小朋友在潮池裏迎風舞蹈,啟發他拍攝紀錄片的想法。
 
  
片中很多畫面呈現藻礁生態的美麗,讓觀眾大飽眼福,原來這麼美的地方台灣就有。有一幕是自稱「宅教授」的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惠真,帶著研究生在現場,她用充滿感性的聲音讚嘆:「看到這麼多兇猛酋婦蟹我也很驚訝,表示對這種肉食性、雜食性的動物來說,這裏能供養牠的食物很多。」
 
 
海洋的希望熱點在台灣
 
另一個被召喚的是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片中有很多他的足跡,包括水上調查、水下潛水、實驗室研究。因緣際會他在這裏發現一級保育類動物「柴山多杯孔珊瑚」,2018年他向國際海洋保育組織藍色任務提案,最後這個組織將大潭藻礁選為「海洋保護區東亞第一個希望熱點」。
 
2020年兩度發生中油工作船擱淺事件,造成大潭藻礁及柴山多杯孔珊瑚損壞,中油也證實毀損0.5公頃。陳昭倫調查後表示:「藻礁被括除50公分,以藻礁每10年長1公分計算,大約要500年。」
 
導演藉由拍攝陳昭倫,呈現一位科學家的理性與關懷。另外還有幾幕是陳昭倫在多個記者會上大聲呼籲:「如果2030年我們不控制升溫、不採取行動保護環境,現場這些小朋友未來要面對的世界,將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藻礁的公投之路
 
另一個運動軸線是由三位律師:蔡雅瀅、陳憲政張譽尹所組成。他們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申請將大潭藻礁劃設為「自然地景、自然紀念物」。2016年向農委會、桃園市政府提報,2018年又再度申請指定自然地景,當年農委會把申請案移給海保署,2019年再向行政院陳情至今也沒下文。
 
即使在這麼多人的努力下,守護藻礁行動依然陷入困局。潘忠政在片中提到幾個感慨。其一,是針對政府控制下被扭曲的環評制度。其二,是國家對重大開發計畫,竟然沒有替代方案感到荒謬。其三,則是朋友的反目。
 
「派系與財團掛勾,竟然可以操作成沒有替代方案。」潘忠政一邊開著車,直視前方,不慍不火地說著。經濟部說工業區從232公頃減到23公頃,但重點是工業港並沒有減少,還是900多公頃。而工業港正是破壞藻礁最主要的原因。
 
他提到201873日環評專案小組審查時就曾做出決議:「因港灣開發對藻礁生態系有重大影響,站在保育立場退回經濟部重新檢討。」不過這個專案小組的決議,環評會並沒有處理,當年108日環評大會在專家委員多數退席下表決通過,事後這些未出席的委員多遭撤換。 
 
對此潘忠政感到相當無奈:「很多以前跟我們站在街頭的人,鄭文燦,還有中央官員,派系與財團掛勾可以操作成沒有替代方案。」
 
導演鄧國煜在會後座談時提到:「跟拍播忠政這麼久,過程中起起落落,看到他身邉的人減少,就覺得要堅持下來不容易,但我從沒聽他說過要放棄。」


 
剛經過百年大旱,保育與開發如何選擇?
 
聽到鄧國煜這麼說,潘忠政苦笑說:「其實我很早就想放棄了,想退下來多陪陪媽媽及孫女。是昭倫以及許多老師在後面推著我走,我已是過河卒子,沒有退場的路徑。126場記者會,這麼多人的召喚,如何能放棄?」
 
影片最後是潘忠政踽踽獨行的背影。這個事件的最新進展是,「珍愛藻礁公投」取得70萬人連署的門票,將在828日公投,訴求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址。受到疫情影響,公投是否如期舉行尚不可知。

而這部紀錄片藉由守護藻礁行動,提出氣候變遷的警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有替代方案,但藻礁沒有就沒有了。對於剛經歷過百年大旱的台灣,該如何決定我們的未來?看完這部紀錄片,怎麼做或許你心中會有答案。  

沒有留言: